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當中國曲協主席這些年除了反三俗都做了哪些貢獻?

A追夢人780


姜昆老師曾經對誹謗他的人嚴正警告過,說再提他亂七八糟的事情,他就讓作者和他法庭見,我這個人臉皮薄,也不愛說話,就不打算和他見面了,所以,簡單說幾句,如果看不懂,請見諒。


2006年,以著名相聲演員,著名錶演藝術家姜昆、李金斗為首的一些相聲前輩,針對相聲行業一些雜亂現象,提出“反三俗”的要求。

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

(三俗原指通俗,風俗,習俗,我很懷疑現在的三俗是相聲前輩自己創造出來的)

低俗什麼意思呢,我舉個例子,郭德綱去找于謙,于謙沒在家,嫂子開的門,郭德綱畢恭畢敬說了一句嫂子好,這沒問題,嫂子回了一句“死鬼,你怎麼才來”,這,就是低俗。

庸俗什麼意思,舉個例子,于謙父親洗頭進去了,于謙不找警察叔叔想辦法,卻拉幫結夥找郭德綱去撈父親這就是庸俗。

媚俗,就是字面意思,非要舉例子就是郭德綱說的于謙老婆“滿身大漢”

當時姜昆老師用郭德綱舉例子,嚴重鄙視相聲行業用這些三俗的笑料做包袱!

2007年,姜昆老師帶頭,起草一份倡議書,要求相聲各界同行共同加入,一起抵制三俗,而郭德綱,曾被一些人指責會遭到公眾拋棄。


而當時郭德綱確實過的不是很好


一言難盡。


2008年,為了反三俗,姜昆提了個議,大概意思我理解著是這樣:

相聲行業是從老一輩字的小劇場一步一步走向臺前,走到大熒幕上,走到晚會,這是相聲行業的進步,相聲應該發展,應該去其槽粕,現在某些小劇場管理混亂,而且小劇場模式撂地演出是相聲進步的糟粕,是發展的倒退,相聲應該在大晚會和大熒幕發展,所以建議關閉全國相聲小劇場。

關閉小劇場,這是斷郭某人的根。

老郭當場就不幹了,牴觸很大,也就是後來的撕破臉皮。

之後,很遺憾,德雲社還是面臨困境,包括李菁何雲偉10年8月發佈份聲明離開德雲社

再之後姜昆老師不點名批評某些演員道德問題,張口閉口在臺上“兒子,孫子“,對相聲行業造成抹黑,“藝術表演者應該有文人的氣質,不要跟個痞子一樣”

郭德綱:“呵呵”



而後幾年,姜昆老師一直為相聲事業做貢獻,為了拯救電視相聲行業的低迷和版權問題,為了曲藝事業的繁榮和昌盛,為了相聲藝術家的自身合法權益,姜昆老師曾提出電視或者廣播電臺播放曲藝相聲等節目時,應該按分鐘計費……

後來,好像並不樂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幾年,姜昆老師依舊活躍在曲藝第一線,不止一次提倡,藝術表演者,要以身作則德藝雙馨,在臺上要把正能量,要把好的品格和理念教給觀眾,這是相聲演員的責任和義務。

“臺上你不教育觀眾健康品德,對得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麼”


姜昆老師曾說過:“我覺得只要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努力地為咱們的民族、咱們的文化,多建言獻策。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聽聽人家,這覺悟,你們可能不知道姜昆老師平時很忙,但依舊為相聲這門藝術操碎了心,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並立志把反三俗的決心寄託在下一代,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值得學習。


四斤



用戶9450444899321


現在網絡上提起姜昆都是一片謾罵之聲,這個問題也不例外,估計題主提這個問題就是為了黑姜昆的吧?其實,越是在這種時候,越需要獨立思考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客觀的思考一下過去、現在和將來。

誠然,姜昆在成為曲協領導以後針對相聲沒有做什麼有益的事,更多是在瞎胡鬧,比如提議取消小劇場、相聲網絡化、提倡相聲的創新並身體力行的演繹了所謂街舞相聲等等事,體現了他對於相聲的瞭解真的比較淺薄,基本功欠缺。


