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全国来说黑龙江省城市的流失人口最多,主要就是因为冷吗?你怎么看?

79596501


黑龙江人对冷的适应性是全国所有省区当中最强的,所以他们不会因为冷而背井离乡。但大量人口外流和冷并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这之间的关系的是间接的。黑龙江冬天气温偏低,而且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密度低,的确很难形成较强的投资和人才吸引力。因此在产业结构老化之后,黑龙江的经济已经跟不上其他省区整体步伐。故而有很多人选择去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务工或创业。

单从流出人口规模来看,黑龙江比四川、河南、安徽要少得多,虽然这跟人口基数有关,但至少这能说明人口大量外流不单单是冷不冷的问题,更是气候、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黑龙江最早一批成规模外出的人,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主要流向有三个,一是珠三角,二是海南,三是山东。

珠三角是因为经济发达,这个就不必多说了。

海南当时是因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步入海景房的鼻祖时代,很多黑龙江人在那边置业,当时海南的房子很难卖,甚至很多烂尾楼,所以价格低廉。一些东北离退休人员在那边购置旅居地产,便于冬季居住。彼时的眼光不是因为长远,也不是为了投资,而是因为那边的房子便宜,冬天宜居。而后海南旅游业得到巨大转机,三亚和海口在2010年后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城市,因此很多在那边有房的人们开始去海南从事旅游生意,并陆续带动亲友前来投奔。随后海南房地产业井喷,购房成为了投资的好机会,近水楼台的他们必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山东的黑龙江人多就更好理解了,山东是北方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更是很多东北人的祖籍所在,距离也比江浙粤更近。尤其山东旅游业发达,符合其外出创业思路,自然而然会吸引很多人。

所以时至今日,黑龙江人大量外出务工已经不是气候原因,而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发展思路放在了更多人的发展主线之上,追随的意味更强,毕竟出去早的人们早都赚了大钱。但毕竟离开是因为经济,经济是因为地理和气候,那么就算这两者有一定间接关系吧。


城市发展报告


做为在黑龙江出生的人,人口外流天气冷的原因不大。到了冬季没有什么活干,农村人基本就“猫冬”(基本在室内活动)。人口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好。我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第三大城市。像我今年30多岁的农民子弟,第一没有耕地,其次我们这也没有太多的工厂企业可以选择工作。我父母都是山东人,父辈们那时闯关东是因为这边土地多觉得好,而如今老家的经济发展更好。如我同龄年轻人都入关向南发展。在外面稳定了,干的好些的也都把父母接了过去。像我家附近就很多去深圳开出租车的,虽然辛苦但干的都不错。人口严重流失制约了经济发展,经济状况不好也使人口外流。两者存在必然关系。

所以说人口外流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好。希望国家加大力度振兴东北经济,让人民幸福感更强!


飞奔吧老男孩


一定是因为冷,但不是天气的冷,而是官僚作风的冷、人们意识的冷、就业没有发展的冷!要想转变这三种冷的意识,一定会十分痛苦,大家要有思想准备。因为人一旦习惯了吃拿卡要的管没用的,例如:卫计委在医疗机构管的是什么,是这个大夫得出诊,否则是违规,那么这个医疗机构赔钱卫计委负责吗?还有东北人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找人托人情,为什么,因为正规的事不好办,总能找出来点事,托人后不行的事也行了,你让年轻人怎么办,除了靠老子还能发展吗?自然就到能发展的地方去了!

包括那些自发成立的便民市场,美其名曰文明城、卫生城就不允许出了,或者个别人举报扰民了,也不出了。根本就不调查就是行政命令撵走了,怎么服务于民。同样的事在杭州呢,只要有十个人联合起来说在某个地方摆摊儿,居委会主动帮助想办法,区别大不大,还有就是阿里巴巴在1999年在马云的家里成立了公司,就可以办公了,直到今年2018年,在东北的家里可以吗?这就是差距,所以东北的管理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当家里听话的孩子,穷可以但不能惹事,因为领导会追究责任的。虽然说了这么多,近几年东北也在改,也在摸索中改进,给我们机会但要有点速度!


