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後能超越上海嗎?

Mr.Yang


沒有可能性,中國也就只有一個上海。 地理上:上海處於中國海岸線的黃金節點,背靠東方第一大河長江黃金航道,坐擁江浙魚米之鄉富饒沃土,在現代經濟和國際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上海的經濟地位只會越來越重要,沒有任何一箇中國城市甚至亞洲城市能夠在地理優勢上與上海比肩,即使日本東京也只是暫時領先上海而已。 人口上:整個上海及周邊地區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區域之一,且上海周圍的人口密度非常大,緊鄰上海的江蘇和浙江人口密度和規模都在前列,這還不算安徽東部的人口,可以說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人口規模在中國無出其右。

定位上:國家對上海的定位和期許很本不是任何一個其他中國城市能夠與之相比較,上海在中國的位置就是經濟領域的絕對老大哥,雖然中國的首都是北京。上海的未來應該是亞洲的經濟中心,甚至整個東半球太平洋西岸的樞紐城市,依託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和人口規模,上海成長為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絕對不是夢想。

放眼世界頂級大都市來看,上海的地理位置之優越性應該尚未完全發揮出來。

深圳的成績同樣舉世公認,數據不用列舉,但是要想超越上海,基本沒有可能性,未來珠三角的經濟能量依然會排在長三角之下。畢竟珠三角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國主體國土的南端,而長三角處於中國國土的中東部,海岸線中段,依託長江航道直達中國內陸地區,長三角大區其實已經比鄰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中原地區,所以說長三角的潛力更大,而長三角的主角上海地位基本無法撼動。


波瀾碎風寒


一是2017深圳GDP為22439億,上海為30133億,上海GDP總量出深圳多7694億!

二是,2017年上海(國稅+地稅)稅收為12839.92億,深圳稅收=廣東含深圳稅收22271.34億一廣東不含深圳稅收12226.54億=10045億,上海總稅收比深圳2797億!

表面上上海GDP比深圳多7694億,稅收多2797億,為什麼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國環境規劃暑,中外城市研究會,世界城市協會,英國《經濟學人》等把深圳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全球第5,而香港11,上海13,廣州14,北京19呢?我估計深圳的經濟結構出較合理,對房地產依賴度不高,2018年1~10月上海賣地得土地出讓金1680億+11月賣地262億≈1942億,如果12月再賣,估計上海賣地得土地出讓金會超2000億,而深圳賣地不進入全國前40名!深圳一手新房基本上是靠拆除城中村的農民房改造得來的,2017年上海賣土地面積是深圳近10倍(9.8倍),可見上海比深圳的財政收入更依賴土地財政,GDP對房地產依賴度更高!

我們不妨簡單計算一下!上海賣地面積超2000萬平方米,這2000萬平方米做成房子(每塊土地做10層樓),2000萬平方米x10層=2億平方米房子,按照上海平均房價5萬/平方米,那麼這2億平方米x5萬/平方米=10萬億總房款,購房者買房僅僅契稅3%x10萬億=3000億契稅,開發商繳納營業稅,土地增值稅,耕地使用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增值稅,契稅,印花稅…就算它5%,那麼二開發商應繳稅5%X10萬億總房款=5000億稅!

所以上海無形中從賣地房地產多深圳稅3000億+5000億+2000億土地出讓金=1萬億稅!而上海總稅收僅比深圳多2797億!

GDP的定義為社會產品最終增加值,那麼上海這2億平方米的房子,開發商做成房子每平方米賺5000元/平方米就好的,那2億平方米x0.5萬/平方米=1萬億,這1萬億是房地產產生的GDP,上海GDP僅比深圳多7624億,但賣土地GDP佔1萬億!還有有些城市稅收不代表該城市對國家的貢獻率,如進口關稅是外國產品進入中國,進口產品從那個城市海關進入就是那個城市代國家徵收,還有有些城市央企國企多,央企國企是全國人民的,央企國企繳稅不能僅算該城市對國家的貢獻!

所以中國社會科學院連續5年把中國城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深圳第一名,香港第二名,上海第三名名,可能是靠房地產帶來的GDP和稅收不可能長久,幾年每個人都買了房子,房子還有市場嗎?如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城市經濟綜合競爭力不是考慮這些因素,那還不如直接按GDP總量排或按城市的總稅收排名上海第一名?況且國際上排名競爭力也不排上海為中國第一名,應該與這有關係,廣東500強企業,深圳佔據191家,附列表如下。

估計剔除賣土地拉動GDP和引來稅收,深圳與上海誰的GDP和稅收強還未知呢!因為土地財政依賴度=城市土地出讓金/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但是土地依賴度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賣了土地之後產生各種稅收更加高,佔財政稅收的佔比更為驚人!











