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把炮彈推進炮膛內,為什麼不會滑下來?

清風徐來2318070


早期的火炮採用炮口填裝火藥彈丸的方式,先把火藥裝填入炮膛,在炮筒尾部接出引線,裝填彈丸、碎石甚至鐵蒺藜,點火引燃火藥爆炸發射彈丸。

最開始的炮彈是實心彈丸,內部沒有火藥,完全依靠動能攻擊敵人。如同高空丟板磚。後來人們覺得加大板磚威力不足,遂在彈丸中裝填火藥增大殺傷力。炮彈發射出去彈丸引線在空中燃燒,落地爆炸殺傷敵人。


這種炮口填裝的方式因為炮口斜向天空,除非是在山頭朝下射擊,不然並不存在題主所說的炮彈滑落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裝載穿甲,爆破,破甲等功能性彈頭出世,火炮炮彈的填裝方式由原始的炮口填裝改為後膛填裝閉鎖。

當火炮裝彈時候就有可能出現題主所說的這個炮彈裝入炮膛後滑出的尷尬情況,不過這個問題完全不是問題。讓炮彈穩定在炮膛中主要由炮彈彈體上的彈帶和炮栓解決。


彈帶,是大多數線膛炮炮彈的必備品,幾乎所有的後膛填裝炮彈都有彈帶,而且彈帶不止一圈,會有多圈,多采用尼龍、紫銅等材料。就像給炮彈套上了防滑鏈。炮彈發射時,彈帶會自然脫落,不會影響射擊精度。炮彈裝入炮膛之後彈帶會和膛線緊密接觸。將炮彈牢牢卡在炮膛,還可以增加炮膛密閉性,提高膛壓。

除了彈帶之外,炮栓也可以保證炮彈的穩定。炮栓就像中性筆上筆帽和筆上面的卡榫。炮彈推入炮膛後會由炮栓卡住不會滑出。

目前,手動鎖閉火炮已經逐漸退出戰場的舞臺,但由於手動裝填火炮的穩定性和機動性,在一些重型火炮上面仍會應用。現在火炮多使用自動鎖閉,炮彈送入炮膛之後,利用彈簧機械結構自動鎖閉炮膛,節省了手動鎖閉炮,提高了火炮射速。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坦克炮和一些小口徑的機炮早已經實現了自動填裝,鎖閉,射擊,拋殼等步驟,火炮的射速得到巨大提升,炮彈滑出炮膛這種問題早已經不是問題了。


軍武小咖


火炮在平射時不存在這個問題,主要是大迎角射擊才會出現炮彈滑落的風險,這涉及到兩個概念,一個是彈帶,一個是炮閂擋彈板,彈帶負責卡入膛線,起定位固定作用,炮閂擋彈版則起到保險作用,防止不慎滑落,具體細節請聽吐槽君繼續往下講。


什麼是彈帶?彈帶的作用是什麼?

在炮彈的中部和底部我們通常能看到一條或者幾條纏繞在彈體表面的帶狀物,這就是傳說中的彈帶,彈帶一般是由軟質金屬或者尼龍材料製造而成,用的最多的是紫銅帶,依據炮彈種類的不同,一般有一條寬的或者兩條細的,最多可以同時存在三條。

在炮彈送入炮膛後,彈帶由於材質較軟,就牢牢的卡在炮膛的膛線上,這樣有三個作用:

第一、密閉炮膛,防止發射藥氣體外溢,可以增加火藥利用效率,讓炮彈獲得更高的初速。

第二、彈帶嵌入膛線後,隨著炮彈在炮膛內推進,帶動炮彈旋轉,最後在出膛後被擠壓脫落,提高炮彈的穩定性和準確度。

第三、就是題主提到的問題,彈帶牢牢卡在膛線內,炮彈就被固定住了,也就不會滑落出膛。

如果不慎滑落還有炮栓擋彈板

送彈手在將炮彈送入炮膛後,如果力度不夠,彈帶卡的不夠緊,還是會有幾率滑落,所以在炮閂上一般會安裝有一個擋彈版,擋彈板一般是都是彈出狀態,就是下面這個玩意兒。

擋彈版相當於一個彈簧滑扣,炮彈送入炮膛時會被壓住陷進去,不會妨礙送彈,炮彈送入炮膛後又會被彈簧頂出來,而炮彈不慎滑落時,就會被擋彈版擋住,送彈手就能再次用推杆進行二次送彈,直到炮彈卡牢固定。


而將炮彈送入膛後,如果是分裝彈,就再將發射煙筒送進去(定裝彈省略這一步),然後將炮閂關好(有的會自動復位),就完全鎖死炮膛了,炮彈也就再也沒有逃生的希望,瞄準手就可以安全擊發,一炮轟出去了。


軍史吐槽君


人類歷史進行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自從火炮發明一來,這種火力強,射程遠的武器幾乎參與了每一次戰爭。直到現在這個導彈橫行的年代,火炮依然是各國軍隊的主要武器。火炮可是一款我國發明的戰爭利器,原理是利用火藥爆炸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將彈頭拋射出去攻擊敵人。根據史料記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宋朝1163年的火石炮,不過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火炮是元代大德二年的火炮文物。