五医堂堂主


我认为黑龙江省人口流失与我们国家的体制改革有关。历史上黑龙江省有着全国独有的物质资源,从矿藏来着八十年代以前鹤岗,鸡西,双鸭山等全国闻名的煤矿。林业方面,历史上黑龙江省一直是以盛产木材闻名,小兴安岭是我国的主要木材产地。近年来国家对矿藏,林业实行保护,绿色等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数百万产业工人下岗。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大批复转军人奔赴黑龙江,开发三江平原。使黑龙江一度成为了北大仓。

如今下岗职工要生活,要吃饭,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于是他们选择了人多众广的地方,这是为生活所迫也是明智的。他们来到了沿海地区,来到了人口稠密的城市,开始了他们以前并不熟悉的生活,打工,做起生意,贩卖海鲜。那些种了一辈子土地的农民也因地少,粮价低而举家搬迁。他们继承了祖先人往高处走,适者生存的基因,或者返回山东,或去南方,或去海外。如今黑龙江人在全国各地扎根生存,是他们对生活的自然选择,也是他们无奈或者说一种聪明之举。


洗耳翁1


做为第二故乡的黑龙江(原籍辽宁)想说一些看法,不一定准确。

今天黑龙江乃至东北三省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有历史原因、郭佳政策、地理位置,当然也有气候等等几方面原因。赞成有的朋友回答的气候等原因。

就从历史方面看黑龙江一直属于偏远边疆,人际稀少,文化落后,以至历代普遍认知为荒蛮,蛮夷之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基础建设一直没有像样的发展,宋朝中期金国逐渐成型建都今依兰县附近,慢慢有所发展,但也是人口稀少发展规模不大。到了清代皇族认为东北为大清龙脉所在地、发源地,应严加保护直接圈为皇家禁地大批人口迁出,一切人员不得出入,致使东北地区发展又一次受制,甚至停止。(自然资源得以保护)清代后期政府政策慢慢松动,也正是当时因为黑龙江资源极大丰富吸引战争及饥荒所致的大批关外逃荒者涌入,黑龙江有了一次转折,因为人口增多,人口红利慢慢显现一直持续到近代,关外外来人带来了生存技能、工具、风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解放后郭佳把黑龙江农垦及重工业,资源矿产,林业等方面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政策力度很大,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大部分人口生产生活都来自这些行业。改革开放后逐渐产能过剩,重工业企业,矿山,林区等资不抵债纷纷破产寻求转型升级,郭佳也出台政策大规模的工人下岗,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寻求更好的生计,人口流失不断。开始从出去打工的到了岁数就告老还乡,发展到现在举家迁移。东北很多城市出现了空城现象。人口,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人,绝不是危言耸听再这样下去不敢想象。



鯊龍曼蛇


一、地处中国最东北部的黑龙江省拥有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居全国第六位。下辖12个地市,人口3789万人(居全国第17位),黑龙江2017年GDP产值16200亿元(居全国第21位),人均GDP42785元(居全国25位)。山地占近1/4,丘陵占1/3強,平原占近2/5。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哈飞""齐重"、"大油"的所在地,是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二、在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黑龙江的GDP产值在全国居第8位。然后自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已近40年,同样的天,同样的人,黑龙江經济却从全国第8位退居至全国第21位,确实值得有关部门深刻反思,应该说,整个东北地区的不思进取与僵化的經济管理模式,是造成东北与黑龙江落后的根源所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振兴黑龙江,需要思想观念的彻底改变,任重而道远…


知研42791366


据说三亚等城市已经被东北占了,这说明东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好事啊,冷是次要原因,如果东北人民没有钱,就是再冷也走不了,中国冷的地方不只是东北冷,西北也冷,为什么西北人不去海南呢?或者西北去的人不去东北人多呢?主要是生活水平提高了。

"东北现象"一直谈论不绝,南方某些人把东北说的一无是处,我在东北生活几十年,现在生活在深圳,我应该说有发言权,东北三省的GDP确实总量不高,但是应该看到,东北人口少,而且资源丰富,所以东北人均收入并不低,东北没法跟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相比,但是除了发达省份以外,我觉得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和东北没法比,深圳是一个外来省份集中的地方,我们各个省份不同地方的人经常在一起晒工资,东北职工工资不低,东北的农村就更不用说了,地大物博,这其他地方没法比,只能是羡慕,东北是黑土地,土地肥沃,南方的土地红不红黄不黄,种啥啥不长,而且每家每户也就几分地,所以我说东北生活好,东北人有钱,所以东北人过着候鸟的生活,不是因为东北冷,其实东北气候很好啊,四季分明,冬天还被蚊子叮咬的地方并不好。


