《西遊記》取到的真經是什麼?

一念覺944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師徒4人最後取得了真經。那麼真經是什麼呢?表面上看是那一部部經書。而且令人奇怪的是,似乎走一趟遠門,拿到了這些經書,就立馬成仙成佛。然後就能普度眾生,讓帝王消災,百姓安康。這太有悖常理了。現在隨便搜索一下,成百上千部佛經,就擺在那兒。難道說我下載下來,就立即成佛了?幾千年來從來沒有這種事。

事實上唐僧取得的真經,並不是那實體的經書,而是師徒4人一路前往西天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修行,也是真經。

《金剛經》中須菩提叩問佛祖: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祖就為其講了大乘佛法。

凡人成佛之路,其實就是打破無明見真實,降伏其心成為覺者的過程。

如果把唐僧西天取經看作降伏其心的修行歷程,那麼西遊記的真實義義也就出來了。

凡人身上固有的毛病,簡述三個字:貪嗔痴。唐僧作為一個道心堅固的修行者,要成為覺者,就要徹底的克服這三個毛病。才能真正進入無餘涅槃。

他這一路上收了三個徒弟,分別就代表了貪嗔痴。

孫悟空見妖怪就打,動不動就發怒,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是嗔字的代表。豬八戒貪財貪色貪吃,是貪字的代表。而沙和尚愚鈍愚忠,與一個痴字分不開。

師徒4人一路降妖伏魔,在艱難困苦的過程中,滅盡了貪嗔痴,達到了降伏其心的目的。其實到了靈山取經,拿到所謂的經書,無非是一個儀式性的句號。也就是說得到了如來的授記。

總而言之,真經就是西遊記。


Fandy


問:《西遊記》取到的真經是什麼?

唐僧師徒五人歷盡千難萬險,到達西天大雷音寺,如來佛祖讓阿儺、伽葉二尊者傳給的真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共五千零四十八卷,交與師徒傳留大唐。

可到通天河,通天河老黿馱他們時,因唐僧忘記為老黿問年壽之事,老黿一晃身,把他們並真經全撇下水裡,當時他們撈出真經,在曬經石上曬乾。



固那時還沒有印刷術,所有的經書都是用人手工抄寫,那時如來的墨汁質量不好,遇水退色,所以那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經曬乾後全都字跡模糊,看不清楚。


而只有四卷真經還依稀可辨,那四卷真經記載的是:

1、劁豬騸馬。

2、切驢蹄釘馬掌。


3、穿牛鼻子。


4、人工孵雞。

這是我小時候聽老人們的傳說。說自從取來了這四個真經,豬長得快肉也好吃了,許多烈馬也被馴服了,驢馬也能走遠路了,牛也不擰了,不用老母雞人也可也孵小雞了。還真得感謝唐僧師徒五人。


金蘋果老楊


《西遊記》是明代大作家吳承恩所著,老少皆宜,書中悟空,八戒,沙僧均為虛構的人物,他們保護師父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而在我國唐代真有一位僧人——唐玄奘,到當時的所謂西天佛國天竺國(今印度)求取佛經,為此他所經歷的卻不止八十一難。



在歷盡千辛萬苦後,玄奘終於到達佛教最高聖地那爛陀寺(今印度北部比哈爾邦巴特那以東55英里的巴臘貢)潛心學習,師從戒賢法師。戒賢法師是非常有名的得道高僧。本因年老已久不講學,但為了玄宗竟破例連續講了15個月。玄奘在這裡刻苦鑽研了5年,不負眾望,終於成為第一流的得道高僧。



從此之後,有許多國家請他講學。因此,他得以周遊印度,增加了自己的閱歷見聞。為他日後編述著作打下了基礎。

傳說摩揭陀國王烏萇王朝國王戒日,請玄奘主持在曲女城召開研經辯論大會。18個國家的國王和5000--6000名僧侶以及5萬民眾前來參加。玄奘屆時主講《制惡見論》連講18天,沒有一人反駁他的觀點,由此更是聲名遠揚。

