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農產品應該怎麼賣?

黔小丫


三農領域是返鄉創業的首選方向,利用大量的新三農資源進行創業,首先要把自己明確定位成“推手+賣手”利用互聯網全新的商業工具和思維,低成本的創業,確保創業成功切實可行,比如先做自媒體-社交化-樹立區域的個人影響力-通過互聯網推薦三農產品。
基於三農品的農村電商,有其優勢,但最大的問題就是:要麼賣不出去,要麼賣的價格低;這種二個問題,一個是需要“用全新社交化手段模式,解決推手+賣手的問題”;另一個是“提高產品品牌化運營,解決價值和附加增值價值”,孫洪鶴從今天開始來分享的就是:
第一點:族群,決定了品牌的價值感

比如,蒲公英在有的地方每斤20元,而在內蒙草原當地人餵豬都不吃,遍地都是,有些東西不值錢,是因為太熟悉了,但賣給外地或是某些人群就是值錢。比如,威海的西洋參、東北的人參、內蒙的的黃芪、山東的水果、農村的笨雞和蛋、豬肉、草原羊、東北的蜂蜜等等,你要首先明確一點:這些東西都賣給誰?你的族群在哪裡?族群的生活習慣、需求特點。

比如,你把笨雞蛋放超市賣或是賣老年人肯定賣不上好價,但是你起個‘寶寶蛋’,賣給寶媽,就可以賣價值了、講故事了;東北的蜂蜜你賣給愛美的女人要比你賣給中老年人強;而且女人們也愛網絡,愛上網,所以,建議先在線上建立強關係,再推薦產品。

2、唯有故事方動人心:好產品,賣好人,好故事可裂變。
講故事更容易引爆共鳴。類似這樣的自媒體人很多,故事是吸引人、感動人,提供產品場景、構建消費腦景的過程,這也是獲得產品高值的手段;
3、自媒體下的農村電商:每一種產品都是一部“感人+傳奇”記錄片,這就是做品牌
農村電商是做自媒體的最有潛力的領域,三農主題的自媒體為什麼火?孫洪鶴總結:一方面是農民居多,另一方面是對農村的懷舊和好農村的好奇,環境好,山好,水好,空氣好,產品好、人心好,農村電商做自媒體其實更簡單,圖片+短視頻+直播:你們也不用寫文章,只要全程地把你們當地真實的產品養殖、種植、供應鏈,全程展現給廣大網民,這就是品牌,這就是傳播品牌。自媒體就是廣告片、自媒體就是全新的流量-粉絲-銷售;自媒體就是信任-成交-賺錢保障,做自媒體就是做品牌。

案例:三農創業最重要的就是社群電商和社交化自媒體,基本路徑就是三農自媒體+擁有粉絲的自明星+農產品的全新玩法。

1、自媒體,解決了全新的流量,即,解決了有多少人的問題;

2、自明星,解決了信任的,即,解決了成交力的問題;

3、三農產品,解決了貨源供應鏈,即,解決了賣什麼的問題;

我是孫洪鶴,《新商業大智慧》創業教科書主編,孫洪鶴每天都給大家分享教材的短視頻,每天都有更新,大家可以關注孫洪鶴。


孫洪鶴


要想“貨如輪轉”,讓農產品能夠賣得快,賣出價值來,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參考——

一、春耕之前,聯手一些機構策劃以眾籌、預售或者共享方式,提前開始賣貨,就是沒有種養之前,銷售就已經解決。

二、在消費半徑內的中心城區,進行小區推廣,作為“直供基地”來定向銷售。

三、對接淘寶、天貓、京東、蘇寧等平臺電商,由政府出面申請流量,打造爆款,擴大影響。

四、打造區域公共品牌,解決域內農產品普遍“小而散”問題,整合供應鏈,抱團取暖,集體出山。

五、貧困地區以“消費扶貧”為抓手,將對口協作單位的資源用足用到位。

六、有產業基礎、供應鏈有保障的地域,可以利用社交電商來賣貨。





莫問劍出鞘


農產品如何賣?大部分農民是不上網的,也不瞭解所謂的互聯網+是什麼意思。因此,大部分的農產品肯定還是走傳統的渠道銷售,被動的接受市場的價格。

對於瞭解和使用自媒體的農民來說,我覺得可以把自媒體作為一個展示、推銷的平臺來看待,我們看看頭條上的三農大咖們,銷售應該還是可以的,不僅僅能銷售自己的東西,應該也能幫助鄉親們銷售一些。



