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日本人均GDP全球第三,那是个怎样的时代?

frank1997919


日本在1995年的人均GDP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瑞士,确实相当厉害。不仅如此,日本在当时全球经济实力对比排名中更加靠前,仅次于美国。

那么当时的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虽然看似表面风光,但是日本并不是想象中的好过,日本经济之所以看似如此景气,那是因为日元汇率一路走高的缘故。1995年春发生了神户大地震,由于日元汇率一路走高,日本国内市场并不是很景气,往海外发展的公司越来越多。因此生产总量虽然看似增加,可是日本国内失业情况并未改善。另外,生鲜食品等进口增加,虽然抑制了物价的增加,但是日本农民的收入减少。GDP号称“世界前位”的东亚国家日本,之后的经济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看日本的经济和状况,不能单单的从数据上来观察。

另一方面,当时的世界经济也不是想象中的好,尤其是美国赤字严重,虽然采取了赤字削减政策,但是并未取得很大的效果。德国当时正处在东西合并的余波之中,持续着低成长的步伐,这些国际环境对于日本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995年日本业界情况

如刚才所讲,1995年日本处在两个打击之下:日元一路走高和神户大地震,制造业企业大力的兴建海外工厂。1992年的时候日元汇率已经不低,但是并未对日本造成太大的问题。1995年8月,日本政府指示日本保险企业购买美国企业股票,德国也在其中出力,抑制了日元继续上升,但是这并非是解决日元升值的关键。当时值得日本高兴的是,美日之间的汽车协定终于达成了一致,对日本汽车的出口是十分乐观的。

(日本国内米的指标价格一路下降)

当时日本国内的商业和建筑行业要比制造业好一点,但是高级商品无人购买,收入减少却是事实。农业方面,生鲜食品的进口实现了自由化,但是造成了日本国内“价格冲击”,进口的农副产品比例大幅度增加。问题是日本大米,在昭和15年以前,日本并未管制“量”的问题,只是通过调整价格来实行管控。但是即便是进口国外最好的大米,按照当时日元的汇率也比国内的大米价格低很多。

(上图单位是:坪,日本的计算单位,1坪=3.3平米左右)

房地产方面,从三大都市圈来看,东京上升比例最低,名古屋最高。其实经济的增加,基础设施的开发伴随着房价的上升也是正常,从日本人的角度来看,当时东京和大阪的房价却是高的有些离谱。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算,东京在1995年的房价在13万/㎡左右了。

1995年是日本人难以忘记的一年

前文已经说了,从总量上来看,日本确实过得风生水起,可是看到日本国内以后我想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1月,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

2月,日本判决了田中角荣前首相贿赂案成立;

3月,日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

4月,日元创下了1947年外汇市场的最高值,1美元=79.75日元!(升值有时候并非是一件好事);

5月,在东京发生了小包炸弹袭击事件;

6月,日本全日空发生了劫机事件;

7月,发生了福岛恶魔杀人事件;

8月,的村山谈话算是一点惊喜,但是却发生了日本银行破产的事件,这是日本战后,第一家银行破产;

9月,欧姆真理教进行了律师灭门惨案;

10月,冲绳发生了少女暴行事件大抗议;

11月,新粮食法颁布,日本米可以自由流通,价格下跌;

12月,原子炉发生了泄露事故。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在日本中国人的焦虑: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日本二三事


1995年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当年日本以美元计算的GDP达到了5.45万亿美元,占当时全球的比重接近18%,而当时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GDP只有7.66万亿美元,日本GDP相当于美国的71%,这是日本首次占美国GDP达到70%以上,也是唯一的一次。而当年中国的GDP只有7345亿美元,日本GDP是我国的7.4倍。在人均GDP上,日本当时就达到了4.35万美元,比其现在的人均GDP还要高,至于在当时是否是全球第三,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当时它的人均GDP是美国的1.7倍左右,确实恐怖。

当时的日本人确实非常有钱,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就开启全球买买买模式。日本对美国的企业资产大量收购;洛杉矶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来自日本,就连代表着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全盛时期的伟大建筑洛克菲勒中心也属于日本……日本似乎要把整个美国买下,“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41个县”。

但是我们也知道,九十年代之后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此后其经济出现了持续的低迷,有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二十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8年日本GDP将再次突破5万亿美元,达到5.07万亿美元左右,现在的日本,其人均GDP也很高,接近4万美元,不过其人均GDP排名已经跌出全球前二十。

