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名的“福将”都有谁?

祥云在天4


我认为,所谓“福将”,就是运气特别好,原来会输的战斗,因为他,反而莫名其妙的反败为胜。由于历史条件不一样,每个福将的运气也都不一样。下面我为介绍几个运气好到极点的福将。

睡觉都能打胜仗的福将

唐朝将军张亮,位列二十四凌烟阁功臣之一。他虽然文不如房玄龄、杜如晦;武不比程咬金、尉迟恭。但人家运气好啊,能获上天垂爱,逢凶化吉,反败为胜。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率军讨伐高丽,张亮随军出征。一日,经过高丽建安城下,由于轻敌而忽视警戒。被高丽士兵突袭张亮中军,张亮虽然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但一直都是在幕后策划,鲜有领兵作战,高丽士兵的突袭让他吓得直接坐在地上起不来。

眼看唐军军心不稳、快要崩盘,此刻张亮的相貌就起了作用。据史料记载,张亮“外敦厚而内怀诡诈,人莫之知”。这种人就是内心极度狂野,但外表是一副老实人的样子,这样的表情在死到临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果然,混乱中的唐军先相信了,士兵们看见张亮临危不乱、老神在在。心想,主将这么淡定,一定没什么危险。

于是士兵开始向主将靠拢,奋力反击,就这样形式居然开始好转,张亮副将们见此势立即擂鼓喝令反击高丽军队。此番激战,战斗力本就逆天的唐军,再加反转的形式,终于打退高丽军,反败为胜。

杀不死的福将

南北朝有位运气出奇好的将军,叫任约。一生四次易主,比吕布还夸张,打过无数战役,却都平安无事。

第一次,侯景叛乱,任约受到威胁,无奈投奔侯景。551年,任约与梁军大战,被梁军击溃。他为逃脱追捕口衔芦苇管藏于洞庭湖水中,结果还是被抓,关在江陵狱中。

第二次,梁朝发生内战,梁元帝启用狱中任约,任约同意起兵对抗。

第三次,西魏消灭了梁元帝的政权后,任约逃脱,投奔健康的梁军王僧辩将军。

第四次,在与王僧辩对抗江东的陈霸先时,二人全被击败。最后与部下投奔了北齐。

这是一位靠着神人一样的本事,屡屡从绝境中逃生且平安无事的福将,这份逢凶化吉的本事,确实令人佩服。

坐享其成的福将

隋朝名将宇文述,一个隋朝时为数不多的福将。他一生打战胜多败少,不过他的这份荣耀不是自己打出来的,而是坐享其成摘桃得来的。

581年,平定尉迟迥叛乱,他按照韦孝宽的部署,没动任何脑子就打了两场胜仗,而后被封为国公。

589年,隋灭陈之战,战斗中韩擒虎、贺若弼两军进攻健康,附近敌军主力全被他们吸引,而健康附近的石头城没人防守,就这样宇文述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此地。

613年,宇文述参与了第二次的高丽之战。在此战中宇文述如果失败就有生命危险,但福将就是福将,关键时候,后方负责运粮草的杨玄感发达叛变,隋炀帝命他南返消除叛军。

在宇文述赶到叛军之处,杨玄感因久攻不下城墙,士气下降到地点,宇文述趁机痛打落水狗,杨玄感抵挡不住兵败被杀。

宇文述领兵本事一般,但耐不住他这样的摘桃的福气,难怪隋朝二位皇帝对他宠信有加。

逛街捡了大战功的福将

萧渊藻,萧懿之子。梁天监四年,被任命为益州刺史,此时北魏大军南侵,剑阁关失守,梁军败退,萧渊藻此行甚是危险。但二十二岁的他浑然不怕兵险,毅然赴任,而原来的老刺史在走之前耍了心计,把粮食装备统统打包带走,这让萧渊藻心如死灰,没有粮食和武器如何能打战。

就在萧渊藻万念俱灰之际,一个好消息传来,魏军突然全部撤退。原来,围城的魏将王足,是被先任命为益州大将,谁知北魏朝廷又派了一位将军过来。这让王足卯足劲的劲头顿时泄到底。他擅自就回了汉中,进攻益州的事就完全不管了,而萧渊藻不费一兵一卒就有保蜀的大功劳在身,这可真的是天赐福缘。

