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华为公司会三年赶超阿里云,你认为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慈小姐


未来任重而道远啊,先看下这话的出处吧。

三年赶超阿里的口号是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2017年4月举行的华为分析师大会上喊出来的。从那之后,尽管能看到华为云动作频频,野心勃勃。但是目前来看,华为云想要三年内超过阿里云的目标并不容易实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就入局时间来看,成立于2011年的华为云比成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晚了两年,而将云计算放在重要战略位置,阿里行动同样要比华为早两年,如今已经十年了。


在当初人人都不看好云计算的时候,阿里云率先开启自主研发,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云计算时代。这十年间,阿里云所投入的人力、财力,所拥有的技术实力达成的科技规模,也不是国内其他更晚起步的厂商能够轻松与之比拟的。

就拿飞天系统来说,阿里云飞天系统作为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无论是在技术实力,还是在多年来百般锤炼中所形成的成熟经验,都在国内云市场具备着领先优势。

2013年飞天系统实现重大突破,让阿里云成为中国第一个独立研发拥有大规模通用计算平台的公司,也是世界上首个对外提供5K云计算服务能力的公司。去年,阿里云飞天系统还获得了中国电子学会成立15年来首次颁发的特等奖。而这些,都不是华为云在短期内可以再现和复制的。

现在,飞天单集群可达10000台的规模,十万个进程达毫秒级响应,已经成为全球最顶尖的操作系统之一。相比起来华为云的规模要小得多,而且其私有云市场相对更加活跃,单个集群规模或许都在1000台左右,甚至更小。算起来,可能只相当于阿里云在2012年时的规模。

这样一来,也能够进行更清楚的对比。毕竟同时支撑10000台服务器,明显要比支撑N个1000台服务器难得多,同时支撑10000台服务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更为复杂的计算、调度、存储等各方面技术问题,而支撑N个1000个服务器只是重复、重复、重复,这么看来这些技术门槛还不是华为短期就能够跨越的。

因此,在我看来,华为云三年时间就可以赶超阿里云的言论的确不够客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但不能夸大其词,毕竟技术需要一步步稳扎稳打才能够获得的。


小东哥聊人生


华为云要想赶超阿里云,难度非常大。

2018年全球云计算规模高达800亿美元。阿里巴巴在云服务市场也交出靓丽成绩单,多年前押注的云计算已经迈入收割期,2018自然年阿里云营收规模到213.6亿元。牢牢掌控了国内绝大部分云服务市场,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成为全球五大云巨头之一,在全球市场挑战亚马逊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态势。

因在云服务市场取得成功,早前,华尔街摩根士丹利将阿里云估值提升到670亿美元,这是继蚂蚁金服之后,马云又培育了一家超级独角兽。如今阿里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再次提升,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将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几年在实施的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云结合,向全社会开放。

即将到来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阿里也做好了充分的布局和准备,以千亿资金支持达摩院开展创新技术和应用性研究,以及中天微与达摩院芯片团队整合成立了主攻半导体芯片的平头哥公司等前瞻性布局,是为现阿里物联网战略核心一环。

与此同时,为物建网,提供最普惠的连接,从平台、芯片和微基站在内的全链路生态服务,交付给企业一张自有可控的物联网,从而全面推动广域物联网技术LoRa的覆盖与普及。

同时,人工智能作为工具,云作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云边端一体化平台,这里面包括云上的能力,物联网平台,物联网市场,一站式开发平台,里面配套的物联网安全和物联网标准体系分享至各行业,驱动数字中国。

在过去几年中,阿里云依托云+AI+IoT三驾马车,欲在5年内连接100亿物联网设备,也看到了阿里云在各行业应用案例落地,在物联网时代,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激活,2018年阿里云同比增长102%,在物联网时代,云作为基础设施,将会进一步推动云服务高速增长态势,阿里云有望在2020年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大关。

物联网成为阿里巴巴新赛道,在这条赛道上,通过极具前瞻性地投入与战略性地坚持,借助阿里云强大的云计算能力,阿里云IoT开展云、管、边、端全链路布局,成为布局最深、应用最广的物联网行业领军企业,也是物联网应用落地践行者。


杨剑勇


说句实在话,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尖锐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三年赶超的可能性?我觉得还是得从现状来进行分析,才比较客观。

市场份额,算是一个最为直观的实力评估标准了。去年权威机构IDC就发布了2017年中国公共云IaaS市场份额调研结果,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占比高达47.6%,相当于足足占据了半壁江山。剩下的一半市场份额则有腾讯、华为云、金山等其他国内云计算厂商一起瓜分。

再来看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就在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分析报告中,阿里云占得全球公有云IaaS市场前三甲的一席。其中,阿里云的增速是最快的。

另外,还有一些权威数据也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像是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公布的2018年全球云计算IaaS魔力象限,阿里云进入挑战者象限和远见者象限。可以看出,代表国产数据库技术研发能力的阿里云,现在已经能够全球顶级数据库服务厂商同台竞技了。

其实,在去年公布的2018年全球云计算IaaS魔力象限,阿里云就已经能够代表中国厂商,进入Gartner的IaaS魔力象限,成为这一核心领域的成员。可以看出阿里云一直在进步,这也是华为难以3年就赶超的原因。

我觉得中国云计算市场应该百家齐放,没必要非得抛出什么几年必须赶超的口号。你们觉得呢?