從本質上來說,我相信他作為曲協領導是真心想把相聲搞好的,但是真的能力不濟,所以這些年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推動主流相聲事業發展方面基本一事無成,主流相聲現在基本上已到了窮途末路。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正是以姜昆為首的主流相聲界碌碌無為,才襯托了郭德綱的成功,印證了郭德綱的觀點,比如相聲必須要回歸小劇場、相聲的創新必須要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礎之上、傳統相聲大復興等等,可以說姜昆這些年一直在做反面教材。

但是,姜昆並非一點貢獻也沒有,我認為以下兩點必須得到肯定:


1、個人私德沒有問題,沒有借勢壓人。以姜昆的能量和地位,想要幫助他女兒進入演藝圈小有名氣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姜昆與郭德綱之間有矛盾,網絡上侮辱誹謗謾罵姜昆的內容層出不窮,以姜昆的能力和位置,如果真心要給郭德綱穿小鞋的話,郭德綱這些年經歷的艱難困苦可能要加重很多倍。


2、提攜新人不遺餘力。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趙本山,如果沒有姜昆提攜,老趙可能還在鐵嶺混飯吃呢,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但是姜昆不計回報的發掘了他,這些年自己都不在公開場合說這種事,現在的90後估計沒幾個人知道姜昆是趙本山最大的恩人了。


除了趙本山以外,賈玲、陳印泉、侯振鵬、董建春、李丁、高曉攀、苗阜、王聲等人走紅的背後都有姜昆的幫助。

姜昆今年快七十歲了,退休在即,相信歷史會給他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雖然我也不喜歡現在的姜昆,但是我至少不會罵他!


相聲演義


自姜昆先生表演了他自己創作的《如此照相》、《詩歌與愛情》、《鼻子的故事》、《祖爺爺的煩惱》等多個段子後,著名曲藝家劉梓鈺先生斷言:以後,姜昆先生必定是中國曲藝的領軍人物。

2000年,他提議,並親自跑文化部、中國文聯和贊助單位,促成了一次很大的活動。這次活動就是“國際曲藝節”。能促成這樣大規模的曲藝活動,除了姜昆,還有其他人能辦到嗎?

國際曲藝節舉辦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瀋陽藍翎經貿有限公司協辦的“北京國際曲藝節”於2000年11月10—14日在北京舉行。

組委會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喀麥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曲藝專家、演員和曲藝愛好者參加。

這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擴大中國說唱藝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團結僑居海外的華人藝術家和愛好曲藝的國際友人,增進彼此間的藝術交流和友誼。是一次重要的國際曲藝盛會,是國際曲藝界的一次大聯歡,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為曲藝藝術面向新世紀、迎接新挑戰、尋找新機遇的一次精心策劃和大膽嘗試。

其間,進行了“新世紀中國曲藝與國際交流”學術交流研討會和演出活動。

在研討會上,來自美國的白素貞;日本的鈴木靖、藤田香、木之下章子;韓國的柳垠再、丁一;丹麥的易德波;新加坡的韓勞達、陳伯漢;馬來西亞的姚新光等專家、教授和國內著名曲藝理論家吳宗錫、夏雨田、薛寶琨、汪景壽、王兆一、劉梓鈺、戴宏森等,就中國曲藝藝術的現狀與發展,國際曲藝藝術交流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宣讀了論文。

在展演中,相聲名家丁廣泉、劉喜堯與來自美國的莫大偉、郭安瑞、柏邁高合作表演了相聲《新地理圖》、《錯位》等。來自日本的王新德;印度的古瑪、謝克;剛果的伊馮;新加坡的徐惠民、邱勝揚、黃家強、楊世彬;馬來西亞的紀慶榮、蘇維勝;喀麥隆的馬馬杜等,也分別演出《漫遊中國》、《雙語相聲》、《奇人妙事多》等相聲節目。

此外,來自摩洛哥的沙姆斯丁;亞美尼亞的瑪麗娜、蓮娜;我國港澳地區的何關美儀、蔡蓮娣、伍志強、譚小云等分別演唱了京韻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粵曲等。臺灣漢霖說唱團的王振全、金永祥、鍾秋玲、王德志也分別演出了太平歌詞《韓信算卦》、雙簧《前仰後合》、四川打連廂《勸孝道》等。

