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皇帝赵匡胤赵光义:相爱相杀几轮回!


兄弟皇帝赵匡胤赵光义:相爱相杀几轮回!


1.出生都自带传说

帝王降生自然是天带异象,所以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降生,传说是赵匡胤出生后,全身金色,三天后才变回正常,而且产房赤光绕室,留下三日绕梁的异香,所以赵匡胤小名“香孩儿”。

十二年后,赵匡义出生,产房赤光如云霞般蒸腾,香气不但绕室,而且还香遍整条街巷,真是没有最传奇,只有更传奇。

2.一个爱武一个爱文

不爱读书的香孩儿长大后,异常大胆,但也粗中有细、精于骑射,有一次驯马差点把自己摔死了,结果人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跟烈马较劲,烈马表示自己服了。

赵匡义则是少年老成,不怒自威,嗜好读书,钻研父亲赵弘殷帮他搜集而来的各类古籍善本,所以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足智多谋。

3.先后进入仕途

成婚之后,赵匡胤外出闯荡,一开始他还以为可以靠着父亲赵弘殷的关系,得到父辈朋友们的重用做出一番事业。

结果事不如人愿,碰壁碰多了,小伙子心里就有些憋屈,世道咋这么艰难呢,眼看着到了襄阳,钱也用完了,要饿肚子了,就到寺庙求宿。

万万没想到,这座不知名的小庙竟然是赵匡胤的福地,寺庙里一个老和尚不断主动送钱给他,还指点他:往北走,你的运气在北边。

就这样,一路往北的赵匡胤投到了郭威的麾下,终于不用再浪迹江湖了,赵匡胤决定以后就跟着这位郭老大有肉吃。

很快,跟随随郭威起事的赵匡胤因为军功升为滑州副指挥,被时任开封府尹的柴荣看中,跳槽做了开封府马直军使,成了柴荣的亲信,后来又被选入禁军,成为紧随柴荣左右的宿卫将校。

这是一次明智的被动的选择,柴荣能识人、也敢用人,赵匡胤遇到柴荣,算是遇到了明主,得到了知遇之恩。

郭威去世后,柴荣登基为帝,是为周世宗,北汉国主刘崇联合契丹汹汹而来,要报复郭威杀子夺国之仇。

柴荣亲征北汉,赵匡胤也一起出征,仗打得正热闹的时候,后周大将樊爱能、何徽竟率军临阵倒戈奔逃,柴荣身陷重围,骁勇善战的赵匡胤第一个站出来引兵突围,勇不可挡,受伤了也继续战斗,终于等来了援兵,后周反败为胜,刘崇在败逃路上一命呜呼了。

柴荣班师回京后,又是激动又是感动,封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严州刺史,让他负责整顿禁军,赵匡胤正式成为柴荣的左膀右臂,从此开始有了自己的的势力。

乱世英雄大都被磨炼得比较深谋远虑、居安思危,赵匡胤也一样,他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家族,另一方面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文的武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赵匡义由是成为赵匡胤的左膀右臂。

在柴荣亲征淮南时,赵匡胤的名声已经盖过了父亲赵弘殷,十八岁的赵匡义也开始崭露头角。

对于柴荣,赵匡胤很是忠心,所以他基本上打一次仗,就升一次官,征战淮南回京后,赵匡胤受封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赵匡义也论功行赏踏入仕途。

除了得到柴荣等人的信任,赵匡胤的一身江湖义气也为他加分:在负责从各军种各藩镇的兵士中选拔真正的骁勇之士,组建新的禁军这一军事任务中,赵匡胤抓住机会,一边为皇帝办差,一边为自己铺路,他趁机结交了许多有前途有本事的异姓好友、拜把兄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义社十兄弟”,这样新的禁军表面上是皇帝的,有领导,而实质上,是赵匡胤的。

这是武的方面,文的方面,赵匡胤也有了准备,他随时注意搜罗智囊,几年下来,身边围绕着赵普等谋士。

4.用联姻为壮大权势铺路

升官发财死老婆是男人们的梦想,赵匡胤和赵匡义兄弟俩赶上了,更何况赵家兄弟还有心靠联姻来进一步发展赵家的势力,提升赵家的阶层,改变自己的出身以及为声望加码。

连连升官的时候,已经当上了会稽郡夫人的赵匡胤元配妻子贺氏病逝,赵匡胤很快就续娶了极有威望声誉的彰德军节度使、巢国公王饶第三女为继室,柴荣亲自主婚,并为王氏授予凤冠霞帔,封其为瑯琊郡夫人。

赵匡义的元配、出身名门的尹氏早已经病逝,在赵匡胤的安排下,赵匡义很快续娶了国丈符彦卿的六女儿、柴荣符皇后之妹符氏,这个更厉害,直接跟皇帝做了连襟,成了皇亲国戚。

赵家兄弟俩在续娶老婆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急切,与坚持要守完妻丧再娶的柴荣相比,确实很有些让人觉得看不过去,但是务实的赵家兄弟俩顾不上这些,成大事者凡事看利弊,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快速地联姻的确为他们的称帝起到了推动作用。

联姻之后,赵匡胤再次以军功荣升,晋忠武军节度使。

随着柴荣的南征北伐,后周国力大振,五代十国的其它国家对后周望而生畏,赵匡胤也水涨船高,声誉日隆。

兄弟皇帝赵匡胤赵光义:相爱相杀几轮回!