早期的火炮採用炮口填裝的方式,先把火藥裝入炮膛,佈置好引線,再把圓形彈丸,甚至是鐵鏈,碎石從炮口裝入,點燃引線火藥爆炸拋射彈丸。最開始的炮彈使用的是實心彈丸,內部沒有爆破藥,依靠動能攻擊敵人。後來出現了使用引線引燃爆破藥的彈丸,炮彈發射出去彈丸引線在空中燃燒,落地爆炸。這種炮口填裝的方式因為炮口和地面有一定角度的原因,除非是朝下射擊,不然並不存在題主所說的這種炮彈滑落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攜帶爆破,穿甲,破甲等功能性彈頭的出現,火炮的填裝方式由原始的炮口填裝改為為後膛填裝。當仰射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題主所說的這個炮彈裝入炮膛後滑出的尷尬情況,不過炮彈滑落的問題在現代技術面前根本就不是問題。目前世界上很多大口徑榴彈炮,依然使用的手動填裝,炮栓閉鎖,拉繩射擊的方式,而保證題主所說的炮彈穩定在炮膛問題主要由炮彈彈體上的彈帶和炮栓解決。

彈帶,是大多數線膛炮炮彈的必備品,幾乎所有的炮彈都有彈帶,而且彈帶不止一圈,會有多圈,多采用紫銅,尼龍等軟質材料,炮彈發射時,彈帶會自然脫落,不會影響射擊精讀。炮彈裝入炮膛之後軟質材料會和膛線緊密接觸,作用有三個。彈帶除了幫助炮彈牢牢卡進炮膛之外,還能增強炮膛封閉性,增加火藥使用效率;軟質材料嵌入膛線,帶動炮彈自轉,增強炮彈彈道穩定性。


除了彈帶之外,炮栓也有保證炮彈位置的作用。以早期的手工填裝榴彈炮為例,如果使用定裝藥,炮手將炮彈放在炮膛口,如果口徑小,炮彈輕,那炮手直接用力一送,炮彈就進入炮膛了,再用力拉動手柄,鎖上炮栓。如果口徑比較大的炮彈,一個炮手扛著炮彈放在炮膛口處,另外一個炮手用送彈棍將炮彈頂入炮膛。口徑再大一些的話,送彈棍也搞不定了,比如二戰德國的古斯塔夫列車炮,吊車將炮彈吊裝在炮膛口,然後用一輛專門送彈的坦克,將炮彈頂入炮膛。
目前,手動鎖閉炮栓早已經成為歷史,目前火炮多使用自動鎖閉,炮彈送入炮膛之後,利用彈簧機械結構自動鎖閉炮膛,節省了一步手動鎖閉炮栓。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坦克炮和一些小口徑的機炮早已經實現了自動填裝,鎖閉,射擊,拋殼等步驟,火炮的射速得到巨大提升,炮彈滑出炮膛這種問題早已經不是問題了。不過,因為優秀的可靠性,手動填裝的火炮依然活躍在世界各國陸軍中。


赤焰噠噠噠


前膛裝填時代的火炮,可以理解成一個桶,炮尾封閉,先填進火藥,再裝炮彈,自然不會漏下來。

到了後膛裝填的時代,為了保證炮膛的氣密性,炮栓被髮明出來,並且不斷改造以提高性能。

對於怎麼不讓炮彈落下來,現在陸軍中小口徑火炮的主要解決辦法是自動閉鎖炮栓,可以理解為一個彈簧門,送炮彈時炮彈壓住炮栓,將炮彈推上膛,炮彈進入炮膛後,炮栓自動彈起,封閉炮尾。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裝填炮彈的畫面,裝填手將炮彈前段放進炮膛後,是一下把炮彈推進去的,就是採用自動閉鎖炮栓的原因,不一下推上去會夾住手。

而大口徑炮彈和海軍艦炮,這就不是人能一下把炮彈推進去的重量了,採用的也是最簡單的解決辦法,把炮管放平,裝彈機將炮彈推進去以後,關閉炮栓,再抬起炮管射擊。比如戰列艦的巨炮就只能在射擊後回到固定角度再進行裝填。


Latosolicredasfir...


因為彈丸上有一道(或兩道)神奇的紫銅環,叫彈帶,彈丸裝入藥室(炮膛)時,彈帶會接觸身管的膛線起始部,因為紫銅軟,而炮身管多為堅硬鋼材,在膛線的擠壓作用下彈帶迅速變形,牢牢的卡在膛線內,因此彈丸不會下滑。



大-臉-貓_


第一步,裝彈手把炮彈放進去,炮管尾部內側有個小支架,會擋住炮彈往下滑;第二步,送彈手用送彈棍用力把炮彈頂到位,這時炮彈上的銅質彈帶會卡在坡膛處,炮彈不會下滑;第三步,裝彈手把藥桶用力裝進去,這時藥桶底部凸起的環會把炮閂釋放,炮閂同時上升,完成關閂動作,裝彈完成。如果必須退彈,則先開閂,取出藥桶,然後用退彈棍(頭部是中空的環,避開引信)從炮管伸進去往外頂,退出炮彈。


小遊說說


我們100高實彈射擊遇到撞針硬度不夠啞火,退彈後彈殼退出來了,彈丸留在炮膛裡,火炮技工把彈殼前端鋸掉一段,更換撞針重新裝填擊發,把炮彈打了出去。


掙工分175


炮彈底火或者藥包後面是炮閂,不完全推進去會有滑落情況發生!但炮閂有閉鎖機構負責卡住炮彈,完全推進去會有卡簧聲音,而且不完全推進去炮閂也不會關合上,需要用手或者用裝填杵用力往裡推,完全到位後才能擊發!


浜斐


本人對炮彈不懂啦,不過什麼東西都有邏輯性,要麼炮彈進膛有卡住裝置,要麼屬於有相吸的成分,應該是這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