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和哺乳会导致乳腺癌吗?

玻璃晴朗橘子辉煌1256087963


1、妊娠期或妊娠相关乳腺癌被定义为在妊娠期间、产后第1年,或哺乳期任何时间诊断的乳腺癌。有文献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推迟生育,妊娠相关的乳腺癌的发病率似乎不断增加。


2、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30岁以下的女性中,高达20%的乳腺癌是妊娠相关的,但在50岁以下的女性中,在妊娠期或产后被发现的乳腺癌低于5%。妊娠虽然对乳腺癌有远期预防作用,但它本身可能会暂时增加乳腺癌风险。

解读:很多这样的患者都不解,不是说生育和哺乳的女人不容易得乳腺癌吗?为什么她们会遭此不幸。目前现有的证据有限,但有遗传风险的女性似乎更需要引起重视。可以把妊娠当做对乳房的一次大考,考过了,未来患癌的风险才会降低。而每一次大考,都会暂时增加乳腺癌风险。


3、与非妊娠女性一样,妊娠女性中多数乳腺癌是浸润性导管癌。但是,妊娠相关乳腺癌大多分化差且确诊时已是晚期,特别是在哺乳期诊断的女性。妊娠伴随的乳房生理变化(如肿胀和肥大)使得体格检查更具挑战性、检查结果的解读更困难,以及可能限制乳腺X线钼靶摄影的效用。因此,妊娠期乳腺癌女性常延迟诊断两个月或更长时间。这种延迟可能对结局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即使诊断延迟1个月也可使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增加1%-2%。

解读:这主要是因为妊娠哺乳期乳房的变化,使得临床查体变得不容易发现小肿瘤,还有大家没有对哺乳期乳房里出现的肿块引起足够的重视,总以为是堵奶等原因。


4、乳房超声检查往往是用于评估妊娠女性乳房肿块的首个影像学检查。超声可确定乳房肿块是单纯或复杂囊肿还是实体瘤,而且超声没有辐射,对胎儿没有影响。在大部分妊娠期乳腺癌中观察到的是乳房局部的实性肿块,声像图上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血流丰富的低弱回声团。

解读:所以我们常常建议女性在怀孕前常规做一个乳腺彩超检查,了解乳房的基本情况,做一个基线评估。孕期或哺乳期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复查彩超与孕前的对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活检明确诊断。因为耽误的时间越长,预后可能越差。


5、乳房活检 — 无论患者是否在妊娠或哺乳期,临床可疑的乳房肿块都需要活检确诊,即使乳腺X线钼靶摄影或超声检查的结果为阴性。空心针穿刺活检、切取活检或切除活检可在妊娠期间相对安全地进行,可以做局部麻醉。优选方法是针芯穿刺活检。

解读:空芯针穿刺活检目前是对临床可疑肿块进行活检的常用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痛苦小。但作为一个有创检查,它也有相关的并发症和风险。


乳腺癌目前没有类似宫颈癌疫苗一样的一级预防措施,我们能做的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二级预防。乳腺癌是实体肿瘤里治疗效果很好的,经过正规治疗,早期发现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儿科医生鲍秀兰


首先回答问题:哺乳是乳腺的保护因素,孕期乳房会发生变化,但是也不会导致乳腺癌!


那么,为什么会有孕期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呢?

我在去年就收治了将近10例孕期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其中最早的是孕20周。孕期发生乳腺癌的原因是什么?

孕期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如果是正常的乳房,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原来就有比较大的乳房结节,在孕期激素的刺激下,就有极少数人出现恶变。不过,恶变的比例极少数。

下图所示就是孕期乳腺癌的彩超征象


孕期哺乳期乳房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我收治患者的经验,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孕期哺乳期乳房出现两周内不消退的肿块;出现乳头溢血,这些情况的时候,需要及时就诊。

孕期哺乳期乳腺癌预后差吗?

