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面佟国维都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月光侃历史



第20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佟国维这个老狐狸,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古代官场上谋求家族一直长盛不衰的人物,他算计的很好,自己要失势了,就推下一代的隆科多上去,可谓是高明至极。

而且还是推侄子隆科多上去的同时,狠狠的踩了老八几脚,来使康熙满意,也为侄子铺了路。

下面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先说一下真实历史上佟国维与隆科多是父子关系,而雍正王朝电视剧中为什么将佟国维和隆科多的父子关系,改为叔侄关系呢,应该是电视剧想突出佟国维为了延续佟氏家族长盛不衰的艺术加工,毕竟你为儿子着想跟为了家族着想区别还是大的,因此推侄子上去所表达的意思更清楚。

通过电视剧剧情,我们可以看出,佟国维的算计是自己站贤王老八这边。让侄子隆科多站老四和老十三那边,两头押宝,然后发现康熙对他很不满意,要对自己和老八下手之时,马上找到侄子隆科多交底,示意侄子出卖自己,以坐稳九门提督之位。同时举荐新太子的时候,捧杀了老八一把,使康熙满意,还不着痕迹的为侄子隆科多支持的老四和老十三铺了一些路。


可能会有很多小伙伴认为你咋就这么确定呢,那么宋安之以佟国维和康熙的饭局,还有佟国维与侄子隆科多的夜谈,来入手分析分析。

其实关于这两次谈话,就可以看出说话是一门艺术,很多事情,聪明人与聪明人的对话,都是使人捉摸不透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说白了,康熙身为皇帝,他需要的是驭人之术,需要的是保持神秘感或者最起码让人猜不到他在想什么,以此使人敬畏尊重害怕他,所以康熙很多话根本不给人说明白,而是说一半,留下一半你自己猜。

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以后,康熙要议立新太子。但反常的是立太子是皇帝的事情,似乎没必要全国大面积的用举荐这种类似于选票的方式来进行,可康熙偏偏下旨“在京四品以上,外省二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举荐一位皇子。”

康熙大面积征求全国官员意见,是搞投票吗?

不是,是想看看贤王老八到底有多少官员支持。这是要试探老八到底有多少实力。

当然康熙也并没有只是试探,还有其他布局。比如说放出太子一党的老十三,给众人释放了一个捉摸不透的信号,这样一来,很多原本支持老八的官员,就持观望状态了。


当官员举荐差不多时,康熙看着举荐老八的折子是彻底坐不住了。京城也就是三百多名官员,这三百多名官员不可能都是四品,有资格举荐新太子的四品官员估计也就是二百多名,而恐怖的是有二百多名官员举荐老八,也就是说百官基本上都举荐了老八。

康熙面对百官都举荐老八的情况,是惊讶的连呼“乖乖万众一心啊。”然后在哪里自言自语的说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无法可治。”似乎想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但这么多官员支持老八,康熙能不害怕老八架空他的权力吗,所以康熙并没有真的顺其自然,而是马上叫上书房首席大臣佟国维与他晚上一起用膳。

康熙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什么要叫佟国维与他一起用膳呢?

因为擒贼要先擒王,佟国维身为上书房首席大臣,不仅是百官之首,更是拥立老八的最大官员。康熙要从佟国维下手,促使佟国维与自己达成一致,削弱老八的势力。

在用膳过程中,两个老狐狸开始了人精对话。

康熙先是客气了一番:不讲那么多规矩了,搬把椅子来,让佟大人坐着吃吧。

佟国维答道:老奴岂敢与皇上对坐。


康熙开始客套起来:咱们今天不讲君臣之礼,只叙亲戚之谊,怎么样这一向身子骨还好吗?

佟国维答道:劳皇上惦记,奴才这一阵子时感腰酸,晚上睡觉也觉得睡不稳。

康熙一看,引回来自己想说的话题,开始继续说起来:朕也一样,左边这有颗牙已经松了,睡觉昵睡俩时展也就醒了,看起来咱们都得节节劳了,凡事不能不操心,但也不能太操心。有些事可以让小辈们去干,咱们也能歇息,放手让他们去干,前人田地后人收是不是?这时候康熙开始展现自己的真实意思,意思说你老了,别什么事情都操心,意指举荐老八的事情,就办的不好,也该让年轻人上来了。

