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誥命夫人”是什麼意思?具體有什麼作用?

書俠劍客


誥命夫人是在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各個朝代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加封,古代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為誥,六品到九品稱為敕。

明朝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備的誥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員授誥命,六品至九品授敕命,夫人從夫品,故有“誥命夫人”之說。誥命夫人跟他爺們的官職有關,有俸祿,但是沒有實權;

誥命夫人是有品級之分的,如“一品誥命夫人”之類的。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日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盛宴。

宋徽宗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等國夫人宋朝封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之妻;二等郡夫人宋朝於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母或妻封郡夫人;三等淑人凡尚書以上官未至執政者,其母、妻封為淑人;四等碩人婦人封贈之號,宋政和初年定命婦等級,大夫以上封碩人;五等令人太中大夫以上官員之妻封令人;六等恭人用以封贈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於宜人而低於令人;七等宜人宋代正和年間始有此制,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議大夫,其母、妻封宜人,武官官階相當者同,元明後,改依其子或夫官品受封;八等安人在宜人之下,自朝奉郎以上至朝散大夫之妻封之;九等孺人宋代為通直郎以上之母或妻的封號。 明朝,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

故誥命夫人是從夫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他家爺們混的好,娘們被封的登記給予越高”但是誥命夫人並沒有實權,僅有俸祿和牌坊;


酒騎風


“誥命夫人”雖然只有四個字,但這裡面講究的名堂還真不少。所謂“誥命”,就是朝廷以皇帝名義頒佈的命令。從唐朝開始,直至清朝,其中各代多有誥命夫人,這一般都是朝廷賜給朝中高官的夫人或者母親的頭銜。按照律例,一品至五品的官員授以誥命,夫人跟隨丈夫的品級,所以有了“誥命夫人”的說法。



誥命夫人之間也是有品級之分的,畢竟丈夫的官職從一品到五品這個範圍。像一品誥命夫人,她們就有資格在重大節日進皇宮,參加皇后主持的宴會。就像這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趙麗穎扮演的盛明蘭,最後就成功的成為了正一品的誥命夫人。


有了誥命夫人這個頭銜,就算你犯了錯,地方官員也無權審問你,只有層層上報,最後上達天聰。經過朝廷查證屬實以後,才能取消她的誥命封號,而一般來說,能夠得到誥命夫人的封號,背景都挺深的,所以想取消她的封號很難。取消了以後地方官員或者朝廷三法司的人才能夠查辦她,也就是說有了誥命夫人這四個字,其實就是多了一層保護環。

因此,雖然誥命夫人沒有實權,但因為有特權,有俸祿和賞賜,還有代表身份和地位的衣冠服飾,對公共事務也有話語權,死後還能被追封。所以古代的女性十分希望自己的兒子或者丈夫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誥命夫人”是一種榮譽稱號,沒什麼實權。

雖然沒有實權,卻有很多特權。比如“誥命夫人”犯了罪,地方官是無權審判的,需經中央剝奪“誥命夫人”的稱號後,才能審判定罪。如果是“一品誥命夫人”還能經常參加皇家宴會。除此之外,“誥命夫人”是有俸祿的。也就是說,你家是“雙職工”,領兩份工資,羨煞旁人。

那麼如何才能獲得這個榮譽稱號呢?

第一步,你得是女人。廢話!

第二步,你得生對朝代。如果生在唐、宋、明、清,恭喜,你有機會了。如果生在漢朝、元朝什麼的,別想了,洗洗睡吧。

第三步,你得有“慧眼識人”的本事。這裡的“識人”是指能找到一個以後能當大官的人,然後趕緊嫁給他。必須要快,不能讓別人搶了先。要多大的官呢?至少也得五品。

如果沒有這種本事,是不是就沒辦法了呢?還有個辦法,就是自己生一個以後能當大官的兒子也是可以的。

第四步,有了當大官的丈夫或者兒子還不夠,還差最後一步。你的丈夫或者兒子在做官期間,你得勸導他好好做官,得有政績,對國家、對朝廷得有貢獻,而且還得是功績超群。

如果以上四步都做到了,那麼就可以坐等皇帝加封。皇帝哪天一高興,就會加封你為“誥命夫人”。

OK,大功告成。

另外,這個“誥命夫人”也是有品級一說的。比如“一品誥命夫人”、“二品誥命夫人”、“三品誥命夫人”等等。這個品級如何確定呢?這個簡單,你個丈夫或者兒子是幾品的官兒,那麼你就是幾品的“誥命夫人”。

為什麼是叫“誥命夫人”,而不是其他什麼名稱?

