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為什麼會感嘆自己的陰謀會殃及子孫?

寄暇學宮


忠臣陳平!

據說劉邦謀士陳平,當上位極人臣丞相時,經常內心不安,臨死時說:“我一生用盡陰謀詭計,後代恐遭報應"。

(一)劉邦評價張良比陳平高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得天下後曾自我評價說:打仗自已不如韓信戰無不勝,謀略不如張良運籌帷幄,經略不如蕭何安邦定國。但這三人卻都不如劉邦自已識人會用人。

劉邦口中這三傑,蕭何有失晚節,畫地為牢。

韓信這麼一個天資聰穎,胸懷天下,平定天下,所向披糜,戰無不勝,功高蓋主英雄,由於居功不能隱忍,不知官場進退,引起劉邦和呂后猜忌,被謀士陳平設計,借劉邦巡遊雲夢澤之機,誘出韓信,韓信被伯樂蕭何出賣,被呂后設毒計命喪長樂宮。

貴族出身的張良,作為得道成仙黃石公秘傳第子,深知“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平,良弓蔵,"天下平伴君如伴虎帝王誅臣之道,在劉邦稱帝登基後,張良功成身退,歸隱山林,得道成仙,也算功德圓滿,成為後世文人典範。

反觀韓信,能受胯下之辱,胸有百萬雄兵,是一個指哪打哪,打哪哪勝,投誰誰得天下無敵將軍,文韜武略讓張良遜色。在韓信投投劉邦前,依仗張良出謀劃策經營的劉邦,屢屢被項羽掣肘打壓,逼到漢中龜縮偏安一嵎。

自從韓信投奔漢營,劉邦才鹹魚翻身,十面埋伏把項羽兵困垓下,逼項羽吻劍自殺。應該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天下。

設計抓韓信的是謀士陳平,陳平和張良一樣同為劉邦謀士,被稱為是劉邦的智多星,劉邦被項羽困在咸陽,陳平設計調開范增,救出劉邦,放劉邦到漢中;劉邦兵困滎陽時,陳平設計逼死范增,詐降救出劉邦;白登山為劉邦解圍;驅逐呂家勢力,恢復劉氏江山等等,一生多次救主,轉危為安,一生混官場,一生忠主,因為事事善於詭道計謀,不但是劉邦對陳平評價不如張良,就是後世儒士,也常拿陳平偷嫂、受賄、損德貶損陳平。

(二)陳平身後事

陳平死後,皇帝追授諡號為獻侯,他兒子繼承他的爵位,沒二年就死去,他的孫子又繼承他的爵位23去世,他的重孫子也是繼承他爵位23年,因為霸佔人妻,被免了爵位,自此淪為平民,淡出歷史。

因為陳平後代這種慘景,後世便有野史,說陳平一生多行陰謀詭計,道德有失得罪上蒼,禍及後世。其中最主要是指設計謀害天下第一功臣韓信,陳平邦助劉邦不但削了韓信王位,還遭毒殺,所以參與謀害韓信的陳平後代遭報應了,從單一孤立看這事,這故事說的神乎其神,似乎有些道理。

其實,實事並非這樣,西漢到漢武帝劉徹時,漢武帝削藩手段很是強硬,即是沒有什麼把柄和錯誤被皇帝抓住,也被用各種藉口削藩,以此削弱地方勢力,鞏固中央集權,象陳平後代這種既弱又小的異族藩屬被削,實屬情理中事。



在《史記》的《陳丞相世家》裡,陳平說過這麼一段話:“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如何來理解陳平的這段內心獨白呢?