佟国维一时之间捉摸不透康熙的意思,开始恭维起来:皇上龙筋虎骨圣体旺强,怎么能说一个老字呐,奴才还想沾沾皇上的余福,伺候皇上一万年呐。

康熙心想你小子是真不懂,还是不想让位呢,于是笑着说道:这就连尧舜到现在,也不过几千年,人哪有活一万年的,真活那么长真活那么长,挡住了后人的上进之路,人家也不答应,俗话说得好,这个这个得撒手时要撒手,该饶人处且饶人。你和朕都得为后人多想想,你说你们佟家那些后生里面有谁可以出来当差呀? 看似康熙想要提拔佟家的后辈,实则意思更明显了,我现在不想用你了,但我不会那么绝情的,你下去再安排一个你们佟家的人上来吧。


康熙这也是试探佟国维到底懂不懂他的意思,他什么想要让佟国维下去呢,自然是因为佟国维最近大张旗鼓的联合其他官员举荐老八的事情。如果佟国维举荐其他年轻人,说不得就是还想继续支持老八。如果佟国维举荐侄子隆科多,隆科多一向与老四和老十三走的近,与老八相对来说就疏远多了,说明佟国维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心思。

佟国维一看自己要下去了,眼见事不可违,开始了打起感情牌:皇上如此惦记我们佟家,我佟氏的孝康章皇后,孝懿仁皇后在天之灵,也会至感欣慰。

康熙听到以后,自然也是感动,所以感慨到:你佟氏一门自龙兴关外,就与我爱新觉罗家联姻联亲,休戚相共。不容易,你说吧,你的后辈当中,有谁是能堪大用的? 康熙这样说,意思是你的心思我明白,你放心你们佟氏一族与我爱新觉罗家休戚与共,我不会放弃你们的,肯定会叫一个新人补上来的。

佟国维一看时机差不多了,马上说道:隆科多,隆科多坚忍敏达才堪重用。

康熙回道:是呀,这么多年小多子,也历炼得差不多了,那就让他出来当差吧,让他出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怎么样? 康熙的意思也明显了,首先是我任命你们佟家的隆科多为九门提督这个要职,并没有放弃你们佟家。其次隆科多与老四和老十三走得近,康熙如此任命,肯定不喜欢老八了。


佟国维心中马上了然,但是面子活还是要做的,继续打起感情牌,说道:奴才代死去的兄长佟国纲叩谢皇上圣恩。

康熙回道:起来起来起来,朕看你也老眼昏花了,把新进上来的老花镜拿去试试,兴许中用呢。意思是你已经老眼昏花了,竟然举荐老八,所以你现在下去也对。

两个老狐狸在饭局上的一番谈话,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已经达成了一个交易,那就是佟国维下去,帮康熙对付老八,换取隆科多上来。佟国维也知道康熙不喜老八,所以才这样对自己,因此佟国维回去以后,便急匆匆的叫隆科多过来。

在等隆科多的时候,佟国维开始戴上康熙赏赐的老花镜,高兴的说道“万岁爷老臣眼是老眼,却不昏花呀。”说完还兴致勃勃的唱起了戏。这说明佟国维明白了康熙的心思,并且已经有了应对的方法,所以很是胸有成竹。

隆科多到来以后,佟国维客套一番以后,开始步入正题:怎么样,六叔给你的差事还合适吧?佟国维之前知道老十三被圈禁,因此特意提前给隆科多安排了一个理藩院牢头的职位,以让隆科多有机会巴结老十三。

隆科多出身佟氏家族,以前好歹当过将军和顺天府府尹,亲叔叔就给自己安排这么个职位,肯定不高兴,所以阴阳怪气的说道:多谢六叔栽培,终于让侄儿有了这么一个给人家陪笑脸,给人家陪小心的机会。


隆科多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佟国维自然明白,因此感慨了一番:有人辞管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呐。

又问道:小多子,今儿当六叔的面,你说句实话这么多年来,六叔一直冷落着你,你恨六叔吗?


隆科多皮笑肉不笑的回道:哪能呢。

隆科多也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说道:我本来还想冷落你一阵子,可眼下很多不想同你说的话和不想让你做的事,今天六叔都要向你交代。

隆科多一看事情不对劲,疑问道:六叔您?

