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将会怎样?

历史知书局


首先,吴三桂不可能会死守山海关,不是因为他不想守,而是他没机会守了。1644年3月北京陷落后,在北方就存在了两大势力,一个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另一个就是关外的清军。吴三桂哪一个势力都得罪不起,必须在二则之间做出选择。但是历史选择了清军,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进而逐渐占领北方。今天我们就假设一下,假如吴三桂不投降清军的话,历史会是什么结局。

假如一、吴三桂归顺李自成,同农民军一起驻守山海关,一起对抗清军。有没有这个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从现在已知的史料来看,当时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后,马上注意起了山海关的吴三桂,因为此时距离北京最近的明军就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此时吴三桂佣兵四万余人,全都是战斗力强悍的东北边军,吴三桂的归属可以说是事关整个北方局势。所以李自成随机就派人招降吴三桂。

吴三桂刚开始驻守宁远城,接到崇祯帝的进京勤王的圣旨后,随机率领整个宁远铁骑入关进京,但走到半道上,就接到消息,北京城已经陷落。此时的吴三桂顿时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大明王朝,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军团,吴三桂便停止了前进,进驻山海关,坐等局势发展。

随后就见到了李自成的使者,吴三桂权衡再三后,决定归顺农民军。如若历史按照这样逻辑发展,李自成派人和吴三桂共同驻守山海关,我相信,清军无论如何也打不进来,清军起码还能被挡在关外20年。但至于明朝,依然会灭亡。当李自成巩固好北方局势以后,肯定会挥师南下,进攻南京的弘光政权。鉴于南明军队拙劣的表现,面对李自成的大顺军解体的会更快。因为南方百姓不会抵制李自成的农民军的,但会抵制清军。

假如二、吴三桂独自坚守山海关。如果这样的话,吴三桂肯定会败的很惨,或者说压根就不可能。因为吴三桂的军队是需要补给的,当时吴三桂的军队已经断饷数月,没有发生哗变已经很不错了。此时的吴三桂没有了后方的支持,补给跟不上,根本坚持不了多久,吴三桂不作出选择,他的手下将领也会作出选择的。再者,独自坚守,为谁而战也会存疑。在北方大明已亡,吴三桂为谁而战呢?为南明?虽然在当年五月南明曾通过海路为吴三桂送去补给,但是面对关内关外两大强敌,南明肯本帮不上忙,如不作出选择,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要么被李自成吃掉,那么背清军吃掉。所以吴三桂独自坚守山海关不现实。

还有第三个出路,就是放弃山海关,率领关宁铁骑快速通过北方,投靠南明,让关外的清军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在北方争夺。其实这对于吴三桂来说,也是一条死路。当时的北方,已尽归李自成,吴三桂不归顺李自成而率大军南下,必然会遭到大顺军的全力围剿。就是侥幸逃到南方,肯定也是伤亡惨重,一个没有军队的将领,在乱世还有什么作为,在南明还不是受人宰割。极有可能南明还会说他他救驾不力致使北京陷落,说不好还会被陷害。

所以,吴三桂在李自成和清军之间必须做出选择,当然,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清军。

大明气数已尽,灭亡是天数。


虾果仁


事实上,李自成攻进北京后,吴三桂很快就答应投降李自成了。若是此事不生变故,吴三桂守住山海关,多尔衮是无法进入中原的。因为山海关易守难攻,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吴三桂的个人能力和所统军队的实力,守住山海关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这样,李自成的江山是否能够坐稳不敢说,至少是没有满清什么事儿了。

可有时候天机难测,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偏偏发生了“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档子事儿。吴三桂立即倒戈,与李自成的起义军杀成了一片。而为了防止腹背受敌,吴三桂私底下早与清军取得了联络,投靠了多尔衮。

李自成不是对手,吴三桂大胜。

这个时候,京城发生了一件趣事。那些早已投降李自成的大明遗臣,听说吴三桂打败了李自成的起义军,并且要拥立崇祯的儿子复位,立刻手舞足蹈,天天盼着吴三桂进京。

有一天,终于有人来报,一大票人马正朝着京城而来。大臣们以为是吴三桂来了,于是打开城门,列队迎接。

可是,他们没有等来吴三桂以及明太子,而是等来了多尔衮率领的清军。

短暂的惊讶后,这些大臣们立即换了一幅面孔,欢天喜地的跪迎多尔衮进京。

就这样,那些投降了李自成的明朝遗臣,又投降了满清。


趣谈秘史


我是花开时节思春秋,也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将会怎样?”这个假设,是基于吴三桂仍然忠于明朝,退守山海关之后的战略问题。

