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真的只是投蒋吗?

畅史阁


黄绍竑曾于李宗仁、白崇禧并称“桂系三雄”,但是三个人最后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择,李宗仁去了美国,白崇禧去了台湾,黄绍竑则留了下来。

当然,黄、李、白三人也不是在1949年时才分家,实际上早在中原大战后黄绍竑便已经与“李白”分道扬镳了。

黄绍竑投靠蒋介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黄绍竑生于1895年12月,字季宽,广西容县人,容县可谓是人杰地灵,桂系的不少将领也都是容县人。

李宗仁和黄绍竑、白崇禧联手后,横扫陆荣廷和沈鸿英,赶走了唐继尧,从此掌控了广西军政。这时候,这三个30出头的年轻人骤然成为一系军阀的头头,可谓是意气风发。

1929年蒋桂战争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黄绍竑尚没有离桂投蒋之心,不仅没有,他还使了一出“金蝉脱壳”,他对白崇禧说:“一走百事俱了,不走百事不了,何必多所留恋?”他们先去了越南,然后又去了香港,他们离开广西只是为了等待一个时机——俞作柏、李明瑞与蒋介石闹翻。

俞、李两人显然打不过蒋介石,俞作柏匆匆下野后去了香港,蒋介石趁机任命吕焕炎为广西省政府主席。

不过,吕焕炎在桂系中可没多少威望,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了局面?所以很快便认怂了,电请李、黄、白三人回桂主持局面。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后,“李白”和张发奎在南宁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出兵湖南,所以让黄绍竑放弃右江,率军返回南京。但是,黄绍竑并不赞同这个策略,黄与“李白”之间的间隙也始于此时。

当然,黄虽不赞同,可还是率军回南宁,然后挥师入湘。

衡阳一役,桂军受挫不小,黄绍竑因此心生退意,他说:“我们搞了几年,结果弄得这个样子,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的了。我不如趁此借着桂系的影响,凭着自己的手段,到外头去混,一定可以混出一个名堂来,或者对桂系间接有一些帮助。”

但是,在桂军返回广西后,此时滇军已经兵围南宁,此时黄绍竑向白崇禧言明离桂之意,为了不动摇军心,白崇禧自然极力相劝,黄绍竑也勉强答应了下来。

南宁解围之后,黄绍竑又向李、白提出离桂的决定,这时候李、白没再劝阻,不过白崇禧说了一句:“广西人是不会投降的!不但现在不投降,即是将来的环境比现在更困难,也不会投降的!所谓为团体而努力的意思,就是在不投降的原则之下,使团体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坚固。”

从黄绍竑的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黄认为已经没人能够争得过蒋介石,天下已经“非蒋不可”了,既然争不过,何必去做无谓的争斗?反倒不如趁着自己手里多少有点实力,趁着自己多少有点影响,投过去跟着蒋介石混,也好从蒋介石那里多捞点好处。

黄之投蒋,未必有多少真心实意,他或许更多是想通过投蒋,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当然,黄绍竑也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所以能将话说得这么明白,没有绕弯子。他也敢说,自己去南京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蒋介石有没有游说,他都会去南京?

为什么?

“我之决意赴南京一行,是想实行我的和平统一的主张,并非受了一般说客的耸动。”

这也是黄绍竑投蒋的一个动机,也印证了他离桂时的想法,和蒋介石争天下,是争不过的,天下迟早是蒋的,所以不如尽早相投。

黄绍竑到南京后,想在南京待着,可是蒋介石可没打算浪费这么好的一枚棋,蒋任命黄为广西善后督办,让他回广西收拾局面,说白了便是让黄回广西用他在桂系中的影响力搅乱、分化桂系。十几年后,白崇禧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后,蒋也是将白当成对付李宗仁的一把枪。

黄绍竑不肯答应,然后一夜之间,黄绍竑的住所外贴满了标语,说他是“破坏统一的祸首”,离桂投蒋也是“实行苦肉计”、“实行缓兵之计”。

在蒋介石的步步紧逼下,黄绍竑离开南京,去了香港。

蒋介石后来也没有放弃利用黄绍竑分化桂系的想法,1935年时又任命他为广西军务善后督办,黄绍竑不接受,后又任命他为讨伐“李白”的总司令,他仍然不接受。

黄绍竑原以为到了蒋介石这边会有更好的发展,可谁知道,蒋介石并没打算重用他,想想也是,黄绍竑虽然脱离了桂系,可是和“李白”他们仍然保持良好的关系,又不肯帮助蒋介石去分化、削弱桂系,蒋介石凭什么相信和重用他?