國內曲藝名家馬季、姜昆、侯耀文、李伯祥、李金斗、袁闊成、劉蘭芳、趙學義、籍薇、黃霞芬、張保和、潘長江、鄒德江等參加了展演。

1995年他組織、創作並領銜主演了中國第一部反映相聲百年滄桑的大型相聲劇《明春曲》,在國內外演出了百餘場,並搬上了人民大會堂的舞臺。

2001年,他出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期間,以主編的身份組織編撰了《中國曲藝史》、《中國曲藝概論》兩部鉅著,結束了長期以來沒有權威機構為曲藝立史、立論的局面。

(注意以下的問題)在中國曲協主持工作期間,他提出“大麴藝”的戰略思想,主張把中國曲藝的隊伍作大,舞臺作大,影響作大,用“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塑造大麴藝的形象,用“大麴藝”的要求帶動“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的發展。“一大帶三新,三新促一大”作為弘揚、發展中國曲藝藝術的戰略思想,他的“大麴藝”戰略思想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不是曲藝工作者不知道這些工作)

他創作相聲一百多段,綜觀他的作品,敢於針砭時弊,緊跟時代步伐,構思縝密巧妙,包袱設計精巧,不落俗套,雅俗共賞,能夠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他曾多次組織瞭如“侯寶林國際相聲研討會”、“中國曲藝高峰論壇”等大型理論活動。

他先後出版了《姜昆李文華相聲選》、《姜昆李文華新相聲選》、《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聲選》,還出版了記錄體的《笑面人生》、《自我調侃》等著作。

他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研究員蔣慧明和中國曲藝家協會幹部郝雨為他帶出的研究生。

為發展相聲隊伍,他收了12名學生,有電視臺主持人畢銘鑫、孟非等。他收有徒弟唐愛國、齊立強、大山(加拿大)、徐惠民(新加坡)、邱勝揚(新加坡)等。兩名新加坡徒弟一直活躍在新加坡相聲舞臺上。

他是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他被評選為“中國十大笑星”之一;2002年,他獲得由人事部,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授予的“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2003年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榮譽稱號;2006年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2009年,他榮獲國家“公務員三等功”勳章。此外,他還被海外組織授予“世界傑出華人獎”和榮譽博士稱號。

郭德綱是一名相聲演員,說好相聲就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姜昆除了要說相聲,還要做好中國曲藝的工作。以上只是介紹了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有舔缸軍質疑姜昆的作品沒有那麼多,我一個個打名字麻煩,給你們幾張圖自己看吧,裡面有幾段重複的,還有不少沒有錄入的,值得一提的是所以作品全是新作品,沒有老段子,而且基本都是姜昆創作或主創的作品。








維摩精舍


姜昆主席這些年對相聲藝術的貢獻還是蠻大的。除了高舉反三俗的大旗,與三俗相聲做堅決的鬥爭之外,還挖掘了很多相聲新人,壯大了主流相聲界的隊伍。另外,姜昆主席還通過各個渠道,積極的為郭德綱做宣傳,力捧郭德綱。如果說,是郭德綱挽救了相聲藝術,那麼小編覺得,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是姜昆主席成就了郭德綱的今天!姜昆主席同樣為相聲藝術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們看問題,不應該只看表面現象。我們不能因為,姜昆主席總批評郭德綱,就認為他總是打壓郭德綱。中國有句俗話說得好,打是親罵是愛,朋友們細想想,如果姜昆主席,心裡沒有郭德綱,那麼他會在不同地點、不同場合,公開指名道姓的談到郭德綱嗎?姜昆主席是誰啊?曲協主席、新中國第三代相聲領軍人物,全國人民婦孺皆知的老藝術家。如果沒有姜昆主席十幾年如一日,這麼不遺餘力的宣傳郭德綱,郭德綱能有今天在文藝界如日中天的地位嗎?姜昆主席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是愛護郭德綱嗎?我們在稱讚郭德綱挽救相聲藝術的時候,難道不應該為姜昆主席這樣的幕後功臣點贊嗎?