第一,陳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

在陳平傳記的末尾,司馬遷寫有一段評論,其中一句寫道:“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這個是寫出陳平思想的淵源,他與張良一樣,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

道家是很反對陰謀的。老子的思想,講的是無為,講的是道法自然,講的是不爭,講的是絕巧棄利。我們來對比一下張良與陳平,就有發現兩人雖然都謀略過人,但有很大不同,張良偏正,陳平偏邪;張良偏陽謀,陳平偏陰謀。

陽謀與陰謀的差別,在於手段不同。陰謀說白了,就是手段比較下三爛。比如說,陳平獻計,誘擒韓信,就屬於手段上不光彩。

第二,為什麼陳平認為會禍及子孫呢?

這裡就涉及到中國古代的報應說。說到報應說,很多人都會想到佛教的因裡報應,其實中國人的報應觀念,早就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根深蒂固了。

中國是一個很注重血統的社會,中國人的傳統報應觀念,做了好事,會福及子孫,做了惡事,會禍及子孫。我們經常可以聽到罵某某人缺德時,常用到一個詞“斷子絕孫”,你幹這麼多壞事,活該就是斷子絕孫的命。

說實話,史書對陳平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比如司馬遷這樣說:"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脫,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司馬遷說陳平“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評價是很正面的,並且認為“非知謀熟能當此者乎”,也認可陳平使用權謀的合理性。

但是,作為道家之信徒,陳平顯然認為自己犯了大禁,自己不受報應,子孫也會受累的。

第三,陳平的子孫遭遇什麼命運了

那麼,陳平的子孫遭遇怎麼樣的命運呢?

其實,陳平去世後,陳氏還是保有三代榮華富貴。公元前178年(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去世, 他的兒子陳買繼承爵位。兩年後,陳買去世,其子陳恢繼承爵位。陳恢當了二十三年的侯爵後去世,其子陳何繼承。

到了陳何這一代,終於出問題了。陳何當侯爵二十三年,因為搶奪霸佔他人的妻子,被朝廷判處死刑,同時封國被裁撤。應該說,陳何的下場,完全是咎由自取的結果,與陳平其實並沒有什麼關係。因此,陳平的內心獨白,其用意可能更多是告誡子孫後代,要堂堂正正做人,不要玩弄陰謀了。


君山話史


陳平的“六出奇計”歷史典籍給他總結了一下,六種計策是:

第一、離間項羽、范增,楚勢由此頹衰。 第二、喬裝誘敵,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 第三、封韓信王郊,使韓信耿心效命劉邦。第四、聯齊滅楚,劉邦於是戰勝項羽。第五、計擒韓信,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第六、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脫離匈奴險境。



這幾條奇計為何會讓陳平感嘆,怕殃及後世子孫?其實這幾條計策站在忠君的位置,可以說為君分憂,我覺得是其中兩條計策讓學“黃帝”“老子”之術的陳平深感不安,認為自己行“小人”之計,有“陰謀”之嫌,讓我們看看這兩條讓陳平認為會殃及後世子孫的“陰謀”。

一、離間計

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困在滎陽城達一年之久,劉邦無計可施,陳平就給劉邦獻計,認為項羽身邊范增、鍾離眛是剛直之士,可以施行反間計,讓項羽自斷手臂,只要除去這些項羽身邊的忠臣,滎陽之困不怕不解。於是劉邦聽從陳平之計,出數萬金買通楚軍一些將領,散佈對鍾離眛、范增不利的流言,項羽果真中計,開始猜忌他們,後來項羽派使者到漢營,陳平趁機使計嫁禍范增,項羽更加不信任亞父范增,范增見狀就向項羽請辭,薄情的霸王沒有挽留范增,在回鄉的路上,年已75歲的范增氣悶之下背上長了個毒瘡,最後發作而死。



二、偽遊雲夢擒韓信

公元前202年,劉邦已登帝位,有人向劉邦告發韓信想要謀反,劉邦問諸將,都說把韓信抓來殺了,劉邦不吭聲,又去問陳平,陳平再三推辭不答,實在拗不過,就問了劉邦幾個問題,最後教漢高祖巡遊天下,假裝要巡遊雲夢澤,到了陳州的時候叫諸侯們來會見,陳州在韓信的地盤,韓信自然要來謁見,到時韓信只能束手就擒,劉邦依計行事,將韓信抓獲帶回京城。


擒韓信這條計策,可以看出陳平是不願意的,韓信對漢室有功,也沒有確切的證據看出韓信想造反,而且陳平的計策也是站在韓信不會謀反的情況下出的計策,如果韓信真想謀反,劉邦出遊到他的地盤,那不是羊入虎口嗎?所以說韓信最後的下場,陳平應該是心有不安!