陳陳陳


深圳完全有可能超越上海,只是時間問題!

上海的經濟內生動力不足

上海每一年富人固定投資比深圳高出一倍,但是經濟增速卻遠遠落後於深圳,上海的經濟是靠投資拉動的,而深圳的經濟是民營企業拉動起來的。兩座城市的經濟結構不同,決定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懸殊。

對政府的投資過度依賴,這是上海的硬傷,上海的成長很少依賴市場,較多是依賴國家的傾斜扶持,或者靠行政力量的壟斷經營。這是一種非良性和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

相對於上海,深圳的企業更多是從草根階層發展起來的,事實證明,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往往可以產生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例如華為、騰訊、大疆創新、比亞迪、萬科、恆大、平安、創維、TCL、康佳等企業,都是在深圳崛起的。其次,深圳企業競爭力,不僅體現在那些優秀的知名大企業身上,更體現在無數有競爭力的小企業身上,作為民營企業的集大成者,深圳是創業和創新的天堂,自古以來,“山寨企業”就比“廟堂企業”更具有活力和創新。

市場環境與法治環境

深圳的崛起得益於香港的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國家給上海和深圳的形象定位中,金融中心是唯一重疊的,雖然上海成為我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外表上看,已經搶佔先機,但是有名無實,首先國有四大行的總部在北京,不在上海,同時,建設金融中心並非行政力量的堆砌,而是制度建設和市場主導,深圳目前的法治環境比上海好得多,目前現金交易、企業之間的交易最頻繁的城市不在上海,而是在深圳,上海缺乏只只有的市場環境和優良的與國際接軌的法治環境,很那成為一個高效的金融中心。這一點,在深圳卻做到了。

總結:

在未來,深圳經濟是否能夠超過上海,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上海要彌補市場化的缺點,調整自身的經濟結構,給予民營企業更大的生存發展空間,才能使上海重新獲得活力,才能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蔣昊說經濟


深圳永遠不可能超過上海。除非深圳把東莞並了,因為深圳18年GDP為24222億,上海是32679億,相差8457億,而東莞是8278億。也就是說深圳與上海就差一個東莞的距離。如果深圳把東莞並了,深愛東莞的莞叔表示不反對。

言歸正傳,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深圳要“不遠萬里”到汕尾搞深汕合作區,並且特別賣力,因為深圳面積小,只有1997平方公里,而上海是6340平方公里,是3個深圳的面積。所以制約深圳的是土地資源不足,導致深圳的產業不斷外溢到東莞和惠州,包括華為、大疆等高新企業,深圳急啊,流出企業就等於流出GDP。華為已經成為東莞營收和稅收第一的企業。換句話說深圳在流血。拿下並全力打造深汕合作區的根本原因是合作區的GDP計入深圳,推理可知,深圳會引導深圳企業外溢到合作區,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另外,去年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到東莞塘廈拿地給深圳人才建房,也可以看出深圳土地有多緊缺。

因此,深圳想超上海,先擴充土地再說,不然別說超上海,小心被廣州反超。廣州土地可是深圳的將近4倍。別忘了,土地可是能產出財富的。所以,深圳先將東莞收了再說。

看看近代的英國和現代的日本,終將被美國超越或終將超不過美國,國土小終將是制約。國土大不一定能成為超級大國,但國土小你想都別想。城市也一樣。


莞叔看大灣區


從經濟層面上分析,深圳已經超越了天朝的大兒子上海。九十年代,當時的上海市長陪同時任特首董建華登東方明珠時,市長大人說,上海象一個年輕人勃勃向上,而香港呢,更象一個豐滿的中年人,繼續充壯肌體。市長大人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來套用在今天用在深圳和上海身上,再貼切不過。上海沒有北京央企集群的優勢但有國企集群的優勢,而野生的深圳上述兩個優勢都沒有,但集資快立項爽見效佳的優勢,使深圳成了全中國民間資夲及全球資夲投資的最佳地區。倒逼硅谷直至超越,深圳坐擁東莞這個全球製造地區之一,重新拾整後優勢大過硅谷,硅谷旁邊製造業較差。加之國際上普遍看好的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領跑,港穗輔之,將是全球經濟發展熱點地區,沒有之一。一個再出發的深圳明天更加輝煌!