只见这时佟国维说道: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你知道靠的是什么吗,靠的就是一条祖训,那就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这时候佟国维开始向隆科多传授经验了,说白了佟氏一族长盛不衰的方法就是两头押宝,就是政治投机。

接下来继续说道:现在可以挑起整个家族大粱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我为什么要派你到关外带兵一是想让你多历练历练,更重要的是让你,远离朝延这个是非之地,当今这些阿哥们,哪一个也不是等闲之辈呀,夺嫡之争早就在暗中进行了。万一六叔我踩虚了脚,跌了下去你还可以东山再起。你吃不了那个苦。唉,从关外跑回来了,我只有先把你凉在一边,免得我倒了你也跟着倒,那样一来我们佟家,就连个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解释了一番为何冷落隆科多的原因,说的是大义凛然,是为了家族才这样做。



隆科多是个人精儿,自然能看出佟国维想要掩饰什么,于是说道:慢着慢着六叔儿,您的道思我怎么听着有点含糊,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意思是你说的真好听,这就是你巴结如日中天的老八,让我辛苦这么多年,只能巴结老四他们的理由吗?

佟国维有些尴尬,但毕竟是老狐狸,说着话的功夫就想出了合理理由,说道:这个这个,你也许会认为我为什么不去烧四爷的冷灶,其实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呐。小多子事情已经到了不容迟疑的关口,你得挺身而出,和六叔一起顶住这一局面!意思先是说看似我有私心,只顾自己享受了,其实我也很不容易,这个风险也很大的。然后话题一转,说现在是关键时刻,你要跟我一致对外,侧面意思就是你别纠结这个问题了,渡过这次难关再说。


隆科多自然没有纠结,而是想让佟国维先想办法提携他,于是说道:就凭侄儿现在这个身份一个理藩院的牢头儿,连单独上折子的资格都没有,那您让我怎么去顶这个局面?

佟国维直接说道:那好吧,你明天就到步军统领衙门任职吧。

隆科多一惊:步军统领衙门?您是让我去那儿当个副都统?

结果没想到佟国维让他去任九门提督这个要职。


两人的夜谈也就到此结束了,如果说佟国维与康熙的饭局谈话,是两个老狐狸的交谈。那么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夜谈,其实也是如此,隆科多这个人精自然也明白佟国维的意思,于是两个人开始唱起了双簧戏。

隆科多回去以后,喝的烂醉如泥,看着九门提督的任命书,说道“做人难,难呐。”次日隆科多开始了自己的戏精表演,去见康熙,死活不敢做九门提督这个官,康熙说道你这是玩什么把戏,隆科多说道自己要是做九门提督,是不忠,要说出原因,是不孝。意思是最好的选择,还是不干了。

康熙一看不对劲,就叫所有人都下去。隆科多这才说起来,说不要怪罪他六叔佟国维和八阿哥,康熙一惊,问道这是老八的意思,隆科多说不知道,说佟国维让他担任九门提督,说老八势力大什么的,要他全力支持老八为新太子什么的。看似隆科多不知道,其实是就是故意给康熙一种这都是老八所为的意思。

康熙大怒,认为老八煽动百官,因此要在第二天就要议举新太子。

这时候大家肯定以为,隆科多背叛了六叔,其实这只是两个人的计划之中罢了,不演苦肉计,如何才能使隆科多坐稳九门提督之位呢。再看看到了康熙驾崩前夕,隆科多去佟国维处请教问题,如何应对几位阿哥的拉拢,佟国维叫他听皇上安排就好来看,叔侄两个挺好的,所以说隆科多背叛佟国维,只不过是两人合演的苦肉计罢了。


到了第二天,康熙果然是呵斥佟国维,意思是他居中联络百官举荐老八,有结党营私的意思。还有意无意的为废太子胤礽辩解,当张廷玉举荐废太子以后,佟国维就骂张廷玉是奸臣,康熙反过来骂佟国维是无耻小人之时,佟国维又继续把事情搞大,说道“有一点奴才死也不明白,难道满朝几百名,保举八阿哥的官员都是无耻小人,惟独一个保举废太子的张延玉倒成了忠臣了吗请皇上明示。”可见佟国维这是怕事情闹得不够大。