我們既然玩自媒體,我們要知道,自媒體實際上是屬於社交化的平臺,即先有了解再有成交,那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就可以發佈跟我們生產生活相關的文字、照片、視頻,讓大家瞭解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也許對於農民來講,農作物的生產是很簡單又苦的過程,但是對於消網友來說,尤其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他們很少了解甚至是不知道他們的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這些圖片、文字、視頻記錄,對他們來說,就顯得新奇、有意思,也算是增長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產生信任,就有可能產生成交。



作為農民,既然有能力使用如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還是可以把這些平臺作為一個小小的銷售渠道來認真創作,說不定還真能有不錯的收穫。


熱愛農村的小許


農產品的銷售方式莫非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市場渠道進行流通,那麼,面對當前市場上的種種銷售方式,2019年我們該如何來進行農產品銷售呢?小編認為合理掌握以下幾種流通銷售方式,可能會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1、農貿集市出攤,農貿市場是人流量比較集中的地方,再加上現在各地政府部門對農產品銷售比較支持,農產品上市之時可以與農貿市場主管部門進行協商,把現有的農產品通過農貿市場的人員流動優勢,推動農產品銷售。

2、超市、門店合作, 超市與很多的農產品直營店也是客流量比較多的地方,可以與他們合作進行銷售,提供超市與門店的農產品,最好是有包裝的,且品質比較好的農產品,有品牌的更好,因為超市與直營門店的顧客正常是對農產品採購是比較講究的。

3、企業訂單定製, 現在的企業對員工多比較眷顧,每逢季節多會發一些產品作為福利,老農們通過他們的工會部門,讓他們集中訂單式的採購也是可以的,如果供應量比較多可以多找幾家。

4、農業會展營銷, 現在各的會展業是相當的火,農產品可以借用他們的活動擴大銷售,會展銷售時間比較短,人流量會比較集中,所以在進入會展之前,我們要準備足夠的量和多找幾個服務人員,會展期間,人比較多,一旦旺銷起來可是會讓你忙不過來哦。

5、網絡電商銷售 ,如今的農村電商正在火起來了,老農們可以物色幾家電商進行合作也是不錯的選擇。與電商合作,你只要依照他們的要求,把產品分揀好,事先準備好合適的郵寄包裝即可。

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或許還有更多,不過農產品的銷售與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關係,小編預測,2019年對個別大眾化的農產品銷售還是會比較難,希望老農們提前做好準備,做好市場調研,合理調整好農產品種植與養殖的品種。


光頭農夫



羅振宇跨年演講 “所有的行業都值得用社群思維重做一遍”是有道理的。

當前狀態下所有的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因為規則所至,都不如把意向客戶引流到社群進行信任變現銷售。

農產品通過 做社群銷售的四大好處?

1.把5W~20W客戶裝到手機裡!

2.通過價值輸出讓客戶信賴你、喜歡你。

3.自然成交,無限裂變,讓用戶參與經營變股東變口碑傳播者。

4.抓住2019年農產品社群營銷小趨勢,成就未來大市場!

你不懂就跟不上。


農村電商創富人腰運鋒


首先:種植要有規模和特色,先去了解信息,解決別人需要什麼,我就種什麼,這樣也就源頭上解決,當地的幹部或者合作社走出去聯繫這方面企業或者公司或者通過網絡,這樣就有目的,有規模種植,不擔心銷路!

其次:打造特色農產品,特色農業,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或產品是深受別人喜歡的,要根據我們的地裡位置,地裡氣候種植農產品,只要把產品的品質搞上去,不愁沒有人來買!

