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規模養殖場,三公里內散養戶取消合理嗎?

賺點沒法再小的小錢


這個問題不是這樣問,不是為了保護規模養殖,而把散養戶去掉,經濟市場是要公平競爭的,而是希望散養戶走向規模化養殖。養殖產業規模化是近幾年國家提倡和推崇的一種養殖模式。養殖散戶在我國那是多如牛毛,那麼多養殖戶都走向規模化也是不可能的,不是市場容不下而是多數養殖戶條件不允許。規模化是指年出欄量500以上,有合理的糞便消化設備,不能汙染環境。


怎樣使散養戶走向規模經濟呢,或者說走的又快又穩呢,那隻能是從養殖場的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抓起,硬件方面,把現代規模養殖的設備都要準備妥當,如果養殖戶資金有問題,政府應該拿出政策來支持,比如補助資金或者貸款等等。軟件這塊就是學習科學養殖,綠色養殖,環保養殖,讓技術人員來養殖場傳授技術。有一整套的科學方法在加上認直刻苦實踐肯定會做起來。


去田野的路


關於這個話題,在2018年11月10日有所提及,當時的描述是排查清理存欄量50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周邊3公里內的小散養殖場(戶),保障生豬基礎產能安全。不過有點耐人尋味的是,在後來的消息中,卻刪除了這句話,同樣的一件事,出現了不同的表述。通過非洲豬瘟防控這件事,也看得出防控形勢比較嚴峻,比較擔心規模養殖場出現非洲豬瘟病毒,進而對生豬供應造成影響,畢竟是豬肉消費大省,加上這些年環保因素驅緊,當地每年有近1000萬頭需要外調,如果本地防控沒到位,將會直接影響物價指數。為了保護規模養殖場,三公里內取消散養戶合理嗎?微塵微視界認為有以下幾點觀點。



一、在非洲豬瘟面前,大小養殖場都是防控重點

非洲豬瘟這個不速之客,的確讓養豬人擔心受怕,萬一養殖場不幸有該病毒,那將帶來不小的損失。從2018年8月出現首例,隨後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無論怎麼嚴格防控,還是一樣有新的出來,但總體上是中小養殖場,畢竟認為規模養殖場自身會更加重視防疫,一旦出現問題將損失更大,影響力更大。但在1月2日黑龍江7.3萬頭存欄規模的養殖場出現了非洲豬瘟,這一下子令業內震驚,非洲豬瘟不是中小養殖場的專利,大型養殖場也一樣會出現非洲豬瘟。在病毒面前,無論養殖規模大小,它都是公平的,都可能被感染上,都得列入防控重點。

二、強者恆強是養豬行業真實寫照

規模養殖場為何會受特殊照顧?這也情有可原,很多規模養殖場是通過招商入駐的,成為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企業,特別是對當地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來說,相關部門肯定是不希望規模養殖場出現非洲豬瘟病毒。一旦中招,損失將很大,後期恢復生產還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無論哪個行業,一旦行業面臨危機時,優先要保障的是有影響力的,這樣能總體上穩定市場。

三、行業標準化的推進,小散戶退出市場將是大勢所趨

養豬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行業,養殖人員素養參差不齊,疾病防控也是千差萬別,總的來說小散戶受制於自身條件限制,沒辦法跟規模養殖場相比,在防控方面的投入也相對較少,從長遠來說,肯定是不利於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在優勝劣汰的自然選擇下,必然會推進行業標準化,用標準化的制度來管理規範,符合標準的大力扶持,不達標的堅決淘汰出局,只有這樣才會使得養豬行業健康發展。在這樣的調整過程中,實際上小散戶是沒有競爭優勢的,大概率會逐漸退出市場。



四、養豬佈局或將有所改變

很多地方為何會對小散戶有所排擠?有時也是自己造成的,很多小散戶沒有什麼環保概念,對環境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就像我們村裡有個養豬場,剛開始建的時候各方面做的都挺到位,但後來就慢慢變樣了,把豬糞直排入別人家的農田,有的直接排在河裡,弄的臭氣熏天,引起很多村民投訴,上面多次要求整改,依然沒認真執行,最後被強制性關停。非洲豬瘟出現後,生豬流動性出了大問題,導致各地生豬價格差異明顯,這實際上佈局出現了問題,後期產業佈局會迎來調整。



總之,規模養殖場3公里內取消散養戶,目前來說不是普遍現象,只是個別地方在特殊時期做出的特別措施。但從長遠看,散養戶會逐步退出養豬行業,優勝劣汰是必然選擇,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規模養殖場供應量穩定,豬肉價格就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一定程度上說是利好。你支持取消散養戶嗎?