所以,黄绍竑投蒋后,便坐起了冷板凳,即便当了一个浙江省主席,也被蒋一顿臭骂。

后来,黄绍竑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这可是摆明了在和蒋介石对着干了,因为蒋当时在扶持孙科竞选副总统。

1949年“李白”逼宫蒋介石时,黄绍竑又出了一份力。

这时候的黄绍竑估计也是豁出去了,你蒋介石不肯重用我,现在又陷入窘境,我总得找个退路。

1949年8月,黄绍竑在香港发表声明,脱离了国民政府。

李宗仁去了美国,白崇禧去了台湾,他却留了下来。

1966年8月31日,他在北京去世,却不是善终。


吾与吾国




广西军阀中的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他们从合作一开始就矛盾重重。只是因为三个人整体上还明事理,能够在大目标之下,放弃个人的门第之见,为统一广西而努力。

1921年,白崇禧和黄绍竑都是马晓军部的两大统领。因为白崇禧受伤赴广东休养,黄绍竑带兵回老家容县休整。



这时驻扎在玉林的李宗仁邀请他共同合作干一番大事业,双方一拍即合。1923年,黄绍竑决定带兵向外发展,李宗仁只好同意,并答应他如果形势不好还可以回来。然而黄绍竑临走时却带走了李宗仁手下的两个营。

李宗仁的其他部下群情激昂,要求和黄绍竑决一死战。李宗仁却大度的说: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沈鸿英、陆荣廷,目前留一面,日后好相见。黄绍竑得到这个消息后便为李宗仁的大度所感动,逢人便将,李宗仁宽厚大度,有非人所能及者。



1923年6月,白崇禧和黄绍竑正式联络李宗仁,三个人共同合作,共同图谋称霸广西。

在此期间,黄绍竑又嫌李宗仁宽厚无能,计划和白崇禧出来单干。白崇禧说道:当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之所以最后失败,就在于我们广西人内部不团结。如果我们今天还不能团结一致,岂不让外人耻笑。这件事就最终只能作罢了。


随后三人共同联手,制定了先联合沈鸿英被陆荣廷,再对付沈鸿英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为他们三个人统一广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驱逐了滇系军阀和川系军阀在广西的势力。

在之后的北伐中,李宗仁和白崇禧率领第七军开赴湖南作战,黄绍竑坐镇广西,致力于广西的建设。



黄绍竑创办学校,普及教育,广西大学就是在他的提议下创办起来的。他还完善了广西的行政架构,设置了很多县。并亲自组织了对县长的培训和考试,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

黄绍竑一方面抓广西的经济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整顿财税体系,修建贯穿全省的公路系统。

中原大战前,李宗仁就率先发难,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打了起来。虽然蒋介石大胜,但他扶植的人根本就控制不了广西,最后广西还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的天下。

在中原大战中,李宗仁和白崇禧主张出兵作战击溃蒋介石,黄绍竑认为不如认真治理广西,以图来日再战。双方的理念不一致,导致桂系大败。



在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之中,因为黄绍竑曾经在保定军校读过书,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比较多,因此他的眼界比较开阔。

三个人内部发生了矛盾,黄绍竑就认为既然理念不同,大家就和平分手,但相互之间不能成为敌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为了广西。


于是他们决定由李宗仁和白崇禧留守广西,黄绍竑到南京政府任职,为桂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白崇禧还专门召开大会强调:广西人是不会投降的,不但现在不投降,即使将来的环境比现在更困难,也不会投降。团队要共同努力,是让团队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巩固。



黄绍竑到南京政府后,就发挥自己以前在广西的特长,担任了政府的内政部部长。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一些模范县,作为全国行政建设和发展的样板。

