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如何建省的?最早叫“甘肃新疆省”

文|陈卿美

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是这个“好地方”由于地处西北边陲,非常容易受边疆冲突与民族冲突的影响,导致各种危机不断。因此,有效治理新疆是历代中央政权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自乾隆时期统一新疆始,围绕如何改革新疆的管理体制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直到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前后经历了一百余年时间。或许可以说,新疆建省是晚清时期建省最为艰难的一个地区。

1755年,乾隆用兵新疆,消灭准格尔汗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完全统一新疆。此时,新疆的管理体制与东北相同,实行军府制。相对中原地区的行省制来说,军府制就是军政合一,说白了,就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最高长官是将军。1762年,新疆开始设置伊犁将军府,最高长官为伊犁将军,全面总揽新疆事务。在军府制之下,回部等民族地区则实行伯克制,“伯克”是一种官职,特指民族地区的管理者。

1820年,在英国的支持下,张格尔发动叛乱。随后,1847年,又爆发了七和卓之乱。叛乱引发清廷大震,顿感军府制存在有很大弊端,即军政不分,管控不彻底,掣肘严重。于是,清政府试图在新疆建立与内地一样的行省制管理体制。

《海国图志》的作者、著名思想家魏源是个喜欢关注异域风土人情的人,他对此提出,新疆应改为郡县制,“追天时、顺人事、列亭障、置郡县”。魏源的建议是,新疆南北两路应该实行同样的管理模式,不能因俗施治,也就是不针对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即“仿伊犁、乌鲁木齐移眷驻防之例,以回疆的戍兵改为额兵,屯田裕饷,并许内地商民挈家恳种,以渐升科。”魏源的意思很简单,南疆地区不能过于封闭,不能搞特殊,要允许官兵携带家眷,并向内地商民开放,实行屯田恳荒。总之,就是要大力引进外来人口。

著名改良主义者龚自珍是个爱操心的人,他对此则有更详细的设想。据《龚自珍全集》的《西域置行省议》记载,1829年,龚自珍提出新疆设置行省方案,他因此也成为第一个提出新疆设省的人。他首先建议应向新疆迁徙移民:

“应请大募京师游食非土著之民,及直隶、山东、河南之民,陕西、甘肃之民,令西徙。除大江而南,筋力柔弱,道路险远,易以生怨,毋庸议。云南、贵州、两湖、两广,相距亦远,四川地广人希,不宜再徙。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虽毋庸议,而愿往者皆往。其余若江南省凤、颍、淮、徐之民,及山西大同、朔平之民,亦皆性情强武,敢于行路,未骄惯于食稻衣蚕,地尚不绝远,募之往,必愿往。江西、福建两省,种烟草之奸民最多,大为害中国,宜尽行之无遗类。与其为内地无产之民,孰若为西边有产之民,以耕以牧,得长其子孙哉!当行者,官给每户盘费若干。”龚自珍认为,各种游手好闲、作奸犯科之人或是流民,最应迁到新疆。

关于区划调整,他是这样构想的:

“府州之目十有四:曰伊东府,曰伊西府,伊犁东西路也;曰库州府,库尔喀喇乌苏也;曰迪化府,乌鲁木齐也(原设州);曰镇西府,巴尔库勒也(原设);曰瓜州府,哈密也;曰塔州直隶州,塔尔巴噶台也。以上北路。曰辟州府,辟展也;曰沙州府,哈拉沙拉及库车、沙雅尔也;曰苏州府,阿克苏及赛喇木也;曰羌州府,叶尔羌也;曰和州府,和阗也;曰吐蕃直隶州,乌什也;曰砖房直隶州,喀什噶尔也。以上南路。”

对于官制改革,他建议,“设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准回等处地方总督一员,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准回等处地方巡抚一员(或如直隶四川例以督兼抚,不立抚似亦可),布政使一员,按察使一员,巡道三员,提督一员,总兵官三员,知府十一员,知直隶州三员,知州二员,知县四十员。”

对于回部的“伯克”,龚自珍提出要“夺伯克之权”,就是削减权力。“各回城伯克中遴选一员,赏给协办县事名号,排班在知县之下、县丞之上。”这个建议有点招安回部首领的意思,让其进入体制内,不再游离于外。

龚自珍的方案虽然没有影响到清廷,但后来引起了左宗棠的重视。左宗棠视龚自珍为新疆建省的启蒙老师。

新疆是如何建省的?最早叫“甘肃新疆省”

清末民初的新疆区划图


1877年,清廷命左宗棠筹划新疆建省。据《左宗棠卷》记载,次年,左宗棠上奏《新疆应否改设行省开置郡县请敕会议折》,“敕下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六部、九卿及各省督抚臣,将新疆应否改设行省、置郡县从长计议。”

