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他有一个上了锁的神秘抽屉,里面珍藏着密密麻麻的信件,如果一字排开,可以摆满整个办公室。

他说,这些信,都在述说着一个个重生的故事……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人物名片

周远喜

1975年出生

1998年参加工作

铜陵监狱第十一监区监区长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 所获荣誉

> 2013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狱政管理能手”。

上锁抽屉里的“秘密

提起周元喜,有些年轻民警可能觉得他话不多,甚至觉得他有些许木讷。但当与他谈及服刑人员改造工作时,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大家都传说周元喜有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面不知放着什么宝贝,只知道他经常看着抽屉露出微笑,这也成了铜陵监狱的一大“神秘事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终于向同事们吐露了抽屉的“秘密”——原来那里放的是刑满释放人员或他们亲属写给他的感谢信。

将这些信件一字摆开,可以铺满整个大半个办公桌面,有些纸张已经泛黄。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周元喜说,每当自己感觉疲惫、有所懈怠的时候,就会翻看这些来信,看到那些刑满释放人员走向光明的正道,看到那些父母答谢的语言时,他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成就感。

一封信 一段故事 一片真情

还记得我刚来的时候,满嘴无所谓,其实心里很慌,是周警官帮了我……

张某在信中写道

服刑人员张某在转入铜陵监狱前,因为多次打架斗殴、顶撞民警,曾调过4个监狱,是个典型的顽危犯。

周元喜和张某沟通后发现,张某虽然嘴硬,说对家人不来探监不在乎,但神情里却看出他希望得到家人的谅解。通过和周某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联系,周元喜和张某家人取得了联系。

谁知刚一表明劝他们来监探亲的意图,他的家人就拒绝了。为了劝服张某家人,周元喜驱车几百公里,和当地司法所同志一起到张某家里做思想工作。最终,张某家人同意来监探望。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周元喜还清晰地记得他们相见的那一刻——张某竟激动地说不出话来,眼里只有泪水和歉意……

在这次会见后,张某和家人的关系逐渐缓和。此时的周元喜开始鼓励张某,要用实际改造行动重新赢得家人的信任。亲情的帮教、真情的感化、生活上的关心、改造上的关注,就这样慢慢地滋养着张某的心灵,在此后的改造中他没有发生一起违纪事件,直至刑满释放。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这封信不长

甚至还有个别错别字……

可是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让人们重新认识

眼前这位民警

他20年扎根基层一线,7300多个日日夜夜,面对一个个对前途失去希望的囚子,周元喜如春风化雨般,让心灵扭曲的服刑人员恢复了正常的人格。

在家庭和他们之间……

我的家人都不一定能对自己这么照顾,您每天那么多事情需要做,还来照顾我,我只有重新做人,才能对得起您的用心!

单某在信中写道

服刑人员单某,有吸毒史,入狱前全身重度烧伤,尤其是喉咙部位一直没有完全康复,天气炎热就伴有严重哮喘等病症。

一年夏天,持续高温使得单某连续7天进食困难,哮喘严重,并且导致轻度脱水伴休克,周元喜第一时间将单某送入监狱医院治疗。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为了让单某重拾信心,周元喜利用休息时间到医院跟单某谈心谈话,并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伤病。在此期间,周元喜的妻子也病了,一直发高烧。但恰逢单位有紧急任务,周元喜只能选择在监区坚守。

他把这些信,锁在抽屉里……

“我很平凡

也没有做什么感天动地的大事

只是每天坚持

把自己手上的事做好”

每当有人问他,这么多年在基层一线坚守累不累时,周元喜都这么回答。

周元喜还说:“苦与乐,难与易,和环境无关,与内心相连。坚守,源于我肩膀上的责任。执着,源于我对监狱事业的热爱和对组织的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