5.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柴荣很信任王著,但是这个忠心的王著又是自由散漫又是嗜酒,所以柴荣一直想提拔他当宰相又一直没实施。

壮志未酬,柴荣不幸病重将逝,接班人是尚未成年的儿子柴宗训,是为周恭帝。

柴荣自然是很不放心,他想到了王著,临终前叮嘱范质和赵匡胤:“王著是跟了我很多年的旧人,我死了之后,让他做宰相。”

柴荣这一步走错了,他错算了人心。

首辅宰相范质不乐意了,本来皇帝一死,小皇帝啥都不懂,正好什么都由自己说了算,弄个王著来跟自己分权,那滋味多不爽。

赵匡胤虽然对柴荣忠心,但是那份忠心也是有水分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和范质一起隐瞒了柴荣任命王著为相的遗嘱。

范质和赵匡胤就这样合穿一条裤子了,对赵家兄弟俩有求必应,在赵匡胤有预谋的设计下,独揽大权的范质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人事调动,将原本能够制约赵匡胤手中兵马的侍卫司几乎全部换成了赵匡胤的人,间接为赵匡胤的夺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终于,一切都计划好了,在赵匡胤的安排下,十万火急的军报从河北镇、定二州分头传来,内容一模一样:契丹勾结北汉率军大举入侵。

赵匡胤临危不乱,率兵出征,后周主力大军被赵匡胤带走了,到达距汴梁城仅四十里的陈桥驿,大戏开锣。

星相家出场了:落向西边的太阳旁边咋又有了一个太阳,咋回事呢?

正在埋锅造饭等着开晚饭的军队沸腾了,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大家议论纷纷:小皇帝太小了,镇不住场子,我们这么拼命去杀敌,他也知不道啊,不如赵老大当了我们的天子,再率领我们去出征打敌寇。

就这么着,“众人”一致呼吁赵匡胤当皇帝,一件黄衣披到了“一脸无辜”的赵匡胤身上,大家一起跪倒在地,口称万岁。

赵匡胤很为难:你们这是干啥呀,怎么能这么强迫我当皇帝呢,太后、小皇上、众大臣那里我怎么说呢。所以,你们都听我的话,不作乱,不瞎闹,我才答应你们做皇帝。

等大家都点头答应了,赵匡胤才迫不得己、勉为其难地当了皇帝。

目的达到了,出征的事儿也不了了之了,大军回了京城汴梁。

6.赵匡胤登基为帝

去世不久、尸骨未寒的柴荣肯定万想不到,他最信任的赵匡胤就这样夺去了他儿子柴宗训的皇位。

后周王朝始于一场被动的兵变,如今又终于一场主动的兵变。

大军回返,汴梁城中一片茫然,这是什么情况?

虽然这个过程很平静,但是毕竟这是一场兵变,是换了天子,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血腥,伴随着死亡,但是戏已经开了场,还得接着演下去。

宰相范质首先第一个懵掉了:我的天啦,这都是我的错啊。

然后就是范质当面质问赵匡胤:先帝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赵匡胤一脸惭愧加万分为难:我也没办法啊,这不是大家伙逼我的吗?

范质对后周皇室的情分也有限,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只能认了。

接下来的剧情自然是“禅让”:汴梁城的崇元殿上,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和符太后不得不“颁下”了禅让诏书,赵匡胤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柴宗训变成了大宋“郑王”,符太后被称为“周太后”,母子俩可怜兮兮地给新皇帝一家腾地方,搬到了西宫。

7.赵匡胤的皇帝生涯

赵匡胤就这么取了后周的皇位而代之,忠心于后周皇室的人不是没有,但是一部分被赵匡胤高官厚禄收买了,一部分不肯被收买的流放了,还有一部分被武力消灭了。

虽然表面上,赵匡胤说要厚待柴氏,但那指的是柴氏的宗支,而柴荣的嫡系子孙下场很是悲惨:

柴荣一共四个儿子:柴宗训之外,还有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悔,这三兄弟先后不明不白地不是夭折就是失踪了。