此时,左宗棠西征大军已经基本完成新疆收复之战,左宗棠可以腾出手来专门谋划新疆建省。他提出的方案是,以郡县制为主,以伯克制为辅,实行一省两制。

在《复陈新疆宜开设行省请先简督抚臣以专责成折》中,他提出“谨拟乌鲁木齐为新疆总督治所,阿克苏为新疆巡抚治所,彼此声势联络,互相表里,足称其形势。将军率旗营驻扎伊犁,塔尔巴哈台改设都统,并统旗绿各营,并拟增设伊犁兵备道一员,塔尔巴哈台拟增设同知一员,以固边守……”

在这份奏折中,左宗棠洋洋洒洒千言,同龚自珍一样的是,他也细化到了各个县。不一样的是,龚自珍没有到过新疆,而左宗棠比较熟悉新疆。不过,他们提出的方案最终都没有得到清廷的认可。

要说真正了解新疆,还得说刘锦棠。刘锦棠是左宗棠的左膀右臂,是收复新疆的首要功臣,也是未来的新疆第一任巡抚。由于长期在新疆带兵打仗,刘锦棠比上司左宗棠更熟悉新疆事务。

1882年8月,刘锦棠上奏新疆建省方案。他的方案一大特点,就是将将新疆挂靠在甘肃省下,命名为“甘肃新疆省”,但也不是完全合并,貌似有点大区行省的意思。刘锦棠的理由是,“新疆之与甘肃形同唇齿……若将关内外划为两省,以二十余州县孤悬绝域,其势难以自存”。新疆与甘肃关系密切,因为在新疆建省前,新疆东部地区属于甘肃管辖。

他提出,“仿照江苏建置大略,添设甘肃巡抚一员,驻扎乌鲁木齐,管辖哈密以西南、北两路各道、厅、州、县,并请赏加兵部尚书衔,俾得统辖全疆官兵,督办边防,并设关外等处地方布政使一员,随巡抚驻扎。旧有镇迪道,拟请援照福建、台湾道之例,赏加按察使衔,令其监管全疆驿传事务。”实际上,这个驻扎在乌鲁木齐的甘肃巡抚,并不管理甘肃全省事务,只是负责哈密周围。而负责管理甘肃的则是“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

刘锦棠的新疆建省方案同样洋洋洒洒,区划、官制、军制的各种调整。实际上,他的方案是在左宗棠等人的方案上做出的调整。

1884年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正式设立新疆省,并任命刘锦棠为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著补授甘肃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 显然,清政府采纳了刘锦棠关于“甘肃新疆”的建议。同时,新疆省城由伊犁迁至迪化,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巡抚刘锦棠驻乌鲁木齐,受陕甘总督节制。

新疆建省后,其中最大的一个区划调整就是将哈密地区由甘肃划归新疆。1886年,“割迪化、镇西往属”。哈密厅原隶属于甘肃安肃道,后划归镇迪道管辖。

新疆省的名字最初叫“甘肃新疆省”,刘锦棠的想法是傍甘肃,先行过渡,以后再逐渐独立。刘锦棠将镇迪道所设厅县划归甘肃省,但隶属甘肃新疆巡抚管辖。意思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其实,四年后,两省行政班子基本就是独立运作状态,互不管辖、互不兼任。后来为了便于区分,在清政府各种官方文件中,新疆逐渐统一简称为“新疆”。

实际上,在清政府正式设置新疆省前,就刘锦棠的方案给予了肯定,并批准他进行改革,为建省做准备。有了尚方宝剑,刘锦棠对新疆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疆南北两路遍设道、府(厅)、州、县,勘探边界,选定界址。同时改扩建、新建各办公场所,署衙、坛庙、监狱等,并就近选派官员。原来的南北两路办事大臣、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等官职都被裁撤。但伊犁将军继续保留,管辖范围只有伊犁、塔城等边防地区,让以满族亲贵为主的伊犁将军专心对付沙俄。作为部分民族地区的领袖“伯克”,同样有大程度保留。

不过,刘锦棠这招也给自己找了很大麻烦。作为汉人巡抚,大幅缩小满清权贵的权益,导致同在一省,巡抚与伊犁将军矛盾不断。当时担任伊犁将军的是金顺,与刘锦棠一起都是左宗棠的爱将,而且两人私交关系很好。但由于巡抚与伊犁将军的冲突,导致两人关系迅速恶化。

巡抚代表的是全疆利益,而将军代表的则是满蒙哈部落利益,伯克代表部分特殊民族利益,当巡抚行使权力时,或多或少都会与将军、伯克的利益发生冲突,让巡抚总有掣肘之感。这就是清末新疆的特殊省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