康熙呵斥佟国维以后,佟国维又继续说道“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举荐皇八子胤禩呢?”这是拼了命要扩大老八的负面影响,给满朝文武一种老八煽动朝纲的感觉。而老八还是一贯的收买人心,知道自己被康熙针对了,还大义凛然的站出来说道自己甘愿撤出,只求不要为难佟国维了。康熙直接叫隆科多进殿来说明,隆科多一说,大家自然知道佟国维与老八的勾搭了,至此老八完了,佟国维也被免职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彻底坐稳了九门提督之位。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与佟国维的饭局谈话,是你帮我对付老八,将功赎罪,然后换你侄子隆科多上来。但佟国维自然害怕康熙出尔反尔,所以想出了一个高招,那就是授意侄子隆科多假意背叛自己,合演苦肉计,换取康熙的信任。

最后议举新太子时,佟国维“死心塌地”的支持老八,甚至顶撞康熙,扩大老八的负面影响,达到康熙的目的,同时这样打击老八,就是帮助太子一党的老四和老十三,算是为支持老四和老十三的隆科多铺路。康熙也不简单,自然不会相信任何人,但隆科多毕竟是老四和老十三这边的人,所以康熙不管隆科多是不是真的背叛他六叔,在佟国维顶撞自己的时候,特意叫隆科多出来作证,这样既使大家看清佟国维与老八的勾搭,又使隆科多以这种背叛方式,与佟国维划清界限,更与佟国维支持的老八划清界限。


这样一来,不论怎么说,隆科多顺利成为九门提督,佟国维目的达到了。康熙也大大打击了老八,将老四一方的隆科多安插在九门提督的要职上,也达到了目的,两个人算是打了一个平手。

而最重要的是佟国维实现了自己家族政治的延续,延续了佟氏一族的始终有人活跃于庙堂之上的辉煌。由此可见,佟国维还真是个人精,寻常人能谋自身就不错了,而他谋的是家族辉煌的延续,并且成功了,当之无愧的高手高高手。

而贤王老八,终究还是太幼稚。他处处学习父亲康熙,到处笼络人心,却触犯了父亲康熙的底线,给康熙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落得新立太子之时,被几分势力共同针对。

这就好像太子还没有被废的时候,是老八和老大等几方势力的共同攻击目标。太子倒下了,众望所归的老八,就成为下一个大家共同的攻击目标了,而这只是个开始,紧跟着老八的马仔小弟老十四,也看准时机,与老十三厮打大闹起来,继续坑老八,使老八彻底一蹶不起,预知此事具体如何,请持续关注。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20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宋安之


电视剧的情节描写,不可能完全按历史真实情况安排,为了情节发展需要,必须对人物进行加工。《雍正王朝》中,为了突出八王爷的拥戴势力,不遗余力地加以烘托,特地安排了佟国维主动串联大臣,保举胤禩的情节。实际上,真实的情况远没有那么精彩,佟国维也没那么大的胆子敢搞串联,他当时的地位也没那么重要。

一、佟国维的身份

佟国维原是汉八旗人,因为孝康章皇后的原因,被抬旗为满镶黄旗,赐姓佟佳氏,孝康章皇后即康熙皇帝的亲生母亲。佟家还出了另外一位皇后,即孝懿仁皇后,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她就是佟国维的女儿。

也就是说,佟国维既是康熙的舅舅,又是康熙的岳父。因为这层关系,佟国维得到的信任是别人无法企及的,他27岁就出任内大臣,统领侍卫亲军。39岁出任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成为手握兵权的皇帝贴身保镖。

佟国维最“出彩”的事迹,是三次随军西征噶尔丹。不过过程有点寒惨,他一次错失战机,被降四级留用,一次贻误军机,但没受到处罚。只有最后一次没犯错,得以官复原职。这就么点战绩,实在有点拿不出手,看起来佟国维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描写的那样有才能,也不可能是朝政的核心。他的显贵,说白了就是依仗康熙皇帝的信任。

康熙四十三年,61岁的佟国维因为年老而退休。从以上经历看,佟国维就是个资质平庸的人,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不是什么上书房的核心人物。

二、因议立太子受到康熙皇帝训斥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康熙皇帝也病了。佟国维奏请康熙赶紧立新太子,康熙于是让大臣们推荐,结果大臣们大多推荐了皇八子胤禩。面对这种情形,“上愈不怿”,康熙很不高兴,他避而不谈立太子的事,反而下令释放胤礽。

从上面信息可以看出,康熙对佟国维请求议立新太子,心里是不大情愿的,胤禩的被举荐,让康熙更不爽。也就是说,佟国维根本没拿捏住康熙的心理,在不该议立太子的时候请求议立太子,而且还举荐了康熙不喜欢的胤禩。

几个月后,康熙召来佟国维,当面批评他:你既然已经回家养老了,为什么还搅进举荐太子的事,还第一个推举胤禩?佟国维说,我虽然不在职,但毕竟还是国舅,推荐太子是我的职责。康熙很不高兴,说,结果将来你们会知道的,你们怎么可以怀着私心妄言?