说到现在,名将之所以能成为名将,谋略是一份,运气是一部分,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候万事俱备,却突然因天气、环境、内部问题等因素导致战役失败的事屡见不鲜,运气好的将领,总是会在紧要关头,扭转败局,只因运气站在他这边,所以这些将领会被称为“福将”。


大国布衣


古代有名的福将有:

一、宋朝的牛皋,牛皋是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的拜把兄弟,牛皋使用双锏,虽然招数不多,但最能唬人,并且每次战斗都能逢凶化吉。

据说牛皋是赵公明坐下黑虎转世,他追随岳飞南征北战,在征洞庭湖时误入碧云山,拜鲍方老祖为师,法名“悟性”,得穿云箭、破浪履两件宝物,活捉了杨幺。



岳飞死后,辅佐岳飞的儿子岳雷北征金兀术,牛皋屡次助大军逢凶化吉,最后大破乌龙阵,骑在金兀术背上,将金兀术活活气死,自己也大笑而亡,回归天界。著名的评书艺术家刘兰芳讲的《岳飞传》说,牛皋这是“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

二、唐朝的程咬金,程咬金最初是编耙子卖耙子养家糊口,后来山东绿林好汉尤俊达找他劫皇杠,他头一次做买卖就成功了。成功劫了皇帝老儿的钱财。程咬金的三斧子半相当有名气,『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和捎带脚』,就这三招半,唬住了许多英雄好汉。

后来在瓦岗山上,因缘巧合做了混世魔王。老程不喜欢做皇帝,于是就把皇帝让给了李密。自己照样骑马征战,继续用三招半唬人。

三、三国时期的赵云,据说赵云是常胜将军,一生没受过一点伤,在长坂坡时,他在曹营七进七出所向无敌,常言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士难免阵前亡。要不是赵云有福气,能一生不受伤害吗?

当然,历史有名的福将有许多,只不过以上三人是福将中的佼佼者。




秉烛读春秋


赵括的父亲赵奢就是福将,他打的阙与之战(今天山西和顺一代)就给他赚来了一生的福气。正是阙与之战,让他一战成名,成了赵国最有名的将领。当然最主要的是,这一战也保卫了赵国的安全,提升了赵国的影响力。

下面我们说一下阙与之战,赵奢是如何打胜的?

当时,秦国要攻打赵国,并且已经把赵国的阙与这个地方给包围了。

阙与这个地方有个特点,就是多山岭沟壑,不利于行军。赵王得知阙与被秦国围住之后,他心急如焚。

赵王把老将廉颇叫来商议对策,看看这个仗能不能打?

廉颇告诉赵王,这个仗不好打,想把秦军打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这里不好排兵布阵。但是,让我去守这个地方应该问题不大。

很显然这不是赵王想要的答案,赵王的意思是想让秦君从那里来滚到哪里去。

赵王又叫来了乐乘等名将,但是,令赵王很失望的是,他们和廉颇的意见极其的相似,总之,这一战想打赢,是很困难的,谁都没有把握。

赵王陷入了苦思之中,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赵奢来向他报告今年粮食收成的情况了。

当时赵奢在担任赵国收粮官的职位,没成想赵王把秦国攻打阙与的地方告诉了赵奢。这就是所谓的病急乱投医吧。

没成想赵奢听完是热血澎湃,他告诉赵王,在下不才,愿意带领赵国的军队,把秦国人赶回老家去。

赵王终于找到了知音,可算是有了一个说可以把秦国赶走的人了。

可是,赵奢就是一个收粮食的,他说的话能信吗?