形势分析

此时的局势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占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吴三桂带领关宁军镇守山海关,而清军即将出兵入关与明顺两方逐鹿中原。

客观上分析,此时明朝的首都虽然被占、皇帝死亡,但明朝的地盘仍然广大、势力仍然较强,但在北方的势力较弱。大顺占领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及河北等大部分或者部分地区,军力比较强盛,但统治基础比较薄弱。而清朝只是占据辽东地区,但辽东地区已经统治多年,后方稳固,有部分蒙古盟友支持,朝鲜和东江镇已经征服,且拥有征战多年的十多万强军。

因此,综合起来分析,其实论实力大明、大清、大顺大体相当,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如果李自成与吴三桂、清军此时不急于决战,而是坚守坚城、关隘,北方的局势不会那么快明朗,以至出现清军一举占领北方、入主中原的局面。

吴三桂的选择

吴三桂拥有明朝在北方的最大军事力量,且占据山海关这一重要据点。这是他的优势所在。劣势在于,吴三桂单独面对清军和顺军处于不利地位,且在北方没有明朝的助力,没粮没钱,难以坚持。但吴三桂这一方却是决定清军和顺军力量对比的关键。历史上,吴三桂的选择是联清攻顺,引清军入关,当上了“汉奸”和“带路党”,他个人和民族的悲剧由此决定。

如果吴三桂真正投降李自成且李自成重用吴三桂,清军其实短期内难以有什么作为:一是很难攻破山海关,二是从其他关口入关,攻打北京,也很难一时之间取得多大战果。这是明清交战十多年已经被历史证明的事实:清军从来没有真正攻破过山海关和北京。如果顺与清如同明与清那样相持下去,反而大顺会逐渐占据上风,因为李自成的战争动员能力要远远强于崇祯皇帝。当然这只能是假设,历史上李自成的形势判断和所作所为都出现了失误。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将会怎样?

吴三桂如果仍然忠于明朝,能不能守住山海关?我认为,是可以的。

历史上,吴三桂主动借清军(实际上最后是被逼降清)合攻顺军。如果吴三桂仍然忠于明朝,不去联络清军,清军仍然会按原计划从其他关口进攻北京,李自成率军进攻山海关之时,吴三桂只要不与顺军野战(历史上之所以不守关而是野战,是因为要与清军合攻顺军),守住山海关没有任何问题。而顺军攻山海关无果,为了应付清军来攻,只能退守北京。没有在山海关大败,顺军守住北京也没有问题。那么,清军也只能如同过去那样退回辽东。

吴三桂如果仍然忠于明朝,无非是两种局面:一是镇守山海关,防止清军入关,短期而言可以做到,长期来看,需要顺与明达到协议,取得南明的支持(海上或陆上);二是北方形势稳定之后,顺与明达到协议,将山海关移交大顺军,而回归南明,作为一镇之军镇守江北。因此,只要吴三桂仍然忠于明朝,一段时间内基本上会形成大顺(占据北方大部)、大明(占据南方大部)、大清(占据辽东)三国分立的局面,而占据四川的大西政权或者暂时存在或者被灭,不会成为决定大局的关键一方。

在这种局面下,明朝或者说南明主要面对的是顺而不是清,是顺灭明还是明灭顺?最终的命运如何难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如同历史上那样快速为清军所灭。毕竟,明朝在南方仍然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对手变了,结果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明与顺不会很快决出胜负。


