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司马长史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之君不仅为人杀伐果断,还极有计谋。他废除宰相一事,就为子孙免去了大权旁落于相的祸患。但他还有一事虽然鲜少有人提及,却同样对大明江山的创建和维持功不可没,那就是收养义子。朱元璋所收养的义子有二十多人,他们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极有建树。而其中一人虽然是乞丐出身,他和他的子孙后代却庇佑大明王朝长达百余年,甚至在明亡后还试图反清复明,这又是何人呢?

此人名为沐英,他家中清贫父亲过早离世,一直是其母抚养他。后来正赶上红巾军揭竿起义,各地战乱不断。沐英母亲在流亡途中撒手人寰,年仅八岁的沐英一路乞讨到达濠州,恰好被朱元璋发现。当时朱元璋与马氏膝下并无子嗣,便收养了沐英。两人将沐英视为己出,不仅教他诗词,还教他用兵之道。可以说此时的努力奠定了沐英日后杀伐征战的基础,也在他心里埋下了忠于父母的种子。

沐英十二岁便随朱元璋出征,到十八岁时已担任军中的要职,之后更是一路升迁,立下不少战功。他不仅是靠英勇作战,为人同样有计谋。沐英担任大都督府同知时,都督府掌管天下的兵马,他能将诸多繁杂之事处理得滴水不漏,让马皇后对他赞不绝口。

沐英最为突出的功绩是平定云南,当时沐英任副将,征南将军乃是傅友德。朱元璋对此战极为看重,所有的进军路线都由他细细规划。当时驻扎在此地的是元朝的梁王,他指派达里麻前去抵御明军。当时明军冒着浓雾快速行军,速度之快让达里麻措手不及。此时两军隔白石江相望,傅友德求胜心切想立刻渡江作战。沐英却极力反对,他认为敌军已经陈兵对面,以逸待劳,贸然出兵必然承担不必要的风险。他建议先制造渡江假象,暗中派人潜到对面鸣金吹角,引起对面骚动,等敌人方寸大乱后再渡江。傅友德依计行事果然让对面乱了阵脚,达里麻两万多人皆被俘虏。明军自此声威大震,梁王深感畏惧自杀身亡,云南残留的元朝势力到此就被彻底消灭了。<strong>

此后沐英便一直镇守云南,他的威名让云南百姓安居乐业数十年。可惜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去世后沐英悲伤过度,不久后便去世,当时他仅有四十八岁。他的灵柩运回京城时朱元璋亲自前去迎接,并且追封他作黔宁王。朱元璋为人多疑,很多战功赫赫的人物都死于他手,沐英却能让他深信不疑,可见沐英为人确实极为忠心。

沐英死后云南一直由其子孙镇守,二百多年未曾改变。明朝末年最后一代黔国公乃是沐天波,虽然当时的明朝大势已去,但他愿与明朝共存亡。他将儿子入赘到当地土司家中,以期留下沐家香火,他本人却随明朝最后一代皇帝朱由榔流亡至缅甸,后来在缅甸被杀。他的后人也一直在为反清复明而努力,可以说沐家对明朝确实是做到了忠义至诚啊!倘若朱元璋泉下有知,势必感到欣慰不已!


邓海春


朱元璋绝对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他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靠着租种地主家的土地为生。运气好的时候家人也只能勉强糊口,一旦遇上一点天灾人祸便会破产乞讨。



1343年,年仅16岁的朱元璋在半个月内父母双亡,而且长兄也因病去世。整个家里面就剩下了自己和二哥,两个人也无力照顾对方,于是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已经度过了人生最痛苦的一段时期,并且已经成为了红巾军的将领。有一天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在濠州城巡视,看到了一名小乞丐沿街乞讨。此时的朱元璋伫立良久,他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小乞丐无助的眼神也勾起了朱元璋的恻隐之心,最终朱元璋把这名小乞丐带回了军营。



朱元璋经过询问了解到,这名小乞丐年仅八岁,没有姓名,幼年丧父,前些时母亲也因为战乱刚刚去世,于是自己便开始了乞讨生活。朱元璋越看越像曾经的自己,于是便把这个孩子收为了义子,并且给这个孩子起名朱英,从此朱英便跟着朱元璋开始生活。

朱元璋和马氏当时没有孩子,所以对朱英视如己出,非常疼爱。朱元璋教导朱英带兵打仗,马氏教导朱英识文断字,也因此朱英慢慢的成长为了一个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1368年,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在南京开国称帝,此时朱元璋亲自为二十一位开国功臣排定座次,徐达为功臣之首,常遇春次之,朱英赫然排在了第六位,以此可见朱英才干和能力。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让收养的义子改回原来的姓氏,一来可以让他们光宗耀祖,二来也可以避免以国姓封王。但在改姓的过程中朱英却犯了难,朱英父母双亡时年龄幼小,根本不知道原来姓氏。

于是有一天朱元璋把朱英叫来询问道:“你到底是谁的孩子呀?”朱英跪在地上说:“我是陛下的孩子,是沐浴陛下和皇后的恩典才长大成人的。”朱元璋一连问了几遍,朱英都是这一个答案,最终朱元璋突然笑了笑说到:“你是朕的养子,现在不能让你恢复原来的姓,但也不能再姓朱了,既然你说沐浴朕的养育之恩,那你就姓沐吧,从此永沐皇恩。”



朱英虽然改名沐英,但其对朱元璋依旧是忠心耿耿,在之后的岁月中沐英南征北战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和蓝玉为副将征讨元朝残部,此战之中,沐英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朱元璋命傅友德和蓝玉班师回朝,而令沐英驻守云南。此后沐英谨记朱元璋教诲,对明朝忠心耿耿,而且在云南驻守期间也大力推广中原文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也因此云南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1382年,马皇后去世,闻讯后的沐英悲痛欲绝,咳血数次。1392年,朱元璋长子朱标去世,这一次听闻噩耗的沐英哭的十分伤心,最终因悲伤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朱元璋听闻后下令将沐英灵柩运回京师,自己亲自迎接,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从此之后沐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



清军入关后,沐英第十一世孙沐天波坚决拥护南明朝廷,并且在永历帝败亡后,选择追随其入缅,最终在咒水之难被杀。沐天波死后,沐府后人也加入了反清复明的势力当中,积极的谋划推翻清朝的统治者。