在淮海战役前,白崇禧不愿意担任华中剿总司令,还是在黄绍竑的劝说下才最终成行。在淮海战役中,白崇禧拒绝支援国民党中央军,导致大批中央军被歼灭。

这时白崇禧和黄绍竑再次联合李宗仁逼迫蒋介石下野,黄绍竑作为国共两党的和谈代表,最后留在了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

解放战争结束后,白崇禧去了台湾。李宗仁去了美国,后绕道回了大陆。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黄绍竑受到了严重批斗,他在去看望了李宗仁后,在自己的居所用刀片自杀。


新知传习阁


“三个和尚没水吃”,在新桂系的三巨头中,在共同统一广西逐鹿中原后,由于政见和军事战略的不同,二号人物黄绍竑与三号白崇禧的矛盾日渐加深,已经快影响到“桂系三杰”的团结,黄绍竑适时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黄绍竑与白崇禧的根本分歧在于,通过三年多与蒋介石的政治军事博弈,黄认为桂系搞不过蒋介石,不如谋求精诚合作;而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政治上太不可靠,凡有机会一定要取而代之 ,这个矛盾在中原大战期间终于积累到爆发,促使黄绍竑决绝离开。



1930年蒋、冯、阎在中原开打,李宗仁白崇禧决定趁蒋军两湖兵力空虚,出兵夺取长沙和武汉,鉴于桂系刚从蒋桂战争的失败中喘息不到一年,黄绍竑不支持再与蒋开战,争论的结果是二比一李白意见占上风,既然黄绍竑对出兵两湖本就不情愿,迟迟没有离开广西,麾下部队行动迟缓,导致桂军主力前后脱节。

就在白崇禧率军攻取长沙后,蒋系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抓住桂军空档,指挥湘军何键部和粤军袭占白崇禧后方重镇衡阳,桂军被拦腰切成两段终至惨败,黄绍竑遭到白崇禧和部分桂军将领的集体攻击,遂去意坚决。



黄绍竑并不是投蒋,而是希望自己成为蒋桂两派中间的缓冲剂,尽量化解两边的矛盾和冲突,实现自己的政治报负。蒋介石对于这位桂系二号人物愿往中央任职也表现出极大的欢迎,这总比“桂系三杰”抱起团来跟他斗法好的多,所以尽委要职,甚至派黄绍竑去自己的老家浙江做了八年的省主席,这是非常罕见的。

黄绍竑也没有背叛桂系,每当蒋介石派给他有损桂系利益的任务或职务时,黄绍竑一概不受。用他自己的话说:“。。。去南京主要是为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桂系首领李宗仁对此也深表理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绍竑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代表国府指导阎锡山抗战,期间与八路军颇多接触,影响较大。

1947年底国民政府准备“行宪”,蒋介石玩弄手段不想让李宗仁参选副总统,而属意庸碌无为的孙科。黄绍竑大怒,新桂系三杰再次联手,多方运作,终于成功扶植李宗仁上位,让蒋介石大为不满,黄绍竑的调和之路就此戛然而止,1948年元旦蒋介石下野,黄绍竑回归团体参与和平谈判。

(桂系三杰画像)


度度狼gg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这三人是新桂系的创始人,素有桂系三杰的称号。在北伐战争时期,三人各展所长,配合默契。不过在1930年,黄绍竑却选择了离开广西,只身前往南京国民政府任职,只留下李宗仁和白崇禧留守广西本土。

黄绍竑的出走,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当时广西政局不容黄绍竑的问题。李宗仁和白崇禧主张要逼蒋下台,但黄绍竑认为蒋介石实力很强,与其冒险“讨蒋”,不如集中精力建设广西内政,但白崇禧执意反对,并排挤黄绍竑。

多年以来,黄绍竑一直醉心于建设广西经济,反对消耗八桂的有生力量、出兵参与中原大战。所以,作为黄绍竑与李、白两人政见不和早已是公开的事了。因此,作为创建新桂系的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此刻要必须做出“谁去谁留”的选择。

1930年,三人在全州湘山寺进行和平商讨,商讨内容就是“桂系应该继续反蒋,还是顺蒋”。无奈的是,李、白二人都选择继续反蒋,所以黄绍竑只得宣布退出桂系,并决定前往南京谋差事。不过,黄绍竑在离开广西之前,依然十分牵挂广西人民。所以他告诉李、白二人说,自己在投蒋后永远不会做危害桂系的事情,并会为桂系争取好处。



