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始天尊在西游记里面沉默了?

执笔忆流年3


在西游记中,元始天尊不是沉默了,而是整部西游记是如来佛策划的取经大业,目的是提升佛教在华夏的影响力,其行为侵害了道教的利益,元始天尊肯定不可能支持,碍于面子,也不好公开反对,所以只在幕后动作,并未当面行动。

元始天尊在西游记中更多作为背景板出现

元始天尊作为道教第一圣人,实力与老君差不多,但地位还在老君之上。

从西游记原著来看,如来对老君是颇为忌惮的,如老君的司机青牛精狂虐猴子、罗汉时,如来不敢公开和老君作对,而是让猴子去求老君亲自出手。

同理也说明,如来对元始天尊也是比较忌惮的。

但是,在整部西游记中,元始天尊出场机会比较少,大多数出场只有寥寥几句,几乎是作为背景板出现的。

一、在如来搞定猴子,玉帝为他举办的庆功宴——安天大会上,元始天尊曾出席过。

原著: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

如果单纯从此处描写来看,元始天尊和老君对待如来的态度是——拜献,似乎地位比如来要低。

但我们仔细分析下官场上的行为就知道,大人物带着下属去见同级别的大人物时,送礼一般都是由下属递上,以三清的地位是绝不可能亲手递上礼物的,因此,此处的拜献更应该理解为,三清带着一堆下属来参加宴会,并让下属向如来进献礼物。

二、在人参果树一回中,元始天尊第二次出场。

原著: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按照后面的剧情发展来看,此次邀请镇元子上天听课,很有可能是元始天尊故意下套的。如果镇元子留在观中,大概不会有后面偷果子和推倒树的情节出现。

以元始天尊的修为来看,他对猴子一伙的性情是比较了解的,他们偷鸡摸狗的事情干得不少,只要主人不在,偷窃人参果的可能性极大,于是以听课为由故意支开了镇元子。

于是,事件发生了。假如观音不出手救场,很有可能镇元子就长期囚禁取经团成员,彻底破坏了取经大业。

元始天尊是背后操纵诸神阻挠取经团的真正大佬

三、我们都知道,老君虽然个人实力强大,但直接的徒弟其实不多,直接的徒弟只有八仙等人,实力不算很强,还有就是司机、烧火童子之类的,这些人还得拿着老君的法宝才能与取经团一战。

而老君作为玉帝国师,佛教东渐对其门人的影响并不如元始天尊那么大,为何会多次派下属出来阻挠取经团呢?

这肯定就是元始天尊在后面烧火鼓动了。我们知道,大佬之间干架时,碍于面子,肯定是不会亲自动手的,元始天尊要直接派下属来,又怕被别的神仙说闲话,自然只能鼓动师兄老君出手。

不知道读者中有没有体制内的朋友,如果有体制内的,这种感受更加明显。

一般真正厉害的人物要搞人时,都不会亲自动手去干,或自己当举报人,而是收集材料后,再提供给那些长期以举报为业的人,并鼓励他们动手,自己坐收渔人之利。那些出面动手的举报人,往往在搬倒对手时,自己的名声也臭了,不可能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

也就是说,在整部西游记中,元始天尊的沉默只是假象,其实他才是阻挠取经团的真正幕后大佬。


散仙读史


玉清元始天尊,在封神榜是三清之首。而在西游记则有三处提过他,前两次是一笔带过而已,而第三处则有故事情节,单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到元始天尊之历害,其法力匪夷所思,光是座骑就可以空手赤拳秒了不堪一招的齐天大圣美猴王,神通与如来比肩媲美!真的如此,请看我一一道来个究竟:


