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死在了东南亚?

明朝共出现了16位皇帝,如今16位皇帝的陵墓唯独缺了建文帝的陵墓。建文帝到底葬在了哪里?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到底有没有死?没死又去了哪里?一系列的问题围绕着建文帝,建文帝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一个比较有传奇色彩的皇帝。

建文帝死在了东南亚?

(一)朱元璋被逼无奈把皇位给了建文帝

建文帝,朱姓,名允文(1377~1402?),明兴宗(追封)朱标的次子,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1398年即位,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不知所踪,在位四年。建文帝做皇帝改变了他的一生,怪就怪在自己的父亲死的太早。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明太祖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朱棣本来是要在朱元璋死后就当皇帝的,根本没有建文帝在从中插脚那回事,因为朱元璋看到朱棣十分像自己。但大臣刘三吾却劝朱元璋,若立朱棣,那么朱樉(皇二子秦愍王),朱楒(皇三子晋恭王)怎么办?在那时朱元璋已经把土地分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三位皇子的封地秦晋燕都是边境重镇,手中握有重兵,一但争储而内讧,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太祖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了建文帝。

(二) 建文帝其实也是一个难得的仁君,只是太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逝世。朱允炆即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后,缓解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还重用文人,像黄子澄、齐泰、方孝儒(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人)等人,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建文帝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 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情。

建文帝死在了东南亚?

(三)是“削藩”让建文帝把皇位给了朱棣

建文帝改革最重要的是“削藩”,也乃至发生明朝第一起内乱“靖难之役”的导火线。削藩一开始就阻力重重,因为在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都不肯交出兵权。很多藩王准备起事造反,都不承认过于柔弱的建文帝削藩。由于建文帝改革出了点差错,实行削藩,建文帝没有先削燕王朱棣,才导致朱棣率军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占领了南京,攻入皇宫,建文帝不知所终。然后朱棣宣布称帝,改年号永乐,朱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成祖。

(四)建文帝“削藩”其实针对的就是朱棣!

当建文帝宣布“削藩”时,朱元璋的二子 三子都已经逝世,而朱棣封地燕地,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而建文帝在“削藩”时因为一点错误导致自己失去了帝位。当建文帝一宣布“削藩”,藩王们都很惊恐,建文帝首先削的也不是朱棣,朱棣才有时间为“靖难之役”做了充分的准备,等到建文帝开始削朱棣时,已经来不及了。

(五)建文帝确实没有自焚!

很多人都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但是,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死是活无从得知。但燕王却宣告天下建文帝自焚,理所当然的继承侄子的帝位。

(六)建文帝最后死在了东南亚?

首先就有这种说法,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过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京郊西山。明成祖还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还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东南亚一带,死后葬在了东南亚。如今,建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恐怕是没有人能回答了。

回望建文帝的四年帝王之旅,一心想施仁政,结局却异常悲惨,留给后人的感慨颇多。建文帝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己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要知道自己做皇帝,就必须踏着别人的尸体,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帝位。建文帝最后凄惨的消失在中国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也只能说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建文帝死在了东南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