花开时节思春秋


我只想说幸好李自成抄了吴三桂的家,不然中国肯定又是一个五胡乱华的节奏,南有郑成功和朱氏余部,西有张献宗,西南的西藏,西北葛尔丹,及北方蒙古各部,东北女真,李自成压根就没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两点可以看出来一、打到北京要崇祯封个西北王,其二进京压根没有想登基做皇帝,而是成立一个催饷办。你说就这样的人,吴三桂是什么人,吴三桂就是投降了以后也不会服他的。这就好比一个无能的领导下有几个有能力的下属,这个工作肯定干不好的。其次满族一开始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会能吃下这么大,没有吴三桂和洪承畴的出谋划策也不会打下天下。但是他们让满族统一了中国也间接使得鸦片战争后我们中华是一个超级大国面对列强,使得列强压根就吃不下去我们。如果我们是四分五裂的,鸦片战争其实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有可能就是第二个印度,现在外蒙和西北东北很多土地还在人家手上呢。虽然现在有很多人说满族人不好,但是从正在历史观来说,换作历史上哪个朝代后期都没有清朝这样完美过渡到民国。还有吴三桂投降谁,压根就没有什么汉奸之说,第一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第二吴三桂择良主而栖,这是一个职业选择,就算他不投降满清,你以为李自成这样能成功。第三吴三桂投降让乱世时间大大缩短了,这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受伤害降到最低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四吴三桂最后反满清,其实也是老年痴呆,没有想通杯酒肆兵权道理,也有可能康熙给的条件太苛刻以及下属蠢蠢欲动。看看清朝把吴三桂封为异姓王还排在第一位就知道吴三桂对清朝有多么重要。其实也是吴三桂成全我们现在这么大国土了。


请叫我晓明8


清朝想入关,很难。这本来是一盘死棋,但因为吴三桂,给盘活了。在明朝灭亡,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后,靠着很多运气入主北京的大顺国,和与明朝相杀几十年的清朝,都想争取吴山桂这个扼守关内关外唯一通道山海关的明平西伯吴三桂。吴三桂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改变大顺国和清朝的命运。




问题是,现在的吴三桂该拿什么去坚守山海关这座孤城。凭心而论,崇祯皇帝是相当器重这个年轻的将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朝第五次绕道长城攻打北京,吴三桂奉诏驰援京师,但行军迟缓(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至京师清军已退去,但崇祯依然感到很高兴。设宴在武英殿宴请吴三桂等人,御赐他尚方宝剑,勉励他好好御边杀敌报效国家。不久在北京陷落前又派人到山海关为他进爵平西伯,他的父亲吴襄退闲后也在北京安度晚年。




可是眼下,崇祯皇帝已经自缢殉国,北京一夜之间换了主人。他和他的七万关宁铁骑,就像没了爹妈的孤儿一样,夹在两个野心家的中间。摆在他面前的,冒似也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降清,要么降李自成。如果非要两条路都不选择的话,那也就是死守山海关,两边都不得罪吧。


但是这可能吗?李自成为了招降吴三桂可是没少花功夫,使者往返山海关北京数次,又是带去高官厚禄金银财宝的许诺,又是使其父亲写下的殷殷劝降书(尽管可能是违心所写)。如此这般辛苦折腾是为何?李自成如此煞费苦心招降吴三桂,正是为他这关宁精锐和山海关而来。只要吴三桂为大顺国所用,极力守住山海关抵御清军,李自成就可以腾出手来南下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南明政权。






而清朝这边,前有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转皇太极的密信劝降,他已经有所心动。更何况,清朝对入关都打了几十年,如今仅剩山海关这一孤城,清朝是断然不会轻易放手。所以,即便吴三桂固守山海关,那也只能是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降哪一边,他都必须做出决断。死守山海关,不会改变明朝的命运,对明朝的翻盘起不了多少作用,山海关已经成了孤城。




李自成以吴三桂家眷及爱妾陈圆圆相要挟,吴三桂自然是颇为忌惮,但是他素来对李自成并不十分放心。因此一边假意投降,一边又以南北分治为条件求助于多尔衮。最终山海关大战清军的突然加入彻底搅乱了局面,吴三桂的通敌叛国之名最后也就坐实了。


大国布衣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也就是崇祯皇帝自尽的第二天,吴三桂抵达了丰润,得到北京失陷的消息,于是停下来观望。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南方的福王还没有登基,吴三桂虽然手中有一支生力军,但无法单独对抗李自成,更无法单独对抗山海关外的多尔衮,他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

真实的历史当中,吴三桂选择了多尔衮,与其联手,在山海关痛击李自成,然后充当急先锋,帮助清军横扫华北。

如果吴三桂当时做了相反的选择,与李自成联手,死守山海关,会出现什么局面呢?