也可能是赵王真的无计可施了,他竟然真的启用了赵奢,给了他几万人马,让他去和秦军决一死战去了。

说实话这真的是赵奢第一次打仗,但是,没想到他是出奇的冷静,他觉得自己能打赢这一仗,他的自信来自于他熟读兵书,深知兵法。

一个将领有了自信,至少他距离胜利已经近了一步。

他带领着赵国的军队刚出了邯郸城二十里地,赵奢就开始命令士兵安营扎寨了,而此刻距离阙与还有上百里地之遥。

赵奢安好营,扎好寨后,就下了一条不可思议的命令,他告诉诸位将士,若是有敢言战者,杀无赦。

这也就是说赵奢想要在这里了长期驻扎下去了,在这期间有两个将领,按耐不住他们向赵奢提议去打秦军,但是,都被赵奢给杀了头。

大家一看军令如山,就不敢向他提议出军的事情了。

其实秦国在赵国这边是有间谍的,赵奢就是想利用这一点,等秦国的间谍把赵奢的这一安排告诉秦军将领时,秦国将领兴奋了。

他们以为赵奢是因为怯战,所以,不敢前来和秦军想战,赵奢明明是想等着秦军退兵呢。

因为秦军有了这种想法,他们就开始放松了警惕。秦军等了几个月,赵军一直没有动静。秦军就更加的认定赵奢是一个软蛋了。

殊不知这正是赵奢用的麻痹敌人的计策。赵奢在邯郸城外带领军队,驻扎了几个月后,他觉得把敌人麻痹的也差不多了,就临时下了一道命令,命令大军火速赶到阙与打秦国一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此刻的赵军还是十分的强悍的,毕竟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骑兵已经是主力军队了。他们火速行军还是能做到的。

赵奢正是利用骑兵的这一优势,带领赵军赶到阙与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的。

此战的结果就是秦军被打败并且撤军,赵军大胜,赵奢因此也一战成名。

中国的副将还有彭德怀,林彪,韩信,白起,孙膑,孙武,刘伯承,李靖,常遇春,粟裕......。


史学达人


福将是如何定义的呢?福将就是有福运的将领,上级指派任务,总是能够安然完成。

那么历史上有名的福将都有谁呢?

接下来,听我一一解说。



卫青,卫青此人虽然出身低微,但是此人运气颇佳,数次率军深入大漠,都能找到匈奴,并且能够获得大胜利。与他相比李广就是个反例,数次进入大漠,不是迷失方向就是被俘,虽然此人有本事,但奈何数奇。


周瑜,生的俊美不说,而且老天爷还给了才干。东吴有了他以后,基本上没打过败仗,并且三分天子占据了一份。


秦琼,秦叔宝此人一生比较传奇,俗话说“一部隋唐,半部秦琼”可见秦琼身上的故事有多少。秦琼也是一员福将,为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子仪,郭子仪摆平了安史之乱,重塑大唐,这不得不说郭子仪是一员福将,并且他活了八十五岁,一生受尽人的尊重,连皇帝对他都客客气气的。


狄青,狄青的经历也比较坎坷,但是论行军打仗,此人却可以说是一员福将。每次打仗总能化险为夷取得胜利。


徐达,徐达被朱元璋被称为“万里长城”,朱元璋喜好杀功臣,火烧庆功楼唯独无意中走了徐达,你说巧不巧。常遇春跟徐达一块混的,却早死了,没福气享受后面的生活了。

曾国藩,曾国藩最终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总是打败仗,但是却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他也是一员福将。


像我一样besos


所谓福将,自然大多都是大气运的,不仅仅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战无不胜,同时还能给上级带来好运。所以将领对福将是十分看重和倚重的。我们今天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福将吧:

程咬金

程咬金是隋唐英雄人物,唐朝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经投入瓦岗寨,还做了瓦岗寨的混世魔王。干的混事不少,买卖私盐、之后一路平步青云。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中少有的活到寿终正寝的大臣。

历经李渊、李世民、唐高宗三代君王,可以说是大唐第一福将。

尉迟恭

尉迟恭也是隋唐英雄,归于李世民之后凭借高超武艺,多次立下大功。玄武门事件对太子的党羽张释没有杀害,缓解了 内部矛盾。

除此之外,还多次帮助李世民化险为夷,被李世民倚重。

薛仁贵

薛仁贵被李世民叫做应梦贤臣,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福将。帮助李世民南征北战,李世民十分倚重他和外敌战斗。这一点说明李世民的运气和眼光。

赵云

赵云是刘婵的福将,但是年幼的刘禅在长坂坡一战差点被曹操的军队杀死。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才把他救出来。这要是运气不好一些,前六进六出的时候被杀了,后来皇位也轮不到刘禅了。