開埠滬漁村粵上皇


深圳永遠也超越不了上海!

國家對兩個城市的定位,已經說明了一切,以後兩城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上海的定位: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科創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深圳的定位: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從國家最新的的定位看,深圳各方面都不如上海,更沒有提及金融中心,只有上海被國家定位為國際金融中心。綜上,深圳與上海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一些深吹造假說深圳與上海的總稅收只差2000多億,可事實2017年上海稅收總收入達1.6萬億,而深圳稅收總收入僅7490億,上海完虐深圳。事實的東西也敢造假,可見深吹的人品哦,已經完全沒有了底線。[吐][吐]


阿爾卑斯的風


在我眼中,深圳可能達不到上海在全國那麼高的政治地位。但是在經濟領域,深圳完全有可能會超過上海。

現在,深圳已經在經濟領域的一些數據開始超過了上海。一旦深圳大部分數據接近或者超過了上海那麼,深圳極有可能取代上海在中國的經濟地位。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上海是中國製造的代表,深圳則被稱為中國山寨之都。深圳的華強北林立著大大小小數以萬計的電子配件企業,只要你想要生產什麼他都能提供零部件。但是深圳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品牌,一直被稱為山寨產品。

但是上海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有大量的國有企業和海外資本,有資金,有技術,有人才。那裡成為中國高端製造業的代表。汽車、電腦、鋼鐵、軍艦、手錶是上海製造的代表。上海成為中國製造業的明珠。不但自己發展起來了,還帶動了蘇南浙北的很多衛星城市。

20年前,如果有人說深圳將來會超越上海。那大家都會認為這個說話的人是個瘋子。那個時候的深圳,在上海人眼裡就是鄉下人。

但是今天。如果有人說上海將來會被深圳超過,我想十個人至少有五個人會相信了。

今天的深圳早已卸去了山寨之都的綽號,已經華麗蛻變為中國創新之都。依靠技術進步和自主品牌的崛起,一步步從代工廠進化為自主品牌的脊樑。細數現在的熱門領域,基本上都有深圳本土企業的影子。醫療、電子、汽車、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的龍頭或骨幹,必定有落戶深圳的。

反倒是上海還在固守傳統制造業。和10年20年前一樣,鋼鐵、化工、造船、機械、能源依舊是上海製造業的龍頭行業。在這一輪的互聯網創業大潮中,上海沒有搭上車,沒有孕育出有影響力的新生品牌。所以在新興產業的比拼中,來自上海的聲音非常弱。


總結:雖然現在上海在經濟規模上仍然佔優勢,但是在產業層次上卻已經落後於深圳。個人認為,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深圳經濟無疑是更具有活力的,超越上海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且這個時間並不會太長。


財經知識局


不請自來!

深圳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之都,類似於美國鬼谷,上海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航運中心,類似於美國紐約,兩者的城市定位和職能完全不同,根本不應該這樣簡單地橫向比較;深圳的產業主要是針對C端的消費品,與百姓生活畢竟近而密切,所以感覺騰訊、華為等確實是深圳甚至是中國科技創新的驕傲,而上海的支柱產業大都是國家層面的基礎及結構性的支撐產業,比如 飛機、航母、振華、醫藥研究、金融、航運等,與百姓日常生活相對距離遠些,但對整個國家和各產業提供基礎支撐。

如果單純比較JDP,深圳的增速和人均確實超過上海,但總量目前還相差甚遠,估計還需一段時間跟跑,但除了GDP之外,其它指標及綜合(稅收、上交利稅、財政盈餘、前沿科研機構、高校醫療教育、居民消費、治安、航空航運交通、使領館、歷史人文等等)比較真的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

另外最主要的是國家給每個城市都有設計好的職能定位: 上海是國家“T”字型戰略規劃(沿海一條線和長江一條線)的中心交匯點,是起帶動沿海和輻射沿江及內陸腹地的龍頭作用,是一個層或者一個面,深圳是國家定位的高科技之都,是國家佈局的一個重要的點,是和香港廣州一起支撐起整個珠三角;

所以深圳就是深圳,精而美,上海就是上海,大而美,即使將來深圳GDP超過上海了,深圳依然還是深圳,上海依然還是上海,兩者不可能互相代替,因為國家設計和定位如此,再說百花齊放才是春! 沒必要互相攀比。

我在上海,愛這個城市,去過深圳,也很喜歡深圳! 兩地各安! 人民安居樂業才是最好!