首先一个问题是,要想让吴三桂与李自成合作,李自成能够开出什么价码。吴三桂对明朝廷的忠诚度还是可以的,此前他舅舅祖大寿的部将联络他归降清军,他一直不肯。

崇祯死后,吴三桂想让李自成把皇太子送到他手里,说明他很想成为匡扶社稷的勋臣。这些想法,都是他与李自成合作的障碍。

此外,李自成有没有能力兼并吴三桂的军队,也是一个大问题。李自成占领的地方,都是连年遭灾的穷地方,油水很有限。明朝主要的饷源,此时还在官军控制之下。而当年的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之后,从海路一下子给吴三桂运送了十万石米、白银五万两,李自成恐怕做不到这一点。依靠拷打官僚,能够得到的财富毕竟有限,也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假设,这些问题都被他们解决了,吴三桂与李自成联手,并且继续守卫山海关,会是什么结果呢?

多尔衮在得知崇祯皇帝死去的消息之后,在范文程的建议之下,率领清军精锐奔向山海关,显然是志在必得。

此时宁远城已经被吴三桂放弃,山海关外没有了明军驻守,吴三桂的防御也就缺少了纵深,只靠一道山海关,显得过于单薄。但几十年来,明军已经习惯了防御,如果死命抵抗,多尔衮要想拿下山海关,难度极大。

一旦在山海关外拖上几个月,多尔衮的后方供应就难以保障,吴三桂还是有胜算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多尔衮的失败。李自成在完全征服北方之后,是与南明相持还是互相攻伐?如果开战,吴三桂会不会倒向南明,从背后给李自成来一刀?依吴三桂的性格,他是做得出这种事的。

到那时,多尔衮必定会有所作为,清军军力强盛,他们入关、逐鹿中原是迟早的事,到了那种地步,最终谁能胜出,还真不好说。


于左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五日,崇祯皇帝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走到半路就听说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上的消息。又传说刘宗敏抢了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了山海关,清兵入关,吴三桂借清兵的手干掉了李自成的大顺王朝。

假如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明朝会究竟如何?那么我们看看当时崇祯帝死后的环境,就在崇祯帝死后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迁都南京,拥立了福王的儿子朱由崧做皇帝改元弘光,即弘光政权,可是这个政权一直因为皇帝的正统性问题一直内斗,即便不被清军干掉,在关内的李自成也会干掉这个内斗的政权。

盘踞在四川的张献忠这支军阀武装,这支队伍拥有雄厚的财力。可以说是唯一一支能和李自成相提并论的农民起义武装。

当时还有割据武昌,拥有三十万人的部队的左良玉部队,他们在李自成攻打北京时坐山观虎斗,崇祯帝给出价格丰厚的利益,都见死不救,借故拖延,直到崇祯帝吊在煤山上的那颗老歪脖子树上。这支武装也是能和李自成抗拒的地方武装。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倘若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还是会灭亡,但是当时的情况一定会在中国形成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

关外的满清,关内的吴三桂、左良玉、南明、张献忠、李自成等军阀割据的局面,届时天下大乱。


陆弃


如果三桂同志死守山海关,别说明朝的命运会如何,自己就已经是一条咸鱼了!

因为,吴三桂将面临两难的境地,然后腹背受敌!

投靠李自成吗?这样一来他要背负的是叛国之罪,除了他的嫡系部队我想其他生力军或是忠于明朝的散兵游勇是不会跟他混的

但是投靠满清就不一样了!此时的多尔衮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携带大量八旗精锐及百万明朝降军直奔山海关

吴三桂也是一代帅才,此刻他敏锐的嗅出,只有一个选择才能保全自己、保全名誉


死守也亦非不可,只是结局只能是名留千古,没有生前荣耀而已

吴三桂凭借手中的关宁军,外加一部分杂牌,坚守不出是最佳选择。但是这样就长久吗?多尔衮已经带着满清势力倾巢而出了,身后又是拥有百万大军的李自成,自己在夹缝中如何得到保全?