1、首次提到元始天尊是猴王闹天宫被如来擒获后之安天大会。当时是玉皇大帝请他去赴宴。

2、其次是五庄观,镇元子大仙在故人唐僧到来时,刚好去了听元始天尊讲经。

3、第三次,就要有点道教知识才易懂了!西游记所提到的太乙救苦天尊有双重身份。一是东方青帝,又一是先天之灵,是元始天尊在人间与地狱的化身的存在(道教的元经有此记载)。好,那么元始天尊的化身太乙救苦天尊法力无边的历害到什么程度:光是其座骑九灵元圣就可以凭空手赤拳在实战中秒了孙大圣,在西游记中,实战中空手赤拳能制服猴王的只有如来与九灵元圣,如来是有能力空手赤拳秒而未秒,毕竟其让猴王在其手掌翻了半天跟斗才覆腕将其擒获压于五行山下。而真正实质在实战中空手赤拳秒了猴王的只有元圣子。所以其神通可与如来比肩媲美,均具有空手秒美猴王之神通。


而再看太乙救苦天尊是如何制服能秒猴王的元圣子的…太乙只说了句话:元圣儿快来降!即秒了能秒齐天大圣的九头狮子,法力之高简直匪夷所思!

西游记的吴承恩无疑是具备非常深厚的道教知识的,三清本就是道教的最高神,所以其元始天尊之化身具备如此匪夷所思之神通就十分顺理成章了。


洪范国学堂


根据中国的西游记分析,元始天尊是最高者,无论是地位或者法力,统统最高,这个结论从悟空与八戒的对话中就可看出来,悟空曾问八戒太上老君之事,八戒说不知道,悟空便嘲笑八戒太孤陋寡闻了,对八戒说:李老君开天劈地,尚坐于太清之右。这李老君就是太上老君,太清就是元始天尊。看到没,开天劈地的太上老君,才坐到原始天尊的右边,你们想想,这原始天尊是不是最高者。

原始天尊之所以在西游记中保持沉默,主因还是他是最高者,没有必要参与天地间的一些大小事情,也没有谁敢对他不敬,也没有谁有这个资格去攀附于他。

元始天尊就像一个集团的老板董事会主席一样,一般事情都让手下去处理了,自己保持沉默状态。

实际上,中国的原始天尊,就是西方国家称之的上帝或神。上帝创造了宇宙天地万物,诸天彰显他的荣耀,万物赞美他的大能。



用户创维


《封神榜》和《西游记》可以说是中国神话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两部小说。

《封神榜》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描述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上,西游记要早于封神榜。而在主题上,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佛教的故事,而封神榜则是侧重于中国的传统道教。

中国道教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在西游记中,只有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而另外两位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则居住在三清天中,即三十三重天的最高两层。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才住在三十重天。所以根本就见不到元始天尊的。

太难了这题目。哈哈


顺路去喝水


所谓凡事冥冥之中都有定数,元始天尊在西游记中沉默是因为整个西游记的事不需要他插手,本来就是一个和尚要正果的事,道教的出来干什么呢?从石猴出世开始就注定了孙悟空要成为佛教的一员,佛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这样有大德的神仙能够预知过去未来,这些当然都是知道的。所以老君在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只是出手擒拿,并没有将其置于死地(后文一个镯子悟空都对付不了就可以看出来了)。玉帝对于这点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后来找来了佛祖来收服悟空。安天大会上老君,元始天尊都来了我猜肯定是讨论如何让唐僧受这81难来成其正果,所以后来才有天上的神仙下界,众菩萨的坐骑,大鹏的下界为妖,为难唐僧。


读书与论道


首先我表明一下态度,在我看我,西游记并没有描述关于原始天尊任何故事。


说到西游记,大概是所有8090后,甚至是00后都看爱看的电视剧,或者小说,名著等吧,我对西游记电视剧剧情相当熟悉,但描述的原始天尊在我映像中却从未出现。


如果非要说原始天尊在西游记为啥沉默了,那么原始天尊不和孙悟空等人是一个等级的。原始天尊在看我看来出现在封神榜里面,那里面都是比西游记老一代的神仙大神,可以追溯到和女娲娘娘一个时代。
并且另外一个原因,西游记里面主要记述了唐僧师徒到西天拜佛取经的故事,途中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可到达西天雷音寺,修成正果。而途中所遇到的妖怪没有一个出自原始天尊的坐骑或者关于他的故事。换句话说,原始天尊不是在西游记变的沉默了,而是作者根本没有描述原始天尊任何关于他的事情。


