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国战损不过寥寥几万,为何至此一蹶不振?

浅色澜海


与丧失多少兵没有关系,关键是两个原因,一是蜀汉损失了最会打仗的指挥官;二是蜀汉彻底丧失了夺回荆州的最后机会。


夷陵之战,确实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什么刘备带了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实际上刘备率领的至多也就十万人,并且其中几万还是从蛮族借的兵。陆逊火烧连营,也并没有让刘备全军覆没,只是主力受损,损耗最多也就是三四万人。兵力损耗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因为刘备死后没有多少年,诸葛亮就连续南征北伐,尤其是第一次北伐,兵力最盛,可见几万兵力损失固然会造成一定影响,但不至于一蹶不振。主要的问题在于两个,一是蜀汉失去了最会打仗的人,二是蜀汉彻底丧失了夺回荆州的机会。


所谓蜀汉最会打仗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刘备自己。跟三国演义不同,历史上蜀汉的绝大部分基业都是刘备自己打下来的。如果要说其阵营中有谁能稍许和他相提并论那就只有关羽了,偏偏关羽也是早于刘备而死。其他人只能说是将才,而非统御一方的帅才。刘备自从起兵以来,不分兵则刘备挂帅,分兵则刘备关羽各领一军。刘备的军事成就不低,比如火烧博望坡,不像小说里诸葛亮的主意,而是刘备亲自指挥。那时,曹操北上攻打袁尚,刘表命刘备率军抄其后路,刘备一路打到叶县,临近许昌,夏侯惇、于禁、李典阻击,双方在博望坡交手,刘备佯装败退,并火烧自己的营帐,让夏侯惇以为刘备逃遁,与于禁率军追击,最后被刘备伏兵困住,多亏李典接应,才获救。此战虽未成功夺取许昌,但刘备伏击曹操头号心腹夏侯惇的战绩也算耀眼。

再有就是此后无论赤壁之战后定荆州、入蜀夺益州,还是与曹操争夺汉中,直至夷陵之战,刘备都是事必躬亲。因为除了他,实在没有人能堪主帅重任。其他武将不是资历地位不够,就是能力不行。还有我们熟知的定军山之战,也是刘备亲自指挥,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黄忠只是个冲锋队长的身份,甚至比对各人传记,连夏侯渊也不是黄忠杀的,而应该只是死在乱军之中,黄忠仅仅是表现勇猛而已。故而,最能打仗的刘备死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势必大打折扣。


第二点就是荆州。夷陵之战后,蜀汉再无机会染指荆州,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设想彻底泡汤。其实按照当时的局势,刘备伐吴,与其说是军事斗争,不如说是政治威胁。魏蜀吴三国的鼎力格局是一种平衡,魏最强而吴蜀皆弱,所以,三家都很清楚,吴蜀两国必须联合才能对抗曹魏,不能有大规模内耗,否则曹魏一定坐收渔翁之利。东吴夺荆州后,吴蜀关系达到冰点。刘备拉开架势伐吴,就是瞅准了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希望他能妥协,将整个东吴控制的荆州部分全部拱手相让。


一开始东吴也害怕刘备来拼命,所以一路后撤,始终不交战。但是到了夷陵—猇亭一线,如果刘备再进军,之后就是一马平川,整个东吴控制的荆州地区(包括湘水划界后原本就已经归东吴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就会落入刘备手中,这是东吴不能容忍的,越过了东吴底线。加上刘备舍弃战船,让东吴发现刘备并没有准备打到江东大本营的意思,只是局限于荆州。于是决定反击,一举击溃刘备。刘备也清楚不能硬耗,所以在还有兵力一战的情况下选择退走,双方都要回去防范曹魏偷袭(后来曹魏果然攻打江陵)。

所以,夷陵之战后,吴蜀立刻恢复了通使,关系迅速正常化。甚至再后来孙权称帝,诸葛亮也让人道贺。因为吴蜀同盟不能再有任何的破损,蜀汉也就再也不可能染指荆州。夷陵之战是最后的机会,已经丧失了。没有了荆州,就没有隆中对中候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克复中原的条件。只剩益州,只能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蜀道难,外界难以进入,里面也难以攻出,蜀汉自然难有作为。


伊耆角木


夷陵之战是三国最后一次大战,彻底奠定了三国的局势。

夷陵之战为什么对三国的局势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呢?尤其是对蜀国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呢?

