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拉低智能手機價格的是誰?

用戶64598321


這個我還真的知道,我本科在北航讀的,當初有個調研活動就是關於這個,我當時還是有幸參觀了深圳的一些手機代工廠,我來通俗具體的講講到底這個行業是什麼情況:



芯片大廠聯發科———救活全球廠商,尤其國產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初去調研的時候,與聯發科的生產部門的總管參觀時,交流過,聯發科對於芯片的製作能力使得產品的成本大幅降低,再結合智能化加工,更是使得了最最最最昂貴的芯片,成本降低,那麼除去了芯片,不是說沒有不貴的,而是大頭決定了我們的主體下降

廠商的良心救活了我國人民手機使用成本

這點上,我當初在課堂上也是非常佩服,雷軍,事實上當年的雷軍更想走的就是華為的自主研發,哪個人沒有自己崛起的夢想,但是當時的大環境真的太艱難了,小米1當初是面臨著諾基亞,三星,蘋果的打壓,咬著牙基本上半賠本的情況下,用低價不是山寨的情況下,賣出了性價比,便宜有好貨,大家會說步步高,金立,以及後面的華為等等,那都是拿著革命的果實,進行的二次享受,這點上真的對於雷軍來說很心酸!!

谷歌系統的開源與開發,使得了大環境的改變

說完手機的硬件CPU等核心部件,那麼手機系統才是真正的把價格打壓下來的核心,系統的軟性壟斷使得了我們不得不抄襲山寨,並且還抄不成功,畢竟核心加密,抄成功就被告,這樣的情況使得手機就在幾大廠商手中,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蘋果,他們想多少錢就多少錢,因為你沒得選,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自從開源,就有無限的可能,小米步步高等雨後春筍,總體來說,小米的功績真的不可磨滅,結合最近的小米9被消費者不認賬,我感慨一下把。


ICE機智


其實,真正拉低智能手機價格的是供應鏈的成熟以及芯片成套化方案的普及。

小米固然是拉低智能手機價格總的主要代表者,但並不是唯一。而小米之所以能夠做到突出的性價比也是來源於去掉了經銷商等中間環節,並對供應鏈廠商的資源進行了整合。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網絡銷售沒有實體的模式確實是小米開創的,在小米之前,雖然智能機的入門價格並不貴,但都是以中低配為主,而小米上來就用了彼時一流的配置,中端的價格。

圖片為小米1

小米1發佈於2011年,彼時搭載高通MSM8260處理器,1G+4G方案,採用主流的4寸屏幕854×480,800萬像素攝像頭,售價1999元。此時的1999元能夠買到的主流手機像華為榮耀U8860,可以說是榮耀的老祖了,榮耀誕生的初衷就是完全對標小米,這部手機同樣售價1999元,搭載高通MSM8255T處理器,配合512M運存,同樣採用4寸屏幕854×480,同樣的800萬像素攝像頭。與小米1相比,在處理器和運存上均有縮水,即便如此,榮耀8860已經是當時性價比突出的手機,此時的霸主如HTC、三星等這樣的配置售價均在3000元之上。

圖片為三星I9100,來源見水印

例如三星Galaxy SII,即I9100,這部手機採用4.3寸屏幕,分辨率為480×800,搭載三星自己的處理器Exynos4210,同樣為4G+1G存儲規格,攝像頭為800萬像素,從參數上看配置幾乎與小米1一樣,甚至部分細節還不如小米1.但是三星該部手機的售價卻接近4000元,幾乎是小米1的2倍。

可以說,小米1開創了新型手機的營銷模式,不需要工廠,不需要研發, 甚至不需要設計,小米模式不僅帶火了網絡直銷這個模式,也讓代工廠們迎來了春天,而隨後的大可樂,小辣椒包括榮耀等都是小米的追隨者。

但是為什麼是2011年呢?為什麼小米能夠成功呢?

