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歡迎閱讀

編者導讀

自明代開始,中國社會逐漸趨向於封閉保守,從清代中期開始,中國的各項發展水平都漸漸落後於西方近代國家。許多歷史愛好者對這一歷史現象的出現,都有著較為一致的看法。他們認為:明清兩代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和文化專制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的最直接原因,而傳統儒家文化對農耕社會的思想束縛又是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罪魁禍首。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紅色為中華文明的輻射區

但另外一個問題隨之成為了爭論的焦點,亞洲的漢儒文化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都在世界範圍內保持著強大的競爭力,即使是在陳朱理學發端的宋代,國家的經濟實力,科學技術,乃至社會文化水平都要遠遠領先於世界。明代早期由政府組織的航海活動,更是讓全世界從另一個側面瞭解到了中國的軟硬實力,我們如果放眼那個時代的歐亞大陸,一定會發現,那束最耀眼的文明之光,始終閃爍在亞洲的東端,那個秉承儒家文化的中國。

因此,過分強調儒家文化對古代中國產生的負面影響,是片面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並不適用於儒家文化和古代中國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還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即一個國家的外部環境和外部干預。

蒙古人西征的終點

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獨立存在的,當紅薯這種農作物傳到中國以後,曾徹底改變了這裡的農業生產結構。而當中國的造紙技術傳播到歐洲時,也為他們的文藝復興夯實了最後一塊起跳的基石。當然,蒙古人的西征也不例外,他們的這次行動,將徹底改變世界歷史在未來幾百年的發展脈絡,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蒙古人的西征,就不可能有現在的人類世界。

多瑙河水的甘甜清涼,讓橫穿沙漠的蒙古戰馬疲意頓消,它們強勁有力的馬蹄正熱情歡快地踩踏著這片陌生的歐洲大陸,在羅斯、波蘭和匈牙利都相繼被征服後,歐洲人已經失去了抵抗蒙古人進攻的意志和力量,虔誠的基督徒們此時只能默默祈禱著奇蹟的發生,將自己的命運交到了上帝的手中。而所向披靡的蒙古人,即將重演匈奴人的歷史,羅馬就在眼前,整個歐洲即將歸於蒙古人的版圖。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蒙古人在歐洲的軍事行動路線

但奇蹟發生了,蒙古人撤出了歐洲。驚魂未定的歐洲人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劫後餘生的他們一邊收拾著殘破的家園,一邊警惕的望著蒙古人離開時的東方,而就在他們向東方張望的那一瞬間,更加令他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那個曾經被歐洲人視為心腹大患,且在此之前因他發動了五次十字軍東征的伊斯蘭世界,如今已奄奄一息,這個啼笑皆非的結局著實讓人難以接受,蒙古人辛辛苦苦從地球一端打到另一端的這次西征,最大受益者竟然是歐洲人。

蒙古人西征的起點

在東方,蒙古人已經將南宋最後一批遺老趕下了崖山後的大海。喜馬拉雅橫斷山脈以北的廣大領土都成為了蒙古人的跑馬場。但這片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繁華的土地,卻並沒有讓以劫掠發家的蒙古人改變多少,在他們眼中,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盡情奴役他們。而那些倖存下來的金國人和宋人,在他們眼中或許就真的只是一個被奴役的工具而已。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元代發行的紙幣

元代在中國發行的紙幣有這樣的一條明文規定,紙鈔只可以用來做商品流通的交換憑證,而不可以兌換金銀。元朝統轄範圍內的所有稅收則需要用實物或金銀上繳。這項徵稅的權力,蒙古人則外包給了色目人。從這一點上來說,儘管蒙古人是元朝的實際統治者,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但他們自己好像並沒有把這個國家當一回事,在他們眼中,這裡就是一塊綠油油的韭菜地。

從這樣的貨幣制度和稅收制度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這個結論,儘管元朝管轄範圍內的中國參與了東西方貿易的往來,但所獲得的財富卻被蒙古人和中亞人佔去了。再往深了說就是,同樣奉蒙古為宗主的元朝和其他汗國,都努力將東方的財富和技術向中亞輸送,把絲綢之路這條良性的商業往來路線變成了單向的財富輸送路線,這也就意味著,壟斷了東西方貿易的蒙古人,變相地壟斷了世界財富的分配權。失去創富積極性的中國人,至此不再將獲取財富的希望寄予貿易,開放的宋代中國經過元朝蒙古人的洗禮,至此逐漸走向了自閉。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色目人與蒙古人共享的東方