我是越关


(沐英剧照)

朱元璋喜欢收义子,一生当中收的义子就有二十多个,大多都是无父无母之人。

有一个义子非常特别,因为父母双亡,而在街头流浪,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乞丐。就是这个小乞丐,为朱元璋的大明立下无数功劳,死去后,其后人为朱家守江山二百多年。

这个人名字叫沐英。

沐英的身世

沐英(1344-1392)出生在安徽濠州定远县的一个贫苦人家,父亲早死,随母亲艰难度日。因为江淮地区爆发红巾军起义,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开始流浪。


流浪途中,尝尽艰难困苦,看尽世态炎凉,让小沐英感觉到了穷人的不容易。但,悲剧的是,本来还未成人,可是母亲又死在了流浪途中,这让8岁的孩子彻底没有了任何依靠。

为了活命,小沐英到处乞讨要饭,就这样来到了濠州城。在这里,小沐英碰到了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朱元璋夫妇。

彼时,朱元璋夫妇膝下还没有子女,看到这个乞讨的可怜孩子,朱元璋不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自己的讨饭生涯,就这样,朱元璋将其收为义子,并起名叫“朱英”。

在朱元璋夫妇这里,朱英感受到了温暖,吃饱穿暖不说,还受人尊重,朱英仿佛到了天堂,对朱元璋夫妇充满着感激。

沐英的辉煌

为了培养朱英,在其12岁时,朱元璋就将其带在自己身边,做一个近身侍卫。当小朱英长到18岁时,朱元璋开始让朱英担当重任了。

第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镇守镇江,后来又提拔为江西重镇广信(今上饶)镇守使,工作完成不错,朱元璋看在眼里很是高兴。

公元1367年,朱元璋攻打福建,在战争过程中,朱英表现非常突出。战后,除了对朱英的赏赐外,朱元璋夫妇把朱英叫到跟前说道:“现在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你可以恢复原来的姓了。”

朱英哭了,哭得很伤心,“你们就是我的父母,我愿意一直姓朱。”朱元璋夫妇也很感动,扶起来说道:“你还得延续你们家族的烟火,就这样吧!你还是我的义子,但继续叫你以前的沐英吧!”

朱英恢复了原名“沐英”,但朱元璋的重视程度一点都没有下降。

公元1370年,沐英被封为镇国将军,年轻的沐英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人。

后来的日子里,无论是随邓愈征战吐蕃、西藏,还是同蓝玉一起出征西番,或是单独攻打元朝残余势力,沐英都是发挥极其出色,而且和各个将军配合得很好。

公元1381年,37岁的沐英,和蓝玉一起,作为傅友德的副将,一同前去平定云南。虽然,初期并不是那么顺利,但几人硬是在短时间内,把云南大部分地区攻打了下来。

在当年农历8月,云南还未完全平定,却发生了一件大事,马皇后死了,这对沐英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把这个人当做母亲一样看待,他在马皇后那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但,人死不能复生,可沐英的痛苦不能抑制,最后因为悲伤过度而导致了咳血。

农历9月,沐英心态调整过来后,和大家配合打败了叛军,斩首六万,攻克昆明,稳定了局势。

之后,朱元璋命沐英镇守云南。沐英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不仅保持了稳定,而且发展了经济,改善了民生,成为朱元璋最放心的边疆地区。

沐英的陨落

沐英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感谢朱元璋夫妇的知遇之恩,收养他的时候,朱元璋夫妇刚成家,还没有孩子,沐英就成为了朱元璋夫妇非常疼爱和重视的养子。

1355年,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出生了,沐英仿佛真的有了一个亲弟弟,非常高兴,一个11岁的孩子,有了一个小弟弟,不开心才怪呢!在沐英的心里,对朱标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他愿意用生命去维护和帮助这个弟弟。

朱标当然用不着沐英去帮助,因为还有朱元璋这个大树罩着。但是,1392年,朱标去世了,远在云南的沐英悲伤过度,日夜啼哭,因为那是他心里最爱的“母亲”马皇后生的孩子,那是他最爱的弟弟,没有之一。

(沐英最爱的三个人)

终于,在悲伤过度下,沐英追随兄弟而去,离世时只有48岁。当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时,感慨不已。然后,命人把沐英的灵柩运抵京城应天府。灵柩到时,朱元璋亲自迎接,并安排了高级官员处理后事,对沐英进行了厚葬,追封沐英为“黔宁王”。

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到明朝末年。在明亡后,沐家后人心有不甘,各处活动,积极进行复明大业,虽然没有成功,但其忠诚,确实很少有人能比。

沐英虽然是朱元璋夫妇的义子,但双方都当对方是亲人,这种感情值得尊敬。


蓝风破晓


朱元璋幼时贫穷,当过放牛娃,当过和尚,当过乞丐,尝尽人间冷暖,这都是妇孺皆知的真实历史,但很少有人知道,朱元璋还曾收养过一个小乞丐,并且把他养大成人,而这个小乞丐长大后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为朱元璋世代镇守云南达275年,谱写了一段佳话。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县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

公元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一户穷苦人家,这一年朱元璋16岁,已经父母双逝,家破人亡,就连在皇觉寺当和尚都混不下去,开始了流浪乞讨的生涯。

沐英的命运也很凄惨,他父亲早逝,值得跟随母亲度日,但在那个兵荒马乱、天灾频仍的日子里,母亲根本无力抚养沐英,只能带着他四处逃难,躲避战乱。

就在逃难的路上,母亲也死了,沐英成了一个举目无亲的孤儿,这一年他只有7岁,比15岁父母双亡,尚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在世的朱元璋更悲惨。


我们7岁时在干什么呢?衣食无忧,读书学习,在父母面前撒娇。

但沐英比朱元璋更幸运,因为他遇到了朱元璋。

公元1352年,8岁的沐英无处可去,跟随难民群流浪到了濠州城。

此时的朱元璋24岁,他已经结束流浪生活,在濠州郭子兴帐下混的风生水起,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当老婆,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正过着衣食无忧的滋润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发现了难民群中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他的目光孤单但坚毅。


朱元璋一下子从沐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比自己还要小很多,就这样孤苦伶仃,茕茕孑立,漫无目的地流浪,用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失去自己年幼的生命。

