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猛将是谁?

历史的荒野


明朝时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一批又一批的名将,如徐达、李文忠、朱能、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邓子龙、戚继光、卢象升,傅有德,于谦,李定国等。在这里面有将才、有帅才,有骁将、有悍将、有福将。

问谁是明朝的第一猛将,我首推“勇冠三军”的常遇春。

大明开平王常遇春,在战斗中上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功勋盖世,他的生平事迹比之西楚霸王项羽、李靖、霍去病,也不遑多让。

作为朱元璋麾下的先锋大将,在屡次开国战役中,他一直有着勇冠三军、功勋最著的表现。他的勇武可以跟尉迟恭、杨再兴相比,可载入历史最强猛将之列。而常遇春的才能不仅仅是一位猛将,他和项羽一样也有着统军的才能,也是智勇双全的全能型将才。

采石大战,元兵列阵岸矶,朱元璋军队难以登陆,常遇春飞舟而至,大吼一声冲入敌军阵中,所到之处,元兵一溃千里,这时其余诸将才跟进,朱元璋才得以夺金陵为根据地。

元将海牙以水师反攻,常遇春遍布疑兵,分散敌人兵力,然后回合朱元璋主力,与元军对战。决战时,常遇春操纵小船将海牙船队一分为二,再从左右猛攻,斩敌无数,缴获敌军船只无数。

这两战彻底地击垮了元军在江南的主力,从此后朱元璋部队在长江畅通无阻。后人赞常遇春此战:

“石壁千寻险,江流一失争。曾闻飞将上,落日吊开平。”

常遇春在之后与张士诚、陈友谅争夺江南的战役中,所立下的功劳也是在明军将领中首屈一指。

常胜将军的战绩

  • 牛塘之战:徐达被张士诚围困,常遇春星夜支援破敌,才解了徐达被困的危机。

  • 衢州之战:常遇春率兵围城,打造各种攻城军械,然后以骑兵突击南门瓮城,急攻破城,俘虏元军万人之多。
  • 龙湾之战:陈友谅率数十万部队顺江而下,欲取金陵,常遇春兵分五路埋伏,大败陈友谅,收复太平,战功居全军之首。
  • 安丰之战:张士诚强兵驻守,明军诸将进攻全都失败,又是常遇春率兵破阵,三战三捷,斩俘敌军兵马无数。
  •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对阵陈友谅,常遇春为主力先锋,陈友谅也有张定边头号骁将。对战之时,张定边欲擒贼先擒王,突然飞船杀至朱元璋的座船,朱元璋危在旦夕之时,常遇春一箭射伤张定边,令朱元璋脱离险境。明军二十万对战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苦战三日后,陈友谅被射杀,战船大量烧毁,从此陈军分崩瓦解,朱元璋少了一个强敌。

  • 武昌之战:陈友谅的丞相张必先,从岳阳率湖南大军相救,常遇春趁他立足未稳,领兵急攻,将他擒拿。顿时武昌城士气大跌,陈友谅儿子陈理绝望投降,常遇春带陈友谅势力灭后后,又率军连取吉安、赣州、南雄、韶州、安陆、襄阳等城,让明军获得荆襄、湖广之地。
  • 北濠之战:常遇春打败张士诚军队,张士诚差点被他生擒,而后他联合诸将,合力破城,朱元璋也至此统一江南。
  • 洛水之战:蒙古大军意图渡河进攻,常遇春单骑出动,突击五万兵马的蒙元军阵中,一人横扫二十余骑的敌人围攻,麾下将士见将军英勇,士气大涨,一举击溃敌军,随后更是追击残敌五十余里,进而收复河南、山东两省。
  • 太原之战:明军己方骑马已备战,但步军未赶到,而王保保已经率十万大军来援。常遇春抓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趁太原敌将丧失斗志、愿为内应的情况下,他亲自带领骑兵,夜袭蒙元军营,王保保大出意料,被打的溃不成军。常遇春一路追击,王保保逃到最后身边仅有十八个部下,其余部将几乎被屠杀殆尽。这一战,明军俘虏敌军四万多人。
  • 开平之战:常遇春俘虏元朝宗室亲王、平章大臣和将士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五万头、女子珍宝等无数。