后来就如黄当初所说那样,他任职于南京国民政府内部,而李宗仁和白崇禧则留守广西。同时,黄绍竑在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任职后,也为桂系争取到了一定的政治筹码和话语权。黄在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处处为桂系作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桂系和蒋介石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


历史的荒野


近代中国军阀割据,而除老蒋之外,新桂系无疑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从诞生到灭亡,统治了广西达二十多年之久,而新桂系的诞生也离不开这三位人物,他们被誉为“桂系三巨头”,他们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其中李宗仁扮演的是领袖的角色,而黄绍竑则是二号人物,以政治智谋见长,三号人物则是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白崇禧,桂系的军事主脑。但是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桂系三巨头却不复存在,黄绍竑离开了他的军事团体,而新桂系也迎来了“李白”时代,这三位昔日联手打败旧桂系军阀陆廷荣、滇系老大唐继尧的人物,为什么会分道扬镳呢?



其实在中原大战后,新桂系集团便产生了分化,黄绍竑这个人呢,其实无论从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方面来说并不强烈,但白崇禧和李宗仁不同,从数次蒋桂、滇桂战争来说,这二人绝对有着统一南方,北克中原,开疆立国的野心。但是战争消耗的却是财力、物力、以及庞大的军民伤亡,而黄绍竑却是一个主和派,他厌倦了“李白”二人的战争,也反对老蒋的“内战”,随即产生了罢战言和的念头,但这一想法却没有得到“李白”的认可,这也是黄绍竑出走的一大原因。当然了,黄绍竑离开桂系而到蒋身边肯定不是投蒋,相反,他是为了缓和蒋桂矛盾而做的一次尝试罢了,正如他言:“去南京主要是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而他的这一主张也得到了“李白”二人的谅解。



至此,黄绍竑离开了他的桂系团体,来到了老蒋的身边,从主浙到抗战,黄绍竑开始身体力行的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这三巨头再次相聚,已经是1948年了。在1948年的国民党大选中,李黄白再次相聚,而李能如愿的出任副总统,其实有着黄绍竑莫大的功劳。而淮海战役之后老蒋被桂系逼迫下野,此时的黄绍竑依然主张的是和平的方针,但他又和“李白”的政治立场产生了矛盾,导致和谈破裂,“李白”妄想依靠桂系精锐苟延残喘,划江而治,但却被解放军消灭于大西南。

至此,新桂系瓦解,中国最后一个军阀势力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究其黄绍竑的一生,他似乎都在为和平而奔走,其后于1966年去世,终年71岁,这位没有军阀主张的军阀,结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绝笔历史


黄绍竑是著名的新桂系三杰之一,题目说明中讲得很清楚,1930年初中原大战期间,新桂系兵出湖南,全军入湘对蒋作战。但桂军在湖南衡阳被粤军截为两段,致使桂系军队给养辎重供应不上,桂军大败而归。据说黄绍竑对桂军全师入湘有不同意见,所以其部行动迟缓,致使衡阳陷入敌手。因此失败后,李、白对黄之举颇有微词,黄遂萌生退出之意。

广西三杰

临走之前,黄绍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搞了几年,结果弄得这个样子,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的了。我不如趁此借着桂系的影响,凭着自己的手段,到外头去混,一定可以混出一个名堂来,或者对桂系间接有一些帮助。”李、白也同意黄绍竑离开,前往中央政府任职,以其影响和能力继续帮助桂系。注意一点,黄绍竑离开广西并不是离开桂系集团,去投降蒋介石,而是以另外的方式继续为桂系出力,为蒋、桂之间缓和关系。黄绍竑多年以后回忆这一重大转折时说:"我这次之所以离开广西团体,并不是因为我与团体的中坚分子感情破裂或利害冲突而失意出走的。说实话我仍爱我共同奋斗过的团体,毫不存在想破坏或利用团体之心理,去南京主要是想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李宗仁在回忆录中透露:"黄氏此去纯系他个人消极所致,并非与我李、白有何不洽。"事实上的确如此,桂系失利后国民政府委派黄绍竑处理广西善后事宜,但黄宁愿去香港闲居,也不出任此职。