柴宗训九岁时被贬房州(多么熟悉的地名,被废的皇帝、太子特属贬放地),十一年后,柴宗训去世,还没来得及成婚。

至于柴荣的女儿,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柴公主在后周与宋朝的皇权交替中逃出了汴梁城,先是投奔在山西的李筠,李筠兵败后,公主只能隐居山西再找机会,当李重进死讯传来,柴公主绝望自尽了。

前朝已成雨打风吹去,新的宋朝在赵匡胤的治理下,平荆南、定湖南、灭后蜀、灭南汉、灭南唐,还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

然后以武立国的大宋王朝偃武修文,赵匡胤当得起励精图治、勤勉治国。

王皇后年仅二十一岁就病故了,亲生的三个儿女也都先后夭折,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此时不再需要急着以婚事来为自己的前途铺路,所以五年后才选了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的女儿、比自己小二十五岁的宋氏为皇后。

宋皇后没有生育儿女,但是性格好,能待人,对赵匡胤也是恭顺,每天都要穿着礼服去迎接赵匡胤退朝,很让赵匡胤省心和满意。

可是赵匡胤偏偏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出了岔子,迟迟不肯立储,以至于给了赵光义以可乘之机。

后人猜测当时赵匡胤不是不想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而是因为他偏心,不想立嫡长子赵德昭为太子,想立小儿子赵德芳。

好不容易等到年方弱冠的赵德芳终于出阁参政了,可以一展才华启动立储议程了,赵匡胤自己撑不住了。

兄弟皇帝赵匡胤赵光义:相爱相杀几轮回!


8.赵匡胤猝死,赵光义即位

正值壮年的赵匡胤的猝死一直是千秋疑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的传言在民间经久不息。

传言说,京城大雪,赵匡胤招弟弟赵光义(为避讳,赵匡义改名赵光义)入宫赏雪喝酒聊天,直到半夜时分,兄弟俩才就寝休息,赵匡胤鼾声如雷,到五鼓时分,外面守夜的宫人突然听不到赵匡胤的呼噜声了,跑进去一看,赵匡胤已经驾崩了。

于是赵光义即位了。

甚至还有传言说,赵光义看上了赵匡胤的宠姬花蕊夫人,趁着赵匡胤酒醉睡去,忍不住调戏花蕊夫人,被赵匡胤发觉加以怒斥,赵光义于是下了杀手。

这个,基本上是往赵光义头上泼脏水,因为花蕊夫人早就死了。

五代十国时,出来三位花蕊夫人。

其一是前蜀高祖王建的徐淑妃,她毒死了王建,由她的儿子王宗衍继位,前蜀很快被后唐灭了,徐淑妃和前蜀皇室被诛。

其二,是后蜀孟昶慧贵妃,宋朝灭了后蜀后,慧贵妃被俘往汴梁,被赵匡胤纳入后宫,七天后,孟昶猝死,她在宫中画孟昶画像追思,赵光义告发,她被赵匡胤打入冷宫赐死。

更一则传言则是她试图毒杀赵匡胤为孟昶报仇,被赵光义找机会射杀而死。

这位花蕊夫人很会画画,有貌也有才,留下名篇《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况且这位花蕊夫人比赵光义大了不止一轮,两个人之间不可能有桃色绯闻发生。

其三,是南唐后主李煜宫妃王氏,南唐被宋朝灭了后,她被送进了宋宫,赵匡胤赐名“小花蕊”,她也被传言说是被赵光义射杀,但也不可信,她早就归葬家乡了。

抛开这些香艳绯闻的争风吃醋,赵匡胤是自己猝死的,还是被弟弟赵光义杀死的,没有人知道,但是作为皇弟,要是说赵光义没有觊觎皇位,那也是没有人信的。

传闻赵匡胤驾崩后,宋皇后第一步不是宣布死讯,而是想秘密召来皇子赵德芳,结果传话的王继恩却另有私心,没有去召赵德芳,而是召来了晋王赵光义。

二十五岁就守寡的宋皇后等不来赵德芳,却等来了赵光义,也只能改口称赵光义为“官家”(宫中对皇帝的称谓),并请赵光义善待自己孤儿寡母,赵光义答应得很是冠冕堂皇。

次日,三十八岁的赵光义登基,是为宋太宗。

此时,赵光义的第二任妻子符氏已经去世,被赵光义追封为皇后,赵光义续娶的开国元勋上党李处耘之女李氏先是被册为德妃,又册立为皇后。

这世上也许真的有报应,当年赵匡胤从后周的孤儿寡母手上夺得帝位,如今他自己的孤儿寡母被赵光义夺去了帝位。

9.赵光义除掉了皇弟和皇侄

新皇即位,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大洒官帽,弟弟赵廷美封为齐王,任开封尹兼中书令,这是赵光义当皇帝前的职位,所以这是要把弟弟作为接班人的节奏吗?