最後問一下, 頭條小編最近是鹽吃得太多了嗎? 那麼閒啊😄,總是比來比去!😂


青年蟲


一段時間以來,深圳超越了上海的言論不絕於耳。深圳的本土著名公司比上海多,科技創新比上海強,上海沒趕上互聯網新時代,上海落寞了等等論調層出不窮。讓人感覺深圳已經超越了上海。

深圳確實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深圳跟北京上海比較差距其實是全方位的。

上海常被詬病互聯網經濟不行。其實是互聯網經濟在上海不夠突出而已,互聯網的獨角獸企業北京最多上海其次,無論是數量還是估值都遙遙領先於深圳。

其實上海也有大眾點評,攜程,餓了麼,一號店,唯品會,bilibili等知名企業,創業的獨角獸包含無人駕駛,生物等新興領域。深圳騰訊佔據頂端,但這兩年創出的互聯網公司真不夠顯示度。

在科技領域。其實上海是碾壓深圳。深圳在電子消費領域確實很強但僅限於此。上海在芯片研發製造,半導體研發,衛星,造船,火箭研發,大飛機,生物醫藥,核工程等處於國內絕對領先地位。深圳華為的新產品研發包括手機,芯片,基站的研發全部在上海完成。

在金融領域,陸家嘴cbd彙集全球知名銀行和金融機構,2013年深圳的中國平安總部要搬遷至上海,在深圳和廣東的高層干預下才心不甘情不願的留下來。上海擁有證券,期貨,黃金,有色金屬等交易中心,科創板的推出將更具意義。而深圳的豪華cbd裡有一大半被P2P和小額貸詐騙公司佔據,去年整治後,今年空置率正不斷攀升。

吸引力方面。上海的定位其實就不是創業城市,高成本讓創業公司負荷確實大,但創業成功的城市對上海趨之若鶩。支付寶,盒馬鮮生,華為巨型研發基地等等總部搬到上海,是對上海人才和國際化的認可。

上海的土地開發是節制的,目前只有效開發利用35個百分點,為持續發展留餘地。而深圳一回頭,發現用地已賣得所剩無幾。高成本的商業環境讓深圳的創業之都正面臨調整,而且又不具備上海對全球全國精英企業的吸引力,持續高增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華為總部要搬遷到東莞,算是在提醒深圳。騰訊在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大量購地購房招人,會不會把深圳總部虛名化?

還有在文化方面,上海每年的國際時裝節,大師杯賽,F1,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的熱門節目多數由在上海的團隊策劃完成。上海居住80萬老外,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居多,涉及近六十個國家。而深圳人出國還經常要去廣州辦簽證…


青果社長


深圳超過上海的概率無限接近於0

1.近200年曆史,大陸城市只有香港超過了上海,還是因為特殊原因,不在一個國家,社會制度不同,加上國內戰亂,上海大量資源向香港轉移,助力了香港崛起。你覺得現在還有這樣的歷史機遇嗎?

2.城市的發展一定和地理特殊性有關,比如古代揚州,不是首都,但他是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地,深圳除了離香港近,沒什麼特殊性,再看看上海,長江入海口,東海黃海交界,進入中國內河的船過這裡,往北去韓日的船也在這裡換船。船來船往要不要吃飯、住宿、兌換貨幣?上海光是物流、住宿、餐飲、配套金融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3.深圳近些年是出了幾個科技巨頭,但是上海的定位是金融中心,看看馬斯克牛不牛,特斯拉都送到太空了,他最怕什麼?怕資金鍊斷掉。馬雲、馬化騰牛不牛?他們都在給別人打工。所以哪個層次更高應該不用我說。

4.深圳行政級別比上海低,面積也比上海小,這些都是發展的限制因素,不是已經有些公司已經搬出深圳了嗎,所以深圳的優勢是很容易轉移到其他城市的,上海的優勢是從孃胎裡就帶出來的。

5.科教人文,大學數量,二者差距極大。

綜上所述,深圳比上海。好比日本比美國,一時風頭盛而已,先天不足,談超越,臆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