吴氏一家老小、关宁系全军将士的生死存亡全部系在了吴三桂的手上,纵使他有忠君爱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也得掂量掂量。况且,三桂同志也并非...

退一万步说,吴三桂决定捍卫大明王朝的荣耀,为死去的崇祯尽忠,那结果也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兵败身死、全家遭受屠戮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多尔衮,都不会放过他。在满清入主中原的路上,吴三桂是眼中钉、肉中刺,势必要将其击溃才能入主中原

而对于李自成来说,只要是崇祯的人,一定得赶尽杀绝!毕竟崇祯就是给自己逼死的,新皇卧榻之下还能容前朝忠臣吗?

得了,为明朝尽忠无论如何都是亏本买卖,吴三桂不想这么做!于是他开始大量双方实力,并准备做决定

为何说吴三桂是难得的将才,因为他知荣辱、懂退路!

史称老吴因为陈圆圆一事,怒发冲冠为红颜;原本是要跟李自成混的,结果一咬牙、一跺脚就跟了多尔衮。如果说真是如此,我们也只能感慨一句——三桂真性情啊!

当然了,这只是玩笑话。在吴三桂降清的背后,是有很深的政治寓意的。早在明朝未亡之前,吴三桂基本就能看出来日后的发展道路,洪承畴、祖大寿这样的猛人都降了清,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壮士都捐了躯;自己还有第三种选择吗?

于是乎,他开始考虑投靠哪边的问题。首先是李自成,虽然李闯王一路上所向披靡,但却并非是真正的能打,是明朝已经打光了一切,或者说能打的人都开始琢磨退路(左良玉)。反观满清,手中精兵强将不说,还有像范文程、洪承畴这样的猛人帮忙,跟李自成这种泥腿子是不太一样的

而且满清打着的旗号是为崇祯复仇,而诸多降军也都是不愿意跟李自成混的那种,如果自己选择投靠满清,如果顺利得天下,自己则立下不世之功;如果投靠李自成,纵使是击退满清,但却因自己绝非嫡系而几乎不会被重用。毕竟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古往今来就是如此

所以,还是跟着多尔衮混比较有前途,看看洪承畴就知道了

机关算尽的平西王,终究只是乱世枭雄而已

吴三桂降了清,十分干净利落的就干掉了李自成。随后在剿灭南明、帮助清朝一统天下中又做出了卓越贡献,功勋卓著的吴三桂成为最强藩王,坐拥几十万兵马,算是成了雄霸一方的土皇帝

只是,好日子是永远没有头的;而权力的欲望也是无穷无尽的。况且还有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给他打了一针兴奋剂。年过六十的吴三桂决定造反,拉着耿、尚二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也或许是吴三桂并没有这个命,亦或是他原本就不具备帝王的能力,最终三藩之乱被平定,而吴三桂也只是过了几个月的皇帝瘾就病死了

不得不说,三藩之乱声势浩大,一时间获得南方大量军民的支持,而势头也一度直逼中原,搞得清朝大部分贵族王侯战战兢兢,一度表示想要退出关外,回到东北。可见当时吴三桂的能量是有多大,可惜最终吴三桂并没有改变历史,而只能成为历史中的过客

如果说,年轻时候的吴三桂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军,那么成年后的三桂则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军阀。当国家荣辱和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他选择了后者。

所以,忠君爱国这一那个年代的优秀品质,在吴三桂身上是没有的。否则他不会在降清之后立刻进入角色,先灭大顺、后攻南明;成为满清最得力的先锋

至于最后的三藩之乱,纵使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却也只是口中说着忠于国家而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

所以说,他不可能誓死守卫山海关,这不符合他的人生信条!退一万步说,如果他真的选择孤守山海关抗击清军,那他定是像孙传庭、孙承宗、卢象升一样成为流芳千古的忠臣!但他终究是那个人人口诛笔伐的“汉奸”呀,不是吗?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放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不在时局看不清局势,但是要多看一些历史,多读些书,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总归是历史,基于历史,根据你的认知,去伪存真,能够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历史。

吴三桂有叛国吗?