黄绍竑戎装照

黄绍竑以政治谋略见长,他到国民政府任职后,由武转文,由地方转中央,先后担任了内政部长、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等军政要职;抗日爆发后,又历任军委会作战部长、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1947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立法委员。期间,黄绍竑对蒋、桂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黄绍竑

黄绍竑到国民政府任职后,将桂系融入国民党,使其成为党内最大的反对派;黄绍竑视野开阔,不拘于广西一省一地,侧身庙堂,为新桂系开创了更加开阔的政治空间,李宗仁后来出任代总统便是实证;事实上后来李宗仁、白崇禧也走了黄绍竑的路子,先后任职中央,为全国、全民服务。


民国年间那些事


黄绍竑算是一个有理想色彩和整体利益取向的地方军政要人。他在国民党各派斗争与平衡中,常常由于恪守自己的价值,反而成为都认可的一个人,离开桂系前往国民党中央,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抉择。

桂系分为老桂系和新桂系,黄绍竑、李宗仁与白崇禧三人白手创业,乱世起家,最终成为新桂系三巨头之一。中原大战桂系失败之后,黄绍竑离开广西,但与新桂系的关系一直藕断丝连,并非是彻底闹翻。黄绍竑后来回忆:

“我这次之所以离开广西团体,并不是因为我与团体的中坚分子感情破裂或利害冲突而失意出走的。说实话我仍爱我共同奋斗过的团体,毫不存在想破坏或利用团体之心理,去南京主要是想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

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前往国民党中央任职,之后担任内政部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调和广西地方军阀与中央—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蒋介石下野,与桂系逼迫曾有关系。

黄绍竑在政治策略上很成功,通过和平手段使得桂系最终融入国民党,成为最强势的一个内部反对派。而他与李宗仁、白崇禧的诉求也一直是比较接近的。李宗仁也曾说:黄氏此去也并非与我李、白有何不洽。离开之际,黄绍竑认为:

“我们搞了几年,结果弄得这个样子,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的了。我不如趁此借着桂系的影响,凭着自己的手段,到外头去混,一定可以混出一个名堂来,或者对桂系间接有一些帮助。”

黄绍竑选择发展不能拘泥于广西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的强盛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1949年,李宗仁任职总统,是其战略的成功与巅峰,也是没落。


秦右史


在很多人印象中,新桂系首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而李、白二人的确知名度极高,在近代民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实际上,在新桂系起家之时,桂系并非两巨头,而是三巨头,这其中,排名第二的是黄绍竑,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白崇禧还要位居其后。

桂系三巨头

不过在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排名第二的桂系巨头黄绍竑就离开了新桂系,并投入了常凯申国民政府的怀抱。黄绍宏为什么会离开新桂系,投靠常凯申呢?他脱离桂系的行为属于背叛吗?

第一,对于内战的不满和新桂系的失望。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三人,从陆荣廷旧桂系的低级军官起家,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整个广西,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广西的实际统治者,而此时,三个人才不过30出头,可以说,此时的三个人正是踌躇满志之时。

黄绍竑

但当三个人野心勃勃的试图更进一步,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时,却屡遭败绩。先是蒋桂战争,三人被迫通电下野,随后又在进攻广东和中原大战中接连惨败。可以说,从北伐战争胜利后,一直到中原大战的三年多的时间,新桂系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却在常凯申高超的手腕之下接连失败。

桂军

面对如此现状,黄绍竑认为,利用武力击败常凯申,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新桂系不具有武力统一全国的能力。而接连的战争使得黄绍竑开始疲惫,对于战争也十分反感,他希望采用和平的手段,去解决国内从未停止的军阀大混战。

黄绍竑在回忆录中曾说到:

我觉得这几年的内战是太无所谓了,与国家有什么益处?与人民有什么益处?与自己又有什么益处?于是我决心退出这个内战的漩涡。

黄绍竑

第二,黄绍竑离开新桂系时,可以说是净身出户,已经将对新桂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所以谈不上背叛。黄绍竑作为新桂系排名第二的巨头,在新桂系的军队中,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如果真心决定背叛新桂系,那么他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将新桂系的一部分军队拉出来单干,这将对新败的新桂系造成根本上的影响,甚至新桂系就此分崩离析,也并非没有可能。