深層次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手機供應鏈的成熟以及芯片成套化方案的普及。

其一:供應鏈的成熟

國內市場經過幾代手機的培育,其供應鏈配套廠商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成熟,無論是外資還是本土的供應鏈廠商在龐大的中國市場的驅動下雨後春筍一般崛起,在2011年前後已經非常成熟化。

其二:芯片成套化方案的普及

手機處理器從單個CPU到SOC一體式封裝變得越來越簡便,彼時的市場上經過塞班、WM等半智能系統的洗禮,手機芯片的門檻越來越低。

臺灣芯片企業聯發科(MTK)推出的“TURNKEY”模式,為天宇朗通這類下游手機制造商提供包括軟件和硬件在內的全面解決方案。從技術角度來看,這一模式的出現使得產業鏈從封閉走向開放,對於沒有掌握核心芯片技術的手機制造商來說,意味著核心技術壁魚的消除。因而天宇朗通這類企業和全球最主要的手機生產商站在了幾乎同等的起跑線上。聯發科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下游生產企業的核心工作主要集中在手機設計、質量控制和渠道建設、品牌推廣上。省去了大量研發成本,同時也降低了產品的應用風險。

可以說,正是這二者才催生了小米這樣的互聯網企業,當然小米功不可沒,但是即便沒有小米,也一定會誕生另一個企業來做同樣的事情。

例如汽車領域,彼時的桑塔納就可以賣到數十萬,那時北京的一棟房子也不過數萬元,但是隨著國內供應鏈體系的成長,汽車也越來越便宜,到現在你能說是某一家車企拉低了合資車的售價嗎?

小米功不可沒,時勢造英雄,小米是英雄沒錯,但是時勢更重要。


歲月雜談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統一的,這個人自然就是雷軍。

在很多年前,雷軍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過一段話,大概的意思就是,老百姓買東西,一直都有一個認知,便宜沒好貨,但是,老百姓並不知道什麼是好的。而小米要做的就是,便宜的同時讓產品的質量好,真正的做到性價比。

不過雷軍也表示,這讓很多人都誤解他,賣的便宜成為了小米最大的槽點。

這麼多年過去了,小米品牌下的所有商品,價格都是非常的低的,品質我不敢說是最好的,但是在同一個價格區間內,小米的品質絕對是最好的。也因為如此,小米的每款手機,發行初期都必須靠搶,而2999的小米9,現在的價格硬是被炒到了3400+。

而同樣的情況,我只在曾經蘋果iPhone發佈初期看到過。

當然,我不是一個米粉,但是我還是覺得,小米、雷軍,確實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手機產品做出了巨大的奉獻,讓整個國產手機行業的價格被壓制在了一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當然,這也讓整個國產手機行業都恨雷軍,恨小米。不管是OV還是華為最後到魅族,我相信沒有一個公司不希望小米提價。如果有一天,小米在海外也全面開始銷售,那麼估計蘋果和三星也會恨上雷軍了。


會技術的葛大爺


其實華為本身就是賺錢,研發投入了那麼多年,不是還有賺很多錢嗎? 小米也研發了幾款處理器,但是高端的打不過高通和蘋果,所以只做了幾款低端的,難道不是研發投入嗎!小米優化系統,現在國產系統中米柚系統是最好用的,這個是得到公認的,難道不是研發投入嘛? 他只是良心,定價低,讓大多數年輕人都用上手機,至於動了誰的奶酪不言而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一條街都賣烤串,其中一家最便宜,肉最好,給的最多,所以大家都去吃,結果烤的就供不上大家吃的了,此刻其他商家會什麼反應?就像現在其他友商一樣的反應,詆譭,抨擊。然後說自己家的肉都是自己家養的等等,說小米的肉和材料都是採購國外的等等。 這樣的道理你們就都清楚了吧?


