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VS 117:中日驅逐艦的巔峰對決

日本海上自衛隊“秋月”級驅逐艦“涼月”號,該艦舷號DD-117,是一艘比較新銳的戰艦。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海軍北海艦隊也有一艘舷號為117的驅逐艦,即052D型“西寧”號。作為主力驅逐艦,兩者性能誰更勝一籌呢?

117 VS 117:中日驅逐艦的巔峰對決

·論文化背景:皆有“前身”

海軍是相當講究文化的軍種,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日兩國,舷號為117的驅逐艦所使用的艦名都不是第一次出現,而且上一次使用這兩個命名時也都是驅逐艦。中國海軍第一代“西寧”號驅逐艦(舷號108)於1976年開工建造、1978年下水、1980年正式服役,其後在北海艦隊經過了33年的服役歷程後於2013年退役,現作為國防教育基地繼續“發揮餘熱”。1980年5月,剛剛服役的第一代“西寧”號曾於赴南太平洋執行中國東風-5洲際導彈飛行試驗的護航保障任務。在2009年4月23日的紀念中國海軍建軍60週年的海上閱兵式上,第一代“西寧”號曾作為國際閱艦式標杆艦。2012年4月,第一代“西寧”號為“遼寧”號航母的出海試驗進行警戒,這也是該艦退役前最後一次執行任務。此外,在1998年上映的電視劇《驅逐艦長》中,第一代“西寧”號驅逐艦曾經作為拍攝場景搶了不少鏡頭,所以當年第一代“西寧”號不僅是中國海軍的功勳戰將,也算得上是“當家花旦”。

117 VS 117:中日驅逐艦的巔峰對決

圖注:第一代“西寧”號驅逐艦是中國海軍發展壯大的見證者

相比之下,日本的第一代“涼月”號的命運則要坎坷得多。這艘於1941年3月開工的戰艦是少有的在二戰爆發前開始建造、並一直服役到日本全面投降的日本海軍驅逐艦之一。服役期間,第一代“涼月”號於1944年1月15日執行運輸船護航任務時遭美軍潛艇雷擊並被引爆彈藥庫、隨後不得不返回吳港進行修理,誰知在1944年10月完成修理再次執行護航任務時,竟然又被美軍潛艇的魚雷擊傷。二戰末期,第一代“涼月”號於1945年4月參與了阻礙美軍進攻日本本土的“天”號作戰、併成為臭名昭著的“大和”號戰列艦的僚艦,結果在被美軍俯衝轟炸機投擲的炸彈命中後再次被迫返航,其後用作港區防空炮臺直至二戰結束。戰後,第一代“涼月”號的艦體被灌注水泥後坐沉用作北九州港的防波堤。平心而論,在二戰期間的驅逐艦當中,第一代“涼月”號的設計是可圈可點的,但該艦始終沒有什麼亮眼的戰績、戰後也沒有得到妥善處理,著實令人唏噓。

117 VS 117:中日驅逐艦的巔峰對決

圖注:在舊日本海軍中,第一代“涼月”號驅逐艦是個命途多舛卻又不受重視的角色,甚至連照片都沒剩下幾張

·論技戰術性能:各有千秋

中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驅逐艦定位上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中國海軍沒有日本海上自衛隊中防空驅逐艦和通用驅逐艦的劃分(雖然目前來講中國海軍確實有偏向防空任務),這導致“西寧”號和“涼月”號在設計側重上出現了很明顯的差異。“西寧”號屬於052D型驅逐艦,從該艦超過中國海軍第一代批量建造的驅逐艦051型的建造數量來看,052D型將成為中國海軍新一代的標準型驅逐艦,因此該艦在確保性能上的先進性、並突出艦隊防空作戰能力的同時儘量保障多方面作戰能力的均衡。由於052D型能靈活配置各類防空、反艦、反潛和對地攻擊武器、並具有性能優異的雷達和聲吶,而且其作戰指揮系統自動化很高、能充分發揮艦載武器系統的最大潛能。可以說,052D型稱得上是一種“全能型”戰艦,該艦除因噸位造成的作戰能力限制外幾乎無可挑剔。

