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知真对他说“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么看?

随波逐流之以史相随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完美的草莽英雄形象。

鲁智深刚出场的身份是小种经略府的提辖官,也算北宋朝廷体制内人。因同情卖唱父女的遭遇,愤而出手惩罚祸害翠莲父女的镇关西,却不慎失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

鲁智深因逃避官府出家做了和尚,五台山的智真长老耐心点化和教育他,但鲁智深屡次喝酒闹事,无奈之下被僧众逐出五台山。




临别时,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了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这四句偈语说的什么意呢?

“遇林而起”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遇到林冲后,鲁智深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林”指的是林冲;另一种说法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后,得罪了了高俅,彻底和朝廷决裂。这里的“林”指的是野猪林。

我的看法更倾向后一种说法,即“林”指的是野猪林。

其实前一种说法遇到林冲并不会鲁智深兴起的时候,我认为是被林冲拖累的时候,林冲婆婆妈妈不想让鲁智深为他出头,关键是林冲还对朝廷不死心,抱有东山再起的打算,鲁智深遇到林冲怎么能兴起呢?

林冲被高俅发配,路过野猪林,此时林冲面对现实抛去了幻想,和鲁智深一起痛快淋漓的和官府大干了一场,二人也算出了一口鸟气。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鲁智深在野猪林是兴起的起点。



“遇山而富”,这里的山指的是“二龙山”。鲁智深四处漂泊,一日来到青州地面,正在树林酣睡,被青面兽杨志和操刀鬼曹正二人吵醒,双方发生争斗,后不打不相识,成了好朋友。

三人结成联盟想占领二龙山为王,首要任务就是把二龙山的现大当家的金眼虎邓龙干掉,最后在曹正的计谋下,杨志和鲁智深杀死了邓龙,二人做了大当家,二龙山上的喽啰和财宝都归了二人,鲁智深占领二龙山得了一笔钱,所以说遇山而富。

“遇水而兴”里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鲁智深投奔水泊梁山才是真正兴旺发达的起点。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为步军头领之首。

水泊梁山是鲁智深被人肯定的地方,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地方,从此他打起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遇江而止”这里的“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指的是“宋江”,另一种说法指的是“钱塘江”。

第一种说法不正确,鲁智深遇到宋江并没有止步不前的意思。这里的“止”应该指“休止和死亡”的意思。

我认为指的是“钱塘江”,鲁智深在剿灭方腊胜利返回时。夜宿钱塘江旁边的六和塔。听到钱塘江的潮信坐化而逝。鲁智深的人生就此止步。

说到这里还要提一下智真长老对他讲得另四句偈语,原来鲁智深随宋江平方腊之前,曾再次上五台山拜见智真长老,长老对他讲了这样几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等鲁智深夜宿钱塘江旁边六和寺时,突然开悟,原来智真长老一直在点化自己。

鲁智深想:“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看到钱塘江潮,听到钱塘信,一切都应验了,后面的“圆”和“寂”两字是什么意思呢?



智深问众和尚,什么是圆寂呢?众人暗笑,出家这么久了连这也不懂。‘’圆寂就是死‘’,鲁 智深恍然大悟,原来师傅早就算准了未来。

于是鲁智深对寺中和尚说,给洒家弄点热水,今俺要圆寂,和尚十分惊奇并不敢怠慢,赶紧去办。

鲁智深梳洗一番,让武松取纸笔来,仿照师傅写下了几句偈语:“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鲁智深写罢把笔一扔,盘腿打座,坐化而死。从此处也可看出,“遇江而止”的“江”指的是钱塘江。


秉烛读春秋


五台山的智真长老是《水浒传》中代表佛教的一位大智者。在鲁智深不守清规戒律,三番五次大闹五台山,众僧怨声载道的情形下,力保鲁智深,并对其余僧众道:虽是如今眼下有些啰唣,后来却成得正果,你等皆不如他。

只是后来鲁智深屡教不改,直到搞得“卷堂大散”,智真长老见他惹起众怒,自己也包庇不了,没办法再待下去,只得让他去东京汴梁大相国寺投奔自己的师弟讨个职事僧做。临行前,面授鲁智深四字箴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后来,这四句话在鲁智深身上一一应验:

“遇林而起”可以说是一语双关,一是指的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的菜园遇到林冲,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兄弟。二是指在野猪林救起要被董超,薛霸的陷害的林冲,从此出走佛门,踏上了亡命江湖的道路。

“遇山而富”说的是鲁智深在二龙山下遇到了刚刚被劫取了生辰纲的青面兽杨志,两人在曹正的协助下夺取了宝珠寺,从此过上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

“遇水而兴”则是说“三山聚义打青州”后鲁智深带着二龙山的人马上了梁山泊,“泊”本身就是“水洼”的意思,也就是梁山泊可以让他兴旺发达。

“遇江而止”当然是说他遇到宋江就别再瞎折腾了,好好跟着他干吧。其实刚上梁山时鲁智深对宋江并不服气,直到他为了救史进而身陷囵圄,宋江带领人马救出了他们,这才踏踏实实地在梁山泊安下心来。

在梁山泊受招安破辽国班师回朝途中,鲁智深再次带着宋江上五台山拜见智真长老。临别前,智真长老再次赠给鲁智深四字箴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又一一应验。

后来,梁山大军在征方腊大战乌龙岭的战役中,鲁智深活捉夏侯成,生擒了方腊。而在夜宿六合寺时,听到钱塘江潮信声,于是沐浴更衣,圆寂而去。


鲁智深一生光明磊落,虽然时有鲁莽之举,但无关大雅,不愧为水浒第一大英雄。


田获三狐


题主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是智真长老,不是知真。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富,遇江而止。”其实还有一句话就是“遇州而迁”,这5句话就是鲁智深一生的判词:

“林”指林冲,“山”指二龙山,“江”指宋江,这5句指的是鲁智深到东京后结识林冲,夺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会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见了宋江,同归梁山泊。

“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一句说得非常明白,鲁智深将以在梁山泊归于宋江为其终。

遇林而起:遇到林就有争斗厮杀。赤松林、林冲、野猪林、万松林,琳琅山松林。

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有财富好运。桃花山、二龙山、乌龙岭、琳琅山。

遇水而兴:遇到水就兴旺发达,水泊梁山。

遇州而迁:遇到州就有大的变动。青州归水泊,华州被擒被救,杭州圆寂。

遇江而止:指后来跟随了宋江。

与此句对应的还有 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之后,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钱塘江潮信大至,鲁智深想起长老之言,问明“圆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圆寂而逝。

以上均为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独行彩云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话说鲁智深当年打死郑屠户后便跑到了雁门县,在那里遇到了金老和金翠莲,此时金翠莲已经成为当地富户赵员外的外室,出于报恩,金翠莲让赵员外帮助鲁智深上了五台山文殊院当了和尚,文殊院主持智真长老亲自为鲁智深剃度。


但是鲁智深生性鲁莽,常在院中寻衅滋事,院中僧人纷纷要求智真长老将他赶出山门,虽然智真一直认为鲁智深:“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但鲁智深总是喝酒闹事,还打坏了院中两座泥塑金刚,智真长老有心保他,但鲁智深已经惹的天怒人怨,只能离开。

于是智真长老修书一封,让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投奔自己的师弟智清长老,并赠送他四句偈言,称“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那么结合鲁智深的这一生不难发现,直真长老当时的这四句偈语就是在暗示鲁智深这一生的大起大落啊。

遇林而起

这里的林可以理解为“林冲”也可以理解为“野猪林”,但本质是一样的,当鲁智深带着智真长老的书信到了东京后,机缘巧合下结识了林冲,后来林冲因高衙内而得罪高俅,被设计陷害发配沧州,高俅指使解差董超、薛霸,让他们在半路杀死林冲,当他们走到野猪林正准备杀死林冲时被赶来的鲁智深所救,后鲁智深就一路护送林冲到了沧州。但鲁智深也因此得罪了高俅,无法再在东京待下去,于是就逃出东京,流落江湖。



遇山而富

鲁智深流落江湖后,在孟州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结识,并与他夫妻二人结拜。听他夫妻二人说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可以安身”,便离开孟州,直奔青州二龙山而去。一开始二龙山寨主邓龙拒绝鲁智深入伙,鲁智深只好下山,在山下结识了因丢失生辰纲也准备上二龙山的杨志,两人大打一番后冰释前嫌,他们与曹正一起设计上山杀了邓龙,夺了山寨,占据二龙山,正式落草,之后武松、施恩、张青、孙二娘也相继上山,二龙山一时声名大噪!