貞觀十六年,玄奘攜帶自己所收集的657部佛經從那爛陀寺開始啟程返回大唐。此外,還有熱帶,亞熱帶的樹木和花草種子,以及戒日國王送他的大象,馬匹和護送人員一同上路。

貞觀十九年,玄奘終於回到闊別19年的長安。玄奘把他所經歷的110多個國家的地理情況,風俗人情,歷史狀況以及傳說故事等一一口述,讓徒弟們記錄成一部《大唐西域記》呈送給李世民。

而玄奘自己則從貞觀十九年開始至以後的19年中,專心致志,堅持譯經,從無間斷。玄奘一生共譯經論74部,1365卷。在他逝世前一年冬,還堅持完成了我國佛教經典中卷帙最大的《大般若經》600卷。

玄奘西遊加強了東西方的陸上聯繫,促進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從那以後,佛教完整教義傳入了中國,彌補了自西漢佛教傳入中國教義的不完整,豐富了中國宗教文化,大大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



愛笑的小丫頭2009


按照原著的說法,取經四人組取回的所謂真經是大乘佛法,實際上,這僅僅是如來的說法,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他們取回的是佛教在東土大唐的興盛。

在取經前,如來已經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原著把如來的目的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佛祖召集下屬和信眾做了一個“孟蘭盆會”。

在這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上,如來正式提出了取經工程的戰略大計。

原著:如來指出:“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如來這番話,不但講明瞭真經是哪些真經,還講明瞭為什麼不親自傳到東土,而需要東土的一個信佛人,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向他求取。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如來採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第一步,借孫悟空鬧事的機會,出手輕易鎮壓猴子,取得了玉帝的歡心,得到了天界諸神的認可。

第二步,借魏徵手處死蠢龍。魏徵明明是個活人,卻負責監斬涇河老龍王,這本身就讓人覺得十分蹊蹺。其目的是為了間接引紫薇大帝(李世民)入局。

第三步,引誘蠢龍到地府告狀,然後正式引李世民入局。地府一把手是地藏王菩薩,也就是如來的下屬。

第四步,借個貪腐的判官手,放李世民還陽。

第五步,李世民辦水陸大會,正式選中二弟子金蟬子——唐玄奘作為取經工程的總實施人。

同時,確定觀音菩薩為取經工程總聯絡人,自己親自負責。

明線是大乘佛法,暗線是佛教勢力入侵華夏

從明線來看,取經四人組歷經81難後,因為沒有行賄,先得到的是無字假經;四人組發現上當後,返程索要真經,並向如來告狀,才拿到了真經。

四人組拿到真經後,最後功德圓滿。此時,如來順利達成了以下幾大目的。

一、提拔了心腹弟子

在表彰大會上,金蟬子作為如來的嫡系順利成佛。

二、收服了人才。

猴子、豬、沙僧三人作為道教叛將,按實力分別成為佛、使者和羅漢,成為佛教新的重要戰鬥力。

三、佛教勢力全面入侵華夏。

回顧下歷史,南北朝時期,佛教在華夏迅速崛起,但北周武帝滅佛後,佛教勢力大損。李唐勃興後,李淵自稱李耳之後,也就是太上老君的嫡系子孫,道教實際上成為國教,佛教只是邊緣宗教。

經過取經大業,佛教勢力實現涅槃重生,迅速崛起,並全面壓制道教(直到王重陽創立全真派後,道教才重新崛起)。到武則天時期堪稱達到頂峰。


散仙讀史


《西遊記》這本書的原型是唐朝玄奘去天竺取經的歷史史實,在歷史上,玄奘取得真經以後,回到唐朝受到了唐太宗的大力的支持,還修建了大雁塔翻譯佛經,這是歷史上對於佛教的尊崇以及推廣。

但是到了西遊記這本小說中,取經只是一個主線,西遊記是一本神話小說,對於取的是什麼經書,已經不是這本小說的主要內容。

對於唐僧師徒5人來講,他們各自取得了各自的經書,唐僧作為如來佛的弟子金蟬子,取經只是他的一個任務,將佛經取回到唐朝以後,就算是為佛教的宣傳作出了貢獻,而他自己本身也將回到佛教的懷抱,而且不再是金蟬子,而是成了佛,取經只是下基層歷練,回到佛教體系並宣傳佛教才是唐僧主要的目的。