而“涼月”號在任務屬性上則要簡單得多。雖然“涼月”號由於配有四面相控陣雷達而經常被誤認為是日本的“盾艦”,但實際上該艦並不執行區域防空任務,在日本海自的作戰體系當中也以反艦和反潛作戰為主。“涼月”號雖然相比於之前的“村雨”級和“高波”級在防空能力上有很大突破(主要得益於配用了FCS-3A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但也僅有用於點防空的“北約海麻雀”近程艦空導彈。同時,“涼月”號仍然採用日本海上自衛隊“祖傳”的90式反艦導彈,因此對海作戰能力也比較一般。與此同時,“涼月”號卻配備了包括OQQ-22主/被動艦首聲納、OQR-3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三聯裝魚雷發射管和“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在內的全套搜反潛戰裝備,並可以搭載兩架SH-60K反潛直升機,因此該艦的反潛能力比“西寧”號略勝一籌。

117 VS 117:中日驅逐艦的巔峰對決

圖注:性能均衡、且各方面能力都很突出是“西寧”號的主要優點

·論職能定位:求異存同

“西寧”號和“涼月”號都是7000噸級的驅逐艦,兩者在設計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西寧”號艦長157米、舷寬19米、吃水約6米、標準排水量超過6000噸、滿載排水量約7000噸,“涼月”號艦長150.5米、舷寬18.3米、吃水5.4米、標準排水量5000噸、滿載排水量6800噸,從規格上來說兩艦大體沒什麼差別,但標準排水量相差足足1000噸,這是由於“西寧”號艦體稍大、同時具有更多的艦載設備和武器發射單元。相對於“涼月”號來說,“西寧”號的續航能力較差,但考慮到“西寧”號的綜合作戰能力更強、且中國海軍擁有比日本海上自衛隊數量更多、補給能力更強的補給艦,一般不“單打獨鬥”的“西寧”號在這一問題上並不突出。由於“西寧”號未來將更多地參與包括航母戰鬥群在內的各種海上編隊,因此該艦雖然整體作戰能力一流,但並不與“盾艦”中較高等級的戰艦如055型、“世宗大王”級或“阿利·伯克”F3型直接對抗,其綜合作戰能力主要體現在體系化作戰中的分工。

相比之下,除反潛外,“涼月”號也承擔一部分所謂的“僚艦防空”任務(即憑藉其相對於以往的通用驅逐艦更強的防空能力來承擔部分中近距艦隊防空任務)、並具有類似“盾艦”的整合式作戰系統,這使得“涼月”號在定位上比起以往的通用驅逐艦更加貼近“盾艦”。但“涼月”號雖然也是艦隊中的“配角”角色,然而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在作戰任務上比較偏重反潛、同時目前又不具有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遠洋作戰編隊,因此“涼月”號很難在其他國家的海上力量中找到對應職能的戰艦。但由於日本海上自衛隊不承擔對地攻擊任務,同時日本也缺乏遠程巡航導彈等對地攻擊武器的相關技術,“涼月”號能夠用於對地攻擊的武器只有Mk45艦炮,這相比於垂直髮射系統能夠兼容巡航導彈的“西寧”號來說差距較大。

117 VS 117:中日驅逐艦的巔峰對決

圖注:“涼月”號在日本海自中繼承了以往通用驅逐艦的定位,但具有更完善的任務能力

·總體評價:棋逢對手

從設計上和作戰能力上來說,“西寧”號和“涼月”號都是目前世界一流的驅逐艦,兩者可以說是當代不同驅逐艦設計思想流派的代表。由於中國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在作戰側重和任務目標上的不同,總體來說,“西寧”號突出面面俱到,而“涼月”號偏向“一專多能”,兩者的設計思路體現了中日兩國對於驅逐艦明顯的理解差異。“西寧”號相比於“涼月”號在作戰系統和武器系統方面都更勝一籌,但“涼月”號因反潛能力突出同樣是個令對手感到十分棘手的角色。因此,無論是“西寧”號還是“涼月”號,對其掉以輕心者都將遭受沉重的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