侄子们不能不管,所以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赵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兴元尹兼同平章事。

不久,很有创意的赵光义宣布皇弟赵廷美、皇侄德昭、德芳,都改称“皇子”,赵匡胤的三个女儿郑国、晋国、虢国公主均称“皇女”,宣布赵廷美和赵德昭都“位在宰相上”。

同时,赵光义打破新帝即位后次年再改年号的惯例,赶在岁末之时匆匆改元……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光义在努力稳固自己的皇权,然而“烛影斧声”的传言太过于有收视率,所以人们心里的疑虑并没有淡去,反而伴随了赵光义的一生。

尤其是后来,他大加善待的皇弟、皇侄们相继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人世:年仅二十二岁的赵德昭被逼自刎;年仅二十三岁的赵德芳病逝。

命运是一个轮回,当年,赵匡胤一个个害死了柴荣的儿子们,如今他自己的儿子一个个死在了赵光义手里。

而接下来对付亲兄弟赵廷美,赵光义显然更费心思。

开国功勋之一赵普,本来很受赵匡胤信任,后来渐渐地,赵匡胤对他有了不满,将其相位免去,赶出京城到河阳三城做节度使了。

赵光义即位后,把赵普召回京城,任太子太保,但是一直被死对头卢多逊压制。

这个时候的赵光义是需要赵普的,而赵普也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赵普公布了“金匮之盟”,说当年杜太后临终前,为了防止大宋像后周那样,因由小孩子当皇帝镇不住局面而失天下,要求赵匡胤答应传位于赵光义,并由赵普将誓言写下封在金匣中。

杜太后对爱读书不惹事的赵光义也许是有些偏爱的,但是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才三十五岁,而且长子赵德昭已经五岁,杜太后自己都活到了六十岁,不可能不指望儿子也活到六十岁甚至更长寿,那个时候,赵德昭早就成年多年了,哪里来的小皇帝继位会误国?

再一个,既然是事关赵光义,那么当事人赵光义不在场,你一个外人赵普倒是在场了,这也说不过去啊?

已经死去多年的杜太后竟然被自己的儿子如此利用,不知道心里会咋想?

所以,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就是赵普为了重新上位,为了取信于赵光义而捣鼓出来的,帮赵光义正名。

赵光义也投桃报李,拜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又封梁国公,离开十年后,赵普重归相位。

皇弟赵廷美很识时务地主动要求逊居赵普之下,赵光义准了。此时赵光义一心想的是怎么对付赵廷美,他虽然从自己兄长那里得到了皇位,但是却不想传位给弟弟。

赵普再次出力,他诬告赵廷美和卢多逊图谋不轨,被打入死牢的卢多逊“供出”同党,卢家流放,同党处死,赵廷美一家被幽禁,后被流放房州,然后如赵光义所愿很快死在房州。

同时,为了终结“兄死弟接班”的赵家传统,赵光义还不惜抹黑自己的亲弟弟赵廷美,说他不是杜太后亲生,是奶娘偷生,这恶意满满也是让人醉了,就连有的大臣都听不下去了,一个劲儿劝他:这是皇家丑事,您就不要再多说了,我们不敢听啊。

就这样,赵光义一个一个除掉了最有可能接替皇位的三个人,每一个死的时候,他都哭得无比伤心,悲痛欲绝,加以追封,可是,这每一个都死得让他松了一口气。

最后只剩下赵匡胤的寡妇宋皇后知道赵光义夺帝位的内幕了,但是宋皇后早已经对赵光义构不成任何威胁了,她顶着一个“开宝皇后”的尊号,被幽禁在深宫中,孤清凄凉地离开了人世,而丧礼,也及其简陋草率。

10.皇位绕回来了

从此之后,皇位的继承人一直都是赵光义的子子孙孙,直到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江南建立南宋,赵构唯一的儿子夭折了,不得不从幸免于难的皇族赵氏子孙中挑选接班人,赵构从赵匡胤的子孙中挑出赵伯琮、赵伯玖,作为自己的养子,并将皇位传给了赵伯琮,是为宋孝宗赵眘。

绕了一大圈,大宋王朝的皇位又回到赵匡胤这一边,这一对在战场上互帮互助的亲兄弟,面对危险和敌人是最亲密的人,面对皇位,却成了彼此的死敌。

赵匡胤或许不是死于赵光义之手,确实是猝死,但是疑云至今不散,也是因为赵光义确实夺走了赵匡胤原本打算留给儿子的皇位,并害死了侄子们。

权势是好东西,也是亲人间的夺命符,对于他们尤其是——一对相爱相杀的亲兄弟,大宋王朝的两位开国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