朱元璋的眼睛湿润了,刚刚新婚的他还没有生育,和马皇后一商量,决定收养这个孩子。沐英从此结束了流浪生活,改姓朱,大名朱文英,跟随朱元璋夫妇生活。

由于朱元璋长期征战,沐英一直伴随身边,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完全是在兵营、征途和战争中度过的,环境的耳濡目染和朱元璋的刻意培养,让他很快就适应了战争环境。

公元1362年,18岁的沐英开始担纲军事重任,屡立战功,特别是作为主帅之一率军攻占福建,军功卓著,朱元璋便赐他姓沐,单名一个英字,表示“沐浴皇恩”之意。


此后,沐英继续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邓愈、蓝玉、徐达等名将搭档,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消灭元朝残余,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1381年,朱元璋决定征讨云南,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

明朝军力正值巅峰,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云南,灭亡大理。

2年后,朱元璋让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但云南地处偏远,当地蛮族众多,形势复杂,必须有一名得力干将镇守,否则很难稳固统治,朱元璋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了沐英。

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朱元璋收养过20多个义子,除了姐姐的儿子李文忠外,沐英是与他关系最密切,也是最受他信任和器重的。

沐英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他用自己的忠诚和勇敢回报了朱元璋的恩情。

从公元1383年到1392年,沐英镇守云南9年,不但确保了云南的军事安全,还命令军队屯田,鼓励垦荒,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整饬交通,招商引资,兴办教育,有力促进了云南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文化事业,很大程度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一向猜疑,很多功臣死的不明不白,但他对天高皇帝远的沐英却始终十分信任,听说沐英的治绩,高兴地说:“自从沐英镇守在西南,朕就高枕无忧了。”


沐英在军事有一个贡献——对火器的使用。

根据《明史》记载,沐英在征讨云南叛乱的土著首领时,建立并使用了专门的火器部队,用于对付对方的大象。为了提高火器的射击效率,沐英改进了射击方式,发明了“三段式”的射击方式,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三段式”射击方式的记载。

公元1392年,积劳成疾的沐英在云南病逝,终年48岁。

沐英的棺椁运回南京时,朱元璋亲往迎接,追封他为黔宁王,配享太庙。

朱元璋没有忘记沐英的贡献,他下令让沐英的子孙世袭黔国公,镇守云南。


从此以后,沐英的子孙牢记教诲,一直镇守在云南边陲,坚持到明朝灭亡。

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进入昆明,沐英的十一世孙沐天波被迫逃离云南,沐氏终于结束对云南长达275年的镇守,他们用12代人275年的坚守诠释了忠诚的力量。直至如今,人们依然感念沐氏开发建设云南的功劳。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云南丽江的木府跟沐英和沐氏家族并无关系,丽江木府是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朱元璋赐其姓木)的官府。


黔国公沐英及其后代的府邸位于昆明,后来曾被吴三桂镇守云南时辟为“平西王府”,因沐英死后封王,当地百姓称之为沐王府。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大名鼎鼎的“沐王府”第一代沐英,曾经是个小乞丐。

说起来,沐英真是可怜孩子,他出身贫困,年幼时父母先后去世,为了躲避战乱,沐英只能四处流浪。

(沐英剧照)

1352年,8岁的沐英逃荒到了濠州城,遇到了起义军将领朱元璋。

朱元璋的身世和沐英的身世相仿,也是出身于苦难家庭,受战乱影响,年少时父母便因病去世。

由于穷得吃不上饭,兄弟姐妹只得各自找各自的出路。

朱元璋幼时给地主放过牛,后来父母去世后,为了能混口饭吃,只得跑到庙里去当和尚。

1351年,小伙伴汤和给他写信,要他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不偏不巧,这封信被师兄发现,威胁要告发他。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得到濠州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凭着勇猛和机敏在军中很快便崭露头角。再加上他为人公允,从不争功,因此很快便成了军中推崇的大哥。

朱元璋因此得到郭子兴赏识,先是被调到郭子兴身边做九夫长,后来又让他参与军政要事,还主动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但是随着朱元璋在军中的名望越来越高,心胸狭隘的郭子兴,渐渐提防起他来。

就在朱元璋抑郁的时候,他遇到了小乞丐沐英。他看着沐英如同看到自己的过去,于是起了怜悯之心,把他带回营中。

(马皇后剧照)

马氏为人善良,她和朱元璋夫妻感情很好。见朱元璋平白无故带回个小乞丐,也没有责怪朱元璋,反而觉得两人膝下无子,何不把沐英收为义子呢!

就这样,沐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大贵人,从此脱离了四处流浪,缺衣少食的悲惨生活。

朱元璋夫妇待沐英视如己出,不光教他读书写字,还教他武艺兵法。

沐英是个聪明孩子,在学习和兵法上一点就通。再加上他为人乖巧,很得朱元璋夫妇疼爱。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单独拉起了一支队伍。由于他军纪严明、赏罚分明,很多人纷纷前来投靠,他的队伍也迅速壮大。

沐英在12岁时,便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在征战中,对朱元璋细心侍奉,从不叫苦。

尽管年少,但沐英胆大心细,作战极为勇猛,因此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器重。

在沐英18岁时,被朱元璋封为指挥使,成为军中高级将领。

朱元璋建国后,沐英被封为镇国将军。

1377年,沐英又作为副统帅,与卫国公邓愈出征吐蕃。得胜归来后,被封西平侯,并赐予丹书铁券。

1381年,沐英和傅友德率军30万,征讨云南元朝残余势力,并消灭段氏势力,平定了云南。

由于沐英不仅善于用兵,还很有才能,朱元璋便下诏,让他镇守云南。

(朱元璋剧照)

由于云南离都城南京太远,运送粮草一直是件劳民伤财的事,沐英在打通田州粮道后,便上疏请求军队屯田耕作。如此一来,不光解决了粮草问题,还稳固了边防驻守的积极性。

同时,沐英还组织军民疏通河道,兴修水利,鼓励外来流民屯田耕作。经过他的努力,云南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另外,沐英在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后,又制定了许多利于经商的政策。因此,云南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除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沐英又建立了许多学校。通过兴学,来为朝廷培养人才。

沐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还对稳定边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朱元璋大为高兴,连声说,有沐英镇守西南,朕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马皇后病逝时,沐英悲痛到咳血数升。紧接着,与他感情亲厚的太子朱标又病逝了,沐英痛哭不止,竟引发恶疾,一病呜呼。