其实1995年日本GDP那么高,也得益于日元的升值。自1985年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以来,日元就开始大幅升值,刚好在1995年升值到最高点。1985年的时候,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约为260:1,到了1995年已经升值到79.75:1,升值幅度程度2倍。虽然在当时日元大幅升值推高了日本以美元计算的GDP,但日元大幅升值也被认为日本九十年代之后经济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锦绣中源


二战可以看做日本人以军事手段寻求在国际地位中的突破,失败了。而到了90年代日本想以经济手段在国际地位上做突破也正式失败了。

首先是广场协议签署,随后日本还误判形势执行了错误的利率政策,泡沫在90年代破裂,陷入了失去的20年。虽然日本保持了GDP总量世界第二保持了将近40年,但这中间他与美国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他们中间的经济鸿沟,其实也是政治地位的鸿沟。

日本真正风光的80年代,你现在能想象到的种种疯狂当时日本一个不少,东京街头手拿万元日本大钞打不到出租车,所有著名拍卖行都被日本人席卷,奢侈品店里扫货的全是日本人,渡边太太就像我们的中国大妈爆买全球。日本人在全球置地购买资产,甚至买下了美国地标帝国大厦。

但是造化弄人。还是那句话日本与美国间的经济差距,其实更是政治地位的差距。日本看似很美好,但是他的上限早就被限制好了。


崔泉锴


可能大家还不明白95年的日本是个什么情况

除了人均全球第三,远超欧美其他国家之外

更主要的是,GDP。日本1995年GDP总量为53339亿美元,等到2016年GDP总量反而为52218.8亿美元,也就是说减少了

95年我们的日常中高端消费中几乎离不开日本品牌

那时间中国人都在看日剧学日语,用日本游戏机打日本游戏,用日本设备听日文歌或者港台山寨日文歌,用日本技术给日本生产产品,看日本动漫。。。。。

日本的资本疯狂输出,买帝国大厦,进军好莱坞,投资美国房地产,五百强企业疯狂奖建立工厂

日本的最高纪录则出现在1995年,也就是《财富》杂志将工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合并到同一张榜单上的第一年。这一年有149家日本企业和151家美国企业上榜,日本只比美国少了两家。不过,日本上榜企业的收入占500强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7%,名列第一。美国的比例为29%,列第二位。

但是,之后照样被美国“互联网产业革命”直接压制!只能说:很像!


对比出真知


日本经济最繁荣时期应该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已经开启了“失去了20年”的大门。8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年份增长率都能达到4%以上。但是从1992年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1993年更是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1995和1996那两年,日本经济有点出现了类似的回光返照,经济增速反弹到3%左右。1995年是日本经济的巅峰。方面日本达GDP达到5.4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18%,占美国比重72%。

1995年日本人均GDP达到了4.34万美元,排名全球第五,前四都是一些小国。当时美国的人均GDP只有2.88万美元,排名全球第13位。而中国大陆地区仅有609美元,排名全球第141位。

但是日本的回光返照也仅仅维持两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低增长困境。1997年至今的20多年里,日本只有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以上。


但是日本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发达的工业,因此至今日本的经济在全球仍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2018年日本有52家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全球第三,数量比另一个工业强国德国多了20家。但是1995年相比,还是减少了一半多。


财经知识局


很好奇搜了一下日本GDP,1985年到1995年人均GDP增长4倍,10年时间增长4倍什么概念?平均两年半增长1倍,1990年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如果告诉你中国从现在开始到2029年GDP增长4倍,你害不害怕,难怪后面到现在又日本失去了20年,这是有内伤啊




苏大大大123


汇率从360日元兑1美元升值到1995年的80日元兑1美元!吓人不?4.5倍!大家自己去加减乘除!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日本GDP才4.8万亿美元,远远低于95年的6万亿美元!人均也还在不断下降!

这就是典型的注水猪肉,23年了,水都还没有挤出一半!

不过这是美国有意为之,到今天为止,日本都还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不错。其实就是个汇率问题!

这跟1944年,轰炸珍珠港如出一辙,自以为是,结果早在别人的手掌中!

...


刘阿狗


一个岛国,没有资源和好的土地发展环境,能发展到世界第二位,已经是奇迹了!这个奇迹的出现,就是日本人的国民素质(日本国民的勤劳、吃苦耐劳、爱学习和美国扶植等!)造就的!但是,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和世界制造业全球化、中国、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崛起,日本的优势不在啦!所以,尽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日本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后的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遍地盛开的日本制造已经是尾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