以上為微塵微視界對三公里內取消散養戶是否合理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微塵微視界


如果為了保護大的養殖場,而取締小的養殖戶,這對小散實在是不公平的事情!在這個非洲豬瘟非常時期的時候,小的養殖戶應該學會規避,讓損失降到最低,該出手的全部出手,不要壓打豬,也不要進小豬,等以後非洲豬瘟過去再養。如果是直接取締小的養殖戶,這樣有點不合理,必定都是農民,你直接給取締了,讓農民以後怎麼生存。留在農村養豬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逼不得已才就在農村的一部分人。如果這部分人的生活來源給斷了,他怎麼在家裡照顧一家老小?不能逼迫一部分人,來成全另外一部分人。


返鄉農夫


為了保護規摸養殖場,取消三公里內的散養戶一點都不合理。非洲豬瘟不是與散養戶無關嗎?幹嘛拿散養戶開刀?以前網上說是與飼料有關,應該禁止病源飼料才是王道,關健時侯專家不起作用切斷病源,只有欺負小老百姓,很多散養戶都是家裡雜七雜八的糧食和蔬菜與瓜類,土豆紅苕喂的,這樣就減少浪費,人吃不了也賣不了的就喂一兩頭豬,既有肉吃,又得農家肥用,有效改善土質板結,少用化肥。這樣傳統喂法,哪來病源?農戶養的豬肉比養殖場飼料豬肉好吃多了,禁止散養,讓人們忘記鄉豬肉的味道,能餵豬的農戶肯定會意見很大。要想杜絕非洲豬瘟,只有找到真正病源,把病源切斷,才是唯一有效的辦法,亂下刀不可取。


吳安秀13


散養戶存在的原因,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有兩點:1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種地的傳統一直存在,許多散養戶在糧食自己夠吃的同時,多餘的用來養豬,雞,牛,羊等,這種習慣已經延續了幾十年,並將持續下去。

2規模化養殖場產生的有害有毒氣體,養殖糞汙處理不當,對水體、土壤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汙染,由此可見規模化養殖場對軟件和硬件要求極高。

從目前情況看,疫情是擺在散養戶和規模化養殖場面前的一道難題,短時間難以根除,但是隻要重視生物安全,發現疫情及時處理,大面積蔓延的可能性不大。當然呢,疫情的出現並不完全是壞事,它能推進養殖產業的升級,缺少競爭力的散養戶將會大面積退出市場,規模化養殖場在競爭中只會越來越好,這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感謝閱讀!






喻見鄉音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對比一下規模養殖場和散養戶的區別。



從人員技術來看,規模養殖場有專業得養殖人員,專業養殖技術比較全面,專門從事養殖,而散養戶基本沒有專業知識,知識參次不齊,特別是防疫方面的知識。



從規範化程度來看,規模養殖場都是經過環保、畜牧、國土、規劃等部門審批通過的,對環境沒有汙染,養殖比較規範,而散養戶基本沒有經過審批,環境汙染較為嚴重。




從國家管理方面來看,規模養殖場由於集中國家好管理,而散養戶比較分散,難以管理,特別是發生疫情的時候。



從三方面可以看出,國家有國家的考慮,考慮是比較全面的,我們應該“小家服從大家”的安排。


濤子說說


豬死了,欠了一屁股的賬,疫情太可怕了,中國養豬災難,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賣飼料的我不怕你漲價了,賣豆粕的我不怕你抬價了,屠宰場不怕你跌價了,賣獸藥的一邊玩去吧,環保的不再怕你逼我關門了,我含淚退出養豬業,養豬太難了,還在養豬戰線苦苦掙扎的兄弟姐妹們,命是自己的,多保重吧。


隨風的人916


這是一刀切的做法。也是現階段社會存在的普遍現象。扶持大的,有規模化的養殖戶,難道這小規模的散養戶就應該犧牲自己的利益嗎?這完全是不合乎情理的。任何事業都是從小做到大的,就像這些小散養戶一樣,你不扶持也就算了,還斷其後路,這樣的做法只能是激化社會矛盾。究其歷史的任何時期,多數都是農民不滿其當時統治者政策而引起的起義。我們現階段社會要時刻注意的是廣大平民的心聲,萬萬不可小視!


金林631


三公里?不想讓老百姓活了,不想讓老百姓在農村住,強行讓老百姓去城裡買樓當房奴就直說,轉那麼多彎幹嘛?又環保,又汙染,又為人民安全,又健康,又這又那的,真噁心。村於村之間有三公里嗎?


厵始蔀落30827


這個不合理的,比如說,有一個人承包了大量土地,他種植了玉米, 難道方圓十里地,沒有被承包的土地,就不能種植玉米了,,這明顯就是壟斷的模式嗎,,養殖場養了雞,鴨,鵝,,三公里以內,別人不能養,雞,鴨,鵝,這個不太現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