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我国西部地区气候将受什么影响?

伯爵71438871


这个问题一再的出来,我再多说一个角度吧,根据气象学家叶笃正和高登义的推断,要把青藏高原夷平至海拔2000米,印度洋的水汽就可以改变我国西部气候情况了。因为印度洋的水汽通量是固定,和按照降水平均分布原理,单纯从喜马拉雅山开个通道到西部,并不能增加多少水汽。况且随着距离拉长,季风能量减弱,估计水汽没有足够的能量进入我国西部。

不考虑工程量问题,单纯考虑气候影响,那么夷平青藏高原到海拔2000米什么概念?青藏高原将与黄河中上游的海拔一致,这样我国的西部降水将会增多,黄河中游和新疆的干旱问题将得到缓解。但我国的华南地区估计会变得干旱,另外东亚季风作用将减弱,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就不会像现在降水丰富了,长江的航运的黄金水道要大大打折扣。换据话说,这相当于把我国的气候条件重新洗牌,属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下图为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在枯水期成为大草原。

所以从喜马拉雅山挖通道这个脑洞,是很难达到其目的,还是好好开发雅鲁藏布江的水利资源吧,毕竟这还是我国的基建能力范围之内的。下图为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



昆仑还东国


在这里挖出一条通道,一挖解千愁,真正的从此沙漠变绿州,看下图:在哪里开挖通道?有人说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开口子,经过多方论证,这里开口子由于要翻过青藏高原,西南季风有些力不从心,即使到了新疆,水汽也该枯竭了。另外暖湿气流经过青藏高原,可能要引发冰川融化,威胁我们13亿人三江源地区的“水塔”,长江、黄河受到威胁。

沿着喜马拉雅山住西延伸, 青藏高原在这里“打结”,形状恰似“鸡脖子”,山的里侧就是我国南疆,外侧就是印度河平原,从这里开口,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读上图,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周都是高山,地形非常封闭,周边的水汽难以进入本区,降水量非常少,蒸发量达到3000mm,形成了约33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如果按图1的方式开一个口子,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新疆干旱问题,这是因为:

印度季风真接进入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会把印度洋水汽直接带到本区,成云致雨,相当于改变了这里的气候,减弱了这里的蒸发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绿州渐渐扩大,昆仑山、天山的冰川渐渐有了水汽补给,塔里木河水位慢慢抬升,3~5年之内有望彻底扭转干旱环境。

相比红旗河引藏水入疆,有很多优势,红旗河工程量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虽然能够引水入疆,但终归没有解决好新疆的干旱问题,而开口子从云中调水,相当于平时说的改天换地,这次是真正的“改天”,才有了今后的“换地”,永绝后患。

诚然这套方案也有一些问题,地缘政治问题最难解决,开口子地方是领土争端的克针米尔地区,而南部又是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虽然说两国关系密切,但就这项工程来说得需要更多的考虑和科学规划。 不同见解,欢迎评论,讨论留言


地理纵横


提到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这个想法,需要先提一下我国著名的企业家,南德集团前董事长牟其中,是他最早提出的。他的传奇经历让人感叹,而又有几分伤感。他曾经是中国首富,做了三件在现在都属于超前的生意: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虽然只做成了一件,但是剩下的两件事,在现在看来已经在民企中属于正常的生意了。1999年因种种原因入狱。2016年9月27日,商界传奇人物牟其中出狱,开始了他的南德集团复业。

牟其中

如果在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那么就必须是足够大的通道,还不能只在喜马拉雅山脉挖,需要深入到西部内部才能起到作用。这样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才可以通过这个通道,直达西部内地。如果通道太小,暖湿气流就不能深入。

喜马拉雅山地形

如果这些条件都可以达到,我国西部地区气候也将只会在通道及旁边的区域有影响。由于夏天从印度洋过来的暖湿季风带来一定数量的降雨,形成为一个狭长的凉爽雨带。而冬天由于没有较明显的季风,却有寒流或冷高压南下影响,可以直达印度。

这个区域带以外由于还是有高山等影响,气候基本不会有大的改变。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气候

喜马拉雅山区域的气候

这些不说,就说工程量和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算,需要考虑一下。


hnyfkj


不得不说条友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和大胆,前有关于藏水入疆的“红旗河”以自流的方式形成河套平原至乌鲁木齐的绿色长廊,后有引流北疆之水支援塔里木河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在喜马拉雅山脉打开一个口子使西南季风能够深入我国西部地区。