陳平雖說屢出奇計幫劉邦奪取天下立了大功,只是劉邦對他的評價不及張良、蕭何、韓信,說他:“智有餘,然難獨任。”所以只褒獎了“漢初三傑”而不是“漢初四傑”。觀陳平一生,也可以說陳平“善變”,先是投奔陳勝部下魏王咎,後來又跑到項羽那做謀士,項羽賞他做了都尉,後因殷地得而復失,陳平怕項羽怪罪他,就連夜跑路,投奔劉邦去了,在劉邦死後,對於呂后專權,陳平也是一付順從樣子,呂太后死後,陳平與周勃合謀,將呂氏宗族誅除,擁立孝文皇帝,使漢朝政又歸回了劉氏。可以說陳平對漢朝廷立了汗馬功勞,也使他在生時得享一人專任丞相的局面。



太史公在《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而且在《陳丞相世家》也特別記載了陳平的後世陳何因奪人之妻獲罪,在市井公開處死,所封侯國被除。是不是司馬遷也覺得陳平所行“陰謀”而禍及子孫?其實與陳平同期那些功臣能蔭庇子孫幾世的沒幾個,為什麼太史公要特別寫陳平的後世結局了?

這個跟當時流行的黃老之學有關,黃老之學學派思想尚陽重剛,也就是道家,按照《漢書·藝文字》的說法,道家出自古代的史官,而史官就是負責記載王室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的人。陳平的奇計不符合“道”的思想,陳平對自己的計謀也多認為是“陰謀”,特別是害了范增韓信於德有虧,會陰禍子孫,是以常感嘆!

以上存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


草堂有春色


所謂“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就是勸人看事情要通透、豁達,莫要機關算盡,有時也要難得糊塗,給子孫積些福報。



陳平是西漢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他的一生都是在用謀略、精算計,而且大都是陰謀。為劉邦六出奇計,這些多是計謀而非大的戰略方向和統籌全局的規劃,這也是劉邦對他的評價不如張良的原因。用重金離間項羽和范增,使項羽失去范增這一重要謀士,用的是離間計;解滎陽之圍,陳平用計把項羽的主力都吸引到東門,劉邦他們趁機從西門逃跑,用的是聲東擊西;建議劉邦順著韓信封他為王,以穩住韓信,用的是以退為進;唯有這建議劉邦聯齊抗楚是戰略上的一個好的籌劃;後來的智擒韓信用的是出其不意;幫劉邦解白登之圍,他賄賂匈奴單于閼氏,又用激將法讓單于閼氏賣力把這件事辦成。

陳平確實有才,他六出奇計為劉邦打下江山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些計謀也都讓人拍手稱讚,而且這些也都是他為劉邦打天下出的主意,談不上陰謀太多,殃及子孫。真正讓他顧慮的是他為了自己個人前途而用的一些心計,讓他擔憂自己太精於算計,恐怕會損了子孫的福氣。陳平為了自己的發展都盤算過哪些“小九九”呢?