廖化

廖化曾经是关羽的主薄,关羽败亡之后归入孙吴,之后诈死回归蜀国。他的福在于作为黄巾军能够保命不死,其二,关羽全军覆没,唯独他报信幸免于难;姜维九伐中原,廖化是先锋毫发无损。不能不说他是一员福将。

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干将,也是福将。可以说有霍去病是汉朝之福,霍去病17岁就从军,十八岁封侯,20岁名留青史。功绩惊人,帮助汉武帝击败了匈奴人,赶到了苦寒的大漠。


玄幻小子


中国古代有名的将军有很多,但是出名的福将却没有几个,下面我就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大家罗列一下古代有名的福将是那几位。

1、赵云

刘备帐下的五虎上将常山赵子龙,两次救出蜀汉后主刘禅,一次是在刘备带领百姓逃亡时候丢下了妻儿,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救下甘夫人和刘禅。还有一次是孙夫人带刘禅回东吴,被赵云追上,和张飞一道在江面上把刘禅接回。如果没有赵云,可以说就没有蜀汉后主赵云,三国历史又将被从新演义。

2、廖化

廖化乃为三国蜀汉将领,关羽败走麦城后投奔东吴,用诈死的办法回归蜀汉。廖化一生几次遇险都逢凶化吉,可谓福大命大。廖化参加黄巾军,后黄巾军失败廖化却活了下来此一福也,关羽军团被全歼,只有送信的廖化活了下来此二福也,姜维九伐中原,作为先锋的廖化居然毫发无损此三福也。试问廖化不是福将谁是?

3、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汉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大胆启用只有17岁左右的霍去病,初次出战就率领800精锐骑兵深入匈奴几百里,直绞匈奴王廷。年纪青青就大杀四方建功立业,运气非常好。

4、程咬金

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大将,外号“混世魔王”,干的混蛋事情数不胜数,靠贩卖私盐起家,曾为瓦岗寨大魔国国王,后投奔李唐跟随秦王李世民,凭借勇猛和运气立下了不少大功劳,一生运气极佳,活到寿终正寝,历经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三朝,可谓隋唐第一福将。

5、尉迟敬德

和程咬金一样,尉迟敬德也是唐朝开国大将,在投奔李世民之后,凭借高超的武功,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神功。可以好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尉迟敬德,就没有后来的唐太宗,也就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千秋功名的“贞观之治”了。

6、胡大海

胡大海智力过人善于用兵,在朱元璋起事之后,陆续向朱元璋推荐了刘基、宋濂、叶琛等能人,这些人都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立下了贪天之功。胡大海虽被部将叛乱所杀,但是他堪称朱元璋第一福将。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亲自为他报仇,并且撰文祭奠胡大海。


川东袍哥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群人被称为福将,他们的存在总能够使主公化险为夷,也许他们的武力不是最强的,也许他们的智谋不是最出众的,但是他们却都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运气帮助重要的人保住了性命。

下面就给大家盘点下三国时期的那些福将!

曹洪——不仅仅是福将,更是曹操东山再起的砝码

曹洪为曹操从弟。初平元年(190年)二月,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到了荥阳,被董卓的部将徐荣击败。其间曹操失掉坐骑,而董军追袭甚急,曹洪见状跳下马来,把坐骑让给曹操,曹操推辞不受,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您啊!”于是步行随曹操到了汴水边,水深流急,不能涉水过河,曹洪沿着河道搜寻,终于寻到一只渡船,于是曹操得以渡河,返回到谯郡。

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是好友,曹洪曾领家兵千余人和陈温一起去招募士兵,募得庐江上等兵二千人,东到丹杨,又募得数千人,带着这支队伍,与曹操在龙亢会师。

然而,曹洪不仅仅是福将,更是曹操东山再起的砝码。

大家所知道的曹洪为曹操办得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在荥阳被徐荣大军反推的时候,曹洪果断献马救主,送曹操过了汴水。由此不知道为什么就出现一个福将曹洪的印象。