李宗仁和白崇禧

但黄绍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经过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同意。因此黄绍竑离开新桂系,前往国民政府,可以将其看作三人政治理念的不合,与背叛没什么关系。而且到达国民政府之后,黄绍竑虽然曾被常凯申利用,试图取代新桂系,但黄绍竑并没有配合,而在黄绍竑担任各个职务之后,也从未对新桂系采取敌对行为。

第三,则要说到黄绍竑和白崇禧的矛盾。俗话说得好,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人合作,本身就容易产生矛盾,而“小诸葛”白崇禧虽然军事才华横溢,但也存在心胸狭隘,自视过高,甚至不自量力等缺点。

白崇禧

他先是低估了粤军的战斗力,莽撞进攻广东,不但被粤军击败,反被粤军占据了梧州,而后再进攻湖南的战斗中,白崇禧又将战斗的失败归咎于黄绍竑救援不力,并对黄绍竑大加指责,黄绍竑与白崇禧的矛盾几乎已经公开。因此,这进一步坚定了黄绍竑离开新桂系的决心。

1930年12月1日是黄绍竑37岁的生日,桂系三巨头在一起庆祝完生日之后,黄绍竑就离开南宁,并从龙州出发,取道越南到了香港,在广州短暂逗留之后,随即前往南京,正式脱离了新桂系。

李宗仁

在国民政府之内,黄绍竑历任内政部部长、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等职,从未对新桂系采取任何敌对言行。而且在1948年常凯申第三次下野之后,李宗仁能够上台成为代总统,黄绍竑出力很大,这也是自黄绍竑离开新桂系后,桂系三巨头的第二次合作。


鸢飞九天2018


事实上,在新桂系三巨头中,李的位置是超然的,没有争议的。多是黄白两人在互相竞争老二的位置。

这很正常,毕竟老大李宗仁也会允许他们存在不影响本团体利益下的竞争,黄白二人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真正的争议出现于1929年新桂系全面溃败之后。

1929年6月蒋桂战争结束,白黄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一年多之前的中央执政地位丢了,连经营多年的地盘也丢干净了,白黄互相埋怨。黄绍竑认为,蒋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新桂系即便再占广西也难以憾动,所以,他愿意离开,但不是投降蒋也非出卖新桂系的利益,对此,李白两人都表示同意。


四川達州


2016年盛夏,我参加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举办的“新桂系与广西建设”工作坊,对南京的炎热记忆犹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黄绍竑选择离开广西的主要原因是厌倦了内战。他对白崇禧说:“我觉得这几年的内战,是太无谓了!于国家有什么益处?于人民有什么益处?于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在得到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谅解之后,黄绍竑通电辞职。



1932年春,国民政府改组,黄绍竑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担任内政部长。内政部在行政院各部会排列的顺序上,居于首位,可是连年内战频繁,军政和财政变成强势部门,内政部无异清水衙门。按照黄绍竑的话来说,内政部长好似院内的备员而己,自1928年4月成立以来,四年又一个月的时间,已更迭了十个部长。

黄绍竑很认真,每日按时到公,按时下班,一扫过去部员闲散的风气。1932年11月,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成功召开,全国各省的民政厅长,省市警察局长,都来参加,甚至政治上尚在对峙中的广东、广西亦不缺席。这不得不说,黄绍竑在两广地方实力派中是具有相当号召力的。

鉴于孙中山《建国大纲》规定县为自治单位,黄绍竑在内政部长任内十分重视县政建设,先后设立河北定县、河南镇平、广西宾阳、山东荷泽、江苏江宁、浙江兰溪等为全国实验县,都是以乡村建设为基础。此外,黄绍竑也比较重视地方自治、自治与保甲、报刊杂志的审查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黄绍竑还曾规划过远征新疆,主张编组一支摩托化部队,加强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因此,我们不能把黄绍竑参加国民政府内政工作视为“投蒋”,他是真心想为民族、为国家做点实事的,比割据一方,无视中央政令、军令的军阀强多了。道理很简单,中国要强大,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