第一,為了脫貧,娶了死過五任丈夫的富家女為妻。

陳平早年跟著哥哥、嫂嫂過活,他家境極窮又不事生產,所以也就很難娶到媳婦。而他自己窮還想娶個富家女,典型的窮屌絲要娶白富美。他的家鄉陽武戶牖鄉有一個富戶叫張負,他有一個孫女嫁了五次,五任丈夫都死了。有一次鎮上一家人家辦喪事,陳平前去幫忙,正好這張負也在。張負看陳平長的很是偉岸,就有把孫女嫁給他的想法。陳平看張負總是瞅自己,也明白了張負的意思,很是賣力的表現自己,一直到很晚才離開。張負又跟隨陳平看到他家的情況,那叫一個窮呀,房屋破敗不堪,一個破席當門,但門口車轍很多,說明陳平既便他如此窮困仍有很多人去拜訪他。張負決定把孫女嫁給陳平,並把結婚所有的開銷都自己擔,還陪了許多嫁妝,陳平如願娶到了一個富家女,從此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陳平想改變自己貧窮的狀況,但卻不靠自己努力來改變現狀,反而寧願娶死了五任丈夫的富家女,依靠婚姻來改變自己的囧況,這種行為應該為很多人所不恥。哪怕是放到現代,恐怕也會被人嘲笑說是吃軟飯的吧!



第二,為了前途,三易其主。

陳平是看到誰得勢就跟著誰。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擁立魏咎為魏王,陳平便去投靠他。第二年,起義軍失敗了,陳平又慌忙去投靠當時實力最強的項羽。其實項羽對陳平不錯,對他 的計謀多有采納,給他的官職也不低,比對韓信好多了。秦朝滅亡項羽大封諸王之後,雖然封劉邦為漢中王,卻把他軟禁在咸陽。陳平為了給自己留後路(也可能是劉邦給了他很多好處),實計幫劉邦出了咸陽,使項羽錯過了一次除掉劉邦的絕佳機會。項羽事後可能對陳平有所懷疑,漸漸疏遠他了。陳平察覺到事情不妙,又看劉邦勢頭正盛,就偷偷走掉去投奔劉邦了。



第三,盜嫂受金。

陳平投奔劉邦之後,劉邦很重視他,封他為都尉,監護三軍。看他得勢,就有很多人給他送禮,他都照單全收。後來有人告他品行不端,在家時與嫂嫂私通,在外又收受賄賂。劉邦責問陳平,陳平卻說我是一無所有來投奔您的,我若不接受別人的禮物要怎麼生活,怎麼為您辦事呢!說的冒似有禮,實際只是為自己受賄狡辯罷了!難道封你做都尉你沒有工資嘛,對“盜嫂”的事情隻字不提,是不是默認了呢?

第四,算計周勃。

其實在誅滅諸呂的過程中,主要謀劃的就是陳平,但陳平跟聰明,把功勞大都推給周勃,顯的自己只是跟在後面幫忙的。在漢文帝封賞功臣時也主動讓周勃做位尊的右丞相,自己做左丞相。果然槍打出頭鳥,漢文帝一直頗為忌憚功高震主的周勃,想著法子打壓他,對陳平則一直不錯。後來看出苗頭的周勃主動辭職,陳平一人獨任丞相。

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陳平去世。做為一個謀士,他用計謀獲得了顯赫的地位,從一個窮小子做到了丞相的高位,也擔心陰謀太重會殃及子孫,後代會失去他好不容易得來的榮華富貴。陳平死後,兒子陳買繼承他曲逆侯的爵位,經孫子陳恢,至重孫陳何因事被判死刑,爵位被廢。其實這也不是殃及子孫,後來的世情千變萬化,誰能料的到呢!


孔六十三


陳平這個人為了自己的功名他什麼事都能做的出來,在家時曾與嫂子私通,這樣的事只是私下裡的流言,沒有人見真,也沒有人去留意。但是,他為了自己的功名,為了漢王的大業,人類極損的招數他都能做的出來,公元前204年漢王在滎陽被項羽圍困,形勢危急,陳平竟獻損毒的計策,讓二千女子扮成漢軍出滎陽東門,掩護漢王從西門逃亡。很顯然,二千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面對兇殘的楚軍其下場一是被殺,二是遭到悽慘的羞辱。這樣的極其損毒的計策歷史上有誰能想的出來?陳平的這個計策讓他永遠在格局上上不了檯面,用女子來抵擋危急的局面這在歷史上也是極其的罕見的事端,其損毒應在了女人身上,陳平絕對會遭到報應!