其实曹洪干得最好的一件事情,我反而认为是他后来派人去扬州刺史陈温那里招募了两千庐江兵,后又去丹阳招募了几千丹阳兵,这成了曹操能够东山再起的资本。

此后的曹洪似乎就开始独立带兵不跟随大部队行动。兖州被吕布占领时候,曹操在和吕布对战,曹洪则在后方屯兵屯粮,顺带着防守曹操最后的据点,保证曹操就算败了还有家可回。

曹洪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关键还不是他吝啬,是他本来很有钱却还要吝啬。

这让曹丕看着不爽了很久,特别是曹丕以前找他借点东西都不借,要是换了别人指不定主动地白送了。终于后来被找到机会让当皇帝的曹丕直接弄进了局子,还抄了家差点杀了。要不是卞太后求个情,估计就成为了三国史上最坑结局之一。

后来财产虽然还了,但贬成了庶民,这就是早年得罪未来皇帝的下场。当然了,到了曹睿时期,曹洪又官复骠骑将军,还封了侯。

周泰——孙权最信任的武将,没有之一

孙权手下有很多名将,早期的程普黄盖周瑜鲁肃,接着是吕蒙甘宁蒋钦周泰,后来的陆逊等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不过孙权最信任的将军莫过于周泰。为何会这样说呢?

其一,周泰出身低微,做过山贼,不过因为作战勇敢,受到孙策的重用,孙权也喜爱他,就给哥哥下套,让孙策把周泰归属于自己。从此,周泰就来到孙权身边,而且死心塌地的保护孙权。

其二,周泰早年救过孙权的命,所谓救命之恩,没齿难忘。有一次孙策讨伐山贼,孙权驻扎县城,兵力不满一千,又没有建构防御设施,数千山贼猝至,孙权遇袭,左右惊乱,唯周泰处变不惊,护驾孙权,身受十二伤,一度昏迷。

其三,周泰作战勇敢,犹如曹操的大将许褚,刘备的大将赵云。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率军进攻濡须,周泰率军前往抵挡,曹操退军后,孙权拜周泰为平虏将军,留督濡须,而朱然、徐盛等将因此都听周泰调遣,于是不服,孙权听闻此事,亲自前往濡须坞,宴请诸将。

孙权亲自端酒到周泰跟前,然后让周泰解开衣服,孙权每指周泰身上一处伤痕,问周泰这伤怎么来的,周泰都明确的说出这伤痕是哪一场战斗怎么受的伤,孙权拉着周泰的胳膊,哭着说:

“幼平,你为我们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如同熊虎一般,从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能不把你当作我的至亲骨肉,委任你以兵马之重?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

次日,孙权赐给周泰青罗伞盖,于是徐盛等人才服从周泰。

赵云——冲锋陷阵,杀人如麻,自身则总能完好无损

赵云作为三国中战力非凡的人物,最应该感谢他的人应该是刘禅了。因为若非赵云的两次相救,刘禅还不知道能不能成为蜀国的皇帝呢。

单是冲阵救人这一项,赵云就足以傲视群雄了。何况几十年生涯里还有不少别的战功。在刘备拿下荆州的过程中,赵云智取桂阳,功绩不在关张之下。诸葛亮安居平五路,赵云也占了一路,据守阳平关,魏军不敢来犯。

最后寿终正寝,死后颇享尊荣。两个儿子也成长为优秀的将领。

这就是赵云的完美人生。


刀墓手札


古代的福将第一,当属项少龙了吧。

项少龙坐着时空穿梭机,跑到了战国时代,凭借其超越古人的智慧,克服千难万险,终于把赵盘从赵国弄到了秦国,并成功将其打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项少龙凭借此功绩,当选中华第一福将,实至名归呀。

当然,项少龙的儿子也很厉害,项羽么,这……项羽推翻了秦朝,这个要低调……。

项少龙是小说里面的虚拟人物,这个……那我们就再找个现实中的第一福将。

现实中的中国历史第一福将,当然是夏侯婴莫属了,夏侯婴就是刘邦的御用司机。

夏侯婴的功绩很了不得,驾驶战车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大汉朝的开国重臣。

夏侯婴历经西汉四朝,刘邦、刘盈、吕后、刘恒,可谓是忠心耿耿。

夏侯婴的后代……好吧,原来是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这……也是推翻大汉朝的节奏呀。