《說文》裡面對“誥”的解釋為“告也”,就是告訴的意思。從西周開始,“誥”作為王命文書。而“誥書”就是皇帝封官員時用的文書。大體來說,古代皇帝封一至五品官員時用“誥”,封六品以下官員時用“敕”。

“夫人”的稱謂來始於漢朝。當然不是所有人的妻子都能叫“夫人”,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能叫“夫人”,貧民老百姓是不夠資格的。

這就是“誥命夫人”的來源。


喧囂平原


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會有一些貴胄重臣的女眷受到朝廷的冊封,被稱作“誥命夫人”,一般是朝臣或者妃嬪的家人。漢朝以後,開始對於王公大臣們的妻室、母親等女性家眷進行加封,稱作“誥命夫人”,這些誥命夫人從自己夫君或者兒子的官階品級。

更多的時候,還有一個比較熟悉的統稱,稱作“命婦”。宮廷之女眷稱作“內命婦”,外臣之身有誥命者稱作“外命婦”。


誥命夫人主要出現於唐朝、宋朝、明朝與清朝,一般來說,一定級別的官員的母親、嫡妻能夠有機會被授以誥命。

在唐朝,最著名的就是各種“國夫人”,比如武則天的母親被冊封為榮國夫人、姐姐被冊封韓國夫人、外甥女是魏國夫人等這些都是命婦之稱呼。命婦有一定等級,也有一定的俸祿,但是並沒有實權。

事實上,“誥命夫人”只授予一品、二品官員的直系女性親屬、妻室,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之下稱作孺人。

封建時代,女性需要遵循嚴格森嚴的禮法,即便是誥命夫人,也僅僅是附庸於自己的丈夫、兒子。明清時代,身有誥命之人與尋常女性是非常不同的,地方官員也要尊敬禮讓三分。

不過事實也沒什麼實際作用,更多的還是一種榮譽。


澹奕


《知否》當中明蘭破格被封為正一品誥命夫人,讓所有人為這個可憐的女孩感到歡喜欣慰。在古裝劇中我們也常常出現那些衣著華貴、氣質雍容的官家婦人被稱之“誥命夫人”。



那麼誥命夫人到底是什麼意思?而這個稱號有何作用?怎樣才能成為誥命夫人呢?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解惑。

首先誥命夫人可拆分兩步來解釋:一者誥命是什麼意思?二者夫人是什麼意思?

誥是王命文書的一種形式。

而誥命敕命文書不同於一般文書,它是寫在精巧貴重的絲織物上面的,古代繅絲困難且技術不成熟,好的絲織品更是造價不菲,可見誥書之珍貴鄭重。

最開始在西周是周王用以告誡臣工的文書,清朝的時候廢棄,漢代又被開始使用。唐代則將制誥作為上位者對官員的一種重要除授賞罰的證實文書。從宋代開始,文武官員的追封獎懲,皆用誥命。

元代誥書的與前代不同,在形式上把誥書劃分為宣命和敕牒兩種。一至五品的妻子封賞用誥命,五品之外便用敕牒。之後明清沿用舊制,直至封建制度宣告破滅。因而誥命則是王上對功臣所承認、所授予的最高獎賞,並蔭及家人。

夫人在各個朝代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漢代以後所有朝廷命官大臣的妻子皆一律被尊稱為夫人,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敬稱。而唐以後,對高官的母親或原配正妻進行加封,便尊稱其為誥命夫人。

在明清時期,五品以上的官員並有功於社稷,其妻子皆有機會得到皇上親授的封贈命令就是誥命,而六品以下則被稱敕命。 而誥命夫人又有著森嚴的等級

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一品誥命方能在重大節慶日子到後宮參加宮宴,這叫親近皇族,是別人求之不得的皇恩。

宋徽宗政和二年,定外命婦封號為九等,即一品國夫人、二品郡夫人、三品淑人、四品碩人、五品令人、六品恭人、七品宜人、八品安人、九品孺人。明清後稍有變化,但基本沿襲舊俗。


那麼怎樣才能成為誥命夫人呢?

在《知否》當中,我們看到了明蘭是一個非常聰慧而且會隱忍一個女人。由於自己的母親只是個小妾,父親對她不是很重視,從小就受著林小娘的欺負,眼看著自己的母親被害死。

而明蘭藏起聰慧,掩埋鋒芒,忍辱負重逆境成長,在萬般打壓之下依然自立自強,終歷盡艱難為母報仇。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為了一品誥命夫人,著實令人佩服她的能力與意志力。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要想成為誥命夫人,首先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兒子,必須達到相應的品級。比如說《知否》中,明蘭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是因為她的丈夫顧廷燁被朝廷授予一品大臣。

所以要想成為誥命夫人,除了是自己的丈夫或者兒子達到相應的品級。還有就是自身的努力。

明蘭之所以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一是丈夫顧廷燁用勤王詔書大破反賊,擁立新帝建功立業,成為新朝第一功臣。二是明蘭在嫁給顧廷燁後管家業、整侯府、鏟奸佞、除宵小,能為一代賢內助。



誥命夫人又有什麼作用呢?