遇水而兴

三山聚义后,鲁智深等人加入水泊梁山,在梁山泊时鲁智深屡立战功,奋勇战斗,最终排梁山第十三把交椅,星号天孤星,是步军十头领之首。虽然鲁智深反对招安,但当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后,鲁智深还是跟着宋江投靠了朝廷,并一起出征辽国。

征辽回来后,他们途径五台山,鲁智深再次上山拜见智真长老,这时智真长老再次送给鲁智深四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遇江而止

这里的江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宋江”,另一种就是“钱塘江”,如果结合智真长老第二次给鲁智深的偈语的话,那么这里的“江”应该是“钱塘江”,毕竟鲁智深跟随宋江征讨辽国后并没有“止”,而是接着征讨方腊。所以“遇江而止”说的就是鲁智深会在江边圆寂。


在征方腊时,梁山好汉接连阵亡,鲁智深也是非常的痛心和愤怒,所以每每杀敌他都是一马当先,后来在乌龙岭追杀敌将夏侯成,并生擒方腊!

但经此一役,鲁智深也看破红尘,不愿再入朝为官,于是大军回师途中,他便在杭州六合寺出家了,后来在寺中听到钱塘江潮信响圆寂而去。这也正是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语。


咸鱼闲聊


宋江奉诣征辽时路过五台山,与鲁智深上山拜见知真禅师,知真禅师给鲁智深写了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听到钱塘江潮信,忽然悟出知真禅师给他写的四句偈言,是他在万松林活捉了夏候成,又生擒方腊,听到钱塘江潮信就该圆寂了。果然他死在了六和寺。

以此来推断知真禅师在鲁智深离开五台山时写给他的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恐怕是写他离开五台山以后的遭遇。

遇林而起,是指他遇到林冲却偏逢林冲被高太尉陷害,为救林冲不得不丢了大相国寺看菜园的差事,正式进入黑道,所以是“遇林而起。”

遇山而富。是指他和杨志曹正打下了二龙山,又来了武松施恩张清孙二娘等人,官兵收捕他们不得,一众头领正二龙山上论秤分金银的快活日子。所以是“遇山而富。”

遇州而迁是指三山聚义打青州以后都放弃原来的山寨上了梁山,所以是“遇州而迁。”

遇江而止。是遇到宋江以后,鲁智深从二龙山当家做主的大头领,变成了宋江手下的战将,所以是“遇江而止。”

以上是本人猜测,如有错误请指正。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遇林而起:指遇林姓后,若有渊源,将是起点,后来果真灵验。

遇山而富:在武台山被轰走后,他游走江湖,后经人指点去了二龙山,可寨主不收,后来与杨志一同攻了山寨杀掉寨主,占据一方。

遇水而兴:三山聚义后,鲁智深在梁山步军头目里排行在先,统领二龙山原班人马,其中有武松、孙二娘、张青等悍将,这支部队可以说自成一体,是梁山三大军事集团里的一支。

遇江而止:寓指钱塘江,意思是到了钱塘江就不要再往前了。实则正值宋江招安后,带三十六兄弟(梁山实为36天罡)随童贯南征方腊,其间死伤殆尽。鲁智深日见形单影薄,悲感万分,联想到师父这句话,便与武松商量一番,俩人于大雨之际与宋江不辞而别,从此隐居江湖。


骁勇34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f701967cebb46693a1eb5bcb0a2aafd\

随波逐流之以史相随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说的四句偈,第三句遇水而兴,也有遇腊而擒之说,究竟老方丈说过这四句话,谁能考究过是真的,水浒传里说方丈对鲁智深说了这四句偈语,那就权当真的吧。


泥人161


那个历史时期,谶纬之学在社会很流行,写小说不写点谶纬的内容,不吸引观众。就像现在电影不弄点色情情节就没观众一样。


沽上路人


就是金刚经中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四个阶段的特征,以及具体对治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