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崇陵花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为何却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光绪皇帝驾崩,适逢清王朝即将土崩瓦解之时。因此,光绪帝的崇陵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座皇家陵寝。按说,它应该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并且独具特点,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花费巨资修建的崇陵竟然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光绪帝的崇陵花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为何却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光绪是个傀儡皇帝,他即位后没有像其他帝王一样马上选择万年吉地,而是在他死后才修建的。1908年,光绪帝驾崩,由于陵寝没有修好,他的棺椁就先停发在北京。等宣统即位后,摄政王载沣才为他组织建陵。

崇陵动工于1909年,到了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当了民国大总统,而这一年光绪的崇陵也就停建了。后来,袁世凯按照《清室优待条例》的规定,拨款继续修建崇陵。只不过,主持修陵的人员换了,由袁世凯的心腹赵秉钧亲自督办。崇陵一直修到了1904年才完工,但光绪帝的棺椁早在1903年地宫告竣的时候就已入葬。

光绪帝的崇陵花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为何却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按照预算,崇陵的建造费用是七百二十二万四千八百多两,这个造价在清代帝王陵中已经是很高了,虽然不一定比得上乾隆的裕陵,但远远超过同治帝和咸丰帝的陵寝。既然有这么多的预算,那崇陵为何成了豆腐渣工程呢?

崇陵看起来觉得很宏伟,可是一旦往里走就露馅了。大殿的北边、东边、西边都没有围栏;崇陵中铺设的地砖下面只有一层三合土,远少于规定的三层;崇陵的龙须沟(排水沟)经常坍塌,其原因就是石料和砖料用的不够。

由此可见,当时修建崇陵的人是缺了大德了。这毕竟是皇帝的陵寝,属于国家级的工程,是谁敢在崇陵工程质量上动手脚呢?当然,这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寻找答案。

光绪帝的崇陵花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为何却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当时,大清没落,社会动荡,将陵寝修成这样主要是两个人的责任。第一个就是庆亲王奕劻,原本前期建陵的大臣里头没有庆亲王奕劻,是载洵负责修陵工程,可奕劻硬是横插了一杠,而崇陵的问题之所以这么多,就是因为奕劻在招标上贪污受贿所至。

本来,给皇帝修陵那是国库出钱,可到了清末时国库拿不出银子了,载沣和隆裕太后号召大臣捐钱,还把宫里的瓷器往外卖,这才勉强凑够了七百多万两银子。显然,光绪帝的崇陵已经不可能像乾隆帝那样可以不计成本,不计工时,而是需要采取招标制度。不过总体而言,留给崇陵的预算也不算少,还是负责修陵工程的人坏了大事。

奕劻介入修陵工程之后,就开始实行招标,很多施工队前来投标。那个时候,施工队都叫“木厂”,诸如德源木厂,广丰木厂等之类的。最后一共招了20多家施工队。据说,20多家的人在崇陵的工地上根本站不开,最多的时候人数达到6000多人。

光绪帝的崇陵花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为何却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本来,一个施工队承办一个殿就可以了,可是有些木厂的老板会送礼、懂得钻营,奕劻就将他们全部给弄了进来,没办法,只能两个或是三个施工队共建一个殿了。显然,这个木厂和那个木厂的工人素质不一样,连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同,最终出来的活儿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到了崇陵修建后期,那会儿已经是民国了,负责修陵的人换成了赵秉钧。他接手后,表现的还是挺积极的,经常到工地去转转。后来,据说人们发现赵秉钧经常从崇陵的工地调人出去,去哪儿呢?

原来,在崇陵的不远处,赵秉钧也为自己选了一个吉地,他调崇陵的工人为自己建陵,估计所用的材料大多也来自崇陵,那好的肯定是要用在自己身上了。不久后,赵秉钧因刺杀宋教仁牵连,被迫自杀,死后就葬在这里。

光绪帝的崇陵花了七百多万两银子,为何却修成了豆腐渣工程?


想想光绪帝也怪可怜,在位34年没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好不容易整了个戊戌变法想要干一番事业,却被慈禧太后夺了权终生囚禁,最后还被人毒死。到了,连到另一个世界也不安生,修陵的人不是贪污就是营私,好端端的一座帝陵成了豆腐渣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