战略

夷陵之战本质上是荆州争夺战的延续。曾经刘备占领汉中,实际控制荆州的南郡、武陵、零陵,蜀汉对外形成双拳出击的局面。而荆州地区一丢,蜀汉对外如同失去一臂,再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地理攻势,只能成为“缩头龟”的局势。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少占领荆州恢复双拳出击,如果顺利灭了东吴,形成双雄争霸的局面。

夷陵之战的失败,蜀汉为了稳固统治不得不恢复和东吴的盟约,彻底失去了荆州。这也导致了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战略只能是蚕食,而不是一战而决天下。

战争

夷陵之战本身对蜀国的影响。据吴国史书记载夷陵之战吴军消灭蜀汉士兵八万余,而同时镇北将军黄权全军投降曹魏,黄权要防御魏国兵力最少也要两万左右。按照这样计算蜀国这一战失去了近10万兵力,而且几乎都是老兵。而当时蜀国在编的人口也就是90万!按照男女比例一比一,男性就是45万,再去掉老和幼就算15万,这一战失去了1/3之一的成年人口,这对一个国家的统治是很致命的。

而且刘备公元214年从占领四川,到公元222年发动夷陵之战,不到八年的时间,蜀国内部的势力尚未完全臣服。这也是刘备为什么让诸葛亮镇守成都的根本原因。

夷陵之战后,刘备不回成都主要自然是羞愧,其次未尝不是和诸葛亮形成钳制之势让内部反对势力(刘璋旧部和本土世家)不敢乱动。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诸葛亮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内政上。

刘备

刘备是当时蜀汉的灵魂,而刘备经历夷陵之战后精、气、神全失。刘备当时已经60多岁,古人中已经高寿了,此时年老失其“精”。夷陵之战失败,气急攻心,失其“气”。刘备累败累战就是因为他有关羽和张飞的不离不弃,而关羽和张飞先后离他而去,刘备失其“神”。刘备死去,刘禅必然比不上其父,诸葛亮再厉害,也只能是丞相做不了主公。蜀国失去了开拓进取的领袖。

宿命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汉末三国,三大战役决定了天下大势。曹操在官渡烧了袁绍的乌巢粮仓,袁绍死,曹操兴。孙权刘备在赤壁烧了曹操渡江连船,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刘备崛起。夷陵之战,陆逊烧了刘备八百里连营,刘备死,天下三分定。

夷陵之战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是东汉末年英雄燃烧的最后光辉!





汉征西大将军


个人觉得有两点主要原因吧:

第一:丢了荆州,荆州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以至于曹操,孙权都做梦都要拿下荆州。丢了荆州,刘备集团每次要出兵都要从蜀中出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荆州物产丰富,又是经济重镇,丢了荆州,单靠蜀地,国力当然不行,蜀汉经济不行,曾一度靠蜀锦作为财政的主要来源,没钱国家难以强大,何况在那种战乱时代!

第二,夷陵之战,刘备集团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已经损失过半,左右手张飞,关羽都在之前死了。刘备夷陵之战损失的都是精锐,是刚和曹操争夺关中留下来的精英,夷陵之战损失的精锐太多,元气大伤,以至于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而且蜀中势力复杂,有益州本土势力,刘璋旧派势力,然后才是刘备势力,刘备刚坐稳益州不久,自己精锐军队也损失惨重,益州其他势力难免有所异动,平复这些内部势力也是非常烧脑的。可以说夷陵之战后蜀中内忧外患,一直也没有缓过来,诸葛亮不断北伐,其实也有很大原因是为了均衡蜀中各方矛盾,大家先别窝里横,一起矛头对外,北伐!





竹杖芒鞋181851981


我的见解是:

三国中蜀国是最弱的一方,以人口来说,金文京列出了三国灭亡之时的人口数据: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吴国共52.3万户,230万人;魏国共66万户,443万人。这一比,更加明了,魏国相当于两个吴国,五个蜀国。最重要的是在这场战役里蜀国损失了近10万士兵,可以说接近当时蜀国总兵力10.5万了。另外加上刘备带出来的文官武将的损失还有荆州的丢失,可以说打没了蜀国大半的家当了。不过我要说句题外话,诸葛亮能把这么个烂摊子在数年内恢复起来还真不是盖的(ง •̀_•́)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