對於統治者來說,誥命夫人是一種獎懲功臣的激勵手段,為官者封侯拜相,為其家屬封妻廕子,給予一世富貴。

這樣做的目的便是讓臣民感念皇恩浩蕩,更加為其死心塌地地為君為民辦事,更把一家子的榮華富貴都系之皇權。而統治者所需要付出的不過是明面上的尊貴和一小部分的俸祿便可籠絡功臣,又何樂而不為。

對於受賞者來說,誥命夫人是一種尊貴體面,是等級身份的象徵。獲封誥命夫人其實更能在家族中立足,這代表著朝廷和丈夫的重視,還會多上些許俸祿作為脂粉錢。

但古代的誥命夫人可能尊貴,卻始終把自己的一生榮華依託於男人身上。可實際上女子除了面上尊貴外,其實還是一種約束,把女子榮辱與男人緊緊捆綁在一起,受封的女子一生不許改嫁,否則便收回誥命。
臣子都在依附著皇權,女子又談何自立。誥命夫人不過是另外一種包裝金貴的“三從四德”罷了。


史之策


古代唐、宋、明、清各朝對高官的母親或妻子進行加封,稱為“誥命夫人”。明清時期一品至五品的官員稱誥,有資格授以誥命,他們的老婆稱為“誥命夫人”頒發資格證書,清代誥命敕命由翰林院撰擬,經內閣 大學士奏定之後,按品級填,年月各按奉旨、奉詔日期書寫,用五色絲織品精製,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皇上鈐以印鑑,色彩鮮豔明麗、華貴喜慶。

清代誥命(順治九年)

誥命夫人品級隨夫,例如有“一品誥命夫人”等。有俸祿,沒實權,可以光耀門楣,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朝廷為了收買人心,就給官員家屬讚美的稱號,以示榮耀。但這個誥書並不是丈夫官位高妻子就一定受封為誥命夫人,主要看皇帝的心情,另外還有妻子或者官員母親對朝廷的貢獻。

《知否》中明蘭是顧廷燁的正室,她傾心幫助她的丈夫顧廷燁,當顧廷燁成為了皇帝的救命恩人之後,在軍中就是平步青雲屢立大功,他為明蘭向黃帝求誥命,明蘭就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開心極了。


歷史上的周瑩丈夫早逝,無兒無女,因《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太后進交白銀(第一次慈禧西逃時她捐贈10萬兩給慈禧),慈禧感於她的義舉,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特權是:誥命夫人可在重大節慶日子到後宮,參加由皇后主持的宴會,她們有朝廷專門特製的衣服,穿在身上精神抖擻,另外她們擁有公共事務的話語權。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根本沒有機會為官,無法光耀門楣,有了誥命夫人的封號算朝廷裡的半個人了,榮耀無比。




另外一個就是有“誥命夫人”這個資格證在,就是本人一不小心觸犯朝廷的法律,地方官無權當即處置,只有上報朝廷查證後,取消她的誥命榮譽稱號,才能進一步處理,為善後爭取時間。

明朝,一品二品官員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無封無品叫娘子。

清誥封制度,“正從三品,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正從四品,母,妻,各封贈恭人。正從五品,母,妻,各封贈宜人。正從六品,母,妻,封贈安人。”


小姐姐講史


“官太太”的“官方證書”

要解釋這個詞,最簡單的方法是把這幾個字拆開來講:

先說“”,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明清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官級制度,一品至五品的官員呢,叫,六品至九品的,則稱敕。

“命”字呢,當然要和“誥”字放到一起講。所謂的誥命,也就是皇帝封賞官員的官方文書。當然了,這個也跟品級密切相關,五品一下的,就不叫誥封,叫敕封了。

說完這個再說“夫人”兩個字。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尊自己的老婆為夫人,多數是稱一聲賤內。所謂的夫人,是王公大臣的妻子,有一定社會地位才配得起這個稱呼。

是不是所有的官太太都稱得上誥命夫人呢?不是的。唐朝以後,朝廷會對官員的母親和正房太太加以封賞。拿到了這一紙證書的,才能被尊為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當然也是有品級之分的,在明朝,唯有一二品才能尊為夫人,三品以下,另有其他稱謂,這裡就不展開細講了。

簡單來說,這個雖然沒有什麼實權的“官方證書”

,除了能拿來光耀門楣之外,還是有一些實際作用的——

一是能領到官方發放的俸祿;二是逢年過節,能穿得漂漂亮亮的,到皇宮參加皇后主持的宴會,相當於一個VIP入場券

那些著名的“誥命夫人”

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中,有哪些著名的誥命夫人呢?