这还不算,第二天康熙又下旨训斥了佟国维一顿,一个月后,再次下旨严厉斥责佟国维,并要求佟国维做出解释。佟国维吓得请罪受死,康熙这才罢手,又下旨痛斥了他一番,免除处罚。

三、议立太子背后的深意

其实,率先保举胤禩为太子的并不是佟国维,而是马齐。那么为什么康熙借题发挥,三番五次地敲打佟国维呢?

我觉得原因有四点:

一是胤禩本就不是康熙心目中的人选,佟国维的推选不合他的心意;

二是康熙本就不愿意大臣们议立太子,佟国维还主动搅入其中;

三是在康熙心目中,佟国维推举胤禩是对他本人的不忠,是对皇帝的信任的嘲讽,谁都可以议立太子,佟国维的身份绝不可以;

四是借力打力,借着佟国维警告众大臣,别再掺和议立太子的事了!

所谓议立太子,我觉得其实就是康熙皇帝对大臣们的一次考察,看看朝中大臣们派系势力,以及哪些人对他是忠诚的。

佟国维在康熙皇帝身边这么多年,一直无法参透康熙的心理,在举太子事件上,接连犯错,一点看不出他的高明。


寻根拜祖


这个问题有点拗口,仔细看看应该是“都说《雍正王朝》里面的佟国维很厉害,那么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这样就比较清楚了。

既然说的是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的佟国维这个人物,那么我们就以电视剧《雍正王朝》为背景,看看这个佟国维究竟有多少过人之处。

佟国维的第一个过人之处,和他本人关系不大,是他的身世和家族势力在整个康熙朝来讲都算是显赫无比。

佟国维代表的佟氏家族,和康熙代表的爱新觉罗家族算得上是“几代姻亲”,在满清入关以前,佟氏家族就和爱新觉罗家族联姻,到了佟国维这一代已经出了两个皇后,而佟国维的女儿(侄女)是康熙的妃子,也就是说,佟氏家族是“世代国戚”,而佟国维本人是康熙的“舅舅”。

佟国维几乎无人能比的显赫家世和出身,就是他天然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是他能够在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之后,成为康熙朝上书房首辅大臣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说起来,隆科多和他的前辈索额图的个人经历有相似之处:都是家世显赫并且利用家世显赫很快进入朝廷权力的中心,并渐渐的成为“举足轻重”的朝廷首辅。

佟国维第二个过人之处,就是他的炉火纯青的“政客”素质水平。佟国维在当上书房首辅期间,广布党羽,结交朝野,在朝廷上下结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为此佟国维被称为“佟半朝”,也就是他可以左右一半的朝政,或者半个朝廷的官员都是听命于他的党羽。

在康熙朝的后期,朝堂之上,除了太子党之外(太子党的势力其实没有多大,只是围绕太子身边的一帮奴才而已),最大的势力就要算佟国维的势力了。仅次于佟国维的,就是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了。

作为一个政客,佟国维把控“驾驭之术”和“权谋之术”的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朝堂当中,佟国维在康熙和太子以及八爷党中间的周旋一直算是“得心应手”,他尽管偏向于八阿哥胤禩,但直到太子第一次被废,康熙下旨推举新太子之前,他和八阿哥胤禩之间基本保持着“半师半友”以及“国戚长辈”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确定的原则,就是后来他给他的侄子(实际上是儿子)隆科多做“政治交代”的时候讲的那样“佟氏家族能够保持长盛不衰,所坚持的一点,就是不会一条道跑到黑”。

利用朝堂之上的各方势力的斗争,达到维护家族荣耀,巩固自身地位的目的,这是一个“成功的政客”的标志。

精明的政客,擅长的就是“搞平衡”,在这个方面,佟国维的能力在满朝文武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当然这是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