嗜血杀降的猛将

自古兵家大忌之一:杀降。先人在对于投降的士兵很少斩杀的,因为这会带来坏运气,所谓“杀降不详”,而常遇春跟项羽一样,都有这个缺陷,杀降。

  • 龙湾之战:常遇春和徐达打破陈友谅军队,俘敌三千,降兵全被杀死。


  • 长兴之战:他又杀张士诚投降的部下五千余人。

对于常遇春的杀降,朱元璋也头疼,还为此专门训斥过常遇春,后来常遇春答应不再杀降,朱元璋听后大喜,赐书褒奖。

在朱元璋前后的战役中,论战功,常遇春与徐达二人旗鼓相当,但朱元璋还是觉得让徐达为北伐大军的主帅,而常遇春为副帅。其原因还是常遇春的杀降、和他做事过于偏激容易冲动,而徐达作为主帅更为冷静、果断。

从光复中原、重整华夏这历史性的功勋中,后人总是说“先徐而后常”,这是因为徐达可以为帅才,而常遇春只能是将才。他是一个英雄的猛将,他可以勇猛无惧的冲锋陷阵、大杀四方,但作为领兵千万的主帅就需要徐达这样冷静果敢的帅才来指挥全局。主帅不死,士兵才会心怀希望大杀四方,而常遇春的作战风格太过于冒险,如果发生意外,将导致全军覆没。

华夏历史上的猛将很多很多,如吕布、尉迟恭、张飞、李元霸、许褚、马超等等。如果把历史上的最猛的列出十位,常遇春绝对可以排进十名以内。


大国布衣


纵观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可谓是征战不断。但是明朝却凭借着实力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早期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戎马半生打下了大明江山,明成祖朱棣数次亲征蒙古,加强了对北方的统治,中期有万历时期的援朝战争,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的和平局面,晚期明朝内忧外患之下,更是战火连天。此等国情加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策之下,催生出来的便是名将辈出。

正所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既是名将,后世人难免想分出个高下来,论一论谁担得起大明第一猛将之名。奈何大多数名将并非同一时期,功绩贡献不好对比,各家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笔者则认为大明第一猛将,当属常遇春也!

论猛将者,进能冲锋陷阵,奋勇杀敌,退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常遇春此人,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善用各类兵器,其中《明史·常遇春列传》中有云:“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再说这常遇春投于朱元璋,开口便要那先锋职位,《明史纪事本末·卷一》记载朱元璋不以为然,道:“太祖曰:“尔饥故来归耳,且有故主在,吾安得夺之!”而后朱元璋攻打采石时战事不利,元兵列阵于矶上,一时上不了岸,便在这时,常遇春乘小舟在太祖面前经过,太祖便让他充当先锋,只见这常遇春身手不凡,单枪匹马便冲进了元军阵中,一连杀了数人开辟了阵地,后面的士兵一拥而上,占领了采石。常遇春这段经历在《明史·常遇春列传》也有记载:“常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应声挺戈,跃而上,守者披靡,诸军从之,遂拔采石,乘胜径攻太平。”由此可见,常遇春此人武功了得,神勇非凡,担得起猛将中的称谓。

当然,为将者,除了勇猛,更重要的是谋略。常遇春虽未读过兵书,但却精通用兵之道,有古之名将的风范,以奇分,以正合,精通奇袭战术,性情深沉决断,善于抚慰士卒,有较高的军事素养,一生中战绩辉煌;《明太祖实录》中道:“遇春为人沉騺果敢,爱抚士卒,虽不习书史,而克敌制胜之方皆中节度。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士卒乐为之用。”

当然,此人虽勇猛无敌,战功赫赫,但也有个极大的问题,便是杀降,古语有云,杀降不祥,从道义上来说常遇春这点着实是不光彩的,也为朱元璋惹了不少祸事。常遇春跟随明太祖征战天下,可以说大明江山有半个是他协助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来的。他与徐达共称:徐常,因其自言能将十万兵,又被称为‘常十万’。

此人勇猛无敌,神勇非凡,既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又可运筹帷幄,奇兵致胜,‘每与敌战,出则当先,退则殿后,未尝败北’,一生中战功赫赫,鲜有人能比肩,虽明朝名将辈出,于猛将之二字,却难与之相比,所以,笔者推常遇春其人,担得起大明第一猛将之名!