蒙古人的中亞

蒙古人對絲綢之路東端的中國,採取了掠奪式的殘酷統治。失去創富動力的社會各階層,再也不能為這個區域帶來更多的活力和競爭力。她就像一粒飄搖在風中的燭火,燃盡熄滅是她唯一的宿命。而她那點點燭光,卻照亮了中亞與歐洲,為這裡的人類文明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中亞一直是東西方貿易的陸上樞紐,直到今天,這裡依然是大國博弈的焦點所在。而在蒙古人的統治時期,這裡所經歷的摧殘與打擊遠遠比我們今天看到的還要嚴重。波斯的Rashid al-Din編纂的著名世界通史《史集》裡就有這樣的記載:蒙古人征服中亞後,很多地方的人口數量大幅縮減,在阿姆河流域的幾個城鎮,人口已經從原來的幾萬,十幾萬人銳減到了幾百,幾千人。有學者甚至推算,經過蒙古人的三次西征,中亞人口增長率平均下降了3500%。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蒙古人在中亞的勢力

如我上文所說,儘管其他幾個處於中亞位置的汗國與元朝之間都是相對獨立的,但他們都奉蒙古國為宗主。以家族血親和民族情感來維持著彼此之間的國家關係,這樣的關係至少在元成宗之前都是如此的,這也就出現了另外的一種可能性,為彌補中亞的人口和財產損失,解決盤踞於中亞的幾個蒙古汗國的生存危機,勢必要將相對富庶的中國作為他們掠取的對象。畢竟,早期的蒙古汗國之間還是依賴大於競爭,生存大於發展。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蒙古人的版圖

從東方源源不斷輸送來的財富和技術,大量的奴隸和技工,為中亞這片死氣沉沉的土地再次注入了活力,在不久的將來,這裡崛起的力量將再一次覬覦歐洲和東方,但這已經是後話了。

蒙古人的世界

摧毀和重建,一直是人類的拿手好戲。每一次摧毀後的重建,都見證了人類的成長。被摧毀的中亞為歐洲的基督世界留下了喘息的機會,他們現在可以直接與整個中亞進行交流,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樣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欽察人,突厥人之間疲於奔命而不得要領,來自中亞和東方的技術與文化如開閘之水,洶湧地向中世紀的歐洲湧來,它即將衝散長期籠罩在歐洲上空的宗教專制和階層文化壟斷。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新時代即將到來

當中亞的伊斯蘭世界已經不再對歐洲產生威脅時,歐洲的基督世界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當失去了這個讓大家團結一致的重要理由後,基督教派的紛爭也產生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戰,另一方面,中亞傳來的火藥技術徹底改變了歐洲領主的城堡時代,那些曾經是領主們賴以生存和作威作福的堡壘在黑火藥面前變成了一張張薄紙,新的歐洲政治格局變動即將到來。在這兩種大的變化趨勢中,文藝復興的種子悄悄萌芽,歐洲舊貴族也把獲取新財富的希望寄託到了更遙遠的地方,歐洲大航海時代也即將拉開帷幕。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蒙古人西征前後的的歐洲宗教變化

而此時在蒙古人統治下的中亞與東方,戰爭造成的創傷還未平復,他們把東方的活力與鮮血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中亞,讓這片死寂的土地重新煥發了生機,而代價卻是耗空了東方的生機與活力。

結語

歐洲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把蒙古人的這次西征稱為“黃禍”,把蒙古騎兵稱之為“上帝之鞭”,然而,正是這些他們仇視的蒙古騎兵,卻陰差陽錯的將歐洲推向了更快的人類文明發展軌道,這就是是禍還是福呢?我們同樣需要做這樣的一個假設,如果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蒙古人,那麼,宋代之後的中國又會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從那個世界繁衍生息下來的中國人,是不是還會對傳統儒家文化嗤之以鼻呢?

愛“搗蛋”的蒙古人,三次西征坑了隊友和自己,卻救了中世紀歐洲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題外話:從民族地域的角度看,蒙古人與中亞,東亞人應該更親近一點,但卻因為自己的折騰,把中亞和東亞的鄰居幾乎坑了個遍,而與他相隔十萬八千里的歐洲,卻在他的折騰下陰差陽錯的向近代化國家發展起來了。偶爾拿出來琢磨琢磨這個事,還真是回味無窮,遐思萬千。

誠邀您關注談藝中國史,關注不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