小羽网络


这个,我先说个大家不爱听的真实情况,因为《西游记》的写的早,作者在写的时候压根儿没打算让元始天尊出现,更想不到会有人在他写完书之后,再写一本商周大战,那家伙牛逼的不得了,别说元始天尊了,顺便编了个道教自己都不承认的鸿钧老祖出来。

当然,吴承恩和许仲琳更想不到的是,在他们死后的几百年之后,很多人牛(wu)逼(liao)到不看他们的原著,不了解他们的成书时间,只听了一些只字片语,就可以否定这个最简单的客观事实,继而“有理有据”的编造出一个个逻辑严密的理由。

不好玩,没意思,没有那么多阴谋诡计,没有那么多圣人心机,不够精彩,是吧?

呵呵,没办法,这就是客观事实。

包括还有一些类似的问题都是这个答案,比如玉皇大帝为什么不如何如何等等,是因为玉皇大帝是宋真宗封的,所以在宋之前的事儿,玉皇大帝都不管,由昊天上帝负责。

当然,这个答案满足不了我们的意淫需求,所以我也编一个答案好了:

从封神大战发现,圣人只会出现在王朝更迭,也就是“商纣合灭,大周当兴”的天下大势之下,注意这是底线,否则圣人天天跑出来抛头露面,到处显摆到处讲课,你以为圣人是马云啊。

当然,底线意味着,不是每次王朝更迭都会出现,那还有一个什么要素呢?就是天庭的要求导致。

按照《封神演义》所设定,封神大战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天帝要求“十二仙首称臣”,并且恰好各种仙人需要完杀劫,这才趁着商周大战,让自己的这些徒弟徒孙们浑水摸鱼的来一发,顺便签了封神榜,榜上有名的不白死,死了的去天庭报道去。

好,这里有一个关键:为什么天帝需要十二仙首称臣呢?这个很耐人寻味,一般要求称臣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出现了牛逼人物,为了笼络,防止他跑到敌对阵营里,或者给自己捣乱——西游记里封孙悟空就是这么个套路;第二种,职位发生空缺了,需要补人。

好,我们来分析一下,有没有可能是笼络的原因呢?可能性非常小。为什么?十二仙首,是仙首哎,而且上面还有个元始天尊和老子罩着呢(一般认为十二仙首是圣人之下的十二金仙,元始天尊的本身意图是通过封神榜和封神大战给天庭提供人员,避免自己的徒弟给天庭打工,本文暂且采用这种说法。),这个高的级别,这么高的智商,这么牛逼的后台,可比孙猴子难糊弄多了,玉帝给一个脑子不怎么清楚,没有什么背景的孙悟空都可以封一个齐天大圣,你给这十二金仙封什么职位?玉帝十二亲爹啊?而且十二金仙又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人家安安稳稳那么多年不闹事儿,玉帝傻啊,突然开始笼络这些太岁?嫌自己宝座做的太安稳了?改革开放,建设共产主义新天庭?

于是只剩下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职位发生了空缺,而且,一下子让十二仙首称臣,什么概念呢?十二仙首要是真的去了天庭,职位必然不会低,那就意味着,天庭一下子“户部,礼部,吏部,兵部,上书房行走,军机处”(请忽略不同年代的相同职位)都出现了空缺,这特么哪儿是职位空缺,这是天庭搬空了啊!

所以,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天庭,在我们过去的印象中,都是极其稳定,不可能出现大的人事变化的,但为什么在封神时代,天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职位空缺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天庭发生了大战,换句话说——实际上天庭已经易主了。

大胆猜测,谨慎验证,虽然是打嘴炮,咱们也要让这个嘴炮打的响不是?

于是我们再来回忆我们看过的神话故事:

我们还记不记得后羿射日的故事?