另外,姜昆主席在連續幾屆曲協主席任上,舉辦了很多次相聲大賽。成功挖掘了大量相聲新人,使之加入到了主流相聲界的隊伍當中,比如:周煒、董建春、李丁、高曉攀、範軍、曹隨風、王彤這樣的青年才俊,以及像苗阜這樣的反三俗的急先鋒,還有像何雲偉李菁這樣的“棄暗投明”的“義士”!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正是這些相聲新人的加入,使得主流相聲界的隊伍空前壯大!也為相聲藝術未來的蓬勃發展,儲備了大量的人才!這些都是姜昆主席為相聲藝術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如果說姜昆姜主席有什麼美中不足的地方,小編覺得,姜昆主席不應該再做幕後英雄了,就大大方方與郭德綱握手言和,別再人為的劃分主流與非主流,大家團結一致,勁兒往一塊兒多好啊!


非著名相聲達人


記得一次採訪,姜昆說為了復興相聲做了多少多少工作,最後搞不好就是缺錢,當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印象深刻:誰捐五百萬讓他建個相聲博物館,願意向他下跪。看似情深意切,其實真的是假情假意!相聲進了博物館,代表著什麼?說明相聲已經成為了過去式,博物館是讓人對過去的事物進行瞻仰的,即使現存的事物如果進了博物館,那麼離成為文物也不遠了,也是為了在未來讓後人當做文物瞻仰的。姜昆作為一位相聲界的工作者(我絕不會稱他為大師或者明星)如此唱衰相聲,詛咒相聲,他是相聲界的罪人,曲藝界的敗家子!


大愛安丘


還想讓他怎麼樣,社會風氣敗壞是大家公認的,娛樂界是重災區。姜昆反三俗是與全社會做對,本身就是個值得敬佩的人。對於整個相聲界,用了幾代人努力才讓一門街頭藝術登上大雅之堂,讓他們再說街頭段子是欺師滅祖的行為。這就像讓宋祖英唱十八摸,你認為可能嗎?

這世道,誰都不比誰傻,如果不是為了守住相聲的底線,不是為了留住侯寶林等大師的遺產與精神,姜等老一輩人三俗起來還會有郭什麼事。姜反三俗除了捱罵有得到什麼利益了嗎?現在的中國為了理想,為了底線而活的人還能剩幾個。有幾個不是為了錢放棄了很多應有的操守。哪些罵姜的人有不少也會對世俗世風日下深惡痛絕,但對自己的推波助瀾視而不見,不也是因為堅持不夠嗎?堅持是很難的。不得不說我也一樣,我喜歡聽郭的相聲,雖然很多段子中低俗內容讓我不舒服。

郭的興起是順應時代的,但現今的文娛環境是中國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產物,是其副作用產生的,並不是大家真正需求的,也與國家的發展目標不符,國家層面也不允許這樣的局面長久存在。大家一定要看到郭在改變,雖然很難。

我估計現在最理解姜與侯寶林大師的人反而是郭。出名難,守業更難。郭如果想讓德雲社長久發展,而不是曇花一現,迴歸正確的軌道是必然。可能很多人不喜歡,但是郭是向著姜的方向前進的,而姜代表的是國家意志。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作為一個藝人,為了生活,順應觀眾愛好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名人特別是一個國家公務員,引領群眾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是本分也是職業操守。大家可以不喜歡姜,但是對其惡語相向是不公平的。我們也不能因自己的好惡而做一個短視的人。


我是焱爍


客觀的說,姜昆的相聲藝術昇華到當曲協副主席時,已經嘎然而止。而此前,從年輕時和李文華老師合作的《如此照相》、再到春晚《虎口遐想》,已經在相聲上登峰造極了。

盛極必衰,梁左之後,姜昆再無堪稱經典的好作品了,《新虎口遐想》純粹是幻想延續舊時光芒的勉強之作,也同時成為了網友調侃的段子,如同苗阜的“萬莫其”一樣其樂無窮。

第一次“反三俗”是在2006年,彼時姜昆已是曲協副主席,也已年近花甲,形容為“江郎才盡”一點也不為過。再此之後,姜昆給相聲界做了哪些貢獻?