我去年收治的患者,预后都很好。孕期哺乳期乳腺癌的特点是:乳房血供丰富,肿块较大,需要先穿刺确诊,先打化疗,再行手术。多是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对激素敏感,需要内分泌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不错。


乳腺科杨医生


怀孕和哺乳不会导致乳腺癌,哺乳和足月妊娠对乳房是一种保护作用。怀孕也不会导致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风险性增加,甚至还可以改变激素受体阴性总生存率。文章结尾还会介绍妊娠期乳腺癌的特点,以便了解。



怀孕与乳腺癌:研究表明,未曾生育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明显高于生育妇女,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龄越小,其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也越小。但是妊娠后乳腺癌风险度降低,要经过10到15年才表现出来,相反,在初始的十年内,可能表现出危险性的上升。研究发现,高胎次的妇女患癌概率小,而且两次足月妊娠时间间隔越短,一生中发生的危险性越小。每一次足月产能够使乳腺癌发生风险降低7.0%。流产和堕胎会增加乳腺癌风险,主要是因为乳房没有完成一次完整的发育,初级导管未发育完善。3.4级导管比较成熟可以面内外环境的刺激,1级和2级抵抗能力较差,出现病变的风险性增加。

怀孕与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乳腺癌。肿瘤权威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IF:24.008)2013年就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怀孕不仅不会增加乳腺癌复发或转移风险,甚至还起到对机体一定的保护作用。2017年又补充说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不管是雌激素受体阳性还是阴性,怀孕均不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对于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怀孕可以改善他们的总生存率。




关于哺乳:相关研究显示,长时间母乳喂养可以明显减少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母乳喂养普及率及维持时间在乳腺癌高发区妇女普遍较低发区人群少。研究显示,妇女每12个月哺乳时间及乳腺癌发生风险降低4.3%。其降低程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没有差别,与年龄,绝经状况,种族生育,生育胎次,初产年龄等其他特征无关。



妊娠相关乳腺癌:包含了所有在妊娠期及产后12个月内诊断的乳癌。40岁以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中,大约有10%处于妊娠期。妊娠相关性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2到38岁。妊娠期乳腺癌常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或局限性增厚,偶尔也有乳头溢液。妊娠期乳腺肿块活检显示有70%到80%是良性的,但是临床上可疑的或持续存在超过2到4周的乳腺肿块,有必要行活检评估。在哺乳期空心针活检有发生乳瘘的个案报道,但总体来说仍然是相对安全的,而且乳瘘也不影响母乳喂养。


乳腺科王医生


女性在怀孕和哺乳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导致乳腺癌,因为怀孕期和哺乳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较之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雌孕激素大量分泌,容易诱发乳腺癌,所以不管是孕期和哺乳期,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乳腺问题,因为:

1、怀孕哺乳期:怀孕哺乳期由于女性体内的雌孕激素的大量分泌,容易诱发乳腺癌,而同时由于新手妈妈的一些错误哺乳姿势也会容易发生涨奶、乳腺堵塞、乳腺增生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疗,也是会诱发乳腺癌的。



2、日常生活中:女性的乳腺非常娇弱,不仅是怀孕哺乳期易诱发乳腺癌,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同样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生,比如:遗传因素、卵巢功能病变引起的雌激素过高、饮食结构不合理、工作压力太大、经常性的生闷气和熬夜、工作环境的强辐射性污染,都会引起机体免疫失调,刺激肿瘤的生成,诱发乳腺癌,所以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


总之在怀孕和哺乳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姐妹们都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坚持每年体检一次,才能尽可能的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话题、从备孕到育儿,让我们一起愉悦的探索!


RQ育儿话题王


“怀孕和哺乳会导致乳腺癌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在更早的年龄去生育,以及母乳喂养,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当然,生育年龄和乳腺癌的发病确实有关,首次生育如果在35岁以后,则会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女性的乳腺在青春期受卵巢激素的作用逐渐发育成熟,而乳腺细胞受每月体内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升高而发生生理性的增生改变。这种细胞的增值分裂直到女性绝经后才终止。而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和多种生殖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初潮年龄小(小于12岁),停经年龄晚(晚于50岁),未生育或者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龄大,产次少,缺乏母乳喂养,这些都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从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来看,20岁以下发病的极其罕见,从30岁左右乳腺癌的发病率开始逐渐上升,高峰年龄多在45-55岁。实际上,年轻时尽早生育可以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尤其是25-30岁之前生育,对女性的乳腺健康有益。而母乳喂养,则是降低母亲患乳腺癌的天然方法。此外,数据表明,多胎生育的母亲相比较只生一胎的母亲而言,得乳腺癌的几率更低。

中国医学科学院统计的乳腺癌发病年龄,约50%在40-49岁之间。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也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可能也和我国的特殊国情政策有关,例如:独生子女政策、晚婚晚育政策。从预防乳腺癌的角度看,早生育及鼓励多胎生育,推崇母乳喂养,对女性乳腺健康更有利。

再次重申:孕育生命及哺乳是上天赋予女性的权利,应当珍惜。而年轻时尽早生育,多胎生育、以及母乳喂养,反而能够更好的预防乳腺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