饭后科技茶点


可能那必然是有可能的,我们需要讨论的是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依我看来,这个可能性确实不大。原因有三:

一、云计算最重要的是要有数据,能不能获取数据这一点非常重要。你不能凭空捏造一些数据去计算,这样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就跟建楼房一样,连沙子水泥都没有,怎么建楼?华为云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互联网公司获取数据的能力远远强于普通的科技公司,这方面华为先天条件就比阿里差很多;

二、从研发的角度上说,华为的研发能力不用怀疑,但是云计算不是华为擅长的领域,华为内部缺乏这个基因,大家可以去对比一下手机的算法工程师和云计算的算法工程师的招聘要求,是有很大差异的,这意味着如果需要快速获取这方面的人才只能高价从别的公司挖人,而转行或者重新培养都是需要时间的。

三、公司文化的影响,华为内部的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等级森严,各种流程非常完善,对硬件来说这是好事,可以避免出错,但是这种思维未必适合于云计算,当你做一件事情持续了很多年,而且成功了,做其他事情也会习惯性的用之前的思维去思考,但实际上与时俱进是很难的。可以肯定华为云计算的很多领导是从手机等很多其他部门过去的,这样便于控制。

当然,华为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人走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呢只需要跟着别人走就行了,不用担心走错路,另外,华为的品牌影响力还可以,跟政府企业关系比较好,有稳定的客户群体。


zllong258


一个行业需要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有发展,2017年年初华为云定了一个“小目标”:华为公有云三年内必须超过阿里云,做到云计算国内第一!未来全球五朵云,华为居其一!豪言壮语激励着华为人奋起赶超阿里云!

我们来了解一下华为云与阿里云吧:

华为云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华为公司,在北京、深圳、南京、美国等多地设立有研发和运营机构,贯彻华为公司“云、管、端”的战略方针,汇集海内外优秀技术人才,专注于云计算中公有云领域的技术研究与生态拓展,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目标成为中国最大的公有云服务与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7年3月起,华为专门成立了Cloud BU,全力构建并提供可信、开放、全球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公有云。截至2017年9月,华为共发布了13大类共85个云服务,除服务于国内企业,还服务于欧洲、美洲等全球多个区域的众多企业。华为云立足于互联网领域,依托于华为公司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云计算研发实力,面向互联网增值服务运营商、大中小型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广大企事业用户提供包括云主机、云托管、云存储等基础云服务、超算、内容分发与加速、视频托管与发布、企业IT、云电脑、云会议、游戏托管、应用托管等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云产品和服务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在行业固有技术的基础上也做了改进和创新,引入了多项华为独有的新技术,通过以降低成本、弹性灵活、电信级安全、高效自助管理等优势惠及用户。

降低成本:华为云通过按需付费的方式提供远低于传统模式价格的产品和服务,不必再为服务器等设施做一次性资金投入,不必缴纳放置服务器的机柜费用、也不必为带宽使用签署长期协议,完全即需即用。


灵活运用:华为云提供弹性计算资源,提高服务器、带宽等资源利用率。当业务量上升,不需要再为服务器等资源的采购到位等待数十天,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开通几台至数百台云主机。业务量经过峰值期而下降,也不担心多余资源浪费,多余资源会被自动释放回收。同时,不管使用几小时或数十天,资源使用时间完全在您的掌控之中,真正高效弹性灵活,自由按需使用。

电信级安全: 华为云是经过行业认证和授权的安全持久的专业云计算平台,采用数据中心集群架构设计,从网络接入到管理配备7层安全防护,云主机采用如SAS磁盘、RAID技术以及系统券快照备份,确保云主机99.9%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储方面是通过用户鉴权、ACL访问控制、传输安全以及MD5码完整性校验确保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访问的安全性。此外,基于华为自主研发的监控和故障报警平台,再加上7*24小时的专业运维服务团队,提供高等级的SLA服务保证。


高效自助管理: 华为云采用基于浏览器的图形化管理平台——华为云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远程对华为云产品或服务的体验、下单、购买、账户充值、账户管理、资源维护管理、系统监控、系统镜像安装、数据备份、故障查询与处理等功能。