邓海春


大家都写开国将军常遇春可我想写一位女将军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大明忠贞侯、太子太保、柱国光禄大夫、四川总兵、招讨使、左都督、镇东将军、二品诰命夫人:”秦良玉将军”

秦良玉秦良玉出生于万历第二年,她的父亲秦葵是贡生。他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让儿子习文练武的同时,也让女儿秦良玉习文练武。一直这么长大秦良玉到了十八岁嫁给了土司马千乘为妻,两人相亲相爱。他们在武艺方面有共同爱好,后面就随夫出征。

第一次打仗是在万历第二十七年时有人造反,秦良玉和丈夫马千乘带领三千石柱白杆兵,跟随四川总督李化龙讨伐叛军。白杆兵特殊的装备和严格的山地训练,在播州战争中发挥出色。不论怎样山峻岭高,白杆兵都能出奇而至,令叛军闻风丧胆。追入贼境,连破金筑等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

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可以说是女将军最伤心的一年,丈夫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于云阳的监狱后面朝廷为他平反就让他妻子秦良玉代丈夫马千乘的职位石柱宣抚使

天启元年后金来犯后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金军血战,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浴血突围而秦良玉于是亲率三千白杆兵前往直抵榆关,在沈阳郊外的浑河战役中,白杆兵血战八旗兵,面对数倍于我的强敌,毫不畏惧,以步兵对抗骑兵,和戚家军一起杀敌上万,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也是这一战秦良玉的白杆兵从此名闻天下。

天启二年,奢崇明包围成都,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将奢崇明击败,解了成都之围。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再次历下汗马功劳。

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进围京都。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秦良玉帅军千里奔袭,双方在城下鏖战,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赏赐秦良玉钱币牲畜酒水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崇祯七年张献忠攻陷川东重镇夔州,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因为秦良玉之前打败他了好多次)。秦良玉率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再次打败张献忠。

到了清顺治五年,遗憾国家灭亡寿终而死,享年 75 岁

秦良玉生逢乱世本来可以做个普通官员的夫人却用自己的双手一辈子在为国家奉献,跟某些在朝廷上只会内斗最后背叛的官员不一样,与其说她是将军不如说她是个有气节的爱国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什么事爱国,什么是忠心。她的历史足以令许多男人无地自容。她的英雄壮举,彪炳史册真正告诉人们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明史》对她是这样评价的:

“夫摧锋陷敌,宿将犹难,而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复活的朱元璋


明朝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尤其是跟随朱元璋朱老大打天下的那帮将领们,个个都是能征善战,所向披靡,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等等许多将领都是光芒四射,虽然徐达百战百胜,勇冠常人,是当之无愧的明朝第一名将,但如果要说是第一猛将的话,应该就是常遇春无疑了。

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以前的地址不说也罢,而今是咱们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是元末红巾军的杰出将领,明朝的开国名将!

常遇春年少时因为家里比较贫苦,没钱上学,又心有抱负,就去跟人家学习武术,练就了一身好武艺,长大后更是高大魁梧,臂力惊人,妥妥的型男。

常遇春成长的年代正好在元代末年,当时混乱的社会情形,再加上每天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让他很是不满,于是外出寻找机遇,最初加入的集团是跟一帮绿林好汉共事,其实就是一个强盗团伙,跟着这帮人每天打家劫舍,吃的好,穿的暖,还有银子拿,过得很是滋润,最初一段时间感觉还颇为新鲜,可过了几个月,他就发现强盗头子只知道打家劫舍,并没有什么打算跟远图,于是就跟老板提出了辞职。

于是常遇春又找到了他的第二个老板,也就是咱们所说的朱元璋朱老大。

朱老大的公司在常遇春加入前就早已具有一定规模,虽然常遇春来的晚,但是一点也不客气,张口就跟朱老大要先封印,做先锋。

朱老大眉毛一挑,道:“你小子不过是个吃不饱饭的难民,跑到我这里混饭吃,我怎么可能给你这样的官位?”

常遇春却笑了:“那你等着看看吧。”

后来在朱老大的采石战役中,朱老大的军队无法靠近,看着干着急,这时常遇春的船只经过,朱老大想起了这个很狂的小子,对常遇春大喝道:“小子,你不是要当先锋吗?现在是时候了!”

常遇春应声奋勇向前,单枪匹马持长戈向岸边元军刺去,元军接住了他的长戈,常遇春借势跳上了岸边,连杀数人,左冲右撞,如入无人之境,开辟了海滩阵地,后面军队趁机一拥而上,占领了采石,此等胆魄古来又有几人同!

在常遇春的一生中,从未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的说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都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呼他为‘天下奇男子’

常遇春一生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但却英年早逝,在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时暴卒军中,年仅四十。

朱元璋评价常遇春: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大家觉得常遇春这个明朝第一猛将如何?