搜了搜,耳熟能詳的,反而是影視劇中的人物,所以說誥命夫人在歷史中的存在感其實是比較弱的。挑幾個稍微講講吧。

首先,是《紅樓夢》中的尤氏,作為寧國府的大奶奶,她的老公賈珍世襲了三品將軍,所以她是三品誥命夫人。單以地位來說,在賈府上下,是挺高的。但是呢,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雖有誥命夫人的名號傍身,但無子無女、老公不疼、又沒親人撐腰的尤氏,在寧國府過得其實挺憋屈。她處事的秘訣全憑一個字——忍,也就是活了一場面上的榮光而已。

另一個近年來大家都熟悉的誥命夫人,是《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女一號周瑩。真實歷史中她的原型,陝西第一女富商周瑩,也的確是慈禧太后親封的一品誥命夫人。原因是她在1900年慈禧太后外逃時,抓住機會給她捐出了十萬金!相當於花十萬金買了一個虛銜,當然了,對生意人來說,這個虛銜自然也是值得的。

還有一個最近大熱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趙麗穎扮演的明蘭,被封一品誥命夫人,但因為筆者並沒有追劇,所以此處省略200字。

最後說一下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誥命夫人王月英。蒙古名是烏雲陶德。她是成吉思汗的32代孫媳婦,清廷消亡多年,為什麼她還得了這個稱號呢?原因是為了拉攏內蒙各方的實力,民國政府將清代的盟旗準則特意保留了下來。

而她的“誥命夫人”稱號,來頭可是不小。因為她嫁給了烏審旗的小王爺,而小王爺的三叔奇玉山是蔣介石的乾兒子,沾著一門遠親,有重要的政治利用價值。所以蔣介石親筆信奉上了這紙誥命,還撥款二十萬元作為兩人喜結連理的份子錢。

這最後一個誥命夫人,可以說是來得最實惠的。


飲水君


誥命夫人是皇帝對高官、功臣嫡母或者正妻的蔭封,誥命夫人的品階與丈夫、兒子的品級相同,例如一品大員的夫人或者母親加封誥命後就是一品誥命夫人。



誥命夫人也算是朝廷在編人員,按月發放俸祿,品級越高則俸祿越多。誥命夫人有俸祿但沒有實權,只是自家男人在御前得臉,給女眷換回來的光環,也是一種榮譽的象徵。

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有大義諭眾之義。早在西周時期,“誥”就作為一種記載王令的文件而存在。後一度被廢用,直到唐朝又被啟用。唐朝在升貶獎罰官員時,會頒發一張“任免證書”,記載著官員的品級變動,任職經歷、在職期間表現等,稱之為“告身”。

官員的祖輩、妻子、兒孫也可以獲得封賞是始於宋朝,生者為誥封,死者為誥贈。在宋朝只有五品以上官員妻子、母親才有資格獲得誥封,成為誥命夫人。



宰相、使相、三師、三公,王,侍中,中書令的妻、母,封一等國夫人。 光祿大夫、太子少保、節度使以上之妻、母,封二等郡夫人。

尚書以上、非省、司掌權者的妻、母,封三等淑人

大夫以上官員的妻、母,封四等碩人

中大夫以上官員的妻、母,封五等令人

中散大夫以上官員妻、母,封六等恭人

到了明清時期,誥封制度比較完善,只要官員有能力又足夠努力都有可能得到加封,只不過五品以上官員的加封叫做“誥命”,六品以下則是“敕命”。

下面縱橫就詳細說說明清時期的誥命敕命封贈制度

明清時期,最容易得到誥命封贈且人數最多的群體就是皇室宗親,從親王到貝子、從公主到鄉君,乃至輔國公、駙馬等,好事當然得想著自家人啦;



其次就是駐守邊疆的少數民族首領、附屬國的王妃、嫡子嫡孫,這樣的封贈有利於邊疆穩定、世界和平;

還有一類就是朝廷的文武大臣,雖說在朝為官就有機會封贈誥命,但前提是必須能通過多年的嚴格審核與政績考察。

明清官員封贈有三年的考核期,原則上期滿無過錯就可以封贈。但實際封贈時不僅要資歷,還會要求官員的政績,比如說徵糧收稅、治理水患、荒年賑災等,完成的出色者才能得到誥命敕命的封贈。

