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是陨石坑吗?你怎么看?

深蓝47694


上海科技报科普问答主持人:主任记者 吴苡婷

四川盆地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富庶的区域,那里矿产丰富、土地肥沃。但是四川盆地的四周都是高山,会给人印象可能会是陨石坑。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四川盆地的地质演变历史的过程是海洋—湖泊—盆地。



我们都很清楚今天青藏高原虽然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但是在2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而紧靠青藏高原的四川盆地当时也是一片海洋,后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川盆地也开始提升高度,后来它慢慢变成了群山环抱的巨大湖泊,地质学家把它称为“巴蜀湖”,后来因为地质运动,在湖泊内部形成了众多断层,高低起伏,巴蜀湖的面积不断缩小。70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了巨大的气候突变,这场灾难也导致了恐龙灭绝。当时的气候变得干燥异常,巴蜀湖逐渐干涸,慢慢地变成了内陆盆地。


科坛春秋精选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而且非常具有典型性,它的四面都是高山高原,其形状也比较规整,就像一个圆圆的盆子,镶嵌在青藏高原的东部,总面积达到了26万多平方公里,其东部还有著名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


有人认为四川盆地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因为陨石坑的形状都很圆,而且四川盆地的地形也是在青藏高原东部突然凹陷下去,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砸出来的一个坑,所以也就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陨石坑了。

那么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凡是都要讲究证据,从地质考察来看,目前这里并没有发现巨型陨石撞击的迹象和证据,倒是发现了它从海盆——湖盆——陆盆的形成迹象。


其历史变迁大致是,在印度洋板块撞击亚欧板块之前,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都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属于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而四川盆地就属于大海中的海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这里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后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撞击,印度洋板块延伸到亚欧板块之下,抬起了青藏高原这一片的地壳,四川盆地也被抬升到了海平面以上,成了一个盛满海水的大湖。

这时的四川盆地也由海盆先是变成了海湾,接着变成了湖盆,而且先是一个内流湖,这个湖盆比如今的四川盆地面积要大得多,基本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湖,后来这里的地形继续抬升,盆地的边缘隆起一些高山,湖盆中的海水在东边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入大海,流水在山间切割出水道,形成了长江的原始水道,海水也被降雨的淡水代替,成了一个淡水湖,这时候这个湖泊也是很大的,但是随着其地形的逐步抬升,这个淡水湖中的水也渐渐流光了,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陆相盆地,基本也就成了如今的四川盆地这个样子。





时间是最好的雕琢师,其实全世界的地形一直都处于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喜马拉雅山是如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平均海拔6000多米,谁能想到几亿年前这里却是汪洋大海呢?四川盆地也一样,也是一直处于沧海桑田的不断变化中,从震旦纪以来,这里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曾经两度从海盆变成陆盆,而如今的四川盆地的形成,和印度洋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导致的地壳抬升运动分不开的,由于这里降雨量丰富,而又地势平坦,所以这里才成为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地。



人类的方向


四川盆地是中国第三大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呈典型的菱形。东西两边长380-430km,南北长310-330km。总面积有16.5万km²。它是中国盆地中海拔最低,物产最丰富的盆地。


从google地图上看四川盆地,非常像个陨石坑,而且很多资料也有很多这样的说法。

有些研究者也说,四川盆地就是恐龙灭绝的直接证据。当时一颗直径20km左右的小行星,从东南方急速砸向西南方,威力相当一万亿千克TNT的当量,砸出了一个直径500km,面积约23万km²的四川盆地。

但四川盆地除了地形像陨石坑外,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它是个陨石坑。

砸出这么大的坑必须要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它巨大的撞击能量必定会让附近的岩石气化,液化,稍远的岩石必定会在高温高压的冲击波下发生严重变质。


然而四川盆地内部或周围都没有任何液化冷凝或变质的岩石。反而盆地内部在地质时期沉积了特厚的沉积层,盆地四周也有大量没变质的岩浆岩出露。有些就是25亿年前-6亿年前的元古代形成的。意味着四川盆地自元古代以来就没有过陨石撞击的迹象。

四川盆地是古板块中稳定的地台区域,它内部没有强大的受力变形,它周围的山脉也符合板块运动特征,无异常状态。

所以铁证如山的证据证明了四川盆地不是陨石坑。


弄潮科学


不是的。


四川盆地的形成

四川盆地曾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海侵:

第一次是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四川地台(扬子地台的一部分)不断下陷与外海联通形成海洋盆地,直到志留纪时的加里东运动。加里东是古生代早期地壳运动的总称,泛指早古生代寒武纪与志留纪之间发生的地壳运动,是一个主要的造山时期。此地质运动使得除西部龙门山地槽外的其余地区上升为陆地。

第二次是发生在在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四川盆地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侵,整个盆地再度沦为海洋。又直到1.9亿年前的三叠纪的“印支运动”(印度支那板块,就是现今印度及喜马拉雅南麓部分,还包括现在的华南等地,有地质学家认为是燕山运动的早期),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海盆上升转为内海,并进一步变成湖泊,面积几乎覆盖现今盆地全境,我国地质学家命名为“巴蜀湖”。

后来到7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强烈的“燕山运动”(自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到7千万年前左右,在我国许多地区地壳因为受到强有力的挤压,褶皱隆起,成为绵亘的山脉,北京附近的燕山就是典型,因此得名)使得盆地四周山地继续隆起,现今的四川盆地基本成型。内陆湖泊在干燥条件下,经强烈蒸发形成盐湖,后来被泥沙掩埋保存于地层中形成盐矿,这使得自贡一带成为古今著名的内陆井盐产地。


