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簽署《廣場協議》的時候,知道這個協議對自己是不利的嗎?

玄學家蘇老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有爭議的。

有些人認為日本是自願簽署《廣場協議》的,反倒是美國是被迫的,持這類觀點的人肯定也就會認為“日本不知道這個協議是對自己不利的”,比如《今日悉尼》(sydney today)的這篇文章就認為“日本不是被強迫的,而是情願的,是一個情願的參與者。倒是美國政府,有點被迫。”

《今日悉尼》文章截圖:


不過更多的人認為日本是被迫的,雖然知道這個協議對自己不利,但面臨美國的強大壓力,簽署《廣場協議》也是無奈之舉。很多媒體也都進行了報道和闡述,我舉幾個例子:

《環球時報》認為:

“廣場協議”是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簽署的。其時,美元飆升,美國通脹高企、貿易逆差擴大,望以美元貶值刺激出口。五國最終同意協調幹預。協議簽訂後10年,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經濟出現嚴重泡沫化,從此落入“失去的10年”。廣場協議救了西方,犧牲了日本經濟。“廣場協議”時的日本,在經濟結構上對美國有相當程度的依附性,匯率主控權也掌握在人家手裡。

英國《BBC》中文網在報道指出:

80年代對日的貿易戰並未幫助美國顯著減少貿易逆差,美國又將原因歸結為美元對日元匯率的高估。1985年,在美國的主導下,包括日本在內的五國在紐約簽署廣場協議(The Plaza Accord),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

廣場協議後,為了應對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壓力,日本積極提振內需,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最終造成瘋狂的地產泡沫。「日元急劇升值,導致了日本實體經濟資金外流、資本湧入等問題,造成資產泡沫,最後導致崩潰。」

《北京日報》(長安街知事)的一篇文章引用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的一句話:“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慘痛教訓。”這篇文章詳細分析了《廣場協議》的簽署背景,認為中國要以史為鑑,不要重蹈日本覆轍。


我個人認為日本是知道《廣場協議》是對自己不利的,但日本經濟、安全等都嚴重依賴美國,比如汽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車在美國市場的份額超過20%,美國對日本的商品貿易赤字也一度飆升至500億美元。民間反日情緒高漲,美國政府當然不會坐視不理,所以逼迫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1982年美國人砸日本車

美國人砸日本車

1987年,9名美國國會議員掄起大錘砸日本收音機

  


環球獵聞


“廣場協議簽訂的背景是,日本和聯邦德國經濟持續增長,貿易盈餘不斷增加,所以提倡日本和德國承擔火車頭作用,牽引世界經濟發展。”

廣場協議簽訂後,日本按照廣場協議拋售美元,美元急劇貶值,日元大幅升值。日元大幅升值後,出口增長越來越緩慢。日本企圖通過金融緩和政策來阻止日元升值,不料催生了房地產和股市的泡沫。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後,日本出現通貨緊縮,經濟陷入長期停滯。

日本經濟失去了二十年,不能歸咎於廣場協議。一國的經濟增長最根本的是由本國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而不是對外貿易,最根本的是依靠內需而不是外需。一國的出口能力最根本的不是由匯率決定的,而是由其科技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能力決定的。一國貨幣的匯率最根本的是由出口能力決定的,而不是貨幣政策。

日本政府捨本逐末,企圖依靠“金融緩和政策”來降低匯率,以提高出口能力,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經濟增長。不知不覺在新自由主義的影響下,不斷削減社會福利,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導致普通勞動者的實際收入增長越來越緩慢,“有效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困難。貧富差距擴大,資本收入的份額相對越來越大,“富人產業”的規模相對擴張,民生產業的規模相對萎縮,對外貿易產業的規模也會被擠壓。


大方妹幾


筆者認為簽署《廣場協儀》,應該是有利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1:日本這樣做,可以讓美國放心,減弱美國對其盯防,利於其暗地發展,最後🐍蛇吞象。