精明的策略 :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是华为云服务实施的基础元素,在这一方面华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华为云服务器:全球出货量连续7个季度第四,据 Gartner报告显示,2014年Q4华为刀片服务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 华为云存储:华为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连续7个季度第一,IDC发布的2015第一季度外部磁盘存储市场报告显示,华为存储全球收入增长率继续保持第一。已然成为国内存储市场中的“领头羊”。


华为云数据中心:华为全球建立480个数据中心,其中有160个云数据中心。华为双活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荣获Frost & Sullivan“最佳解决方案技术领导奖”。 只有打好基础,企业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云计算。华为公司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创新,给企业用户提供值得依赖的基础硬件。

阿里云

阿里云创立于2009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让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

阿里云服务着制造、金融、政务、交通、医疗、电信、能源等众多领域的领军企业,包括中国联通、12306、中石化、中石油、飞利浦、华大基因等大型企业客户,以及微博、知乎、锤子科技等明星互联网公司。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12306春运购票等极富挑战的应用场景中,阿里云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纪录。

阿里云在全球各地部署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利用清洁计算为万物互联的新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目前开服的区域包括中国(华北、华东、华南、香港)、新加坡、美国(美东、美西)、欧洲、中东、澳大利亚、日本。



2014年,阿里云曾帮助用户抵御全球互联网史上最大的DDoS攻击,峰值流量达到每秒453.8Gb[2]。在Sort Benchmark 2016 排序竞赛 CloudSort项目中,阿里云以1.44$/TB的排序花费打破了AWS保持的4.51$/TB纪录[3]。在Sort Benchmark 2015,阿里云利用自研的分布式计算平台ODPS,377秒完成100TB数据排序,刷新了Apache Spark 1406秒的世界纪录[3]。 2018年9月22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成立全球交付中心。

如今离华为云“三年超过”阿里云得豪言壮举已经过了一年多,华为云又有哪些成绩呢?

年初,阿里云与华为云的争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阿里云因在一起政府公有云采购项目招标中失利,投诉华为云称后者“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但财政部调查后却认为投诉缺乏事实依据。这也是华为云面对阿里云攻击的首次胜利。

据了解,如今的阿里云占据了我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而华为云的体量距阿里云还有很大差距。放出豪言后,华为云的表现也的确可圈可点。在2017年3月华为成立Cloud BU成立后,华为云在半年内的用户增长率就达到了238%,一年内更是增长了三倍,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而阿里云也是不遑多让,财报显示,阿里云近两年付费用户规模翻了三倍,业务规模翻了四倍,到2018财年第一季度,付费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而且阿里云成立比华为云早两年,成为集团核心业务也比华为云早两年,就是这两年间,阿里云奠定了在国内的绝对领先地位。

除了规模之争外,华为云与阿里云在技术上也频频争锋。例如华为云的基础底层架构采用OpenStack开源系统,而阿里云选择自研飞天系统,两者也是各有优劣。目前阿里云凭借着更深厚的技术积淀保持着领先身位,但几年后是否会被华为云超过,依然很难说。



在华为云刚刚放出豪言的时候,业内舆论普遍认为华为云要达成目标难之又难。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华为云已经在面向阿里云的战斗中首次告捷,这让阿里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里是艾伊美装饰材料经营部,欢迎关注!


艾伊美装饰


华为技术沉淀比阿里巴巴深得多的去啦,也许不要三年就可以赶超阿里巴巴的云计算,我坚信


活好当下方可谈未来


没有可比性。华为的钱是自己的,阿里的钱是投资人的,如果是算资产阿里是比华为多,但是算营收,华为远超过阿里。上市企业总是把帐面做得好看点以吸引投资,非上市企业总是把帐面做得难看点以躲避税收。


光明右使8787


个人感觉还是不太可能的,华为擅长的是通讯而不是云计算,最最重要的是,阿里有一个平台去验证错误,有个试错的平台,每年的双十一都是阿里云的主战场,每秒数亿次的运算量,这是对云计算能力很强的考验,进行迭代,创新。反观华为做云计算的话,没有大的试验场。能在第二梯队,第一梯队的话,不太可能。


盘点喵


赶超指的是什么?技术稳定性?还是客户群体?如果专论技术可能性有比较小,论客户基本渺茫,只要在阿里运营几年的生产环境谁会迁移?为了体验所谓的你技术?便宜的几百块钱?在没有强大客户应用体验的带动下技术要提高也难!没出现过的问题靠想是很难全面的,举个安全的例子,防ddos攻击华为云没办法体验到600g的流量是什么情况?你会有实际来的经验?


回旋72


云计算领域,水军多也没用,人家用户都是懂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