太阳是天帝的十个儿子,有一天这几个熊孩子商量好了,一起出来玩,这家伙把大地热坏了,后羿一看行啊孙子,你们还能这么玩,于是,脱下衣服,露出麒麟臂,几番少儿不宜且不能描述之准备后,一库 一库 一库,啊不对,biu biu biu,把这几个儿子射死了,射下来一看,原来都是鸟(金乌)。

我们过去听这个故事,没觉得有问题么?天帝的儿子,怎么会是鸟?要知道,在西游记,封神演义中,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天帝是鸟啊,而且另外一件事情,大家还记不记得,西游世界的太阳,是个什么设定?昴日星官,住在东天门外的光明宫,而这里,是太阳星君住的地方,也就是说,昴日星官在《西游记》里,要么本身是太阳,要么掌控着太阳!

各位,看出什么了没有?后羿射日时代的太阳金乌,在《西游记》中,要么变成了一只大公鸡(昴日星官),要么被一只大公鸡掌控着——换句话说,后羿时代的那个仅存的天帝王子,要么死了,要么被软禁了。

天庭的王子都出现如此变故,不管哪种情况,都表明天庭发生了大的事情。

好,我们再来看,封神演义时代,有几个重要线索,第一,人类修仙者,看不起非人类的修仙者,比较著名的是阐教的人物骂截教“有类无教”,都是些“湿生卵化”之类,可见对于非人类的修仙者,当时的评价并不高;第二,女娲娘娘的招妖幡,竟然只能招来千年修行左右的妖怪,以上两点证明一件事情,曾经的妖族,出现了重大变故,导致了三件事情:人类修仙者从实力和道义上占据上风;妖族实力大减(女娲招妖幡招来千年妖怪);甚至有一部分被通天教主收割(大概率,非绝对,但不影响大局)

再结合能生下金乌(就是鸟)的天帝——自然也是湿生卵化之辈,我们发现,原来后羿时代的天庭,其实是妖族作为头领的!

如此一看,整个逻辑就通了!

封神大战之前,天庭经过了一次变故,而这个变故,成功的把妖族控制的天庭(金乌天帝)变成了后世的玉皇大帝(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封神时代到西游时代天庭再有变故,而且封神时代的很多天庭员工还在西游时代任职,比如哪吒,李靖等,我们默认这属于王朝平稳期),而刚刚占据皇位的玉皇大帝,一定会来一个大清洗,——或者上位之前都灭的差不多了,职位出现大量空缺,这才有了要12仙首称臣的要求。

网上有些分析说天帝让12仙首称臣是表示天帝权力很大,原始也得听命的证据,这个我不认同,如果真的如此,阐教截教一定会有天庭的人员安排,但是实际上封神演义里根本没有类似的描述,相反,通天教主什么级别,不高兴了可以“重立地水火风”的存在,完全有实力不鸟天帝。

但是为什么可以不鸟天帝的情况下,元始天尊还要为“12仙首称臣”这事情煞费苦心呢?结合上面的推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灭妖族天庭这件事儿,圣人也参与了!与其说元始天尊听天帝的,不如说他在为灭上一个妖族天庭做收尾工作。

然后我们再想到另外一件事情,也是封神大战的缘起,阐教人物的“杀劫”,杀了谁而导致的劫?杀普通人,有杀劫么?姜子牙一场大雪冻死商朝几十万军队时候,他说过自己害怕杀劫么?他还活了那么老,还成为后世敬仰的人物?

最有可能的事情是,杀了上一个天庭的整个妖族!毁了一个族啊!让剩下的妖没有主心骨,只能投靠截教,或者被女娲招去。

当然这里有一个漏洞,为什么截教的那些所谓的“妖”,如果是天庭过去的妖族的话,为什么在天庭妖族灭了之后,不报仇?