原諒帽研發總部技術總監


很多人會說是雷軍,我只想說,智商堪憂,不懂經濟,就像小米2017年虧損500億(其實是因為融資性質帶來的賬面上的負債,實際並不負債),很多頭條自媒體說小米不賺錢,虧欠賣手機,良心。

兩個重要的減少成本的指標。

銷售費用和物料成本費用。

首先成本,小米完全無法控制物料成本,因為小米是輕資產,東西不可能是小米自己製造的(實際上華為ov也好不了多少,基本上還是供應商)。小米早年說和三星性能一樣,價格只有三星的一半。那麼我問你小米一句,三星自己十美元成本的東西難道賣你小米就是8美元?5美元?所以小米通過信息不對成造成大眾只認為cpu才是手機的衡量標準,而大部分網友非常認同。所以,技術的進步和產量的增加使得手機元件價格的下降,這和電視冰箱空調是一個道理,只是米粉忽略了,雷軍正是借用了經濟規律來給自己宣傳,畢竟國內絕大部分人缺乏知識和思維。

第二銷售費用,小米真正縮減的,是銷售的費用。而這一項費用,在中國是非常高昂的。直至今日,都有一些電腦市場,一座城市就有三層經銷商。中間成本要加多少可想而知。而小米早期不少依賴線上銷售,雖然數量上無法碾壓線下銷售,但是一部手機能線上賣的話可以節省好幾百的銷售成本(店鋪,人工,提成等)。所以這是小米對於新技術,新的商業思維的利用,而那個時候能夠運用好這種商業行為的除了小米,就是阿里巴巴,國美等。

從小米2018年發佈的未審計財報來看,百分之1的稅後硬件綜合利潤率是存疑的,學過財報的朋友們可以去分析一下,收入和成本基本等比例增長,利潤卻下降,按照這個計算,小米互聯網的!稅後!淨利潤在百分之50以上。這是啥?如此高利潤不是高風險就是犯罪。然而很明顯兩者都不是。

綜上,不是小米使得中國手機價格便宜。而是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的進步,雷軍只是先很多人很多步做到了商業模式的進步,就算沒有雷軍,就算全國除了小米以外的手機廠商沒有一個懂互聯網,阿里巴巴和京東也會在未來幾年搭建好平臺讓商家在平臺上銷售,手機價格依然會下降。


jhuf1


我認為真正拉低智能手機價格的,是聯發科。

很多人以為是小米拉低了價格,其實不然。小米只是一個產品集成商,大部分的設計框架, 在芯片廠已經設計好了。集成廠家只需要做選擇就行。小米是個TO C的品牌,容易被廣大群眾所知。

而聯發科是背後的芯片廠家,自對手機商提供芯片和技術支持,沒有做手機成品。但是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個幕後功臣。例如小米的1999相對於蘋果、華榮、OV而言確實便宜,但是相同的配置,深圳其他小廠家,可以做到1299~1699。


懶人回回


如大家所言,肯定是雷軍的團隊讓手機價格更親民化。

雷軍團隊的做法對眾多用戶來說是好事,但對同行來說卻是當頭一棒,甚至招來業界“大佬”黃某無素質的開罵。為什麼啊呢?

其實這種情況很好理解,比如同級別手機的成本價500塊,各生產商默契地把售價定在1500塊上下,風平浪靜,這時突然冒出一個500塊成本售價只要800的人,用戶肯定會選擇性價比高的後者,這就大大削減了其他生產商的利潤,甚至迫不得已只能拉下價格。

最後想說的是,甭管你用的什麼自主研發的某類東西,起碼也要把價位定在適當的度吧,中國人哪會一直慣你們一直獅子開口的毛病。


娛界的打非成員之一


瞭解不多,經過、見過的理一下:

第一波是使用全志等ARM7(所說A7)芯片的山寨智能手機,廣交會上見過,CPU 1G頻率1G運存,外觀、界面跟IPHONE完全一樣,800元,亞非拉朋友搶購,國內400元的也能買到。

第二波是MTK聯發科ARM芯片上市,一眾山寨品牌興起,印象深的是“尼采工廠店”。

第三波是MP3廠家進入手機領域並向轉向智能手機,包括OPPO、VIVO、魅族;再就是天語、酷派、小米,他們最突出的作用是取代了山寨智能機,以1999、999元手機為代表。