2:日本這個國家,遇強龜縮,遇弱囂張,很會省勢奪勢,遇強先龜縮,一但實力到達,就會獸性大發,推翻一切協儀,簽署《廣場協儀》只是一種緩兵之計,反而利用美國求發展。

3、日本的高科技一直都在巧立名目,紆迴發展,始終都在與美國同步發展(美國是明著發展,而日本是暗著發展)。

所以日本簽署的《廣場協儀》對日本來說只是一張廢紙罷了,日本還能從中爭取到養精蓄銳的目的。


馥郁75716347


摘要:同樣的人性,同樣的受廣場協議影響而本幣大幅升值,但為什麼德國沒有爆發大泡沫,而日本卻爆發了呢?合理的解釋是(也只能是),兩國在信用擴張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於1986—1990年日本大泡沫,在日本國內主流的看法都認為,美國脅迫五國簽訂“廣場協議”,是想通過犧牲日本,來解決自身的“雙赤”(財政赤字與貿易赤字)問題。“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升值,直接誘發了1986—1990年日本大泡沫,最後泡沫崩潰,日本經濟一蹶不振[1]。 其實這種觀點在中國亦是大有市場的,2010年9月27日出版的《中國證券報》的一篇題為《“廣場協議”埋禍根日本深陷“失去的十年”》的新聞綜述就很具有代表性。報道援引復旦大學馮昭奎教授的話說:“儘管日本政府阻止美元過度貶值也是為了使已有的對美投資不貶值,然而這種措施的結果是繼續推動對美投資並容忍美元資產進一步貶值,這意味著日本已經陷入一種極為被動的、受制於美元的圈套。”而身居日本的中國籍作家俞天任,則更是直白地認為,日本的大泡沫和以後的大災難,都是從“廣場協議”開始的。 然而日本人和我們的國人所刻意忽視的事實是,在“廣場協議”升值的“黑名單”上,除了日元外,德國馬克、法國法郎、英鎊也赫然在列。所涉及四國中,德國和日本最具有可比性,蓋因兩國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製造業都對兩國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兩國的經濟增長都很快,並在“廣場協議”簽訂之前相繼成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廣場協議”中明確規定,不僅是日元,德國馬克也應大幅升值,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回顧一下歷史,看看“廣場協議”前後日元和德國馬克對美元的匯率變化: 日元兌美元到1987年年底時已接近升值100%,但是並非僅有日元升值,德國馬克也升值了,且比日本還升值得更多,達到101.27%。到1988年,德國馬克的升值率相較於日元升值幅度有所收窄,但與“廣場協議”簽訂時的1985年相比,其升值幅度仍然達到70.5%[2]。 圖4-1馬克、日元兌美元走勢圖(1985年1月31日—1991年10月31日) 由此可見,美元的貶值,並不只針對日元,還有聯邦德國。更要緊的是,兩個幣種貶值幅度也非常接近。所以,那種“日本為美元貶值單獨買單”的論調是頗值得商榷的。同樣,將“廣場協議”之後日本大泡沫乃至之後20年經濟蕭條的原因,歸咎到日元升值的論斷,也過於武斷。 正如我在《為何總是如此瘋狂:股市泡沫的形成崩潰及應對》一書裡提出的,泡沫的形成是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個要素:人的動物精神。從這點而言,德國和日本具有很強的可比性,都具有很強的動物精神。事實上這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表現得尤為明顯,在當時,兩國人民的表現完全符合“烏合之眾”的定義。可以斷言,德國人和日本人的人性是趨於一致的。事實上何止德國人和日本人,中國人、美國人,乃至整個人類何嘗不是如此呢!投機泡沫既曾爆發於荷蘭,也曾爆發於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東南亞、科威特,同樣曾爆發於中國。從這點可見,動物精神並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差別,而是人類的共性。 再來看第二個要素:外部衝擊力。於兩國而言,當時面對的誘發因素也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兩國都在承受著由“廣場協議”而造成的匯率波動。 問題來了,同樣的人性,同樣的本幣大幅升值,為什麼德國沒有爆發大泡沫,而日本卻爆發了呢?合理的解釋是(也只能是),兩國在信用擴張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 從1986年1月開始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為應對升值蕭條,防止通貨緊縮,連續5次降息,一直將中央銀行再貼現利率由5%下調到2.5%。這不僅是當時的日本歷史最低利率水平,也是當時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最低的水平。與此同時,1987年日本政府減稅1萬億日元,追加5萬億日元的公共事業投資,後又補充了2萬億日元的財政支出。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使得日本的貨幣供應量持續上升,造成日本國內過剩資金劇增。 反觀同期的德國,事實上也採取了信用擴張的貨幣政策,於1987年1月將短期法定利率下調至3%。但需要注意的是,與此同時,德國人卻在財政政策上採取了緊縮政策。來自德國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德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從1982年的3.3%逐年遞減至1987年的0.4%。 到了1987年年中,日本與德國紛紛擺脫了“廣場協議”匯率升值帶來的壓力,經濟開始趨於好轉。與此同時,經濟中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也在增加。此時,日本和德國均面臨著是繼續遵守“盧浮宮協議”[3],維持低利率、協調各國匯率的政策,還是為抑制國內可能發生的泡沫和通貨膨脹,而採取提高利率政策的矛盾選擇。 日本政府當時的態度和措施是,繼續採取維持低利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而德國則採取了提高利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在1987年10月14日將短期利率提高至3.6%,同月15日再次提高至3.85%。到了1988年,西方各主要國家的經濟都出現了良好的勢頭,經濟增長率均高於1987年的水平。日本由1987年的4.3%上升至1988年的6.2%。德國則由1.5%上升至3.7%。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中央銀行先後在1988年7月、8月和1989年1月、2月四度提高利率,恢復到了4.5%的正常水平。而日本則繼續維持在2.5%的低利率水平,直到1989年5月才首次將利率提高0.75個百分點。這比德國晚了足足10個月。[4] 受此政策影響,日本的信貸供應不斷增長。截至1990年3月,日本銀行[5]5年內總放貸金額增加了96萬億日元(摺合7240億美元)。除此之外,消費信貸公司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加入信貸擴張的行列。1985年時,這類機構放出去的地產類貸款為22萬億日元,到1989年年底時,已增至80萬億日元(摺合6000億美元)。這些錢,一股腦地都跑到股市、樓市中去了。 為此,認為日本敗於美國經濟陰謀的日本經濟學家吉川元忠,在其所著的《金融戰敗:發自經濟大國受挫後的諍言》一書中,也不得不供認道,當時日本經濟泡沫的生成,主要是由日本政府長期實施低利率的信用擴張政策所導致


