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印度號稱文明古國,不能否認古印度有悠久的歷史文明,但印度古代並不是一個完整國家,實行種族等級制度,一直沒有國家概念,各個部落林立,即使部落偶爾被大部落兼併,始終保持著“逆來順愛”態度。印度歷史上真正實現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當屬成吉思汗後裔巴卑爾建立的莫臥兒王朝。

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莫臥兒王朝歷史

莫臥兒王朝從1526年建立到1858年滅亡,看似有332年曆史,但其中有15年被蘇爾王朝趕走,後來巴卑兒後代又於1555年再次奪回政權,建立了一個強大王朝。

關於巴卑兒出身,一些人不認可他是成吉思汗後裔,其實巴卑爾從人種劃分他是成吉思汗與帖木兒的後裔。13世紀蒙古帝國分裂後,已經突厥化的蒙古後裔帖木兒在中亞建立了一個強大帝國,佔據中亞和中東大部分地域,帝國曾經強盛一時,並與明朝同時期存在。15世紀末期帖木兒滅亡,帖木兒的後裔巴卑爾在中亞無立足之地,被烏茲別克人趕出中亞。巴卑爾率領殘軍進入印度,滅掉了羅第王朝最後一個蘇丹,佔領德里後,自稱“印度斯坦皇帝”。

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巴卑爾在印度東打西拼遊刃有餘,因為各個小部落獨立存在,幾乎沒有強大勢力可以與之相拼。1527年,巴卑爾擊敗拉其普特人,兩年滅掉阿富汗反抗力量,此是一個包括印度北部和阿富汗地域蒙古人建立的帝國雄踞印度平原。

巴卑爾建立帝國後,還沒來得及鞏固統治就去世了,其子胡馬雍繼位。1540年,胡馬雍被阿富汗人首領舍爾沙趕走,可見此時印度統治權又到了阿富汗人手中。舍爾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帝,他統治印度即刻著手加強帝國的行政體制,並打壓了不服氣的小部落。改變了莫臥兒王朝無行政制度的空白。

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舍爾沙死後,胡馬雍在波斯人支持下再次捲土重來,奪回了德里,但不久後他就死了。他的兒子阿克巴繼續胡馬雍未完成的事業,經過征戰,阿克巴打敗強敵喜穆將軍,再次恢復了莫臥兒帝國統治。此時,莫臥兒帝國在舍爾沙建立的行政體制,統治更加牢固。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阿克巴也成為一代霸主。

阿克巴的統治時期,他採取懷柔政策,對印度教及其他小部落採取寬容態度,印度教開始進入莫臥兒王朝的政界。但阿克巴死後,隨後繼位的賈漢吉爾和沙阿·賈漢是兩個無能的皇帝,最後沙阿·賈漢被自己兒子奧朗則布推翻。奧朗則布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皇帝,他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無論實力還是疆域都達到鼎盛。但奧朗則布卻拋棄了阿克巴的懷柔政策,推崇伊斯蘭教,打壓印度其他教派,為印度埋下隱患。

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奧朗則布死後,莫臥兒帝國開始走下坡路,皇帝沒有一個成氣的,直到1858被英國推翻,帝國從此滅亡。

王朝統治“後遺症”

莫臥兒王朝雖然統治印度三百多年,疆域達到頂峰,但莫臥兒王朝直到滅亡也沒有統一整個印度次大陸。而且莫臥兒王朝推崇伊斯蘭教,使帝國處於幾百年的分裂混亂時期,給印度留下難以治癒的“後遺症”。

由於奧朗則布推行政教合一,排斥印度教和錫克教,錫克教徒甚至立下誓言:不推翻莫臥兒帝國不刮鬍子。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使莫臥兒帝國內部產生宗教矛盾和衝突,非穆斯林人與信奉斯蘭教的人衝突不斷,仇恨加深。而奧朗則布去世後的幾任皇帝又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局面,使宗教之間仇恨越來越深。

英國殖民印度後,宗教仇恨依然沒有改變,為後來巴基斯斯坦和東巴基斯坦分出獨立變為現實。

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莫臥兒王朝沒有把整個印度大陸統一,這使得印度南部的部落勢力不斷增強,甚至一度有推翻莫臥兒王朝的勢頭。英國殖民印度二百多年,這種部落之間矛盾衝突並沒有改變。而印度獨立是在英國殖民基礎上的獨立,並不像我國古代帝國通過多年戰爭統一那樣,矛盾與衝突依然存在。這也是印度甘地家族兩任總理被暗殺的一個縮影。

印度如何看待莫臥兒王朝?

印度看待莫臥兒王朝這段歷史時,既認可是歷史的一個王朝,內心又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因為這個統治印度317年王朝,既把印度大部分領土連成一片,又給印度帶來分裂之痛。因為莫臥兒王朝奉行伊斯蘭教,也正是這個王朝,才有了現在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從印度中獨立。就如上文我們說到莫臥兒王朝統治給印度帶來的“後遺症”一樣。

有人說印度人看待莫臥兒王朝就如我國看待元朝統治一般,這樣說不太準確。元朝與莫臥兒王朝沒有可比性,況且蒙元崛起與南征是我國古代遊牧部落的一個過程而已。

印度歷史上強大王朝,並不是印度人建立,統治332年卻留下仇恨

而莫臥兒王朝實行的是一種宗教的統治,印度人不會否定莫臥兒王朝,就如印度所拍的阿克巴影片一樣,淡化不否認才是印度最理想狀態,否則本來就不和睦的國家,就會再次出現分裂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