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話是怎麼說“廁所”的?

街區42570282


刷到這個問題,我真的忍不住要回答一下。

我生活在河北保定,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那時候廁所都是露天的在院子裡四周用磚牆圍起來,挖個坑在坑的兩遍放上幾塊磚或是木板,我們管這叫茅子或者茅坑。去廁所無論大小便就說上茅子,包括現在好多也是這樣的只不過條件好了有的改成沖水的了。

還有好多方言比如:月亮叫老母亮兒,太陽叫老爺兒,晚上叫黑介,螞蟻叫別蜉,很好是好多多咧,等等。

來個方言笑話感受感受我們的保定方言

有個人去列趟北京,不說保定話列。我問他,你什麼時候回來地耶?他說:昨兒晚上我又問他,你什麼時候回來地耶?他又說:昨兒晚上我上氣給列他個嘴巴你什麼時候回來地耶?列個黑街。哈哈。




屋簷上DE貓


我先不表明自己的家鄉,看看多少人能夠憑口音猜出我是哪裡人。

在我老家,“回家”叫“家去”,“行不行”叫“個照”,平翹舌不分,前後鼻音不分,“牛奶”讀成“劉奶”,“廁所”我們叫“茅廝”,農村的旱廁叫“蹲缸”,“老婆”叫“燒鍋滴”,你們猜出來了嗎。


膠捲記憶


觀點:在我老家廁所叫:“茅缸”。

上廁所叫:“解手”。

小時候也有叫“茅坑”的,普通話稱之為“廁所”的很少。

在我老家有很多土話和方言,不同鎮上都有點差異。

比如:

向日葵🌻:叫做【阿老魁】

八角:叫做【八個】

拖鞋:叫做【吐孩】

洗衣服:叫洗rang

爸爸:叫達達或者阿易

小孩:叫衙門

哥哥:叫鍋鍋

妹妹:叫梅梅

聊天談心:叫刮蛋

你很厲害:叫你好來撕

長得漂亮:叫你好攢

明天:叫麻個

頭腦不靈活:叫不頂龍。

河蚌:叫挖刀子

幹什麼:叫搞什麼東西

鐵鍬:叫洋敲

其實還有很多方言,但一時難以想出來。



也歡迎各位說說你們老家的方言,與大家一起分享!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謝謝!


A果5個點


我的家鄉在重慶,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家鄉有很多趣事,我生長在農村那裡有兒時的回憶。


時至今日,讓我回想起家鄉的方言,我都忍不住來上幾句:平常在空閒的時候,普通話大家喜歡說“玩”,而方言說“耍”,或者說“嗨”。就連相差幾十公里的地方都不一樣。

農村分“平壩”,意思說:地方平攤,沒有山,種植莊稼陽光充足,日照時間長,農作物生長快,到秋天的時候,有一個大豐收。

不過,在你們除了“平壩”以外,還有稱之為“蓋上”的地方。意思是:“平壩”地方好,種莊稼方便,不用人扛。而“蓋上”就是那種到處是山,有一首歌“山路十八彎”的樣子。“蓋上”居住了人,他們早上6多起床,因為冬天霧大到10多才看見陽光。



一個方言有特別搞笑的名字“廁所”。在我的老家想上廁所的時候,不叫廁所。而是稱為“茅屎”。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很早的時候,農村人上“茅屎”不是現在這樣子,而是用一塊布圍起來,讓外面人看不見裡面在幹什麼,農民種地需要肥料。“茅屎”就在家旁邊,想要運到地裡面必須人工一挑一挑的擔過來。


後來農村有養豬的習慣,考慮到人的排洩物,就把“茅屎”和豬舍合併在一起,這樣不僅解決了養豬帶來的汙染,而且還解決了人體排洩物的問題,農民種地的肥料也解決了,這就是“茅屎”的由來。

有一個很有趣

的小插曲:一天下午有個小孩剛剛吃過中午飯,吵著媽媽帶他到“茅屎”方便。小孩滿3歲膽子比較小,“茅屎”是一間養豬的小黑屋,小孩不敢去怕裡面“有鬼”。無奈,媽媽只好全程陪同。

在小孩上“茅屎”一半的時候,突然一位鄰居喊媽媽:電視劇馬上就要開始了,你快點過來啊。


不料,小孩以為叫他擦屁股了,他把電視劇開始理解為“擦屎”的意思。(注:開始同開屎的意思),小孩隨口回答道:我還沒有窩完了。(注窩就是拉屎的意思)。

網友們你們家鄉有什麼方言?歡迎一起討論喔!