我们还是来看看夏侯婴为什么可以成为福将吧。

刘邦和夏侯婴是同乡,而且交情很深。夏侯婴后来成了县吏,一次练剑,刘邦不小心伤了夏侯婴。当时,伤了官吏是要坐牢的。夏侯婴很义气,替刘邦隐瞒,挨了一顿板子,还坐了一年多的牢,让刘邦免了皮肉之苦和牢狱之灾。

夏侯婴战功也很牛,帮刘邦里应外合拿下了沛县,此后,打胡陵,攻济阳,破章邯,袭赵贲、杨熊,参加南阳、蓝田、芷阳大战,夏侯婴驾着自己的无敌战车,也算打遍天下了。

当然,刘邦打仗有点菜,经常被追着屁股打,彭城大战时,曾经被项羽追的差点扑街。刘邦逃跑时,闲马车跑的慢,多次把亲生儿子刘盈,还有女儿鲁元公主给踢下马车。幸亏有夏侯婴,次次都能把两个娃给捡回来,夏侯婴仁义呀。

刘邦曾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陈平使用离间计,让匈奴在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刘邦一看,有缺口了,撒丫子就想跑。还好夏侯婴及时出面,稳定军队,排好阵势,护送着刘邦,体面的进行了一次“逃跑”,哦,不对,应该是“撤退”。

夏侯婴的功劳还体现在推荐人才上,韩信差点因罪被砍了头,正是夏侯婴,救下了韩信,并且推荐给了刘邦。

夏侯婴还拯救并推荐了另外一个人,他就是季布。季布本来是项羽手下的四大名将之一,结果被夏侯婴给挖墙脚了。

夏侯婴一生对汉室忠心耿耿,汉初曾叛乱不断,夏侯婴都竭尽所能帮助平叛。刘邦、吕雉曾大杀开国功臣,但是夏侯婴却深得信任,一直位列九卿太仆之位。

直到汉文帝继位8年后,于公元前172年,去世,谥号“文侯”。

夏侯婴是汉朝开国功臣中,仅有的几位善终的功臣中的一位,也是他作为“福将”的回报吧。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批评指正。

本人闲来爱读历史相关书籍,欢迎大家点我账号旁边的关注按钮,关注我,大家一起来读历史,品人生。


奕天读历史


说起“福将”,古往今来叱咤风云的霸主明君多少身边都有几个,所谓“福将在旁,万事无妨”,古往今来君主身边的福将们不胜枚举,笔者此次就来和大家谈谈历史上几个有名的福将。

首先出场的这位选手……咳咳,这位将军姓曹名仁。说起曹仁曹子孝,可是正儿八经被三国曹魏集团CEO曹操先生钦定的福将,《三国演义》有云:“曹子孝乃世间福将。”


小说家的夸大之言固然不能轻信,但曹仁先生的表现也确实担得起“福将”这个名号。

熟悉三国杀的朋友都知道,在普通版三国杀中,曹仁的技能名为“据守”。而若是究其缘由,因为历史中的曹仁最擅长守城。

据史书记载,赤壁之战后期曹操兵败北撤,而曹仁在这种危难关头却死守江陵一年之久,期间周瑜吕蒙屡次进攻都无法击溃曹仁的防守。

也正因曹仁守城得力,曹操才得以安然退回大本营许昌,福将曹子孝之名,实至名归。

说完了曹操这边,再说隋唐之时的另一位福将程咬金。 如果说曹仁的“福将”之名得益于他的踏实肯干,程咬金的这个“福将”名号,更像他一生运气爆表的写照。


听过《隋唐演义》评书或者看过《隋唐英雄传》电视剧的朋友或许都会对程咬金的运气之好感到惊讶。

原本只会三板斧功夫的他所走的人生路几乎就像是神仙相助,先是成了瓦岗寨的扛把子“混世魔王”,后来战事渐起而瓦岗衰落,他又跟对了新东家,成为秦王李世民麾下的一员勇将,平定天下所向披靡。

可以说程咬金宛如一块活生生的“运气”,落在哪里哪里就能发展壮大,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咬金”,一生下来这个胖哥们儿就像咬住一大块金子似的,就算身处乱世,也能一生无忧,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福人福己”。