而当太子被废,朝廷的格局即将发生本质变化的关键时刻,佟国维也面临这一个关键和重要的选择——他不能再搞平衡了,他必须要在诸皇子中做出一个选择。

眼光很准,这是佟国维的第三个过人之处。

在太子被废,诸皇子都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他非常准确的判断出有可能的太子人选不会超出“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两人之间。

他的主观判断,是偏向于八阿哥胤禩,这一方面是在平日里对八阿哥胤禩温文尔雅,礼贤下士,沉稳干练的赞赏,另外就八阿哥胤禩和四阿哥胤禛的实力对比来讲,几乎是人都知道,四阿哥胤禛的势力和八阿哥胤禩之间差距太远。

但是,长期行走于朝廷中枢和康熙身边,佟国维也很清楚,康熙对四阿哥胤禛的实心实意的态度和真心实干的作风,甚至是勇于担当的精神都是赞赏有加的,四阿哥胤禛被立为皇储的可能性几乎就是仅次于八阿哥胤禩。

事实证明,隆科多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但是“不一条道走到黑”的祖训让他在决心“烧八爷的热灶的时候”,也没能忘了找个家族的人去烧“四爷的冷灶”。他选择的人就是他的侄子,他的已经战死多年的佟国纲的儿子隆科多。

佟国维选择隆科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隆科多曾经是康熙赏识的“侍卫”,也是跟随康熙关外征战的有功之臣,尽管受不了关外的苦,放弃了在关外的官位跑回北京靠世袭爵位“吃皇粮”,但是这个侄子在康熙的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毕竟曾经救过康熙,还得到过康熙亲赐的宝刀。

第二,隆科多赋闲在家,尽管也不是太安分,但是这个侄子最大的优点就是背景干净,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的任何一方的活动。这样的人,在佟氏家族中算是“另类”。

佟国维看人的确很准。

佟国维第四个过人之处,就是“瞒天过海”,他在安排隆科多到宗人府当一个“牢头”的时候,其真实的目的就是让隆科多结交,或者说是巴结从热河回到北京之后必然在宗人府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并通过巴结胤祥来博得四阿哥胤禛的好感,不显山不露水的让隆科多“烧上四爷的冷灶”,因为隆科多曾经当过十三阿哥胤祥的手下在疆场拼杀过。但是他的这个心思,却绝对不会让隆科多有所察觉,他只是不冷不热的像是打发隆科多一样就把他给打发去宗人府“当差”去了,不仅如此,他还警告隆科多:不要试图揣摩圣意来站队!

事实证明,不明就里的隆科多还真的就算是巴结上了十三阿哥胤祥,当然这种巴结是曾经的属下对主子贝勒爷的巴结,并不会引起旁人的警觉。

佟国维算是“提前布局”。

佟国维的最为厉害的过人之处,就是通过其老辣的政治嗅觉和纯属的官场斗争艺术,在感觉到掉到坑里之后,展现出的作为顶尖政客的“败战”脱身的水平。

在佟国维布置好了“应急措施”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就是最后确定、或者说判断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态度。当他听见康熙对那个八爷党招来为八阿哥胤禩造势的张道长的评价“江湖术士的话,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因为江湖术士的话,多少也代表一些民意……”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的到了答案,那就是康熙已经有意要立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了。

于是,佟国维出手了。他利用自己在朝廷上下的影响,居中联络,为八阿哥胤禩“拉选票”。最为厉害也最为过分的是,在佟国维的授意下,诞生了一份有两百多有资格推举太子的六部官员的联名“公折”,在这个公折里,居然有“粘杆处”(皇帝的特务机关)的官员。

康熙看着这个密密麻麻的签着两百多官员的长长的公折,康熙感叹了一句:乖乖,真是万众一心啊!当时康熙估计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康熙知道被称为“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笼络人心”的本事不小,他也知道号称“佟半朝”的佟国维在朝廷也是遍布党羽,但是,这两个势力结成了联盟,甚至是同盟这是康熙最感到恐惧的。

面对这样一个潜在着巨大的“大权旁落”风险的局面,康熙决定“快刀斩乱麻”,立刻瓦解佟国维和八阿哥胤禩的“联盟”。

于是,一场两个高手之间的“博弈”以一顿饭局的形式开始了。康熙决定请佟国维共进晚餐,解决问题。

其实,佟国维在决定出手与八阿哥胤禩结成“联盟”不久,康熙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已经让他感觉到了也许他的这个决定似乎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这场“拥立”的争夺战当中,他似乎是“败局已定”。