滴滴視頻


在我們農村廁所用土話來說,就是茅坑,是不是相當俗氣,哈哈哈,記得小時候說去茅子。說起來這個就想起來上初中的時候,下晚自習,隔壁班一女孩一隻腳不小心踏進去了,物理老師跑到寢室叫我們拿盆接水的場景,那時候學校設備也不是很好,下了晚自習,外面就特別黑,廁所的燈,更是隻是起了個照明的作用,那一排排坑,就黑乎乎的看不清楚,一不小心就會踏進去。

前兩年在單位去一個同事家,同事家裡比較偏,開車也要好久,跟領導一起去,因為路上耽誤時間,到了就急著上廁所,同事在後面跟著說,讓我慢點,她家的廁所是石頭堆起來的,當時走的有點急,一個石頭差點踩空,嚇得膽子都快沒了,心有餘悸,等領導去的時候悄悄地說了下,怕他一不小心掉進去了,其實內心在狂笑,原諒我的不厚道。



天天好遊


我們四川把廁所叫“茅屎坑”,也不知道字對不對😂,反正四川方言是這個讀音。

小便叫“解手”,大便叫“窩屎”😂

我們家在農村,小時候家裡比較窮,廁所都做的比較簡陋,一般做在豬圈旁邊,也沒有單獨的門。夏天的時候,茅坑裡的蛆就往上爬,好惡心。

上中學的時候,學校裡的廁所居然也是沒門的(我們那條件夠差吧),每次上廁所都有人在你面前排著隊,等著上廁所,完全沒有隱私,那叫一個尷尬😓。

直到高中,宿舍裡才有了有門的廁所😊,那叫一個開心(可公衛還是跟初中一樣),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家裡的條件越來越好,家家戶戶的廁所也越建越好,再也不會遇到像小時候那樣尷尬的事了,相信以前讀書的學校廁所也翻新重建了吧。





椒鹽生活記


我的家鄉在南方,那種很古老廁所的叫“糞坑”。

描述一下,挖一個若干平方的坑,面上簡單鋪一層水泥,甚至都沒有,直接搭幾根木棍(一般是樹幹)或者木板橫跨這個坑,木棍或木板中間有個稍大的縫,蹲的時候臭臭往縫下掉。說實話,小時候我去糞坑都會產生心理陰影。

一是踩在那上面搖搖晃晃,生怕墜了,腦子裡每次想著掉下去了咋辦😂

二是實在是味兒,幾乎全程捏著鼻子

三是糞坑裡蚊子,蒼蠅超級多,特別是夏天那種無時不刻光顧你大腿或者PP的感覺真心難忘

四是冬天很多沒有阻擋或者擋著不嚴實,什麼叫風吹pp涼,估計和我一樣經歷的小夥伴才懂

五是底下的蛆蟲蠕動著準時噁心,以前不知道是什麼,還以為會吃人呢,得拿個草片撥開😱




江南西道擺渡人


我是安徽北方人,皖北方言是一家,有沒有皖北的,一起對比下,廁所的叫法是不是一樣。

我們老家是農村的,管廁所叫~mao ci~茅次~應該是茅廁的意思,比較接近普通話了。

以前農村沒有公共衛生間,也沒有室內衛生間,每戶人家都在屋前或屋後不遠處,蓋一所簡易的廁所,最簡單的廁所是露天的,只有四面牆,裡面挖個坑放口破水缸,升級點的加個頂棚,沒有門,再升級就加個門,然後蹲的地方和坑是分離的,家裡人口多的還會分男廁女廁。

農村上廁所,要先對暗號,農村人都懂得,為避免四目相對的尷尬,一般是在廁所門前咳嗽下,或大聲吐口唾沫,裡面要是沒動靜說明沒人,要是有人,會弄點動靜,提醒外面的人。現在人有了更好的辦法,拿著手機放著歌,聲音開到最大。

哈哈~ 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天蓬亓帥


家鄉在甘肅省武威是的一個小縣城,民勤縣,咋們縣也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啊

咋民勤人淳樸善良,憨厚,一口地道的民勤方言也是情真意切啊,就拿“廁所”來說吧,我們那邊可很少說“我去上個廁所”,而從來都是分開的,比如小便就說“我尿(niao)個尿(sui)”,再比如大便就說“我蹲個坑”,呵呵,雖然老家方言土了些,不過大多數外地人都還是能聽得懂得!



aTIAN110311


我廣西賓陽的,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很有趣,厚臉皮湊進來回答一下。農村近些年的發展廁所用語越來越文明化,小時候叫的跟現在叫的好多不一樣了特別是現在的00後,生活質量檔次不一樣,80後的叫法漸漸被遺忘,偶爾想起曾經的記憶由新往事也不得不感慨!

我86的,小時候不僅我家窮,全村都TM窮,6歲記事起,92年那時還是電視機剛剛瞭解有這麼個玩意,全村還沒有,吃的素菜基本都靠自己種,就沒買過,種菜的肥料肯定少不了糞便,我記得很清楚,我們村很大,東西南北分四塊,分四隊,每隊都有一個肥料收集地,沒錯,說的就是廁所,我要說那時糞便彌足珍貴很多人不信吧,那時的廁所叫糞坑,就是挖個大坑,然後蓋起泥房分男分女,上廁所叫屙屎,再通俗點就是屙垛屎,草垛的垛,農民的智慧在形象表達上棒棒的,是不是很生動?菊花不叫菊花,叫屎窟,意思是出屎的窟窿。。。。。。現在我也很無語。

屙屎人多的時候朝著大坑能圍大半圈,然後瞎扯淡,誰屙屎還放屁要被大家圍攻臭罵一頓,所以想放屁還得使點心計,放個不響的,然後惡人先告狀,逮個你討厭說XX放屁好臭,其實屎坑更臭,沒人在乎。還有個說法,我一直記心裡,就是吃的越好,屙屎越臭,有相當一段時間我深信不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