他自己很是明白,曾經說:“我經常使用詭秘的計謀,這是道家所禁忌的。我的後代如果被廢黜,也就止住了,終歸不能再興起,因為我暗中積下了很多禍因。”果不其然,陳平爵位四世而亡,他的四世孫輩陳何犯了搶佔他人妻子的罪,處以死刑,封國被廢除,不也是應該的嗎?


楊柳青青春之聲


陳平是劉邦手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陳平多次挽救劉邦的性命甚至挽救了劉漢王朝。但是他臨終的時候認為自己平生使用了太多的陰謀而會殃及子孫,他這麼說的確也有他的依據——



首先,陳平剛剛出道的時候名聲就不太好,尤其是他先是追隨魏王咎又追隨項羽,最後又投靠了劉邦,本身就是被很多人瞧不起的“三姓家奴”,再加上他“盜嫂受金”的名聲,他最初在劉邦手下很不受待見。



而陳平對這些外邊的評價都有自己的解釋,他便逐漸受到劉邦的信任。劉邦甚至直接給了陳平黃金四萬兩,任憑他處置。陳平正是用這些錢離間了楚國,讓范增離開項羽,讓楚國大將鍾離眜不被信任。



後來,陳平又讓劉邦以巡遊雲夢澤為由俘虜韓信,通過賄賂匈奴閼氏給劉邦解了白登之圍,在劉邦臨終受命斬殺樊噲,他卻故意拖延時間並俘虜樊噲交給呂后處理。另外,張良在平定陳豨、黥布的叛亂中“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他的這些計謀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與“帝王師”張良比起來卻用差著一個“光明正大”。

但是,雖然能抓住耗子就是好貓,但大部分人都是更願意當一隻小白貓吧!


國史通論


曲逆候陳平~劉邦奪天下最重要的謀士之一,在張良退隱後,陳平依然還是最重要的謀士,沒有之一!!!

如果說漢初的謀士裡,張良是陽謀。那陳平自然可以稱為陰謀。

貌似成大功的人都喜歡“說大話”。陳平少時在鄉里分肉,分的很平均。父老皆贊。這小子就開始吹了“使我分天下,亦當如此”。他的老闆劉邦也是這樣,當初去喝酒,沒錢。對看門的說“賀錢萬”。驚動了東家呂太公。還順了個老婆,哈哈!

陳平到劉邦那裡出了很多計謀,如下~

離間計~項羽派使者去會劉邦,使者來看見滿桌美味佳餚。陳平故意說“啊,你是亞父的使者(范增)”。使者說“噢,我是項王的使者。陳平就命撤去佳餚,換上極為普通的菜並佛袖而去。使者歸告項羽,項羽懷疑范增。范增怒而離去。

李代桃僵~劉邦滎陽被圍,陳平建議,把所有兵力集中西門,做出奮力突圍之狀,讓項羽信以為真。並以一大將紀信化妝成劉邦,並出2000宮女穿上士兵服裝從西門突圍,劉邦趁機從北門逃脫。,項羽燒殺記信。

接白馬之圍~劉邦匈奴圍困白馬。陳平派一使者去見匈奴老婆闕氏。並獻上美人圖說漢王要和匈奴和解了,會送許多這樣的美女給匈奴單于,這樣你就失寵了,不如你讓單于退兵,這樣漢王就脫身了,後闕氏果如此,匈奴果退。