願有生的時間遇到你


日本是曾經的世界經濟老二,遭到美國這個世界老大的瘋狂打壓,廣場協議就是終結日木繼續追趕美國老大地位的標誌協議,當時日木是無力反抗又不敢反抗才最終被迫簽下了恥辱的廣場協議的,曰本深知這個協議對日本回家、社會、經濟的嚴重危害性的,由於軍事上受美國壓制,經濟上嚴重依賴於美國,國際關係受控於美國,日本是敢怒不敢言,想反抗又無力迴天,才最終簽下了令日本幾乎20年停滯不前的廣場協儀。今天中國一些磚家極力鼓吹中國是世界老二,其動機是險惡的,目的是卑鄙的。


手機用戶95546211730


當然知道,許多高科技不準搞了,但日本人聰明,轉彎摸角還在搞。查查日本的經濟發展,自從簽定廣場協議之後,GDP增長約二十年徘徊。中美打貿易戰,日本當年的首相,公開在人民日報發文,提醒中國關注,切莫犯日本當年的錯誤。那個國家的GDP總量,達到美國的百分之六十,美國都會下狠手打壓,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非社會主義國家,盟友也不行。


用戶9296112696161


應該是知道。二戰以後,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下,通過產業轉移,資金援助,特別是在我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日本作為後方,各項工業生產及經濟都有了飛速發展。有了老美的支持,日本從一個滿地狼藉變為到處繁花,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作為回報,日本也會配合美國籤這個協議的。





陳醋老抽


知不知道都得籤,一條狗咬主人的幾率太小了。


中國萬嵗2040


知道,當然知道。但是沒有辦法,而且心存僥倖。


象眼觀天下


一定知道,都是你是人家的半殖民地你敢反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