晓风残月44940


这个问题令我纠结了许久,明朝名将太多了其中最令人熟知和钦佩的当属开国“二王”---徐达和常遇春,徐达为诸王之首,常遇春次之(常遇春比徐达早去世16年)。单说用兵打仗,两人其实很难分出高低,但是从诸位历史名人对二位的评价以及两人的综合对比再加上徐达比常遇春多活了将近16年(也多了许多功绩),因此得出此排名。

但论勇猛非常遇春莫属。朱元璋曾这样评价他:“当百万之众勇敢先登,摧锋陷阵,所向披靡(mi),莫如副将军遇春信矣哉”。

常遇春出生于贫苦农民之家 ,学艺有成后因不满足于生活现状便投奔了绿林大盗---刘聚 ,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聚胸无大志 ,便想脱离他 。1355年在一次抢掠时遇到了朱元璋正率军攻打和州 ,加上早期听说过朱元璋的大名 ,便决定投奔他 。至此常遇春开始了他的猛将生涯 ,被世传唱 。

采石矶战役

在常遇春投靠朱元璋不久,朱元璋便率军渡江南下。在战役中常遇春勇猛敢战,面对元军的严防死守,常遇春乘一小舟在激流中冒矢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出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使朱元璋占领了一块财富之地,为其在江南的继续开拓和壮大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战役中常遇春锋芒初露,立了头功,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

鏖战衢州 (ao zhan qv zhou)

1359年七月,朱元璋占领金华后,便派大将军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到衢州城下,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畅汗淋漓,但在攻取衢州时遇到了严防死守。他先从水陆两方将衢州团团围住,然后利用“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等器械欲借此登城,又在城下“穴地道攻之”。但都没有成功,双方交战激烈,常遇春久攻不下。后来常遇春以奇兵制胜。自此元朝在衢统治势力荡然无存。

大战陈友谅

1360年朱元璋令常遇春和徐达镇守池州,陈友谅率众突袭,结果陈友谅败走江州。而后(龙湾大战)西征陈友谅常遇春大破敌阵再立大功。1363年(龙湾大战后的第三年)陈友谅倾巢来攻,双方(陈、朱)在鄱(po)阳湖进行了一场持续36天的水上大战。一次朱元璋的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来攻,情况危急。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张定远,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危险。在这场大战中最终陈友谅覆灭。因此次常遇春功劳甚大,朱元璋夸奖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

攻取元大都

1368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军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八月,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为什么这么顺利呢因为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到上都开平。)洪武二年,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兵驰救北平,元军闻询即向北奔逃,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之后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到应昌府。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突然病卒。至此一代名将,陨落!其一生为将未曾败北,在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可惜只活到四十岁。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


刘子讲故事


明朝第一猛将是谁?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而我心中的答案是,李成梁。

我选李成梁就一个原因,有此人在可保大明辽东无边事。

(李成梁)

李成良是个大器晚成的人,虽说是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但因家里穷,四十岁的时候才继承祖上的官职。当上军官的李成梁一发而不可收拾,骁勇善战,四年后便被擢升为辽东都督佥事。

当时的辽东很乱,尤其是蒙古鞑靼时不时就跑来抢粮、抢钱、抢地盘,一刻不得消停。搞得大明王朝十年之间被干掉三个大将,连李成梁的前任都是死在任上的。

我们的李大人上任后,第一个任务是搞定蒙古人。

基本上隆庆五年开始,李成梁与蒙古人年年打,月月打。蒙古人来一次,被打跑一次;来一次,就得丢盔卸甲一次。

总之,自从李成梁来了之后蒙古人没有一次占到过便宜。

蒙古人消停了,下一个目标是女真人。

(女真人)

女真族久居辽东,万历年间大致可分为四大部落: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黑龙江女真和东海女真。别看都是女真人,其实并不团结,还总喜欢闹事儿。自己人跟自己人打,自己人打完又跟明朝打,反正吃饱了没事儿就是打来打去。

李成梁的策略很简单,谁的势力大,就打谁。打得女真人都消停了,他救出来挑事儿。然后分门别类,听话的给好处,不听话的,继续揍。要不说李成梁很厉害,不管是蒙古鞑靼还是女真各部,每次都能打赢。他的目的也很简单,绝对不能出现一个可以威胁到大明统治的势力。