这里的一个解释是,当年妖族是天庭掌控,但不代表妖族都在天庭。举个例子,后世的天庭是人族掌控,但不是所有修仙者,或者凡人都能上天庭,甚至相反,因为天庭职位以及身份等原因,还可能对下届的修仙者,凡人进行欺压,甚至冷漠不管,所以即使西游世界的天庭出现变故,人世间也不见得会帮助天庭,更别说会报仇了。以此类推,假设截教的人物也是妖族,那么很可能也是当年妖族的天庭利益集团之外的其余妖族,甚至是被迫害者,如果在暗黑一点猜测,当年天庭妖族被灭,他们甚至也有参与……

当然这些细节我们不去考虑,我们只说天庭主线。

以上的推论之后,基本可以判断,在某种原因之下,若干个圣人联手,再加上可能的若干个圣人中立,导致妖族天庭覆灭,由此产生两件事情,第一,天庭需要补充人员,第二,圣人及其利益集团为了消除影响,才不得已进行完“杀劫”。

这也可以解释另外一个《封神演义》里吊诡的事情,阐教这边的人,一个个看起来道貌岸然,但杀起人来毫不手软:截教这边的人物,拿到阐教的人之后,基本上就是养着,不杀,而阐教的人呢?杀起截教的道友那可叫一个下狠手啊,别的不说,云霄碧霄琼霄三仙姑和十二金仙那可是杀兄之仇啊,也只不过是布了九曲黄河阵,把他们困在里面而已。而截教的人物碰上阐教的,生还者非常少。

为什么呢?因为上一个妖族天庭杀顺手了啊!为什么道貌岸然呢?因为杀上一个妖族天庭时,这些思想教育工作肯定是提前做到了,元始天尊们肯定早来了一套“妖族当灭,玉帝当兴”,不然你看一个个商周大战时阐教门人叫阵时,场面话那说的叫一个溜。

至于妖族天庭覆灭的原因,笔者也可以根据一些神话的蛛丝马迹来解释,只不过不属于这篇主要讨论内容,就不提了

好了,到这里我们再来看封神大战圣人出场,是不是另外一个感觉?当时诛仙阵下,老子也来了,元始天尊说:道兄来了,老子来了一句:不得不来。呵呵,理解了么?

换句话说,元始天尊们的介入封神之战,不是他们脑子抽了要打,而是“不得不来”。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再来看《西游记》,整个大背景就小很多了,说白了,不过是一只猴子,还是女娲当年补天的一块石头,头脑一热兴起的行为。既不能让下方王朝更迭,又不可能天庭易主,最多不过是下方的几个教派之争。

教派之争?呵呵,在经历了天庭灭族,截教灭教这样大手笔的事情,各位觉得到底是佛教的人多一点,还是道教的人多一点,对于圣人来说,还重要么?

可能有人会说,那太上老君为啥还巴巴的烧锅炉呢?

恩恩,你这个杠抬得非常好。

我们研究一下老子(太上老君)这个人,这哥们儿嘴上说自己无为,其实特爱管闲事儿,天地刚出来吧,他不好好呆着,跑去摘叶子去了,顺带着连葫芦也摘了,封神大战结束了吧,他拿了个金刚圈圈跑去化胡去了(老子化胡),其实看遍整个西游记,你发现如果要排五老以上(三清四御五老)折腾指数的话,大概基本能排前二,而且和第一名的观音这位折腾大王可能不分伯仲——用圈圈打孙悟空有他,主动提出炼孙悟空有他,让青牛阻碍唐僧师徒有他,金银两大王还有他!最诡异的是,金银二大王去抓唐僧的时候,竟然是有画像的!太上老君耳目已经多到可以形成jpg文件了,这在整个西游世界里只有一次;最不要脸的,是孙悟空指责他的时候,他竟然说这是观音向他借了三次他才让自己的青牛下凡(童子?),孙悟空也是傻,竟然信了,还骂观世音“该他一世无夫”——这么一个老道,你说他无为?这简直就是一个动乱煽动者嘛,要是他这行为标准都叫无为,那玉帝就是植物人了。