沐英的灵柩运回京城后,朱元璋不仅亲自迎接,还命官员将其厚葬,同时将他封为黔宁王,并配享太庙。而他的子孙则承袭爵位,并世代镇守云南。

清军入关后,明朝灭亡。

沐英的11世孙沐天波,虽然看见明朝大势已去,但他认为沐家世代蒙受皇恩,因此抱了殉国的决心,反清复明,追随永历帝。

清军攻占云南后,沐天波无奈,只得与永历帝退往缅甸。

然而,缅甸王室发生内乱,沐天波等人遭遇埋伏,最后不幸遇难。与他一同遇难的还有他的小儿子沐忠亮。

至此,沐王府再无后人。

(参考史料:《明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中起点最低的:秦始皇嬴政是奋六世之余烈而得以混一天下;汉高祖起自泗水亭长;光武帝刘秀乃西汉宗室之后;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皆为前朝贵族;宋太祖赵匡胤起自行伍......相比之下朱元璋在发迹之前有着多年的乞讨经历,连衣食温饱尚成问题。25岁时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而就在他投身红巾军不久就收留了一个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小乞丐——这个小乞丐名叫沐英。

元至正四年(1344年)沐英出生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县,和朱元璋是同乡,与此同时他和朱元璋也有着相似的早年经历——他们都出生于贫寒之家。在沐英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后来这对母子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只得四处流浪,沐英的母亲就在逃难的路上死了。至正十二年(1352年)八岁的沐英一路流浪到濠州城,这时已起兵的朱元璋在偶然间遇到了流浪至此的沐英,也许是相似的出身经历和同乡身份使朱元璋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把小沐英养在自己身边,从此以后沐英就认朱元璋为义父,认朱元璋的妻子马氏(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为义母,他的名字也一度改为朱英。

当时朱元璋夫妇膝下无子,一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朱英各种文韬武略,从小在军营中长大的朱英自然对带兵打仗之事耳濡目染。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今江苏省南京市),这年十二岁的朱英第一次随军出征,不过此战他并未立下战功,更多的时候是随侍在朱元璋身边,不辞辛劳地侍奉朱元璋的饮食起居。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八岁的朱英开始独当一面担当军事要职:朱元璋任命他为帐前都尉,负责镇守镇江(今江苏省镇江市),后来又被提拔为镇守江西广信(今江西上饶)的指挥使。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取福建的战役中朱英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属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此战之后朱元璋命朱英恢复沐姓,移师建宁(今福建三明建宁县),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由升任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积务繁积。年轻的沐英聪明敏悟,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解决问题明快,毫无遗漏,马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干,朱元璋也对其深为器重。洪武九年(1376年)沐英被朱元璋给予全权派往关陕体察民情,同时受命练兵备战。同年十一月沐英以征西副将军的身份跟随卫国公邓愈出征吐蕃。次年四月邓愈、沐英领兵至甘肃、青藏,随即兵分三路进攻川藏,一直打到昆仑山。主将邓愈在回师途中去世,沐英率领军队返回后因军功获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年禄二千五百石,同时被授予世袭凭证。

洪武十一年(1378年)农历八月沐英又作为征西将军随蓝玉统兵征伐西番。沐英率部在土门峡取得胜利,再进攻洮州(今甘肃省临潭县),俘虏西番十八族头领阿昌失纳。其后又在东笼山筑城,擒获酋长三副使瘿嗉子等,平定朵甘纳儿七站,拓地数千里,俘获男女二万、各种牲畜二十余万。洪武十三年(1380年)沐英又奉命率兵进击屯兵和林的一支北元势力:沐英由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渡过黄河,翻越贺兰山,经过流沙,用了七天到达距敌营五十里处。沐英分兵四路前进:一路从后面偷袭敌人,两路左右夹击,沐英亲率精骑正面冲击,四面合围,一举战胜,俘虏元朝国公脱火赤、知院爱足及其全部。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领兵出古北口,随大将军徐达北征。在这次战役中沐英独当一面,攻取公主山长寨,攻克全宁四部,然后渡过胪朐河,俘虏知院李宣及部众。

早在公元1368年朱元璋就派遣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北伐并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草原。然而这一时期的北元政权不仅控制着蒙古故地,此时陕甘的扩廓帖木儿、辽东的纳哈出、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奉大元正朔,与此同时北元同高丽、畏兀儿等藩属仍保持着政治、经济上的联系。1369年徐达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奔和林,明军平定陕甘地区。随后朱元璋的目光开始转向云南地区: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正式展开了平定云南的军事行动——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相比陕甘地区而言:云南的形势更为复杂——云南扼守西南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然而距离内地太过遥远,当地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开发程度较低。在秦汉之前云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汉武帝时期将西南夷纳入到版图之中,然而这一地区地形崎岖复杂、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一直叛服不定。蜀汉丞相诸葛亮对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采取恩威并施、攻心为上的策略才暂时将这一地区平定下来。到了唐代在云南的洱海地区出现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部族,合称六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征服了其他五诏,开创了统一的南诏政权。南诏统一之后和唐朝的关系几度出现反复波折:公元830年1月2日南诏军队攻破成都,掳掠了五万人。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南诏把战火燃遍唐朝的西南国土,一度成为除吐蕃之外令唐朝头疼的又一大边患。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929年“大长和”国被大天兴国取代,次年大天兴国又被大义宁国所取代,直到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才使云南地区重新恢复相对安定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后大理入贡宋朝,宋与大理以大渡河划界而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其弟忽必烈率10万大军分兵三路征服了云南的大理政权。蒙古人征服云南后对这里的治理模式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元朝设置了云南行省,但相比其他行省而言:云南行省几乎没下设府县,也就是说云南行省几乎没有深入地方的下级行政机构,那么云南行省是如何进行地方治理的呢?原来元朝中央政府几乎不向云南地区委派地方行政官吏,而是任命云南地区原来的地方部族首领治理当地,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土司制度。与此同时元朝册封藩王率军镇守云南,以保持对地方土司的威慑。朱元璋驱逐元顺帝时镇守云南的蒙古藩王就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蒙古在征服大理后并没消灭大理段氏家族,而是封其为世袭大理总管,从而利用段氏的余威治理云南。朱元璋要平定云南就必须打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及臣服于他的段氏家族、地方土司等势力。