陨石坑遗迹的特征

上图:2017年11月发布的地球撞击数据库的球面投影,中国及亚洲非地区陨石坑较少,可能跟西方研究者的研究数据较少有关。


陨石坑碰撞会有很多不同的地质特征,其中之一就是陨石坑实际上回造成强烈的边缘物质喷溅以及中心的隆起。而且陨石撞击会造成整个地壳的破碎,以及部分岩层的融化。

四川盆地所在的四川地台以及上一级的扬子地台都非常稳定和坚固,因此不太像是陨石坑。而岩石喷溅的情况也并未在四川盆地周边找到。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现今发现的第二大的陨石坑遗迹。科学家估算此坑可能是由直径为8-11千米的陨石撞击而成,碰撞能量相当于1亿兆吨TNT。

而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应该说卡坦半岛地区)能够找到很多冲击石英石,这是陨石撞击熔融的产物,在四川盆地未有此类发现(反而是海、湖、陆沉积风化相为主)。

上图: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发现的冲击石英石。<strong>


在陨石坑周边很容易形成一些独特的地质结构,例如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边缘现今陆地部分大量可见的“沉洞”,这是在陨石撞击之后的“水盆”结构所致(撞击后垂直方向产生列横的石灰岩地层被水垂直侵蚀而成)。在四川盆地的边缘并没有大量的“沉洞”构造。

上图:希克苏鲁伯陨石坑造成的引力异常分布图,可以看出陨石坑的中心位置,白点是撞击形成的“沉洞”。

上图: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周边的“沉洞”。


小宇堂


四川盆地是白垩纪陨石坑。

“四川运动”是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四川盆地是个比较复杂的陨石坑,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逆掩形成了青藏高原的“三大地体”(基底走滑,分层加厚的隆升模式;三大地体由四条蛇绿岩带分割),顺推的陨石坑岩浆冲击波层流形成了“三峡”。

由于小行星是由南向北俯冲的,所以四川盆地及以南地区(俯冲带磁铁矿氧化形成铁红)是红土层,陨石坑以北主要是黄土,黄土之下间隔以红层。



金童希瑞


前段时间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很多人当时在评论区留下了各自的见解。且不说当时回答的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也不去谈论当前公认的陆地板块挤压学说。主要想分享下当时评论区的见解观点。首先有的人认为四川盆地是一颗直径为45千米的冰慧星撞击形成的,这是《地球沧桑之迷》作者所持有的观点。还有的人认为,四川盆地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叫四川地台,是由地球形成初期冷却的古老岩体及古生代沉积的地层形成的刚性基底。这基底异常坚硬,致使在四周构造应力挤压之下也没形成大的褶皱,倒是其周边形成了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婁山等大山。中国境内这种大形刚性基底,除四川地台仅有鄂尔多斯地台两处,其它还有几处小的如地盾地块等。

另外有人认为,四川盆地是小行星撞击形成的确认无误!是在史前某某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所有生命全部消失!由于巨大撞击地球错综复杂的地壳演变现在的四川变成了海洋沉入海底!又过了NN万年后被非洲板块甩掉的一角(现在的印度)直插亚欧板块下面慢慢地使地壳上升形成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自然的也把四川从海底慢慢抬升出来了。个人还是保留四川盆地是古代地中海地质构造,不是慧星撞出来的观点,远古地质构造是海洋。并且四川盆地与世界上最大的陨石撞击坑在形状上有明显的区别,整体看有点圆形的意思,但是仔细看极度不规则,完全不符合陨石撞击的逻辑。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不知是五粮芳香,老窖发威,还是剑南回春。龙门阵的高者在赞美上天赐予天府之国美丽富饶之际,无意间呓语出四川盆地是不是由天上的陨石撞击而狂。

总之酒后之言不必在意,言归正传,不谝闲传。

古老的诗句:沧海变桑田,人人皆知。盘古开天劈地的神话故事,坊间老幼听悉。

很久很久以前,因缺失史记,却且的讲在一亿多年前。四川盆地还是汪洋一片。经过几千万年的天翻地覆,沧海终于变为桑田。

经过地质学家,考古学家,长年累月不辞坚苦的严格认真仔细探测发现,即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

正是人类所生存的地球自诞生以来,地球表层的七大板块,总是在不停的相互移动。当慢慢靠近的板块之间,海水消退,高山隆起。在高山四围中的平地则成为盆地。

为什么叫做盆地?就是平地的周围四面八方都是高地。不管是山川,还是高岭均是如此。

直到现在四川盆地的西邻青藏高原,还是在慢慢的增长。因而也给天府之国带来地震灾荒。幸而有川西的大断层阻挡,才阻止了四川盆地免遭地震之殃。


山水1320


四川盆地紧邻青藏高原,左边是崇山峻岭,右边是高原,小行星怎么会刚好砸在这里呢?

四川盆地这么大,盆底应该是极其坚固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否则周围都被地层运动虐得崇山峻岭、层层叠叠,不会留下面积这么大的平缓区域。


机与电


看一看青藏高原旁边有几个盆地就清楚了,除了四川盆地外,还有柴达木盆地若干盆地等。很显然四川盆地不是陨石撞击的,而且印度次大陆板块冲击形成的。成都平原也不是冲击平原,而且沉积平原。


活的自在点


看看发现:的陨石坑直经达4一5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