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区:多元支撑实现绿色崛起

东河区紧紧抓住区位、交通、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转思路,调结构,积极探索摆脱“一铝独大”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矿产”基地政策优势,统筹工业产业绿色转身,提升激活现代农业活力,强化培育旅游三产,为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打造多元产业支撑。

东河区:多元支撑实现绿色崛起

工业“有中生新”实现绿色升级

秉承绿色发展的理念,东河区积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工业产业整合提升的发展中来,加大对工业产业的提档升级,打造低碳的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工业产业的绿色转身。

加大传统工矿企业的技改力度,推进废旧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发展绿色生态园区。葛洲坝环嘉(大连)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包头分公司作为东河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支点企业,携手本地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包头市平远物资回收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拉动循环经济向着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方向发展。葛洲坝环嘉废钢回收基地年处理废钢达到5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引进华源天鹿5万吨铝灰资源化利用、九橡华大5万吨废旧轮胎高质化利用等6个循环产业项目,淘汰产能相对落后的企业。在此基础上,东河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高新技术,推动产学研结合,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培育新兴动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东河区工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

农业提档升级激活绿色动力

时值早春3月,室外气温依然很低,蒙兴农业科技公司几家合作社的温室里却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碧绿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等冬季果类菜挂满枝头,几家合作社正忙着给包头市内各大超市、微商配货。

东河区把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冬季果类菜,塑造农业品牌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投 资6500万元,建成南星现代农业等4个产业链延伸项目,莎木佳葡萄休闲采摘园等4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区加快建设,示范带动和增收富民收效明显。成功创建了自治区设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顺利通过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项目终期验收,争取惠农资金4000余万元。新增益广合作社、润泽园2个绿色食品经营主体,海岱紫皮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主体,“南海湿地”成为自治区级诚信品牌,“三品一标”认证经营主体达22家,老海岱黑蒜等特色农产品进驻京东扶贫馆和全市绿色农畜产品直销店,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收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旅游“生态突破”增添发展实力

南星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东河区河东镇郑二窑子村,公司通过引进国外高科技大棚建设技术,种植草莓、火龙果、蟠桃、樱桃等十余种反季节果蔬。不仅东河区,周边旗县包括达旗、东胜都有市民来这里采摘。旺季的时候,这里每天能接待上千人次。

东河区按照包头市构建的“一环三带四区”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深入实施生态旅游全域化发展战略。东部以建设农业观光旅游为契机,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实验区。南部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打造南海小镇文化旅游项目,建成全区休闲旅游新支点。北部深入挖掘老包头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实施北梁·福巷传统风貌街区项目,北梁古民居保护性开发稳步推进。九曲华街文商旅融合示范基地初具规模,影响力日益提升。倾力打造的轻机厂等3个以老包头为主题的影视拍摄点挂牌成立,目前正在积极尝试影视基地前期招商引资工作,探索走出一条集民俗展演、影视拍摄、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集约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东河区还借助中国旅游联盟等组织,着力打造湿地露营公园、包头老街、农家乐等特色旅游品牌,并推出六合枕、红卫皂米等特色旅游商品30个,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推动旅游在线服务,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关注头条号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