計擒韓信,智留樊噲。都是以陰謀而得。

那陳平會有如此之想呢?我覺得有幾個方面

第一,一種對子孫的警示,讓子孫謹言慎行,不可仗著祖蔭橫行霸道,惹殺身之禍。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歷史上凡智謀之士皆精研“老子”“易經”。深明“天理循環、因果關係”之道。且許多都屬於道家人物或有道家之風。如張良,姜子牙,諸葛亮,劉泊溫。且“易經”講“家有積善必有餘慶、家有積惡必有餘秧”。所以個人認為陳平的這句話既不是害怕更不是後悔。而是一種對於未來天理因果的一種慨嘆。

事實上留侯張良傳了一代,曲逆候陳平傳了四代。

中華文化許多其實就是道家教義!道家教義許多其實滲透著中華文化。



大拿陳


陳平是漢初名臣,為劉邦打下天下建立了很大功勞。提起漢初功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三傑”,蕭何、韓信與張良。陳平似乎比他們差了一點。但是,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陳平是被列入《世家》的,而“三傑”之一的韓信只進入了《列傳》,可見,在司馬遷的心中,陳平的位置是高於韓信的。

《史記陳丞相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話:“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既廢亦己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題主認為,陳平這樣說,是因為陰謀詭計用多了,以至於傷了陰德,最終在後世兒孫的身上得到了報應。但我讀過《陳丞相世家》之後覺得,陳平的意思恐怕未必是這樣。

要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中國古代的陰陽觀念說起。毛主席曾說:“要團結,不要分裂;有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在現代人的觀念中,搞陰謀詭計之人,其人格大約也是低下的。這是人的思想被道德禁固之後的觀點。毛主席的話是有前提的,講的是處理內部關係的原則。如果是處理敵對關係,這話就不適用了。

陰陽觀念,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概念之一。我們把處理複雜問題的方法叫做謀略,能夠想出這些方法的人,就是謀略之士。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些是可以讓人知道的,稱之為陽謀,比如學生之間的競爭,誰更加努力,誰花的精力多,誰就成績好,這是陽謀;但同學之間,告訴別人不用做作業,但自己不但做了,還去參加補習,結果自己的成績上去了,別人的成績下來了,這種方法,就是陰謀,就是毛主席所反對的陰謀詭計。用這種方法的人,人格是有些問題的。但在戰爭的敵對方之間,用陰謀也好,陽謀也罷,與人格就沒什麼關係了。

搞陰謀受到報應,在後世變成缺德遭報。所以,我們先從人品方面說說這個事。把陳平和“三傑”比較一下。四個人中,蕭何與張良,是人品很好的。韓信與陳平,是人品有問題的。我覺得,人品的問題,大概與出身又有關聯,其中,張良與韓信是貴族出身,而蕭何與陳平是非貴族出身。陳平人品被人詬病,大約與出身平民有關。

《史記》載,陳平少時窮里很窮。與哥哥陳伯一起過日子,他哥哥辛苦勞作,陳平啥也不幹,只管讀書。還吃的白白胖胖的,長成一個大帥哥。由於人們都知道他不喜歡幹活,連個媳婦也娶不到。當地有個富戶叫張負,其孫女嫁了五次,丈夫都死了。這老頭看到陳平之後,認為陳平是個人才,就把孫女嫁給了他。從此陳平有了老丈人家的資助,才好了一點。

等到陳平投靠劉邦之後,與劉邦交談之後,劉邦立既任命他為都尉,這是一個不少的官。劉邦的大將們周勃、灌嬰等都不服,說了陳平許多壞話,諸如“居家資嫂,事魏不容,亡楚歸漢”等,而且,陳平在劉邦這兒當了大官之後,有一個鐵證證明他的品行不好。他收受了下屬的不好賄賂。為此劉邦親自責問陳平。陳平是這樣回答的,他說:“我從項羽那兒來投奔大王你的時候,是裸而來,一分錢沒帶。我不收錢,怎麼生活?現在你用我,要看我的計謀是否可用。如果可用,你就用我,如果覺得我不可用,那麼,我收的錢還在這兒,你拿回去好了。”劉邦之所以成功,正應了一句話,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陳平投奔劉邦之後,建立了不少功勞,這些功勞大都與“陰謀”相關。所謂的“六出奇計”大都是此類。《史記》所載大概有以下幾個事件。