相比唐僧,豬八戒,沙僧還有白龍馬來講孫悟空取到的東西更多,首先他也通過取經這條路,把自己從五指山下救出來,並且最後成了佛,其次,在一路的降妖除魔的過程中,孫悟空學會了如何跟煩人,妖怪,神仙以及佛教人員的相處,可以說是成長了,但也可以說是世故圓滑了。

豬八戒取經最不堅定,得到的也最少,他原本是在天庭做天蓬元帥,到了佛教體系成為淨壇使者,成為一個閒散的官職。

而沙僧則成為金身羅漢,免受每天的穿心之痛,白龍馬則逃脫了被殺的命運,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要討論西遊記取經取到了什麼,肯定不是佛經,佛經只是承載,各自得到東西才是取到真經


歷史百家爭鳴


《西遊記》是一本修行的小說,取材於玄奘法師真實的取經經歷。

唐僧師徒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到達靈山大雷音寺。由於孫悟空不知人情世故,拒絕給阿難迦葉人事,故此給了他們“無字真經”。

為何千辛萬苦的長途跋涉,到頭來卻求取的是“無字真經”?

其實,取經的真諦,不是為了那麼幾本經書。在取經的過程中不斷地覺悟和成長,才是求取的真經。這種覺悟和成長,這一路所得,是無法從書本上得到的。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故此只能示之以“無字真經”。

沒有經過這種體驗,便無法得到這種收穫。縱使將這種體驗收穫寫滿經書,世人也是無法領悟。所以燃燈古佛笑道:“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真經。”


唐僧是信念和目標,白龍馬是毅力。悟空、悟能、悟淨就是方法。

何為淨?就是淨身、淨口、淨意。淨身就是端正規範自己的行為;淨口就是端正規範自己的言談;淨意就是端正自己的觀念。沙僧身為捲簾大將時,動不動就摔東西發脾氣。在西行路上,沙僧端正規範了自己的言談舉止。所謂“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便是其意。

何為能?就是能力。豬八戒錯投豬胎,能夠迅速擺脫逆境,這就是能力。豬八戒一路挑擔降妖,這也是能力。

何為空?就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孫悟空剛出道,便覺得自己能力超群。所以一再而再的隨心所欲。當頭上被套上那道箍時,才有所覺悟,自己這點本事其實還差的很遠。也正是這一路西行,孫悟空才最終將束縛自己的那道箍摘掉。從而達到“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這也是佛教“降伏其心”之意。

真經是什麼?真經就是唐僧師徒一路西行的收穫。

所謂“人事”是個隱喻,既然我們活在人世間,那就要按照世間的法則來行事。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此意。

阿難迦葉索要“人事”,實是暗示一份“恭敬之心”。看看現在的世人,又有幾個對老師有“恭敬之心”?我來求學,你便要將東西給我!

真的給了“無字真經”,能看懂嗎?



【每篇文章都是腦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學宮


西遊真經到底是什麼?背後的各種推測,眾答友有很多答案,莫衷一是。不過,表面的真經,或者說《西遊記》裡白紙黑字的真經,翻翻書就可以確定。

我來翻書,你來瞧瞧,在《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寫到如來佛祖在靈山大雷音寶剎講法。

講完法,如來對大家說:“……但那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由此可見,如來要傳到大唐的是三藏真經,玄奘(唐僧)被唐太宗賜號“三藏”,就源自從觀音菩薩口中得知西天有三藏真經。

《西遊記》第八回還說明:三藏真經是哪些經書?“如來曰:‘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接著,觀音菩薩前去東土大唐找取經人——唐僧(如來二徒弟金蟬子轉世),《西遊記》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觀音顯象化金蟬”裡寫道“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做無來無去。’”

從觀音菩薩的口中,我們就知道三藏真經屬於佛教裡的大乘佛經。那麼,唐僧師徒到達西天,《西遊記》裡又是怎麼寫真經呢?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裡先寫唐僧師徒不送禮,被阿難、迦葉給了“無字真經”,師徒發現後返回西天向如來討說法。