吴三桂是明朝的边关大将,在崇祯活着的时候,并没有背叛崇祯,吴三桂作为辽东战局最高负责人,拥有明末重金打造的关宁铁骑,虽然可能不如想的那么厉害,但也是抵抗清军多年的王牌军,在乱世中,这样一只部队,是各方势力都极力拉拢的,尤其是满清方面,皇太极让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写信给吴三桂,想拉拢吴三桂,此时考虑到家庭因素(吴三桂父亲在北京实际为人质)等多方面原因,吴三桂没有答应皇太极。

如果吴三桂真的是一个奸佞小人,不顾家人死活,早就投敌了。

出于对明朝的最后一丝忠诚,崇祯两次召吴三桂进京勤王,吴三桂两次都动身了(第一次去晚了,清军都撤了,第二次走的更慢,没等到,北京就被李自成攻破了)。但这也是极好的啦!因为和吴三桂相比,有一路总兵报告崇祯说腿受伤了,竟然带着部队往南逃窜,这貌似就是南明会有40-50万军队的原因吧!

吴三桂进京勤王,走了一半,皇帝死了,这一下尴尬了,前方的路是杀了你领导的流寇,回去的路是一直打你的蛮夷。人世间最大的无奈也莫过于此了吧!聪明的吴三桂选择了退回山海关守望。

吴三桂有什么资格死守山海关?

题主说,让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我先说一句,吴三桂在明朝的宁远总兵,到辽东总兵,驻地一直在宁远,山海关一直是别人驻守,之所以,山海关会落到吴三桂手上,是李自成的属下抄了他的家(据说还抢了他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才夺取山海关,当时山海关已经归李自成接管了。

所以,山海关是吴三桂抢来的,于法理上来说,吴三桂连守的资格都没有。

吴三桂确实拼劲全力死守山海关,只不过对象是李自成

吴三桂虽然没有资格,但是乱世之中也没什么讲究,吴三桂还是占据山海关以观局势发展。

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李自成率军直取山海关的同时,多尔衮已经完成了全国动员,男的,能走道的,除了老人和小孩,全都上战场。按照多尔衮的想法,有可能只是想进关内干一票,也有可能有别的想法,反正是上路了。

吴三桂得知消息后,派信使邀请清军入关,替崇祯报仇,然后划黄河与清军南北分治。正在路上的多尔衮欣然答应。

吴三桂的这个举动得到了当时南明政府的支持,在当时看来,闯贼比满清更可恨。

在山海关,毫无疑问,大败李自成,入关之后的多尔衮就不是关外的多尔衮了,开始放飞自我了,果断改变当时满清的国策,开始问鼎中原,并把福临从沈阳接到北京登基。

所以,吴三桂真的死守了,而且守住了李自成的进攻。

题主大概问的是,如果李自成与吴三桂联手,历史会如何走向,这个请关注我头条号,里面有具体文章分析。


史论纵横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他死的时候估计能在奈何桥上遇到上吊不久的崇祯帝。



明朝亡国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偶然,这些必然和偶然不是一个吴三桂能改变得了的,更何况吴三桂也不是什么忠臣烈将。

早在李自成打下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煤山上了吊没几天,吴三桂就与李自成达成了口头的投降协议。李自成进入北京城的前几天是非常克制的,严禁农民军扰民,沿用大明的官员,结果发现大明朝国库只有一百万两白银,连军饷就不够,于是放纵农民军大肆洗劫了北京城。



当然也没有放过吴三桂家,甚至吴三桂的小老婆陈圆圆都被刘宗敏给霸占了,这就彻底激怒了吴三桂,不但撕毁了口头投降协议,更是直接打开山海关,投降了多尔衮,引大清八旗骑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让大清捡了便宜。



回到题主的假设上来,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就算自己的老婆被霸占,老爹被李自成杀,也不开关引大清入关,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吴三桂死守山海关,肯定是不会投降李自成了,更不可能投降多尔衮。

那么他就面临着李自成和多尔衮的夹击,而且此时的李自成已经率领十万起义军主力直奔山海关而来了,更何况关外还有满清的几万八旗骑兵在敲门。



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数量并不多,如果单纯的镇守山海关,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要命的问题是如果关内,关外都有重兵围着打,不说别的,就军需补给,兵马粮草就能把吴三桂憋死。

所以,吴三桂只能做出选择,他没有那个能力力挽狂澜,更没有那个信仰去战死沙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