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清華大學得到的這份竹簡,揭開了真相

大約在公元前1046年,西周武王成功擊敗紂王,隨後在進入了殷商的國都朝歌。根據史料記載,武王伐紂成功之後既沒有搶錢搶糧,也沒有搶地盤。他在得到勝利之後不久就帶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而且發生了讓人更加驚奇的一幕,武王在已經死去的紂王身上先是射了三箭,隨後又把紂王的頭砍下來,緊接著在紂王的兩個妃子身上也是射箭,砍頭。這一舉動背後是人們認為都是假的,但是後來出土的一批《清華簡》上給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

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清華大學得到的這份竹簡,揭開了真相

在《尚書》和《史記》中關於武王停留的兩個月裡面幹了什麼事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大部分記錄都只是簡單的說武王在這期間安撫了殷商貴族,還向箕子請教了治國之道,之後他就帶領自己的軍隊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向天下表示偃武修文,不在用兵。但是在另外一本史書《逸周書》中卻說道,其實武王在這段時間裡面是非常忙碌的,他一邊在搜尋逃跑的貴族,一邊又派出自己的軍隊消滅殷商的盟友,等到他準備啟程回岐山的時候,他的俘虜多達百萬。他回到封地之後立即進行了獻俘儀式和祭祀活動,現場肢解人數多達100多人,同時又殺掉了一大批商朝貴族,而且這些祭祀以及獻俘儀式都是按照殷商法典進行的。這段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清華大學得到的這份竹簡,揭開了真相

就在2008年,清華大學得到了一批境外拍賣市場上拍賣的楚國竹簡,這一批竹簡被命名為《清華簡》。而在這一批竹簡中,記錄了周文王在臨終之前對武王的告誡。在這段話中,文王說到了兩個故事。

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清華大學得到的這份竹簡,揭開了真相

第一個就是舜帝得天下的故事。文王之所以告訴武王這件故事就是為了能夠讓他在將來伐紂的時候能夠做到名實合一,不要給人以把柄。在文王的敘述中,舜帝恐懼謹慎,小心翼翼,“不違萬姓之多欲”、“言不易實變名”,終於上應天命。第二個故事講的是殷商的先祖上甲微報仇的故事。在歷史上,殷商的先祖王亥被有易氏囚殺。這個有易氏可能是曾經的一個遊牧民族,戰鬥力非常的強。後來殷商的后王上甲微向河伯借兵,進攻有易氏,隨後成功的完成了復仇。在復仇結束之後他迅速的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歸還了兵馬。

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清華大學得到的這份竹簡,揭開了真相

這兩件事情最後都在武王伐紂的戰爭中出現了,武王的擊敗紂王之後,並沒有大規模的殺戮,也沒有搶錢搶糧,而是把殷商的百姓交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並且還給武庚一片土地讓他帶著自己的族人去居住生活。在回到了岐山之後,武王才想起了一件事情,紂王在道義上並沒有缺失,讓他晝夜難眠。他的弟弟周公旦的建議“貶從殷王受”,就是貶低紂王。可以看出當時的商朝可以說是非常強大,根基也是非常穩固,根本很難一次性剷除。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的紂王變成了一個“聽信婦人之言”的昏君的原因。

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清華大學得到的這份竹簡,揭開了真相

所以看到這裡也就大致明白為什麼周武王要在紂王的身上先用弓箭射了三箭,隨後又砍下了紂王的頭,原因就在於武王伐紂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的先祖報仇。所以復仇才是這一次戰爭的關鍵所在,畢竟在當時,家事就是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