最後一波是華為,已經威脅到蘋果、三星,致使IPHONE首次大幅降價,就是現在。


難得散淡


作為一個在手機圈子裡摸爬滾打了十多年的老兵,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我有點想法。

自上世紀90年代手機進入大眾視野後,一直到2003年之前,一直都作為高端產品,價格也高高在上!我2000年進入科健的時候,一臺最便宜的手機都要3000+,對於那個年代深圳南山區的房子都只有3000左右一平米的年代,可想當初的價格了。

直到2003年以後,越來越多的商人看到了手機行業的暴利,開始紛紛加入手機行業;但侷限於當時的牌照因素,大家還比較謹慎,最當初是以雙品牌或貼牌的形式,開始慢慢摸索。我記得當時有個公司叫科特的公司,就找的東信-Qtel推出的雙品牌手機。通過這類公司的運作,手機的價格逐步降低,但參與的人不多,價格還是比較高。

前期因為手機的開發難度大,國內更多的選擇是和臺灣、韓國進行方案購買,國內ID/MD,雖然牌照問題可以繞開,但技術風險致使很多資本想參與但有技術門檻,所以在手機價格上也還比較堅挺。直到2005年,聯發科開始在手機方案上拉低門檻,捅破了手機行業的最後一層窗戶紙。同時以深圳為代表的手機從業人員激增。越來越多的老闆為了賺塊錢,已經完全無視國內的手機牌照了。隨便幾個人就成立了一個方案設計公司,再隨便幾個人就搞一個整機公司,找個代工廠就開始生產。至於IMEI號,隨便搞個號段就開始寫。以至於鬧出印度同一個IMEI有上百臺手機的笑話。手機價格也開始一路下跌,進入了白菜價時代。

所以關於手機的價格問題,絕對不是很多朋友所說的是小米來拉低的。只是小米以規範和淘汰了低端市場,同時在低端市場品牌化了而已。真正拉低手機價格的,是深圳那幫瘋狂的做機人和聯發科(MTK)。



快樂農民鮮貨


拉低智能機價格的是,谷歌的開源android系統,當時國內市場一大批低價山寨android智能機湧現已經對國內手機市場產生了衝擊.那時候雷軍的小米手機還沒有發佈。在安卓系統出現之前諾基亞的塞班和蘋果一直佔據著國際包括國內的中高端智能機份額!接近壟斷,國內也只有opp和步步高,天語,波導,金立,,等這些直板非智能手機在低端市場,根本也沒有自己的智能系統,可以說是開源的安卓衝破諾基亞塞班和ios給全球手機廠商帶來了一次重大機遇,在此小米,聯發科,高通都是藉此移動終端開花結果迎來自己的春天,但商業是殘酷的也包括以前的老牌廠商如金立,天語,波導和國際廠商摩托羅拉,htc在內雖然也趕上了安卓開源這波大潮,但是潮水來的快去的也快,沒有把握住機會,而一蹶不振!這就是大勢所趨,

有人會反駁說雷軍的小米拉低了價格,我只能說小米是眾多手機廠家中把互聯網營銷和價格戰玩的最好的也是最早的,這也不得不佩服雷軍的運營和營銷能力,但是小米也只是在當時眾多手機廠商中的一員,沒有安卓系統的開源小米也沒有能和蘋果,諾基亞這些廠商較量的機會,也不可能會有後續彎道超車的機會,如果當初雷軍在眾多廠商中敗下來,那也許會有像,樂視,小辣椒,等等這些來做小米手機這個性價比領域的市場,那也許現手機圈討論的對象會會變成賈躍亭,賈布斯!

正如從pc時代走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現在的,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時代,和5g展望未來哪個廠商又能左右沉浮呢,逆流而上,也要順勢而為。

如果覺得寫的還可以,懇請給個小小的贊,愛你呦,點讚的帥哥美女都能2019發,發,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