傅友德、蓝玉、沐英等人统率的三十万明军在白石江大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军队,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明军一鼓作气趁势消灭了段氏割据政权,一时间云南土司竞相归附,云南得以平定。云南平定后朱元璋很快思考起关于当地的治理问题。明军平定云南后面临当初元朝面临的一样的局势:当地的土司政权尽管臣服于明朝,然而在天高皇帝远的状态下实际成为了半割据政权,鉴于这一地区复杂的局势有必要委派一位皇帝信得过的重臣镇守于此。朱元璋思前想后觉得沐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委派其他大臣前去不免使朱元璋担心他们与当地土司勾结渐成割据势力;如果委派自己的子侄的话,试问这些养尊处优的龙子龙孙们谁愿去当时基本还属于蛮荒之地的云南受苦呢?沐英在名分上是朱元璋的义子,但在血缘上与朱氏皇族毕竟不同,由他以藩王之名代天子镇守云南最为合适。沐英为人不苟言笑,但却礼贤下士、待人谦和,与此同时他始终尽忠职守为大明王朝驻边,对朝中事务几乎从不参与,以免触犯忌讳、招人忌惮。事实上在明军平定云南后当地土司的势力仍很强大,沐英及其后人一直作为明王朝经略云南的干城,每当有土司叛乱之时沐氏家族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早在1312年傣族先民就在今天的云南西南部、缅甸中北部建立了麓川国。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后麓川首领思伦法将元朝所赐印信交于明朝,于是明朝册封思伦法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世袭宣慰使,麓川由此成为明朝治下的土司政权,但独立性仍相当强。洪武二十一年(1388)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伦发举兵30万(号称)反明,奉朱元璋之命镇守云南的平西侯沐英即刻挑选3万精骑前往平叛。明军的战马一见到思伦发的象兵就吓得四处打转。在这样的情形下沐英想到了利用明军的火器优势,不过此时明军的火器有一个缺陷:打一发之后需要花相对较长的时间填充火药,还没等弹药装填完毕也许敌人就已冲到眼前了。沐英针对这一缺陷命令部队将火铳、神机箭分置三行,第一行发射完毕就自动退下装填弹药,第二行则前进射击,第二行射击完毕再退下装填弹药,第三行前进射击,等第三行设计完毕时之前的第一行已装填好弹药,如此循环往复。此战沐英斩首四万余人,生获三十七头战象。

沐英不仅以武力为明王朝镇守云南,同时也为明王朝治理经略云南:沐英招引外省百姓来云南屯田,一时间云南屯田大兴,粮食收获大有增加。沐英还以屯田的增减考察官吏的政绩。沐英治理云南期间屯田总数百万余亩,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大滇池,兴修水利;招引商人来云南,运进米谷、布匹和盐,发展商业。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沐英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沐英增设府学、州学、县学达几十所,择选民间优秀及土官子弟入学,每个月赐给饮食,每年赐给衣服。他本人也经常读书,手不释卷,工作闲暇之余就找儒生讲说经史。1392年沐英在皇太子朱标死后不久也身故了,然而正是沐英的身故使沐氏家族得以避开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与各位叔父之间的矛盾。沐英为沐氏家族留下一条祖训:“凡我子孙,务要尽忠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整个有明一代沐氏家族的子孙中尽管才干良莠不齐,但都能秉承这一祖训——竭忠尽智为大明王朝守边,与此同时竭力使自己置身于朝中政务之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沐英死得恰是时候,正因为他的死亡使沐氏家族得以避开太子朱标死后皇太孙朱允炆与各位叔父之间的矛盾。建文元年(1399年)沐英的次子沐晟得以较为平稳地承袭父亲的爵位,然而他刚一到任云南就面临当地酋长刀干孟的叛乱,沐晟在讨平叛军后把他镇守的地方分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又在怒江以西设置屯卫千户所来戍守这里。永乐三年(1405年)八百大甸进犯明朝边境并断绝了贡使,沐晟出兵将其讨平。永乐四年(1406年)沐英之子沐晟与张辅攻打交趾,打下重镇多邦并擒获交趾王胡一元。沐晟因此功受封为“黔国公”,从此沐氏子孙开始世袭黔国公爵位。从首任黔国公沐晟到末代黔国公沐天波一共传承18代二百余年。尽管沐家的正式爵位是黔国公,但由于世代镇守云南,实际上位比亲王,故而民间也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

在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七个夫人中有一个叫沐剑屏的,她的身份是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她的父亲就是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历史上真实的沐天波生于1618年,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沐天波之父沐启元暴卒,同年十二月甲辰沐天波奉诏承袭黔国公爵位。显然年仅10岁的沐天波难以像他的祖先那样承担起为大明王朝镇守边疆的重任,这一时期本来由黔国公世代执掌的军政事务均由云南巡抚代为执掌,至于国公府内的后宅家事则由沐天波的母亲陈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崇祯十七年(1644年)对当时的东西方世界都可谓是命运转折之年: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上的英格兰支持议会的势力和拥护国王的势力在马斯顿荒原激战,此战锁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局,从此英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而由英国所确立的近现代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这一年对东方古老的中华民族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年三月十九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然而仅仅过去40天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大顺军激战于一片石。一片石之战以清军战胜告终,此战后清军挥师入关剿灭明军和农民起义军残部。

这时的沐天波正是二十来岁的血气小伙,却遭逢国家兴亡之际,他后半生的坎坷命运在这时就已注定。当时邻近云南的四川被张献忠的大西军占领,沐天波同巡抚吴兆元、巡按吴文瀛会商征调汉族和土司军队以防止大西军入滇。随后沐天波派李大贽到滇川边境防守,然而由于李大贽的贪墨残酷激起了元谋的彝族土司叛乱。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也继元谋土司之后举起了反旗并先后攻陷大姚、定远、姚安等地,一时间全滇震动。沐天波召集石屏土司龙在田、嶍峨土司王扬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宁州土司禄永命、景东土司刁勋等部击败了吾必奎叛军,叛乱平息后沐天波在府中设宴款待参与平叛的各路土司,殊不知蒙自土司沙定洲早有趁天下大乱之机篡夺滇省军政大权的企图,在见识过沐府二百余年积累的财富后更坚定了沙定洲的决心。十二月初一沙定洲亲率士卒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沐天波对这次意料之外的变故没任何应急准备,以致于根本无法组织抵抗,只得在心腹卫士的保护下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出逃,幸得石屏土司龙在田、宁州土司禄永命相助辗转到达楚雄,投奔镇守于此的金沧兵备道杨畏知。由于事发突然,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妻子焦氏以及两个弟弟沐天泽和沐天润未能逃出,最终一同遇害。