所以我很有理由怀疑,这哥们天天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是他师傅鸿钧老祖天天念叨他的:我说老子啊,你能不能别天天跟多动症似的,哎,你看我说着说着,你还变本加厉的变成三个人分别动了!(一气化三清),听为师的,无为,才能无不为啊!然后老子自己做不到,却拿这句话天天去要求别人去了!这样解释,才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品性:宽以待己,严已律人。——这段属于笔者意淫,科科。

好了,我们认真的研究一下老子的情况,他其实挺入世的,并且会提前布局,老子化胡的目的是,即使未来佛教东传,自己这边也不会出现大问题,天地初开摘果实呢,是保证未来自己有大的收益——这样的人你跟我说他无为?我打死也不信!

所以他炼丹,第一能够让天庭成为自己的材料收集者(都天庭了,派几个人找材料还不是很容易的事儿?)第二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就是给玉帝几颗丹药么?从我的青牛嘴里省两颗都有了,第三还有广泛的信息来源——《西游记》世界里,所有的神的设定并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去找。

所以综合来说,总结一下整体逻辑。

第一,封神大战,只是冰山一角,它是在天庭巨大变化,进而凡间巨大变化的基础上,圣人不得不出现的一个特殊事件,以后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圣人没有出现的理由和必要

第二,西游世界的故事,虽然精彩,但是级别不高,没有任何圣人出现的理由——甚至实际上,在西游世界里,只惊动到了四御级别而已——折腾派二号人物太上老君不算。

第三,不要将个别圣人的个人喜好,以及个人目的导致的行为,看做其他圣人必须出场的理由。


恩,以上皆是在既不考虑所有传说故事的出现时间先后,以及不考虑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因为作者意图而做的细节更改的前提下,仅根据某些标志性事件而进行的推测。虽然是虚构的基础上进行推测,但笔者尽量做到有理有据,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的学术态度。(不要脸的娇羞XD)


这种推测虽然没什么意义(因为基础本身就有问题。)但是这符合现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潮流——不喜欢听真的,就喜欢听假的,并且在假的里面争论,推论,以及吐槽。


而这种厌真求假的现象是有具体原因,并且这个原因也是有具体的科学解释的:它源于人类在物质文明极其丰富之后,愿意在虚拟的精神文明中不断追寻自身精神快感,甚至进而影响自身某些器官产生物理病变的的一种客观行为,学名叫做——吃饱了撑的,闲的蛋疼。


因为这种现象过于多,笔者干脆在纵横文学上写了部小说:《众神聊斋》,这也是笔者的名字的来源。


沐雨纵横众神聊斋


我觉得元始天尊没有出现的原因是:根本不值得他出现,如果按照封神演义里面的排行,太上老君跟元始天尊应该是一个级别的,可是在西游记里面,太上老君却似乎比不上玉帝的地位高,而玉帝只能算是元始天尊的一个下属而已。元始天尊坐下四御有皇大帝、紫微大帝、长生大帝与承天效法土皇地祇四御,如来佛祖则在四御之下,然后呢。猴子大闹天宫,只是一个如来佛祖就把猴子拿下了,所以,元始天尊又何必出现呢,到了元始天尊那个级数的人物,应该是一闭关就是好久,大概西游记里写的那个时间段,元始天尊正在闭关吧。

再者,玉皇大帝作为西游记里道教的代言人,被一个妖猴吓到了桌子底下,他敢让他的上司知道吗?所以,他宁可找如来去降伏猴子,也不会去找他的上司元始天尊出山来降伏猴子,更别说取经路上出现的那些小妖怪了。

综上所述,元始天尊为什么在西游记里沉默了,就是因为那些小事实在不值得他老人家出面,再就是他太忙了。


明月当空明月明


先写的西游记,后写的封神榜。


windgo


简单说一下。这主要跟作者有关,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推崇的是佛。反之你去看封神演义,那边推崇的是道。所以说也不是孰强孰弱,喜欢吃白菜的天天吃白菜偶尔换个萝卜吃吃,这也无可厚非。如果我们有那种写作创作能力的话,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