而程咬金的福气并没有随着唐朝李家一统天下结束,甚至在唐朝建立之后程咬金也屡屡逢凶化吉,最后列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被后世供奉瞻仰。

当然,除了以上两位之外,古代的福将还有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的曹洪(三国杀中这位的称号就是“魏之福将”),助汉武帝封狼居胥山的军神霍去病,征讨王世充时替李世民护驾的猛将丘恭……

虽然运势命理云者只是后世附会的说法,但不得不说历史上的“福将”们或是智勇足备,或是机敏果决,都为各自的主君立下了赫赫战功。


梁悦


说起古代的“福将”,有名上姓的着实不少,传奇事迹史料中记载的也很多。不过,真要选出一位天下第一福将,那么此人,只能是刘秀,也就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史称“中兴之主”的光武帝。他的事迹,是靠一场战役流传下来的,一战打垮一个王朝,在世界历史上都可以说是十分罕见了,以一万兵力打败四十二万大军,这在战争史上都可以以奇迹命名了。不错,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它就是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

话说那是公元23年,西汉早已灭亡,此时王莽建立新朝,已经做了15年的皇帝了(这家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了,尤其是在现代,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现代人穿越回去的,因为他在2000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搞社会主义了,不过很可惜失败了,这才有了后面的刘秀王朝)。由于王莽主持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并没有缓解社会矛盾,天凤4至5年(17-18年),先后有绿林、赤眉、铜马三支农民势力公开起义,反抗新朝,而王莽虽然也派出军队进行镇压,但一者王莽对军队指挥颇多干预,二者军队指挥将领多有无能之辈,新军一败再败,新朝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公元25年五月,王邑、王寻统帅新朝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后,即由颍川向昆阳(昆阳已经被义军占领)前进,意图解除起义军对宛城的围困。此时王邑手中的军队已经有十几万人,面对眼前的昆阳小城不屑一顾,直接下令手下所有部队一起参加围攻,希望可以凭借优势兵力一举拿下昆阳,彻底清洗城内的义军力量。

新朝疆域

此时的昆阳城内只有不到一万的守军,统军大将叫王凤,当时的刘秀还只是个偏将军,在义军体系内根本就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好就好在王凤是个软蛋,一看见王莽的十几万大军就对守城不抱有任何希望,并主张投降,而且事实上他也投降了,不过新军的统帅王邑(也是王氏族人)不鸟他,说你回去洗净脖子等着吧,哥这里不收降兵。这之后,王凤在义军中的权威下降,刘秀取得一定的决策权。

王莽

不过即使如此,要在新军十几万军队的围攻下守住昆阳,开始有点不切实际,于是乎,刘秀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会议的主旨就是只有一条:哥几个先顶住,我突出城去搬救兵,各位兄弟放心,我一定会回来的。刘秀交代完,当夜就带着十几个随从混出昆阳城,之后到达定陵、郾城等地调集各地兵马。恰在此时,宛城终于被义军攻克,刘秀赶紧派人回昆阳,大肆散播消息,说义军十万,马上就要前来支援昆阳了。守城的义军一听,来劲了,拼着性命守卫昆阳。

刘秀

这年六月,刘秀带领万余人马回到昆阳附近,先期和新军交过手,打了不少胜战,零零总总杀了新军五千多人,新军的士气已经十分低沉,此时刘秀召集人马,从中选了三千精壮,誓师之后,带领他们直奔王邑的大营就去了。此时的王邑身边总总共共聚集了四十二万大军,调度起来十分困难王邑正为难呢,看见刘秀带着几千人就奔自己来了,心想,这不是找死吗,于是王邑带着自己本部的万余人马准备全歼刘秀的部队,临行前还不忘下令:各部军马没有本将军的命令不得随意调动,都排好队,看本将军破敌杀将!于是,在四十二万大军的注视下,王邑一万余人被刘秀三千余人打得落花流水。新军由于主帅被打败,无人调度,四十多万大军愣是被刘秀的一万人马,外加守卫昆阳的一万多人,打得溃败,死伤无数。此战之后,新朝主力尽丧,这年秋天,义军攻入长安,新朝灭亡。而刘秀,也在此战之后,闻名四海,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最终建立了东汉王朝。

故说,千古福将,舍刘秀其谁!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