還有就是結合互聯網,自媒體,多宣傳自己的產品,特色,,讓更多人瞭解!




湖北麗妹


一 出名,做農村自謀體,以自己的人格名義去銷售自己的農產品,但一定要保持真實實惠,

二 物流,找一家物流公司談一談,做三農應該有優惠

三 成品,做好自家農產品的營銷,比如,把香菇做成香菇醬,把白菜做成酸菜等等,做成地方口味,成特色,

四 做小程序,把家鄉所以特產聯合起來上小程序,

我們要加強做更好的三農自媒體,在利用自身價值去銷售家鄉特產,個人看法不喜勿噴,謝謝


張富洋


🙏

2019年農產品與往年的區別有如下幾點:除傳統渠道之外近幾年新零售的發展勢頭迅猛,社區社群銷售成為新的亮點;國家出臺新政策法規,旨在規範電商銷售渠道環境,新陳代謝,良性循環發展;供給不平衡導致的滯銷問題頻發並愈演愈烈,2019年剛投入種植的要格外注意供給平衡,要計劃好未來3-5年的產量,加強種植管理,強化品控。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將成為農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迴歸本真。

2019年農產品種植端需實時關注市場信息,供給關係,加強品種嚴選、種植管理、供應鏈管理、農企聯動,提高農產品品質、品牌溢價,可以“抱團取暖”擴大規模,也可以“精耕細作”建立示範標杆,切莫盲目跟風,切莫只顧利益、忽視管理及品質。




Mr李鮮生


2019年的農產品如何賣?這個問題問的還是太有點早,我們去年產的農產品還沒有賣,正發愁該怎麼賣掉呢?往年都是自己拿到縣城的大街上賣完的,即使自己辛苦點,還是能多賣幾個錢,總比批發強的多。如今城管管的特別嚴,大街小巷不允許小商販擺攤叫賣,以此來維持市容整潔的。人家也是讓你去賣的,只不過是的到規定的地方去賣。對於一個零時做買賣的農民來說是很不適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但進入市場,你就得交管理費,不管你賣了賣不了每天都得交,本來就仔細做活農民進飯店吃頓飯都捨不得,讓他賣不了貨還每天出管理費真不是個滋味。況且一個背巷的小市場,每天的客流量很少,你又是個新賣主,顧客不瞭解你肯定也不買你的貨。所以說,有靠這方面銷售的農民傷害的不淺。農民呀農民,一年盼望著長好莊稼,就是想多產上點,為多賣幾個錢,可產上了堆放在那兒卻愁著賣不出去了,叫他們如何是好呢?

換說當下時興的電商網購推銷,老百姓有幾個會玩弄的,再說自己的產品量有限,你怎麼能搞起物流配送,別說不會操作,假如會的情況下,也是不夠檔次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大叔147409271


2019年的農產品應該怎麼買?

農產品的範圍太廣了!怎麼賣?渠道也太多了!

總體來說,有傳統的銷售渠道也有現代的銷售渠道,也有兩種結合的。傳統的辦法就是自己運到市場上去賣,這樣沒有中間商差價,價格能高些,但是也容易貨到地頭死。也有坐等中間商上門來收購,這樣比較穩妥,但是中間商賺了差價,利潤低。也容易被壓價吃虧,辛苦一年,給販子們忙活了。傳統的方法銷售,主要就是信息不對等,不掌握價格主動權,被動吃虧。

現代的方法或者是傳統現代結合的辦法,主要就是利用網絡信息高速路,普及個人化的終端,強大的視聽能力,實時的同步信息,身臨其境的感受,立足於平臺,架起買賣雙方的橋樑!這還需要強大的物流服務能力,基於平臺管理和法律社會的監管下的誠信建設,質量保證體系的完備,使得世界變小,距離變近,直接交易很容易了!這對農業是革命性的進步!農產品不再隱藏在閉塞的鄉村角落,而是昂首挺胸的行銷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