康熙毫无征兆的释放了圈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明诏表彰了一个“孝子”,这些迹象让佟国维感到了“不妙”。似乎是康熙给他挖了一个“大坑”,如果他不能及时的补救,不仅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就是整个佟氏家族的的“荣华富贵”也会不保。

在与康熙共进晚餐的时候,佟国维认清了形势,与康熙达成了一个交易,那就是佟国维牺牲自己,把八阿哥胤禩拉进坑里。以此瓦解他们之间的联盟,同时也是对八阿哥胤禩和他的八爷党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同时,康熙保证佟氏家族的地位和荣华富贵。

这个交易,康熙和佟国维之间必须能够达成高度的默契才能达成。

康熙在与佟国维共进晚餐的时候,比较清楚的表达了这样几个意思:

第一,我们是亲戚,只要你佟家不和我作对,这层关系我肯定认账。

第二,你我都老了,该休息了,在不让位,会挡住后辈们的上进之路。

第三,你老眼昏花,看事情昏聩了。

第四,你要是退位,我答应你选一位你信得过的后辈代替你成为佟氏家族的代言人。

佟国维的过人之处,就是“审时度势”,他知道他已经败了,但是在失败的局面下,如何得到和胜利一样的或者更大的“家族利益”,就是考验佟国维的“理解力”的关键。

在与康熙达成用自己的“退隐”来换隆科多上位成为“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九门提督)”的协议之后,这一切其实并没有结束。

佟国维和隆科多之间上演一出“告密和自黑”的好戏之后,他和康熙之间的交易才能算完成。但是佟国维还是选择了用“半真半假”的方式完成他和隆科多的“演出”,不然的话就太假了。

最终,隆科多向乾隆告密时的负罪感,让他把一个为“忠心”而牺牲“孝道”的“大义灭亲”的角色演的让康熙很满意,而佟国维的明知已经背上“结党营私,投机钻营”罪名而又再做“最后挣扎”的表演,则彻底让八阿哥胤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掉进了康熙和佟国维共同挖的大坑。

佟国维最后一个过人之处,就是“戏演的好”。


步武堂


我们单纯的讲解影视剧,至于其中的历史渊源我们暂且不谈。

毕竟,历史又是谁能说的清的呢?

佟国维这个人很厉害,如果职场有老狐狸的话,那他一定是骨灰级的。

往往在事情还没发生前,他就能提前预料到危机。

在感觉自己的官位可能不保时,及时推出了科隆多。

这个科隆多,就是他的侄子。

为了给自家孩子铺路,临走时又狠狠踩了老八几脚,使得皇帝非常满意。

一个人,能够算计这么多的同时,安稳退出,那可是相当不容易了。

喜欢的小伙伴点个关注哟,爱你们。


虾仁儿谈娱乐


他为了家族荣宠不衰而耍尽心机,在自己年老之际,又恰逢康熙诸了夺嫡之时,走了一着险棋,那就是安排其侄隆科多就任九门提督,掌管皇城宿卫,并示意他不选边站,以免全陷,自己却支持八子夺嫡,这样一来,佟家两位当权者总会有一位立于不败之地,然他虽随侍康熙多年,却对康熙不甚了解,犯了康熙之大忌,以至被羞辱后致仕,作为辅臣之首,为自家私利而耍小聪明,岂能被康熙所容?


手机用户张12345678


佟国维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水平高,与康熙一起演了一出双簧,让八爷党充分暴露,然后与侄儿隆科多演双簧,急流勇退,让隆科多接任九门提督这一关键职位,为保佟家荣华富贵尽心尽力!


用户85240770470


小多子,我们佟佳氏一门之所以长盛不衰,秘决就是不能一条道跑到黑🤣🤣🤣


大海125112320


为家族而奋战,力挺八王当皇上,结党连系二百多人,连名上奏,坚信个人意见,竟敢在皇上面前不屈服!最后被皇上下旨回家养老!


南阳市爱在人间


就是搞老八之前和康熙吃了顿饭,还有后面的一句为什么满朝文武不能举荐八爷这句话,替康熙做了坏人。


传奇一点通


佟国维能在众多阿哥争夺嫡位的漩涡中,凭借自己的巧妙布局,力保自己家族荣华不失,长盛不衰,智商与头脑都不容小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