第一個是滎陽之圍,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不得脫,劉邦用陳平計,以女子兩千夜出滎陽東門,楚軍擊之,劉邦與陳平乘夜出西門突圍。

第二個是行反間計離間項羽與心腹之間的關係。這些人包括亞父范增,將軍鍾離昧、龍且、周殷等。有句話說“范增不去,項羽不死”,而這個“反間計”正是陳平發動的。為此,劉邦與陳平黃金十萬斤,任陳平任意使用。陳平果然達到了離間項羽君臣的目的。

第三個為劉邦設計收拾了韓信。漢六年,有人上書告韓信謀反,劉邦向群臣問計。諸將都建議發兵攻打韓信。陳平不同意,因為劉邦的將帥們在軍事上都不是韓信的對手。於是陳平獻計讓劉邦出遊雲夢,韓信做為楚王必來迎接,其時,用幾名武士就可以把韓信擒住。劉邦依計而行,果然擒住韓信,帶回京城,把他從楚王,降為淮陰候,削去了兵權,拔掉了羽翼。

第四個,是白登之圍,漢七年,劉邦被匈奴圍在白登山,七日不得食。後來用陳平之計,派人與匈奴單于的瘀氏(夫人)接觸,匈奴打開包圍,劉邦得以逃出。陳平這一計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歷史沒有明確記載,司馬遷也不知道。《史記》中說,“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現在人們對這一計的解釋是後人讀《史記》時通過想象而補充出來的。內容是這樣,漢使見匈奴瘀氏,告訴漢朝有個美女很漂亮,劉邦準備把她送給單于。閼氏出於忌妒,撤圍放走了劉邦。

司馬遷說陳平六出奇計,但並沒確指具體內容。因其事頗秘,世莫能聞。

陳平做為功臣,與三傑的不同之處在於,三傑的政治影響大都在劉邦一朝。而陳平的影響力從劉邦朝一直持續到漢文帝繼位,他死於漢文帝二年,死在宰相任上。在漢初複雜的政治環境中,能做到這一步,確實是夠厲害的。

劉邦臨死之前,命陳平斬殺樊噲。陳平執行的過程中,劉邦去世。如果當時陳平殺了樊噲(呂后的妹夫),則必遭呂氏的報復。陳平以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呂太后的信任,保住了自己,在呂后掌權的時代,他與審食其同居相位。

呂后去世之後,他與周勃一起除掉諸呂,又同居相位。直到漢文帝二年去世。

在簡單的看過陳平的經歷之後,再來看陳平的這段話。首先,這段話不是陳平臨死之前說的,雖然與家族子孫相關聯,但從內容上來看,更多其實是著眼於自身。《史記》中在“陳平曰”之前,有個“始”字,說明,這不是臨終語。因為陳平一生也是起起伏伏,在他某次失位之後說出“吾世既已廢矣”大概與梁武帝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差不多吧?

做為功臣,陳家的爵位傳了四代,陳平死,兒子陳買襲,之後是孫子陳恢襲位,之後是曾孫陳何襲位。到陳何的時候,因為奪人妻子,被殺。陳家的爵位被剝奪。到漢武帝時,陳平的另一個曾孫叫陳掌的,與衛青家關係不錯。想借衛氏的勢力重獲封爵,但沒有成功。

司馬遷認為,陳平歸漢之後,稱為賢相,應該是善始善終的典範。如果他沒有奇謀妙計,在漢初複雜的政治形勢下,根本做不到這樣的。

從歷史的實際來看,陳平的子孫無所謂受到報應,與歷史上大多數功臣家族的命運一樣,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陳家也不例外。但陳平說的,“我多陰謀,這道家所忌”並因此害怕受到報應,這種思想,是符合中國文化精神的。

