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20世紀60年代,中南美洲的左翼武裝鬥爭風起雲湧。智利卻並不被人們看作是下一個古巴的適合選擇。原因就在於智利左派具有深厚而悠久的議會鬥爭歷史,其國防力量也比較穩定,不太適合採用武裝鬥爭的方式來奪取政權。但隨著1970年大選的塵埃落定,阿連德為首的智利左翼去脫穎而出,成為嶄新的左翼模範國家。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年輕時曾擔任衛生部長的 阿連德



智利的轉變,肇始於新當選的左翼政治家薩爾瓦多-阿連德。他是智利政壇資深的左翼黨派領袖。但和卡斯特羅、格瓦拉這些武裝鬥爭派比起來,阿連德更像是傳統的社會民主主義代言人。在其早期的施政綱領中,多半是實施工人安全法、增加寡婦撫卹金、增加公立學校、實行全民保健計劃這些現代社民活動家提倡的措施。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阿連德參加總統選舉是的宣傳海報



但伴隨著整個南美左翼勢力的增長,一股“馬上全面實現理想世界”的浪潮開始席捲各地。阿連德也開始偏離社會民主主義道路,朝著更加旗幟鮮明的方向發展。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支持阿連德的智利工人隊伍



1970年大選中,阿連德獲得了36.3%的選票。作為對手的右翼候選人阿列薩德里,獲得34.9%的選票。至於第三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則獲得27.84%的選票。由於無一人選票過半數,按規定就需要票最多的兩位入第二輪角逐。但阿連德決定和基督教民主聯盟聯合組閣,以便換取其支持。阿連德向基民盟做出保證,自己當選後堅決保證不違反憲法。以此為契機,阿連德成功當選智利第29任總統。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慶祝阿連德當選總統的智利大學生



新任總統立即將其“建設理想國”的政綱付諸實施。政府立即向土著學童發放獎學金、大規模建造公租房屋、限定麵包價格。不僅由開始向兒童免費提供牛奶和校餐,並規定最低工資。同時對中產階級大規模減稅、對最貧困的家庭免費發放食物、對中小企業主減稅,還要給軍隊加薪。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正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阿連德總統



一系列措施使智利人民平均的實際購買力在1971年暴增28%!在減稅增加福利的同時,政府大張旗鼓的推進基建工程。阿連德三年總統任期內一共新建公共廉租房15000多所,這還不算大量的公路、橋樑、地鐵和機場等項目。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在街頭和支持者們在一起的阿連德總統



所有開心快樂的“買買買”背後,都必定有買單者!阿連德政府的選擇的“買單者”,主要是國際公司和國內的地產擁有者。阿連德上臺後,大力推行對大型企業(銅礦和銀行)的國有化,並憑藉智利優質的銅礦在國際市場上獲利頗豐。智利大力推進土地改革,規定每個人只能擁有80公頃灌溉良好的土地,多餘的土地一律沒收。為了支付福利開支,阿連德政府還向富人和有產者徵收“福利稅”,拖延支付國際款項和債務,並沒收跨國公司資產。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正在簽署銅礦國有化法令的阿連德



這些激進措施很快破壞了智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在莊園主被沒收土地後,無論國家或農民都無力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智利的食品供應體系崩潰,基礎農產品越來越依賴進口。企業主面臨人工成本上漲和政治上的高風險,紛紛選擇關門歇業。沒收外國企業和拖欠外債更是嚴重惡化了和西方國家的關係,使作為智利經濟發動機的外國投資和貸款迅速枯竭。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阿連德政府用於控制國民經濟的超級計算機系統



阿連德政府還試圖使用所謂“完美計劃經濟”來解決社會改革出現的問題。在大數據概念風行世界幾十年前,阿連德政府就設計了依據大數據來運作的控制經濟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有了現代科技做保障,智利將全國90%的企業收歸國有,並在超級計算機的協調下開展生產和銷售。試圖達到“科學實現的完美經濟平衡”!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阿連德執政期間 智利人的實際收入水平跌入了谷底



計劃經濟的結果一定是市場的反噬。為了填補福利黑洞,智利大量增加銅礦開採。反過來衝擊了國際市場,造成市面上銅價大跌。到1972年為止,智利通貨膨脹率高達140%。嚴格的價格管制措施從紙面上約束了通脹,代價是牛奶、麵粉、雞蛋等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迅速從貨架上消失。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連生活必需品都難以為繼的智利平民



也是在阿連德執政期間,智利國內的出口下降,進口尤其是食品進口猛增。人們為了購買生活必須品,要排長隊等待。這種原本屬於莫斯科的街頭景觀,就這樣成為了當時智利社會的一個典型特徵。在此背景下,社會矛盾迅速激化。掌握議會和在野輿論的反對派也頻頻抨擊阿連德的政策,並要求他辭職下臺。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公開發表強硬演講的阿連德總統



阿連德採取的對策,包括迅速向古巴靠攏,並爭取東方陣營領袖蘇聯的支持。蘇聯承諾對阿連德政府投資4億美元,並支援大量武器裝備。阿連德便指責反對派破壞憲法和穩定,並頻頻撤換軍隊中的高級軍官,用以鞏固日益不穩的軍隊的忠誠度。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阿連德總統身後的軍人就是更有名的皮諾切特



到了1973年,智利政治危機再次升級。隨著阿連德政府拒絕基民盟和右翼政黨聯合提出的一項憲法修正案,政治危機迅速轉為憲法危機。該修正案旨在阻止阿連德政府將私有企業全盤國有化的計劃,也就必然遭到阿連德政府的激烈反對。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阿連德的倒行逆施 最後讓軍方也忍無可忍



8月22日,智利議會以81票對47票通,過了要求阿連德停止違憲的決議。阿連德方面則攻擊反對派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大搞陰謀,呼籲“工人、農民和一切勞動階級保衛自己的政府”。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1973年參與智利政變的陸軍士兵



9月11日,智利新任陸軍司令皮諾切特發動了軍事政變。阿連德政府被輕易推翻,這位一貫風度翩翩的總統也選擇了自殺。隨後,皮諾切特在建立了長達17年的軍事獨裁統治。這次政變的時間點也非常微妙,當時蘇聯援助阿連德的第一批先進武器正在運往智利途中。在聽到智利政變消息後,只能無奈的原路折回。


民選總統阿連德 為何被一場政變給輕易推翻?

上臺後執行個人鐵腕統治的皮諾切特



皮諾切特在任時期,施行獨裁鐵腕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這些政策都被左翼人士所抨擊,但卻為智利的經濟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智利的私有產權制度得到了較好的維護。這讓智利在今天成為了南美唯一的發達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