沙定洲占据云南省城昆明后挟持巡抚吴兆元并上书南明小朝廷称:只因沐氏无道,自己才不得不起兵,要求朝廷加封他代替沐天波世代镇守云贵。与此同时沙定洲加紧攻打沐天波所在的楚雄城,尽管未能攻陷楚雄,但沿途在蒙化和大理屠城并斩杀了宁州土司禄永命。就在沙定洲气势汹汹准备一举拿下楚雄城时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故:沙定洲尽管阴谋发动政变,但所想的只是取代沐氏家族成为云南之主,并没对南明王朝生出反心,因此他的军队至少在名义上仍打着明朝的旗号。然而到了顺治四年(1647年)大西军余部孙可望率军进入云南,沙定洲不得不放弃楚雄,转而回军与孙可望交战。孙可望在击败沙定洲后引兵西进,杨畏知出兵抵挡,反被孙可望所擒。此时清军势大,不少大顺军、大西军残部将领迫于清军的压力纷纷归顺南明王朝,这令杨畏知对孙可望也抱有一定幻想。在杨畏知以大义相劝之下孙可望表示自己是为黔国公报仇才与沙定洲交战并以此名义写信给沐天波,沐天波对孙可望的真实意图并非没怀疑过,然而这时沐天波的处境委实糟糕,不得已之下只好派自己的儿子沐忠罕去与孙可望接洽。顺治五年(1648年)沙定洲被诛杀,沐天波穿戴整齐前来感谢孙可望为他报了家仇。可当他真见到孙可望之后才发现自己此前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因为他发现孙可望狂悖无礼且为人狡诈。顺治八年(1651年)孙可望的野心终于暴露出来:这一年已降明的孙可望在贵州后杀了杨畏知并将永历帝朱由榔劫持到安笼。好在同为大西军降将的李定国将朱由榔迎入云南,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之下得以在云南重建南明小朝廷,由于沐家在云南的赫赫威名使沐天波成为了朝中百官之首。

然而就在这时孙可望举贵州一省投降清廷,降清后的孙可望命令张胜袭击云南,明军李定国、刘文秀部随即屯兵于交水以防备张胜的进攻。这时南明保国公王尚礼企图充当内应,却被沐天波及时发觉,因此使南明王朝得以暂时避免一场灭顶之灾。不久孙可望再次向南明投降,贵州因此失而复得。南明小朝廷随即给文武百官加官进爵,唯独沐天波以世受皇恩而无以报答朝廷为由拒绝了任何赏赐。事实上这时的沐天波已然认识到南明王朝大势已去,他也因此有了以身殉国的觉悟。1658年沐王府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让沐家的男丁全部入赘当地土司家族,以此为家族留下血脉香火,而他自己则在此后不久追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进入缅甸后沐天波在第一时间建议永历帝朱由榔应该和太子各领一军分别驻扎,这是因为这时的永历朝廷早已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元气大伤,沐天波担心缅甸方面会在清军的压力之下将南明小朝廷作为献给清军的礼物,因此极力主张皇帝与太子分别驻扎一处,以免被人一网打尽。然而他的这一建议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即使永历帝朱由榔采纳了他的建议也对大局于事无补,充其量也就是在最后关头可能保留一下与人周旋的缓冲时间,但绝无翻盘的希望,毕竟这时南明王朝都已退出国土,基本已无任何实力可言。当然沐天波自己其实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只是既已决定以身殉国,那么哪怕是能争取一点缓冲时间他也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在1526年之前缅甸其实是明王朝治下的缅甸宣慰司,那时的缅甸土司是要受制于明王朝在云南的最高军政长官黔国公的。尽管此时距离缅甸宣慰使莽瑞体建国称王已过去130多年,不过缅甸在成为独立国家后依然作为明王朝的藩属国存在,而按明代惯例: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氏在镇守云南的同时还肩负着代表明王朝处理与云南土司及周边藩属国关系的重任。沐氏家族因此在云南土司和东南亚各藩属国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缅甸国王得知昔日位高权重的黔国公来到自己的领地后邀请沐天波过江参加十五日的缅历年节。沐天波鉴于南明君臣寄人篱下的现实处境不得不带着永历帝朱由榔准备的礼品过江前往缅甸朝廷,可当他进入缅甸朝廷后却被缅甸君臣强行要求脱下明朝的衣冠服饰,换上民族服装同缅属小邦使者一道以臣礼至缅王金殿前朝见。在此之前的两百余年间沐氏家族代表明王朝处理与藩属国的关系时从来都是藩国使者向其行礼,如今寄人篱下的沐天波深知如果自己不肯屈服,那么南明小朝廷势必难以保全,万不得已之下只得向缅甸国王行人臣之礼,这一行为甚至还遭到小朝廷内那些以天朝上国自居的食古不化之徒的弹劾。1661年8月13日缅甸国王在清朝册封的平西王吴三桂的军事威胁下抓捕了永历帝君臣,沐天波在夺刀自卫并杀死九名缅甸士兵后被害。此时距离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已过去十余年,这十余年间沐家一直西南地区坚持抗清斗争。沐天波随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后清廷委任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在沐王府旧址上建起了自己平西王府,康熙年间清军平定三藩之乱后又在平西王府旧址建立了云贵总督衙门,民国时代在此建立中山纪念堂,抗战胜利后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念堂。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沐英跟英布一样,都有悲惨的童年,沐英比较幸运的是他被朱元璋收为义子了;而英布的悲剧在于他没有被秦始皇或者刘邦收为义子。因此沐英成为了大明的开国名将之一,其后代长期镇守云南,直至吴三桂全面攻克云南;而英布少轻时就被派去给秦始皇修陵,起兵造反后又多次更换靠山,最终被刘邦逼得逃亡天涯,被百姓群殴而死。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到处讨口为生,八岁时被红巾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从此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朱元璋也是贫苦百姓出身,小时候也当过讨口子,后来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由于朱元璋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关键是他曾在战场上救过郭子兴的命,所以被郭子兴提拨为军中大将,还把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为妻。朱元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要培植自己朱家人,奈何只有一个老婆,生也来不及,所以他采用广收义子的方式扩大自己的亲信势力。沐英虽然是个讨口子,但是骨骼惊奇,容貌清秀,有大富大贵之面相,于是老朱夫妇就收沐英为义子,着重培养他。

