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春季大棚蔬菜大棚內的空氣溼度?

c陳斌


春季,隨著氣溫的回升,地溫的升高,棚內溼度會加大,這樣就會增加棚內蔬菜感染病菌的機率,如苗期猝倒病,白粉病,霜黴病,黑星病,灰黴病等。為了降低棚內溼度,在日常管理中,菜農經常採用如下方法:


1,地膜覆蓋,這樣可以保溫保溼,減少地面水分的蒸發,降低棚內溼度。

2,當棚內出現乾旱現象時,要選擇晴天的上午進行澆水,澆水後必須加強通風,降低棚內溼度和溫度。

3,蔬菜避免不了要施藥,能用粉劑燻蒸治療的儘量使用熏蒸劑,如果要用噴霧的方法,儘量選擇有風的晴天噴施,可適時放風降溼。


4,棚內澆水禁止大水漫灌,可小水澆,有條件的選擇滴灌技術,可降低溼度,還可以實行水肥一體化。

5,棚內溼度大,可放風除溼,放風口不可一次性揭開過大,特別是底風口,防止掃地風傷害幼菜幼葉幼花。

6,如果棚內溼度過大因溫度原因而無法放風除溼時,可地面撒施草木灰,或棚內堆放生石灰,用來吸溼除溼。

春季大棚內要根據蔬菜生長所需溫度,及時做好降溫除溼工作,防止細菌的滋生,減少病害的發生。


努力就好123456


每年一到春天,由於蔬菜大棚內的氣溫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而升高,棚內土壤中的大量水分不斷向外蒸發,於是棚內就會出現溼度過高,植物多病發生的現象。如灰黴病、莖腐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等各種病害,(如圖一所示)嚴重影響植物的良好生長,甚至有時還會造成全棚絕收,給大棚農戶帶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因此,為了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大棚農戶必須加強管理,切實做好棚內的排溼工作。

我是大棚種植專業戶,種棚已十多年了,下面我談點棚內如何排溼的幾種方法。

一. 在天氣晴朗氣溫較高的時候,關閉大棚風口,持續升溫。待棚內溫度達到30度時,立即打開風口,使棚內的熱氣迅速向外排放。當棚內的溫度降低到20度時,再關閉風口,繼續升溫,這樣反覆進行,連續排放2∽3天,棚內的水分和病菌就可以大量排出棚外,溼度就會明顯降低。這種方法是棚內排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 在天氣良好氣溫較高時,同時打開風口和棚室門口,加強空氣對流速度進行排溼。因為春天剛熱,這時還不能放底風。(如圖二所示)

三. 減少澆水次數,採取少澆淺灌的原則,一般澆水溝的七成即可。

四. 儘量不打或少打農藥,非要打時,必須要在晴天早上打,切不可在下午進行。

五. 不贊成用雜草和秸稈鋪蓋水溝,企圖用秸稈吸收水分,降低溼度的做法。因為秸稈的確可以吸收一些水分,但一是秸稈本身有病菌,容易把病菌帶入棚內,二是秸稈溼度過大容易長毛髮黴,造成惡性循環。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經驗,供棚友們參考,並歡迎指教。





民一農


春季天氣變化無常,經常出現連陰天氣,導致棚裡的溫度低、溼度大,容易導致灰黴、霜黴、細菌等病害的高發。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才能降低棚內溼度呢?

首先就是提高溫度,放風排除溼氣。在保證棚內溫度的前提下,及時放風排溼,把棚內的溼氣排出去。提高棚內溫度,保證棚內溫度不會過低,就能防止溼氣結露。

其次就是鋪設地膜,減少水分蒸發,降低空氣中水分含量,還可以保持地溫,同時降低澆水次數,澆水時要澆小水,並且採取膜下澆水,減少水分的蒸發。

再就是在操作行間鋪設稻殼或者碎秸稈,既能保溫,又可以吸收溼氣,也能有效降低棚裡的溼氣。

最後就是噴灑靜電粉塵,不但可以防病,還可以吸收溼氣,達到一舉兩得的作用。減少噴灑液體農藥的次數,降低溼氣來源。

通過以上幾個方法,就可以很好的降低棚內的溼氣。





蔬菜植物doctor


春季陰雨天多氣溫低,加上蔬菜大棚內地溫還在慢慢回升中,蔬菜大棚內會出現溼度過大的現象。這一現象容易影響到植物正常的一個水分循環。不但會造成病蟲害比較多,還容易造成花果掉落的情況。下面就和大家來簡單的說一下,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辦法,才可以適當的降低大棚裡面的溼度。

一、蔬菜大棚所用棚膜

棚膜的品種有很多種,在購買的時候不能貪圖便宜,根據個人習慣,可選用一年或兩年換一次的棚膜。儘量選用透光性特別好的無滴膜,在這方面多花一些錢,其實還是很划算的。它可以減少棚膜表面的聚水量,有利於增溫。

二、覆蓋地膜

在種植的時候,一般會在地面上再蓋地膜,這樣的話不僅可以防止地面長草,還可以很好的保護土壤的溫度,可以保水,減少水分的蒸發。水分蒸發少了,那大棚裡面的溼度自然也就不會那麼高了。能讓作物生長的更好。

三、起壟栽培

我們在種植的時候,一般都會起壟來種植,起壟的話,首先是便於管理,還有就是起壟之後能夠有更多的光照。這樣的話,土壤的溫度會比較的高,水分蒸發也比較的快。溼度就不易偏高。

四、科學合理澆水

大棚裡面溼度過大,不合理的澆水是棚內水分的主要來由。所以說一定要注意合理澆水,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溼度。陰天情況下不宜澆水。可以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澆水,然後每一次澆水不要太多。

澆水太多的話,溼度就會非常大。建議採取滴灌的方式來進行澆水。

五 通風排溼 在晴天澆過水後,棚內溫度達到一定高度,開風口排溼。掌握好棚內溫度,不能光顧著排溼,讓溫度太低影響植株生長。





農人雨兒


由於春季時,天氣乍暖還寒,陰雨天氣較多,一般大棚內溼度過大,這樣會導致棚內蔬菜病害發生。可採取以下措施控制調節棚內溼度:

1、給棚內加溫,即能保證滿足蔬菜生長溫度,又可降低棚內溼度。

2、可採用地膜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從而達到棚內溼度降低。

3、採取換氣通風除溼,但通風要在高溫時進行,以避免棚內溫度下降過多。


生活漫漫侃


蔬菜大棚內溼度過高,有利於植物病菌病毒的傳播,棚內蔬菜容易發生各種病菌病毒性病害。因此應嚴格控制棚內溼度,使其穩定在合理範圍。如棚內溼度過高,可通過如下方法控制:

1,通風換氣,在中午前後溫度較高時當然最好是在晴天,放風排除溼氣,注意保持棚內溫度穩定,不能有大副下降,以免作物受凍。

2,鋪蓋地膜,鋪蓋地膜可防止地面水汽蒸騰,有效降低空氣溼度。

3,合理澆水,切記大水漫灌。建議鋪設滴灌帶,實際上很多菜農都採用了這種做法,採用滴灌的方式,精確灌溉,節水節電,大大減少了灌溉用水,從根源上控制溼度。

4,大棚膜採用無滴膜,當然現在絕大部分大棚都採用了無滴膜,無滴膜的好處是膜下水珠沿膜流向大棚前端土地,比較集中的彙集於一處,降低水分擴散。


雪落無聲1009


通風

施肥灌溉模式可以提升為噴灌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