少時候我們常看到一副對聯是“耕讀傳家遠,詩書繼世長”,講的是人格培養,包含著光明正大的意味。以謀略建功,不得長久,五世而斬。而以道德立身的,傳家更久遠。簡單的例子。孔子的家族傳了兩千多年。曾子的家族,到曾國藩也有兩千多年。吳越錢家傳到現在,一千多年,依然興旺,靠得不是陰謀,而是陽謀。既,家族興旺的道理,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只是看你能否做的到。這個道理很簡單,就是儒家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


七月流火140400643



賽麥大弘


陳平這句“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

這句話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們很多人都曾聽說過的陰禍吧,就是指以前曾做過太多缺德的事,冥冥之中自己在以後將要受到懲罰,即因果報應。

陳平這個人我們應該不陌生,他與張良一樣都是劉邦的重要謀士,曾多次解救劉邦於水火,他是劉邦大恩人,大漢王朝若沒有陳平的相助,或許可能要從中國歷史上抹除。

就拿當初鴻門宴後救劉邦一事來說,當時項羽聽從謀士范增之言將劉邦扣押於咸陽,不讓他前往封地。而還在項羽身邊做事的陳平先是用計支走范增,然後與項羽說道諸侯王聚集咸陽,軍糧負擔重,讓項羽有讓諸侯回封地想法。

之後又乘機上奏項羽說:“既已昭告天下封劉邦為漢王,卻不讓他上任,不足以取信天下,這太不合理,我們可以把劉邦的眷屬當人質,讓他去封地,一樣能達到效果。

項羽覺得說的在理,身邊也因沒了范增,被陳平忽悠住了,於是放了劉邦前往封地,而劉邦到了封地漢中後積聚力量,才有了後來與項羽扳手腕的機會。若是當初沒有陳平相助,恐怕劉邦連咸陽都出不了咯。

而要知道這只是陳平助劉邦的其中一個事跡而已!

那這樣一個開國功臣,為何會說出自己用計太多會遭報應這種話呢?

這就不得不說他自認為在幫助劉邦的同時,也害了其他人,最慘的就項羽了,而且很多助劉邦的計策連自己都頗有些覺得不擇手段,說到底就是認為自己有些缺德…

比如在楚漢爭霸時期,劉邦處於不利的情況下,陳平用錢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讓他們散佈謠言施反間計,讓項羽疏遠大將鍾離昧與謀士范增。而范增後來也因為項羽的疏遠,一怒之下離開了項羽,在回老家途中因過於氣憤,最終去世。這個離間計也算是狠辣了,讓項羽不單單是失去了兩個核心,也讓軍中很多人開始對項羽的忠心動搖,項羽開始對誰都不信任,一人獨攬大權,間接算是亡了楚國。

又比如後來劉邦、項羽雙方劃定“楚河漢界”之後,陳平又獻策劉邦,讓其撕毀盟約,乘機滅掉已經窮途末路的項羽,不給他喘息之機。

而在擒拿韓信之時,他又是獻計劉邦將韓信孤身騙到雲夢澤,然後派人乘機拿下韓信。

我們從上也可以看出,陳平所獻的這些計策多有詐術、騙術之內的,而且也多為狠辣之招。雖然助了劉邦得天下,但陳平在晚年想起來也是覺得自己做的不怎麼地道,計謀用的太損了,他也算是少有的用陰謀覺得羞恥的人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陳平這感嘆自己計謀太損,殃及子孫這番話,在後來居然也算是應驗。到了陳平曾孫陳何這一代,他接替陳氏侯位,在為侯二十三年時,因搶佔了他人妻子,被處以死刑,封國也自此被廢除。雖然這和陳平無關,但後代到了曾孫一代時確實是挺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