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有人說華夏文明史也是一部戰爭史?

小明是美女


人類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並不為過,因為戰爭史就是文明史的一部分。人類歷史上的戰爭,無不集中反映了當時國家、民族或者部落最高的技術文明水平;國家、民族或部落的組織動員水平、軍事指揮水平以及國家、民族或部落精神面貌。華夏文明史作為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當然也是一部戰爭史了。

一、華夏疆域領土的擴展就是一部戰爭史

華夏疆域領土的擴展主要通過兩種路徑實現的,一種是由內向外的領土擴展,即以黃河中游為中心通過戰爭向四周擴展領土;一種是由外向內納入的領土擴展,即外來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將自身民族統治的領土“陪嫁”帶入中原。

中華民族之所以成為華夏民族,是因為至今3000年前的夏朝的建立。位於西北方黃帝部落與位於中原地區炎帝部落爭鋒,炎帝部落落敗融入黃帝部落,形成黃河中游最初華夏民族。華夏民族的居住領土疆域範圍大致為:西起現今河南的西部與山西南部;東至山東;北起河北,南至現今的湖北。按照《尚書·禹貢》說法:“東漸於海,西被與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

商朝最初是在現今山東泰山一帶生活居住,商湯打敗夏桀後建都河南商丘,後遷入殷(今河南安陽)。商朝的活動範圍大大超過夏朝,疆域東北至遼寧,南抵江淮,西北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地區。

周武王武力取代商紂王后,分封列國,各諸侯國紛紛搶佔地盤,擴大疆域。由於周王分封之地大多為無人之地,依靠各路諸侯用心開疆拓土,最終形成了遠超夏朝的疆域。北方封國燕已到達了今遼寧喀左、朝陽一帶;西面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抵汾河流域霍山一帶;東面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抵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勢力範圍還可能到達了巴蜀。

歷經春秋,到了戰國,處於邊遠之師的秦國崛起,秦王嬴政武力統一六國,繼承了六國全部疆域,將領土範圍進一步擴大。秦驅逐匈奴,征服百越,將河套地區和嶺南、閩越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將戰國的燕、趙、秦長城重加修築和連接,其疆域東至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迴歸線以南,北據陰山至遼東,面積約為三百萬平方公里。

漢代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繼承和鞏固了秦朝統一中央集權制度,通過與匈奴的戰爭,以及與南越的戰爭,又一次擴大華夏地理面積,第一次將河西走廊及西域、還有南海納入華夏領土範圍。華夏疆域最遠處東抵日本海、黃海、東海暨朝鮮半島中北部,北逾陰山,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領土面積最大一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比較穩定的控制面積為約666萬平方公里,從而奠定了今日中華地理基本版圖。後代各朝的領土範圍基本上都是漢代領土面積的擴大或縮小。

二、中原王朝的更迭就是一部戰爭史

現今華夏的每寸土地,可說都是當時的君王領袖帶領各自的子民通過武力打下的;而前朝的滅亡與後朝的建立,更是用士兵與百姓的白骨壘起來的。

在近代以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王朝的延續依靠家族繼承;而王朝的更迭無一例外都只能依靠武力戰爭征服,勝者為王敗者寇,從此又開始下一個王朝,週而復始,循環往復,無一例外。

華夏的歷史上,有兩個外來民族統治中國近300年。一個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一個是滿人建立的清朝。蒙古人先是聯合宋滅了金國,後又滅了西夏,最後滅了漢人建立的王朝南宋,實現了用武力入主中原的夢想。

滿族原是誕生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少數民族,在努爾哈赤帶領下建立了地方政權後金,在與明朝的的對峙中逐漸強大。滿人聯合蒙古人,通過戰爭打通了關外通向中原的通道,於1644年入關並遷都北京,統治中原268年。

這兩個王朝入主中原,是落後的遊牧文明對先進的農耕文明的征服,既給中原大地帶來了深重災難,又給中原大地帶來了廣闊的領土疆域。元朝第一次對西藏實行有效統治,將其納入國土範圍,第一次設立了專門管理西藏事務統治機構宣政院;清朝的疆域更是廣大,除了傳統的漢地18省外,還將東北、蒙古、新疆以及西藏均納入了華夏版圖,為當今中國奠定了遼闊疆域。

可以說,在中國的大地上,近代以前的華夏文明史,本質上就是北方的遊牧文明與中原的農耕文明相互交流的歷史,這種交流有時候是和平的,有時候是通過戰爭實現的。這種用戰爭武力交流的方式,某種程度上也使漢族的血液充盈了少數民族野性精神與文化張力,讓漢人的精神面貌更加富有朝氣與生機。兩種文明的交匯融合和平實現最好,但歷史往往選擇戰爭方式作為不同文明交匯融合的催化劑,實際上使得不同文明的交流、交匯與融合更有效率。

三、戰爭毀滅文明也同時傳播文明

戰爭對文明的毀滅比比皆是,例如對精美建築的毀壞,(項羽火燒阿房宮)對歷史典籍的毀滅,特別是戰爭不分青紅皂白對知識分子的屠殺等等。但也要看到,戰爭也帶來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例如遊牧民族飲食被漢人吸收,語言被漢語消化轉換成新詞,還有新的宗教的引入傳播等等。

就華夏文明來說,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戰爭,無論是漢人打敗遊牧民族將故地納入中原範圍,還是遊牧民族打敗漢人從而在中原建立政權,均實現了民族的大融合與兩種文明的大交融。但就融合的效果來講,實際上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漢人作為被統治者的這種少數民族的主動融入,遠比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漢化遊牧民族效果要好的多。因為前者對少數民族來說是主動融入,後者是被動融入,前者融入的效率要高於後者融入的效率。

同時,戰爭還帶來了文明的傳播。例如北方少數民族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騎馬打仗用的馬鐙就為漢人建立騎兵,保衛國土立下汗馬功勞。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為了國家強大,推行胡服,教練騎射,就是向北邊的遊牧民族學習騎馬打仗的生動事例。蒙古西征時期,蒙古人將華夏的醫術、紡織、製陶技術以及火藥、指南針與印刷術傳播到中亞與西方;同時經由絲綢之路,阿拉伯數字、西方的農作物種子、音樂以及宗教等傳入中國。要是沒有成吉思汗及其後人統治中原,用武力戰爭征服中亞與歐洲,打通中西方商路,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就可能要晚百年甚至幾個世紀。


大成律師鄒光明


不是華夏文明是戰爭史,幾乎所有的文明可以寫成戰爭史,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就有戰爭,不單是人,其他動物也一樣,這是生物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