闲情逸致


离开黑龙江的人主要是老年人和年轻人,已经就业的中年人很少离开家乡,我就从老年人和学校毕业的年轻人说起。

离开黑龙江的老年人大多是为了帮孩子照看孙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因为有了老人带孩子,年轻的父母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大多数人舍不得让老人回家。但是,即使在发达城市,三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日子让老人们并不舒服,个别人租房子住,无形中增加了生活成本,家里的房子还空着,一旦解放,他们都会回乡。可怜的是,回家不久,老人们又被孩子叫了回去。孙子带大了,老人们也跑不动了,这些人可能永久离开黑龙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叶落归根的理念在中国人的心中已根深蒂固,黑龙江人也不例外。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冬季往三亚跑,但是春天他们都会飞回来。有候鸟生活多年的朋友说,冬天在三亚时,家乡的冰雪总是让她魂牵梦绕,因为爱人心脏不好才去三亚过冬。虽然去三亚过冬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不能算是离开了黑龙江。

再说年轻人。放眼身边,同事也好,朋友也好,下一代几乎都在大城市工作,因为他们优秀,发达的大城市有适合他们的平台,有先进的教育和丰富的文化艺术生活,可以满足他们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下一代人素质的需求,一旦融入环境就很难离开。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分别接触了上海、南京和黑龙江做同样工作的年轻人。上海和南京的人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黑龙江的人中专学历居多。上海和南京的年轻人工作起来一路小跑,眼神都和黑龙江的年轻人不一样。留在黑龙江的孩子一方面是个人能力要差一些,因为家长可以动用各种关系安排稳定的工作,房子车子都可以有,安逸的生活,加上家长养儿防老的观念使他们留在了黑龙江。

综上所述,离开黑龙江的人大多是优秀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究其原因还是和我们的管理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经济不发达,人们缺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凝聚力有关。

一个整洁文明、充满爱的城市即使再小也会让人留恋。 2018年的秋天,我被吉林省集安市深深的吸引了,这个站在市中心就能看到边缘的小小县级市正在申报国家级文明城市。车子刚进集安,就看到一个个红绿灯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打着“集安最美,因为有你”的暖心提示,只要抬头就能看到的标语,给当地人和外地人随时随地的提醒。集安市区街道很干净,从山上引来的水在一米多宽的人造小河里静静的流淌,水流极为清澈。集安的早市满是当地的特产水果和蔬菜,是我见到的最干净的早市,柏油路面上没有乱停乱放,没有随地乱扔垃圾。集安人大爱自己的城市,在接待我的几位朋友们口中不停的流出。

2018年,有机会走过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大部分地级市和68个县城,拍了每一座城市的早市纪实照片,深深的感受到黑龙江省比吉林省还落后,不仅仅是城市建设,还有人们想事、干事的热情和能力。

庆幸的是,在央视新闻里看到黑龙江省已经起步,希望政府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创新工作,一个一个的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让百姓有获得感,期待我的家乡巨变,人民幸福。


丽姝86130337


其实不是冷,也不是工资低,如果说冷,世界经济发达带大部分都和东北一个纬度,工资和物价比例全国来说,黑龙江也不算低,而且黑龙江职工幸福感很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黑龙江人骨子里的闯荡精神,从闯关东到开发北大荒、大庆、大兴安岭,黑龙江的开发都是些拼搏进取的开发人,四面八方而来,黑龙江人故土难离的思维模式是全国最低的,虽说很想吧家乡建设好,但也总想着自己还能再拼搏一把,不愿意失去机会,可能是拼搏进取的心吧。


颠疯的猫


虽然我是东北的,但离开家乡十几年了,近些年的生活状况不是太了解。

至于是不是因为冷,让黑龙江流失了几百万人,我想这不是单纯的因素。应该是许多因素叠加到一起。才产生流失现象。

改革开放之前,东北应该还是很富余的,因为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煤炭,林木,还有引以为傲的重工业,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之后,森林资源已经竭尽枯萎了,开始封山育林,靠山吃山的年代已经没有了,一些重工业和国有企业相断倒闭,大量的劳动力无处转移,下岗失业,冬天只能屋里猫冬。

生易也难做,地广人稀,为了生存必然要走出去。到了南方则不同,冬天里能看到绿色的生机,能燃起希望。

南方人口比较稠密,可以打工,可以做生易,不在是冰天雪地。走出去的人不断唤醒那些在家乡徘徊的亲戚和朋友。

慢慢的举家迁徙,特别是海南三亚成了东北人的第二故乡,那里至少有上百万的东北人在安居。其次在河北天津,北京也有大批的东北人。在广东深圳也有几十万的东北人。

一旦感觉比家乡更好,就会离开故土。都说故土难离,如果生活过的窘迫,不离也得离。

就象过去闯关东一模一样,为了活命,再冷也要去!不是早些年那些闯关东的人到了东北,东北人会更少。

那片黑土地,曾经是承载希望的热土。如今确是希望不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