提攜新人是有的,比如收納了周煒徒弟、引進了苗阜進曲協。周煒原本師承姜昆老搭檔唐傑忠的徒弟,2008年改拜在姜昆門下,這一頗受非議的“跳門”,按照姜昆接受採訪時的說法是,周煒並未正式“擺知”,不算唐傑忠的正式徒弟。

但周煒後來基本不說相聲了,演小品、幹主持、學唱功,幾乎無所不能,但都收效甚微,如今已經白髮蒼蒼,估計沒幾個人知道他是相聲演員了吧。

苗阜和姜昆有些類似,都是半路出家的相聲演員,也都是書法愛好者。“投名狀”之後頗受姜昆器重,還推薦他認相聲名家師勝傑為“乾爹”。主流相聲界在恢復傳統相聲上,對“拜碼頭”這一遊戲吸收得很到位,但對相聲傳統藝術似乎刻意迴避。

自稱是漢語言博士的苗班主,據說還是西北某大學客座講授,只是“萬莫其”一事備受誤人子弟的詬病,蹭德雲社熱度也是蹭出了新記錄——秒發秒刪。總之吧,按照網友的總結:苗阜是相聲界電工做得最出色、電工界相聲說得最好的人物。


哈爾濱“百樂會”小劇場,是曲協牽頭對體制內相聲界進行市場化的一次試水,十天前姜昆親赴哈爾濱主持了開幕式(官宣“開班式”),並順便再次反了下三俗。

以德雲社為代表的相聲小劇場已經存活二十多年了,曲協才恍然大悟想起辦“以民營賣票方式與老百姓見面”的官辦小劇場,是不是晚了點?

姜昆老師主要相聲藝術貢獻,在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包括收的比較出色的弟子趙衛國、句號等,以及編訂《中國傳統相聲大全》、辦相聲網站“中國相聲網”、辦“中國名人網”等,均在“反三俗”以前。

此後主要貢獻就是“反三俗”了。極具時代烙印和爭議的姜昆,註定成不了相聲藝術家,更並非有些網友吹捧的“相聲大師”,早年苦心孤詣、晚年好大喜功


岑詮


總為了捧一個而黑一個有意思嗎?我先聲明,作為聽眾,對誰的相聲都沒有都沒有偏見,不愛聽你可以不聽啊,何必總是黑一個白一個的,是蹭熱度還是看熱鬧的不怕事大?本來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就是那種體制,不是那個人能左右的,受的也是那種教育,所以觀念就不同,沒有誰刻意的嫉妒誰,壓制誰,只是觀念不同而已。姜昆可是最早建相聲網絡平臺的,只不過那時候網絡還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八幾年姜昆馬季侯耀文等的相聲,可是火的一塌糊塗 ,年輕的可從網上看一下,從八三年起 春節聯歡晚會好幾年的節目主持人,就可以瞭解當時那些人在老百姓心裡的熱度。現在那一代已經老了,總拿他們老了的成就,來和現在這些當紅的星星們比,有意思嗎?


逸仙tanghailaosun


看了半天評論,覺得很無聊。難道相聲就是一個不分黑白,是非顛倒,沒羞美臊,唯利是圖的行當?什麼有觀眾就是硬道理,什麼誰都有七情六慾,咋不讓你們老婆女兒光著屁股上臺表演呀,什麼藝術也不用有,愛看的人照樣可以滿坑滿谷。用觀眾多來肯定成績,用濫欲來鑑定人性,這不是胡說八道嗎?雅,不是非要陽春白雪,俗,也不是低級下流,每一個人都有性生活,你總不能因為人們都有性生活就在舞臺上亂淫吧?每個人都離不開屎尿屁,你就要整天屎尿屁不離口地正天嚷嚷嗎?雅,是要人們更走向文明,俗,是讓文明更貼近生活,連什麼是雅,什麼是俗都不知道的人整天在喊自己是俗人,你們不是俗人,是沒有羞恥,沒有是非觀念的混人。如果你們的主張是合理的,那麼醫療商業化,教育商業化也都是合理的了。另外,再說一句,郭德綱的門票不代表人民大眾,人民大眾捨不得花半個月的工資去聽一場相聲,那麼,他的觀眾是哪來的?這個還用解釋嗎?四十多年了,富人怎麼也有幾千萬了吧,各地充場子佔臺的人也必須安排好吧?他們捧紅一個郭德綱不是什麼難事吧?一個劇場人多,未必就是代表大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