沐英确实跟英布一样骁勇善战,十三岁就跟朱元璋一起上阵杀敌,作战勇敢顽强,深受老朱喜爱。洪武九年,沐英以副帅之职征讨吐蕃;洪武十三年第三次北伐残元时,以主帅职务大败元军。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伐时,率西路军连败元军,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明攻云南之战中,以副帅之职屡败元军。沐英镇守云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对西南安定做出杰出贡献。沐英身前官封黔国公,死后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享太庙,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庙。沐英死后,他的后代承袭爵位,一直为明朝镇守云南;末代沐王府主人沐天波追随永历皇帝逃进缅甸,后来兵败被杀,沐王府绝祀。


大秦铁鹰剑士


朱元璋收养个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这个人是?

对于朱元璋这个人,有的人认为他冷血无情残杀忠良之人。但实际上,对于那些不会威胁他的人,朱元璋对他们都怀有一份善意的。就拿他喜欢收义子来说吧,他这一生中就有20多个义子,这些孩子们大多都是没父没母的,真的就是一位孤儿。在这所有的义子当中,有一位非常的特别人物,他是一位孤苦的小乞儿,他被朱元璋夫妻两人收养以后,对他们忠心耿耿,就连后代们也非常拥护明朝江山。



这个小乞儿名字叫做沐英,被收养以后就改名为了朱英。当初朱元璋夫妇看到他孤苦伶仃,想起了他们曾经小时候,因此动了恻隐之心将这个小孩收养。朱英也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他被收养以后,终于不用再过以前的苦日子,他明白这一切都是朱元璋夫妇们给他的,所以一直以来都非常的感激他们。



在朱英长到18岁后,朱元璋就给了他足够的信任,让他担任起了江西镇守使。他在这个岗位上表现突出,朱元璋看在眼里,也高兴在心里。到了1367年,朱元璋带兵攻打了福建,而在这次战斗当中,朱英的表现非常突出。故而事后,朱元璋就将朱英叫到了面前,告诉他现在你已经足够优秀了,应该恢复到原来的姓氏,成为一名光中耀祖的人。听到这句话,朱英哭的特别伤心,她告诉朱元璋夫妇,你们就是我的父母。这话让夫妻两人也很感动,但他们还是对他说,你还是要延续你的家族,以后就叫沐英吧!



虽然名字改回去了,可沐英还是将朱元璋和马皇后当成自己的亲父母一般看待,在1355年,马皇后生了一个小皇子,也就是朱标。沐英将朱标看成自己的亲弟弟,十分的疼爱他。所以在他的生命之中,现在已经是有三个人对他极为重要了,是他用生命都愿意去守护的人。

但悲剧的降临总会是那么快,在1381年,马皇后去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沐英悲伤过度甚至口吐鲜血。那个时候他正在外打仗,知道这个悲伤消息以后,内心也是久久无法得到平静。不过还好,没用到多长的时间,他就调整回来,继续为国效力。到了1392年,朱标也去世了,那时候沐英已经在云南镇守,听到这个消息,天天流泪不止,没过多久就追随弟弟撒手而去,他死的时候只有48岁。

朱元璋知道他过世,也感叹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孩子,命人将他的棺椁运回京城,到了以后还亲自迎接,并且为他处理后事,之后还追封他为了黔宁王。此后沐氏的子孙都替大明朝镇守在云南,即使明朝灭亡了,沐家的后人也依然到处奔波,希望能恢复王朝。就他们这种忠诚程度,还的确是少有。


紫禁公子


明朝时期在云南有一个云贵诸多土司的藩王机构,那边是沐王府。此人就是沐王府,初代王爷,沐英。

沐王府是很神奇的,沐王府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一直从头到终,世袭罔替,大明王朝在,木王府便在,字幕应以夏木家12代为大明王朝,镇守云南长达270年之久。第1代沐王爷他虽然不是朱元璋的嫡系后人,但为了整个大明王朝,一直尽忠到最后,其子孙也从未叛明,在明朝灭亡之际,仍旧反清复明而奔走。

而第一代沐王爷,跟朱元璋确实也有这一段看起来血浓于水的故事。

故事其实是一段大乞丐遇见小乞丐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出身贫穷,曾经当过放牛娃,也当过乞丐和和尚的这么一皇帝。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让他跟同样是乞丐出身的养子沐英有了不解之缘,甚至是一种高出君臣,高出父子关系的忘年交。

时间回到朱元璋,还没称帝的时候。公元1352年,直到朱元璋已经24岁了,他告别了放牛娃的生活,告别了乞丐的生活,也告别了和尚的生活,他在濠州郭子兴的帐下已经是颇有名气的一员将领,还取了老板郭子兴的养女当老婆,这个成功的男人,此时已经隐隐有走向人生巅峰的状态。

天下大乱,援兵暴虐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乱世中最为可怜的是人命,乱世人命不如狗,而身为弱势群体的老弱妇孺,自然连活的狗都不如,当时很多地方因为饥饿,因为战争,总是能看到易子而食的事情发生,濠粥州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平静,但也有很多乞丐在街边讨饭。

但是,乱世之中人人自危,大家都想储存着一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哪里有乞丐的活路呢,此时有一个年方8岁的小乞丐,他就是沐英,家人在战火中早已失去,他一个人跟随流民沦落至此,看起来极为瘦弱饥饿,只怕也将命不久矣。

人生处处充满了离奇的巧合,正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恰当的出现了,仿佛上天安排好的一般,朱元璋打量的眼光,从这个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心里酸楚不已,悲欣交集;他从这个孩子眼中,也看出了极强的求生渴望,一种渴望与自己当年在放牛的时候,在乞讨的时候,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时候,单纯希望活下来的渴望是一样的。

朱元璋章又喜又悲,喜的是,这个孩子遇到了自己,恰好自己又有能力救他,针织在这种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他希望分享这个孩子的这种开心。悲的是当初自己孤苦伶仃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伸出援手,再次回首了当初那种对人生的一种幻灭感,我不是自己抑制旺盛,估计也早就死了,内心酸楚不已。