另外,为了遏制女真族李成梁修筑了宽甸六堡。说白了,就是六个地理位置上互相依托的六个堡垒。

万历十九年,李成梁被言官弹劾罢官。

李成梁走了,辽东又开始乱了。之后的十年,辽东换了八任统帅。

万历二十九年,大明朝廷再次启用李成梁,此时李成梁已七十六岁高龄。之后,李成梁又镇守辽东八年。在这八年当中,辽东鲜有边情。

因镇守辽东有功,李成梁官至太傅、被封为宁远伯。

另外,努尔哈赤其实也是很惧怕李成梁的。努尔哈赤被李成梁俘虏过,当过李成梁的侍卫,甚至在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出征朝鲜时主动请缨随军出战。虽说,努尔哈赤他爹是因李成梁而死,但在努尔哈赤心里李成梁就像是一座不可翻越的大山。只要李成梁在一天,努尔哈赤就不敢扯起大旗反抗大明。

(明初女真族分布图)

但是,为什么李成梁的远不如同期的戚继光名声大呢?

其一,戚继光出名是在于他打得是倭寇。从民族大义上讲,国人还是很倭寇多一点。以至于很多人只知道戚继光是“抗倭英雄”,却并不知道戚继光在抗倭之后还抗蒙,镇守蓟州十六年。

其二,虽说李成梁功大,但贵极而骄、奢侈无度,甚至虚报战功。这也是他被两次弹劾的主要原因。

其三,李成梁在第二次镇守辽东的时候,舍弃了他自己之前修筑的宽甸六堡,并将堡内的军民强行迁至长城以内,以至明朝失去防御女真的军事屏障。正是因此,很多人认为,李成梁是大明覆灭的第一罪魁祸首。


喧嚣平原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

像常遇春,徐达这些都是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在元朝最没落的时候,基本没什么战力,其他的义军如陈友谅也是不是什么狠角色,声势一起来,往往都是势如破竹。

但是能与正真的猛将如努尔哈赤,皇太极这种一站的才能称之为英雄。那么他就是明末著名将帅-袁崇焕

就凭几点

1、努尔哈赤率兵十三万,攻打孤立无援的宁远,却被袁崇焕的一万多守军打得大败而归。努尔哈赤纵横天下数十年,第一次尝到了惨败的滋味,还在战斗中被打伤,被活活气死。

2、皇太极为其父报仇,亲率两黄旗两白旗精兵,围攻宁远、锦州,攻城不下,野战不克,损兵折将,连夜溃逃。袁督师大名从此威震辽东,令清兵闻名丧胆。

3、皇太极无法突破袁崇焕所守宁锦地区从山海关过来,便取道蒙古入京师。袁崇焕得知,果断前往拦截,带领九千人在广渠门会展,又一次抵挡了皇太极十万铁骑。

可以说袁崇焕在位时,凭借自己的实力多次抵挡了清兵的攻击,保卫了大明江山,将明朝灭亡往后推了好几年。只可惜朱由检虽然除了魏忠贤,依旧还是听信谗言,将袁崇焕处死。简直可以说是自毁长城,自掘坟墓。

能够以一己之名抵挡数十万铁骑的将领真不多了,袁崇焕算一个!



传记天下


我心目中的明朝第一猛将是开山王~郑成功。衡量一个将军是否勇猛,要看他的对手是否强大。徐达、常遇春等猛将面对的对手是张士诚私盐贩子、陈友谅和已经腐朽战斗力大减的元朝官军。

而郑成功面对的是刚刚入主中原的八旗军,实力强劲。郑家军以金门和厦门两岛为基地,最远打到了南京。而且郑家军大航海时代以来,黄种人里第一次打败西方白人殖民者的军队,势如破竹之势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岛。荷兰人在17世纪可不是软柿子。

后世日本人打败沙俄那只能算第二回。

大声喊一句,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幷州刺史


当然是被称为常十万的常遇春了,朱元璋也非常欣赏这位猛将兄,说他能领十万众横行敌军间,据说常遇春的肝火旺盛,脾气暴躁,杀起性来会赤身裸体带头冲锋,还喜欢夜欲十女,最后好像得了卸甲风而死


夏虫欲饮冰


明朝第一猛将——蓝玉

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常遇春的小舅子,朱元璋的义子

明初朱元璋一直无法解决北边的北元,蓝玉以一己之力大破北元,可谓勇猛无敌!

明朝第一猛将非蓝玉莫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