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對於蘇德雙方來說意味著什麼?

歷史長流水


1943年對於蘇德雙方來說是轉折性的一年,蘇軍挫敗了德軍1942年的戰略進攻並重創了德軍,儘管在3月份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附近重創了蘇軍的坦克部隊,但是由於蘇軍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其損失可以很快得到恢復,一旦其坦克部隊恢復實力,蘇軍將再度發起全線的戰略進攻。1943年的蘇軍已經不再滿足於實施被動的防禦,他們有能力也有實力投入到進攻中去,奪取戰場的主動權。



1943年對於德國來說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年,也是生死攸關的一年,相比於1942年,1943年德國的戰略態勢出現了明顯的惡化,德國不再是專心對付東線的蘇軍,其西線、南線都存在著被盟軍入侵的威脅,為了阻止盟軍開闢新的戰線,德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加強西線和南線的防禦,不僅如此,由於東線德軍剛剛經歷了1942年的慘敗,也迫切需要大量補充。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德國不得不開始做全面的戰爭動員,德國的經濟開始正式轉入戰時經濟模式。


從的戰略上來看,由於盟軍在英國本土集結了龐大的陸軍和登陸艦艇,1943年德軍不得不開始正視西線的防禦工作,這意味著德軍無法再像之前那樣可以抽調西線德軍去替換東線那些已經受損嚴重的部隊,西線德軍不再擔負預備隊的角色,而且需要新銳部隊的增強,這必然導致東線德軍的削弱;地中海的態勢同樣嚴重,德意聯軍只堅守在突尼斯這一孤立的橋頭堡內,由於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日益削弱,這個橋頭堡終將難以守住,只是時間的長短罷了,德軍必須開始為防範盟軍登陸意大利或者法國南部又或者巴爾幹半島做提前的準備,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東線,德軍還要投入大量的部隊和蘇軍進行決戰,至少也要挫敗蘇軍的戰略進攻,維持現有的相持局面。


僅靠德國是不可能同時守住西線、東線、南線這樣漫長的防線的,德國也沒有這樣的軍事實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支強大的以裝甲部隊為核心的戰略預備隊,以便在盟軍開闢新的戰線時,通過反擊將其趕入大海,阻止新戰線的開闢。這支戰略預備隊將在各條戰線上機動作戰,發揮內線作戰的優勢。德國必須要阻止盟軍開闢新的戰線,這是德國1943年最重要的任務,一旦失敗,那麼德國的失敗也就此註定。

最終的結果就是德國失敗了,僅有的戰略預備隊都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消耗了,而且沒能重創蘇軍。在地中海戰場,據守突尼斯的德意聯軍全軍覆沒,意大利也被盟軍登陸成功,南線戰線已經成功的被開闢,德軍只能勉力維持東線和南線的防禦,再也無法發起任何戰略反攻,德國已經失去了戰爭,失去了勝利!


戰略論


1943年是蘇軍在蘇德戰場上取得輝煌勝利、發生根本轉折的一年。蘇軍在一系列決定性的進攻戰中擊潰了德國人,將德軍佔領下的三分之二蘇聯國土解放了,迫使他們裝入戰略防守。蘇軍在中部戰線前進了500公里,在南部戰線推進了1300公里,將將近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解放了。

這一年在蘇德戰場上,德軍的損失是慘重的。德國法西斯軍隊損失了400多萬官兵,其中至少有180萬人死亡。此外,在武器裝備方面,損失了14000多架飛機、25000多輛坦克和不下於4萬門大炮。

由於蘇軍的猛烈反攻和打擊都很強大,德國法西斯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開始惡化,均面臨著深刻的危機。希特勒採取的戰略防禦和總動員等措施,不但挽救不了頹勢,反而使德國武裝力量的聲望逐漸下降。希特勒在戰略防禦過程中,一步步走向了墳墓。

而對於蘇聯來說,1943年是其國防力量轉折的一年。在後方,蘇聯的戰時經濟體系已經調整就緒並迅速得到發展。在這一年裡,蘇聯生產了優質的作戰飛機35000架、240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蘇軍又新建立了78個師,還儲備了9萬多名軍官。蘇軍已經完全超過了法西斯軍隊的人數和裝備,而且他們被勝利鼓舞著,鬥志昂揚。

這樣一對比,蘇德雙方接下來的戰況就會輕而易舉的預測到。蘇軍取得最終的勝利指日可待,而德軍只能自吞再次戰敗的苦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