此后的朱元璋,对这个收留下来的孩子,十分之好。不仅和马皇后一道,将这个孩子收为养子,把他改名姓朱,叫朱文英。朱元璋很器重,很爱护这个孩子,他有意培养沐英,战争之中能把沐英带在身边,去历练去培养他,很快他就展现了杰出的才能。

1362年,身为朱元璋养子的沐英,年仅18岁,就开始担当率军攻占福建的主帅,并且作战骁勇,功勋卓著,屡立战功,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天赋,吴英终究不是朱元璋亲生,眼见朱元璋的势力已天天扩大,身为世子的朱标也渐渐成长,为了防止出现继承人问题,朱元璋便将沐英赐姓改为沐,告诉他世沐皇恩,但不再叫朱文英。

在朱元璋的一生之中,其实并不只是有沐英这么一个义子,他其实有多达20个义子,仅仅只有沐英与他关系最为亲密,不仅如此,沐英与太子朱标和马皇后感情十分之深,马皇后和太子朱标去世的时候,沐英都是悲恸大哭,不能自已,皇后死后,沐英咳血,朱标之死,沐英更是悲痛成疾,两月后病逝。

正是由于这种感情上的紧密联系,朱元璋将西南重镇,交给沐英镇守,赐丹书铁卷,并且世袭罔替。他对沐英甚至说到,你在西南镇守,我无忧矣,沐英死后被追封为黔武宁王,朱元璋亲自出宫迎棺。

沐氏后人世袭黔国公,终明一朝,没有沐氏后人叛乱大明的。清朝的统治体系内,位于云南的沐王府可谓是一个异类,他不是藩王,还是开国功臣,在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情况下,得以独善其身,并且能够将云南一省作为世袭罔替的沐府藩地,奇哉怪哉!

明朝灭亡后,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追随永历小朝廷反抗清朝,最终在缅甸被杀,没有愧对祖宗。沐府的后代没有背叛明朝的,把自己的儿子,最后都入赘给当地的土司,想以此来为家族留下香火,为反清复明留下根基。

此后沐家的后人,仍然继续从事着反清复明的抗争。一些艺术作品也对此事进行了加工,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所写的小郡主沐剑屏就是由此而来。


历史好奇怪


这个人就是沐英。沐英小时候父母双亡,被朱元璋和马夫人收为养子,南征北战,参与征云南,后赐姓沐,取义于“沐朱元璋和马夫人之恩”。沐氏家族在明朝一直镇守云南,十一世沐天波为保护明末永历帝在缅甸殉国。

1,沐英的身世和经历

朱元璋有20多个养子,但功劳最大、才能最高的就是沐英。

沐英小时候父母双亡,沿街乞讨,被朱元璋和马夫人收养,取名朱英。

沐英18岁时,就开始带兵打仗,在打张士诚时,沐英镇守镇江。

后来沐英领5千兵征福建,获得大功。朱元璋觉的沐英如此能征善战,叫朱英,万一有争皇位的情况可不妙,就让他改叫沐英。

洪武十年开始,沐英跟随卫国公邓愈两次攻打吐蕃。

洪武十三年,沐英领陕西兵北伐蒙古和林。

根据战功,沐英封西平侯。

后来,沐英跟随蓝玉南征云南,先击败元梁王,后败大理段世,收复云南。蓝玉回师后,朱元璋独留沐英镇守云南。

云南民族矛盾复杂,沐英多次成功扑灭土司叛乱。

在这期间,沐英还将火炮枪铳分为三列射击,轮番装药射击,大败数百象军,创立了火器的先进战术

朱元璋宣沐英入朝,赐黄金二百两、白银五千两,抚着沐英的背说:使我高枕无南顾之忧的人,就是你沐英啊!

马皇后四时,沐英哭得很伤心,以至于吐血。后来太子朱标死,沐英又哭得很伤心,就病死了,年四十八岁。

沐英的二子春、晟、昂都相继镇守云南。

永乐帝朱棣派大军南征越南,拜沐晟为征夷左副将军,后来论功封沐晟为黔国公。从此沐家有两个爵位,一个是西平侯,一个是黔国公。

明仁宗朱高炽给沐晟铸了一个征南将军印,从此沐家世世代代都保有征南大将军的大印,镇守云南。

2,朱元璋和朱棣非常信任沐英和他的后人

沐英虽然功劳很大,却很谦虚,对朱元璋和马皇后非常孝敬,如同亲生父母一般,对朱标、朱棣之间关系融洽,情同手足。

再加上沐英早死,朱元璋还没来得及对沐英生出二心。

但朱元璋对沐英也是有提防的,比如朱标长大后,就让沐英改姓,就是提防沐英谋权篡位。沐英不姓朱了,也就没坐天下的份了。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第18自朱楩为岷王,封国陕西岷州卫。

洪武二十八年,沐英死后,朱元璋对沐英的儿子们还不太放心,就让朱楩就藩云南府,以监视沐英的后代。

总体来说,沐英的后代大都对明王朝忠心耿耿,也多有战功。

朱元璋和朱棣没有杀沐英后代的借口。

3,云南的局势错综复杂,需要一个最信任的家族长期镇守。

云南有几十个部族。元朝在征服南宋之前就先征服了云南的大理,如梁王、大理段氏等家族关系盘根错节。

云南南部的缅甸、八百媳妇国、澜沧王国、越南,时贡时叛,战乱不断。

云南的各种土司叛乱层出不穷。

沐英镇守云南时,土司们几乎无年不叛乱。

如果派一个任职三年的巡抚,根本无力治理云南。

而沐英家族正好是朱元璋、朱棣最信任的家族。

4,朱元璋采用制度设计来制约云南沐家的势力

云南沐家世代保有征南将军印,如果嗣子年幼时,一般会到京城由皇室教养,保证忠诚。

沐英曾孙沐琮年幼,到18岁才去云南镇守。

沐融、沐巩年幼时,也曾送到京师。

云南有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掌管行政、司法、军事,都由中央任命。

沐家一般不领都指挥使,只有沐英的儿子沐昂曾任云南都指挥同知,领云南都司,最高做到右军都督。

沐家一般只有带兵打仗的权力,平时的练兵和军政不归他们管。

所以沐家十几世在明朝都没有谋反叛乱。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