如來再叫阿難、迦葉給“有字真經”,真經不能白傳,唐僧還是送上唐太宗所贈的紫金缽盂。阿難收下紫金缽盂,迦葉進閣檢經,唐僧師徒這次認真檢查經書。

傳完經書之後,阿難、迦葉向如來彙報情況,“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

《西遊記》裡的真經指的是什麼?總結上面內容,可歸納為:大乘佛經之“三藏真經”共三十五部,唐僧師徒取走其中的五千零四十八卷。


子屠龍


小時候看西遊記我們只是看其熱鬧的打鬥,並沒有去仔細品讀,對於唐僧所說“求取真經”也只是左耳聽右耳冒,並沒有認真思考“真經”為何物?其實真經包含的意思不止一個,下面且看鄙人仔細道來。


其一,最簡單通俗理解為大乘佛經。據西遊作者吳承恩介紹,當時南瞻部洲(即大唐)雖然繁華但是殺戮太重,單憑現有佛法(即小乘佛法)不足以度化眾生和超度亡靈,必須到西天大雷音寺如來佛祖那裡求取大乘佛法(即大乘真經),方能普度南瞻部洲眾生。

其二,真經代表治國安邦的方法。吳承恩所處的時代社會黑暗,官場腐敗,民不聊生。作者借唐玄奘西天取真經,希望找到治國安邦的良策,這也體現當時儒學之士的治國安邦平天下心願。



其三,真經代表正統思想(儒家思想)。當時朝綱腐敗,皇帝不務正業,迷信道教,請道士煉丹以求長生不老。整個朝廷上到皇帝下到滿朝文武都開始信奉道教,把正統儒家思想開始衰落。所以,作者吳承恩藉助取真經以求恢復儒家統治地位。


所以,真經不單單是指的是大乘佛經,其中還暗藏了作者的心願,恢復儒家地位,要求統治者重儒抑道,通過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

各位讀者,若對此觀點有異議,請您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享受片味


所謂的唐僧取經,文字上是真經,其實已經不是原意了。

真正的佛經的意思和道教的意思差不多,講究無為,不要爭,不要搶,要求自己努力,不求結果。如果認為是好結果,說明修行圓滿。如果認為不是好結果,說明修行不到,需要繼續忍耐,苦修成正果。

所謂我佛保佑,保佑的不是結果,而是修煉的方向。所以才出現了有的和尚火中自焚的現象,我們是不好理解的。而我們多數人信佛,希望佛能保佑自己一切都好,說明修佛已經修到了錯處。世界是講平衡的,如果保佑了信佛的人,那不幸福的怎麼辦?都是芸芸眾生,眾生都是平等的,難道拜佛的人就高人一等嗎?佛教原意不是這樣的,講的是忍耐。其實印度的印度教更加接近於本意,雖然他們不是佛教。

修佛是修後世,這一輩子的忍耐,為了下一輩子生活後。而天主教正好相反,修的是前世,現在的結果,都是從前世帶來的。

而我們多數人修今世,將努力奮鬥。其實這裡面沒有好壞,沒有先進和後進,都是為了好。而中國的佛教的多數信徒們,其實都修的今世,是和唐僧取經的所謂真經,都進行了本土化,包括吃喝。天竺那邊兒的佛教戒葷,戒的是辛辣食物,比如辣椒,麻椒等。到了中國就改成了,不許吃肉,估計佛都笑了。



大志遠思想空間


西遊記的緣起就是取經,很多人其實都不是很清楚,既然當時唐僧已經是高僧了,為什麼還要去印度取經,他取得究竟是什麼經書呢?

簡單來說,唐三藏去西天取得是大乘佛教的經典,像很多門派一樣,佛教對於修行對於教義也有這很多流派和分支。大體而言可以分為大乘和小乘兩種,當時唐三藏修行的是小乘佛法,為了更好的救苦救難普度眾生,唐三藏決定去西天求去大乘佛教的經書。


經書都是其次,畢竟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唐三藏最重要的是取回了一顆對佛法對普度眾生更為堅定的心,一顆為弘揚佛教事業奉獻一生的決定和行動。

歷史上真實的唐僧回國後把經書放在了皇帝專門為他修建的大雁塔之中,並且餘生都在從事翻譯經書的工作。而且最終建立了中國佛教宗派裡理論體系最為完備的唯識宗,當然也是因為最為完備複雜,慢慢的也就沒有傳播開來,名氣沒有禪宗那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