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有些文人平时不露山不露水,但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就挺身而出,就算是性命攸关也在所不惜。游子远就是这样的一种人,他在史料的记载也仅限于死谏刘曜和平定羌族,就这两件事体现出游子远对国家忠心耿耿,对叛变的少数民族及酋长能冷静分析,对时局的洞察把握也是非常的独到。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游子远早年生平不详,祖籍左冯翊大荔县(陕西省渭南市),东晋十六国时期前赵人,在前赵刘曜手下担任光禄大夫。

当时,关中、陇右一带有很多氐、羌等少数民族并未归顺前赵,经常联合进攻刘曜,给刘曜政权造成严重的骚扰。光初三年(公元320年)六月,前赵将领解虎与长水校尉尹车和巴蜀氏族部落的酋长句徐、厍彭等联合密谋叛变,但事情很快就败露,解虎、尹车都被处死。刘曜把句徐、厍彭等五十余人囚禁在秦朝阿房宫的旧址阿房,打算全部杀掉以绝后患。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游子远连忙劝阻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用刑都是只诛杀带头的元凶而已,多杀无益。”然而刘曜不同意,游子远就据理力争,头破血流依然不停地磕头请求。然而刘曜却很愤怒,认为他是庇护叛徒,也把他也投入监狱,并同时把句徐、厍彭等五十多人全部诛杀,尸首拖到闹市上示众十天,又扔到水里冲走。

刘曜的这个不明智的举动激怒了巴郡的百姓,于是巴西(今天四川阆中)所属氏民族部落全部叛变,他们推举句渠知为首领起来造反,自号大秦,还把年号改为平赵,可见对前赵国多仇恨。四周山里的氐、羌、巴、羯等少数民族共三十多万人纷纷响应,关中大乱,白天都城门紧闭,局势非常紧张。

游子远在狱中得知了消息又上表劝谏,刘曜把他的奏章撕碎,大骂道:“一个大荔县的奴才,不愁自己马上没命,竟敢再次胡说八道,嫌死得太慢是不是?”喝令左右马上处斩。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刘曜身边的一众得力助手,如中山王刘雅、大将军郭汜、司徒朱纪、司空呼延晏等知道后闻讯一起劝谏:“游子远被关在狱中,不知道自己的生死,却还不忘劝谏,是对朝廷忠诚到了极致了。陛下您即使不能采用他的建议,也不该杀他啊!如果游子远早上死,我们应当在晚上死,用以显明陛下的过失。天下的将领都舍弃陛下而去,陛下您打算和谁在一起呢!”

刘曜也算是一位枭雄,在愤怒的情况下仍能接受意见,权衡利弊,并不是一意孤行。于下令赦免了游子远。

刘曜下令内外戒严,准备亲自前往征讨句渠知。游子远连忙向刘曜献上自己的策略,他说:“陛下要是能用臣的计策,一个月就可以平定叛乱,陛下也不必劳师动众亲征。”刘曜当然不信,他让游子远详细说说自己的计划。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游子远胸有成竹地说:“句渠知并不是什么胸怀大志的人,没有做称霸一方的计划,也就成不了气候,之所以大规模地造反,是因为畏惧陛下的刑杀,打算联合起来搞对抗,这些都是临时凑合一起的,并非铁板一块。如果陛下宽宏大量,彻底赦免巴郡的百姓,重新建立和巴郡的友好关系。之前因为解虎、尹车叛乱而牵连的人,凡是被罚去做苦役的奴隶,都放回去,使他们宣传陛下的恩德,慢慢瓦解当地叛乱的族人,恢复他们自己的生活秩序。他们既然有了活路,怎么会不投降呢?”

听到这里刘曜紧凑眉头缓缓松开,游子远又继续说:“如果还有人顽固不化,聚众闹事的,请给我五千老弱残兵,一定可以为陛下歼灭他们。不然的话,派大军去征伐,这些反叛的人,人数众多又藏在深山老林中,难以消灭,虽然陛下英勇善战,恐怕也要一年半载才能平定叛乱。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刘曜听完很高兴,立刻宣布大赦,并任命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负责都督雍秦征讨所有事宜。游子远率领军队先驻扎在雍城按兵不动,这时刘曜大赦巴郡百姓的消息已经传开,前来投降的人有十来万人,接着又移军到安定屯驻,当地的大多叛军亦向游子远投降,只有句渠知宗族党羽五千余家拒不投降,守卫在阴密这个地方,游子远就率部发起进攻,消灭了这支叛军。紧接着游子远率领军队进入陇西。

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大BOSS,盘踞着大量的氐、羌部落共有十来万人,据险而守,他们的首领虚除权渠自封为秦王,觉得自己还有一战之力,不愿意投降。游子远前来征剿,虚除权渠迎战,五战都败给了游子远。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虚除权渠见势不妙,打算投降,他的儿子子虚除伊余说:“上次刘曜亲自来,都对我们无可奈何,今天来的都是些残兵,怎么可能投降呢!”于是他率领五万精兵,一大早就逼近子远的营垒大门。将领们打算出兵迎击,却被游子远拦住了。他说:“虚除伊余勇猛过人,无人能敌,率领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战斗力完胜我们的士兵。他父亲又刚刚打了败仗,正是他怒气强盛的时候,可谓势不可挡。我们可以用缓兵之计,等到他们士气衰竭了再迎击。”他下令全军坚守不战,虚除伊余以为游子远害怕他,耀武扬威一番后,他的军队开始松懈下来。

半夜的时候,游子远下令士兵在各自营帐中就吃饱饭,活该虚除伊余倒霉,第二天天光亮,就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游子远率领5000残弱士兵们乘其不备袭击虚除伊余的大营,活捉了虚除伊余,俘虏了全部叛军。虚除权渠知道后大惊,于是用他们部落的仪式,披散头发,用刀划伤脸前来投降。

一个只带了五千残兵的文官,居然平定了皇帝都头疼的叛乱

游子远接受了投降,禀告刘曜后,任命虚除权渠为征西将军、西戎公,分别迁移虚除伊余和他的兄弟们以及所属部落二十多万人到长安。游子远一战成名,班师后,刘曜任命他为大司徒、录尚书事。

游子远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武将,但在战前的分化瓦解之计,战斗中的攻心之术、止杀之道,使关中、陇右氐、羌等少数民族心服再不反叛,稳定前赵的关中地区的统治。这样我想起了西汉时期的赵充国,同样是对付羌族,其想出来的策略基本相同,不是靠着军队力量进行救火队长式的平叛,而是将双方矛盾降到最低,花最少的代价解决问题。

身处逆境也能对局势分析的透彻合理而且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了这一切,一个文官转眼之间就成为了能征善战的车骑大将军,这样的转变在历史中也是罕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