比較特別的是,清順治皇帝曾下詔表彰滿族官員開國以來征戰有功,凡是滿族實授官員,全都封贈世襲誥命。

明清時期的封贈都是“覃恩封贈”,就是說封贈給官員的誥命是可以傳給子孫的,甚至是世襲(一代比一代封贈品級低,幾代之後封贈就沒有了)或者世襲罔替(每代人的封贈品級相同,除非犯罪被褫奪,否則可以永世享有)的。

封贈官員的祖母、母親、妻子受封贈後,就成為“誥命夫人”,也稱“外命婦”。明清時期誥命夫人的等級劃分、稱謂基本相同。



根據《明史》的記載“外命婦之號九: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此外,八品、九品稱“八品孺人”、“九品孺人”。誥命夫人按等級領取俸祿,無實權。

歷朝歷代,女人被封為誥命夫人都不是因為本身的才能或是賢德,古代女子再好都是養在深閨無人識,在給予一定榮譽的同時也積極強調女子無才便是德。

如此抬舉,不過是被當做男人的附屬品,充個臉面罷了,貞節牌坊也是宋朝時期開始有的,可見,誥命夫人也如同貞節牌坊一樣,在給予女性一定表面的榮譽後,往往需要女子更加遵守封建社會的尊卑等級秩序。


史論縱橫


“誥命夫人”是唐代以後對於五品以上官員的母親或者妻子加封的稱號,特別是在明清時代,誥封制度很完備,誥封的等級和兒子或者丈夫的官職精密相連。朝廷給“誥命夫人”一定的俸祿,但是不給她們實際權力。

用"夫榮妻貴"來說這個事情比較合適。在漢代以後,王公大臣的妻子就被稱作夫人。比如漢高祖劉邦的戚夫人,漢武帝劉徹的李夫人,漢文帝劉恆的慎夫人等等。唐代以後之所以把高官母親或者妻子的稱為“誥命夫人”,簡單地說,是因為五品以上的大員任命都是“誥命”(誥就是皇帝對臣子的任命)。對於不同品級的官員,誥書的之地色彩也有嚴格的區別。

官員職級有了區別,誥命夫人自然也有了品級差別。比如清代,正從三品的官員,其祖母、母親、妻子就被封贈為淑人。正從四品的官員,其母親、妻子,就被分別封贈為恭人。正從五品的官員,其母親、妻子,就被分別封贈為宜人。比如電視劇《那年花好月正圓》中的主人公周瑩,就曾經被慈禧太后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其實,不是因為周瑩的老漢——吳氏官高,而是因為周瑩對慈禧的捐贈。

從名義上看,誥命夫人似乎有了級別上的差別,這不過是一個臉面上的標籤而已。他們不參與任何管理活動,只是跟著自己的老漢、兒子享享清福,永遠不可能走向前臺。但是誥命夫人可以參與皇后組織的一些休閒娛樂活動。在古代,哪個夫人能被皇后邀請出席宴飲、遊樂活動,臉上似乎很有一些華彩了。

今天,不見了誥命夫人的名譽稱號了,但是民間還有把去世後的婦女成為“夫人”“孺人”的情況。


文蹤旅跡


隨著影視作品的普及,誥命夫人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頻率極高,比如最近熱播的《知否》中女主明蘭就獲得了誥命夫人這個頭銜,那麼誥命夫人到底有什麼用呢?



這還得從誥命夫人的由來說起,誥命夫人在唐之前並沒有皇室加封,高官的妻子一般以夫人代指,唐之後尤其經過宋元明清的發展,誥命夫人成了皇室籠絡官員的必要手段。

按照官員的三六九等,官員的妻子,母親,祖母也會根據官員的品級而獲得皇上的封贈命令,一到五品官員獲得的封贈稱之為誥命,六到九品則稱之為敕命。而夫人兩字並不是跟隨誥命、敕命而來,根據明清的會典事例記載,正從三品官員其祖母,母親,妻子獲贈為淑人,正從四品獲贈為恭人,正從五品獲贈為宜人,正從六品獲贈為安人,七品以下為孺人。至於一二品官員的祖母,母親,妻子則獲贈夫人,也就是說只有一二品大官的妻子等才有資格獲得誥命夫人的頭銜。



誥命夫人有兩個特權,一在重大節慶的日子可以到皇宮參加皇后主持的宴會,二誥命夫人自身的光環屬性,犯罪地方官無權處置,只有上報朝廷,查證取消誥命夫人的頭銜後才可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