提起“胡焕庸线”我们知道,这是一条北起黑龙江黑河市、南至云南省腾冲市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虚拟线,它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首次提出,作为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也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分水岭”,并且这条线几乎与我国的4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

从该线两侧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气候状况等分析来看,线的西北部占据了约64%的国土面积,但人口总数却不到全国总数的6%,而线的东南地区则仅靠着36%的国土面积养活了约94.1%的人口,而导致线的两侧人口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因素,由于干旱缺水限制了人们正常生存,造成人口不断南迁。

河西走廊和广袤的西域曾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丝绸之路,那里不仅商道繁荣,还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西北干旱缺水等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了地区间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西域众多古国逐渐衰落甚至消失。如果将喜马拉雅山脉挖出一条通道,使得印度洋水汽能够深入到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这无疑将会使西部干旱地区重新焕发生机。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仅仅只是打通喜马拉雅山脉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北边还有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及其边缘众多大致呈东西走向高耸的山脉,这无疑也对印度洋暖湿气流有着巨大的阻挡作用,总不能把青藏地区全部挖开吧。如果是这样,这该是有多反自然啊!而且如此大的土石方量,无论是工期还是资金投入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青藏高原作为世界的屋脊,并非完全坐落在我国境内,它还包括了中亚、南亚等国家的部分或全部地区,是一个地缘关系较为复杂的地区。我想,如果贸然在这个地区“打洞”无疑是在无端的制造矛盾。


地理那些事


这个问题脑洞太大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说我们还没有能力完全掌握云雨带走向这些印度洋季候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是一个粗略的预判人工是完全无法影响整个气候,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毕竟自然洪暴灾害带来的巨大破坏力不是人类承受的起的。

这个方案必然被否决。那么在现有条件下人工改变西北气候的比较可行方案就是开挖红旗河。红旗河加滴灌技术改变西北地区的缺水情况通过逐步绿化率影响西北气候减少蒸发量增加降雨从而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气候。这也仅仅是一定程度上的缓解。通过红旗河消灭沿途的荒漠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利用这个过程搞农业生产达至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是巨大的负担。


耀阳136


对于在喜马拉雅挖一条通道这个问题目前来说,我看到的文章都处在理论阶段,如果能利用现在的科技手法进行数据模拟,物理实验用最小代价模拟现实应该不难。难就难在没人动手做实验,没人提出,没人支持。至于对气候影响,从理论上与现实中分析肯定是有,不管是引水还是截流还是挖一条通道让气流流入都会对气候地质有影响,只不过是有利与有害的问题,是不是现实中与现阶段能够控制的问题,是不是能够承受的问题。开个通道大小引流影响的范围要从短时间与长时间来看。数据模拟与物理实验做出来才有能进一步证明一些问题。

当然,如果真有人做数据模拟与物理实验,那还要看数据范围大小,实验大小。


知佟1号


按照我们的“白色大中华计划”以和平方式收复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以东直到白令海峡的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全部领土主权以后,再实施我们的“北水南调工程”,把贝加尔湖,乌布苏湖,库苏古尔湖,巴尔喀什湖,叶尼塞河,鄂毕河……的淡水资源引入我国干旱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收复西伯利亚


我希望政府不能实施这个疯人院出来的病人做法一旦实施将改变整个中国生态!造成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变成水,这个水能淹掉整个西南、中原、化南、江南所有地区!如果这样就是人类的灾难!不要有几个臭钱就乱来!还是关心关心民生问题!这样才使广大人民幸福安康!降低房价、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学校收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八虎956


我的天哪?这条通道不仅要挖开数十公里,还要平均下挖4000米,更要贯通整个青藏高原!预计土石方工程量将是三峡工程的100万倍(即可填满整个东海),工期是三峡工程的500万倍(即1000万年),总投入是三峡工程的5000万倍(即500万亿元)!更重要的是:如此天文数的土石方是不可能堆上数千米高的青藏高原的,只能长途运往印度洋或太平洋。当该工程投运时,不仅全世界各国均早已破产,且地球是否存在也不确定!


yushaoyao


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权衡一下,是利大于幣还是幣大于利,必定牵扯直接影响到生态环璄问题。可行就干,不行就拉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