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給你“挖坑”讓你表明態度時,這樣做!不會被別人利用!

不反對並非贊成

有些人的基本立場是不偏不倚,秉持既不反對也不贊成的態度,在徵求意見的時候,基本上說的都是既不贊成也不反對的話。因為事情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只能贊成一部分而反對另一部分。

任何事情,總是不斷地演變:原本可以贊成的事情,演變到最後,令人不得不反對;而原來應該反對的,也可能愈交愈應該贊成。這些都是不願意公開說贊成或反對的原因。

當把一切弄清楚,而且保證不再改變的時候,自會當機立斷,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但是,就算如此,警覺性特別高的人,也儘量避免公開表態。一旦你明確表示贊成,那些不希望你贊成的人就會給你施加壓力,相反,你反對的話,那些不希望你反對的人也會頻頻阻撓,徒增許多麻煩。所以,最後養成了凡事都含含糊糊的,“這件事嘛,呵呵呵…”。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贊成或反對就像下賭注一樣,萬一押錯寶,後果慘重。只要保證他的安全,要表明贊成或反對的立場,其實並不難。古時候,大臣要說一些可能冒犯皇帝的話時,總會先請皇帝饒他不死。這就是在尋求一種安全的狀態。

如果有人直接問你這種問題:“你贊成領導關於這件事的處理嗎?”那他可能是不懷好意,挖了陷阱讓你跳。你說“贊成”或“反對”,都會對自己不利,不是被利用,便是被嘲笑。

碰到這種情況,不可能直截了當地表明態度,而是會反問:“你認為如何?”然後兼顧贊成及反對雙方面的看法,適當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而被反問的人也是同一態度,或者採用“我也不反對”或“我也不贊成”來應付,“贊成”、“反對”不是“二分法”,“不贊成”並不代表“反對“不反對”也並不代表“贊成。

當有人給你“挖坑”讓你表明態度時,這樣做!不會被別人利用!

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人不實在,見風使舵,虛情假意,而且缺乏膽識,不敢擔當。其實,我們說既不贊成也不反對,事實上是贊成之中有反對,而反對之中也有贊成,並不是不分是非,糊里糊塗或者怕惹事端先贊成後反對,先反對後贊成,對方比較容易接受,這種“攻心”術是聰明人的獨特手法。例如:“我畢業後馬上出國留學,你贊成嗎?”如果你不贊成,最好回答:“我不贊成你馬上出國,但是如果你準備周全,知道自己所要學的是什麼,將來學成之後要做什麼,我當然不會反對。”

既不說贊成的話也不說反對的語,一方面保證自己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對方的責任,凸顯聽者的自主性,使其更加重視自律和自動。一旦表示贊成,聽者受到很大的鼓勵和支持,可能大意失荊州,造成陰溝裡翻船的慘劇。而一旦表示反對,聽者受到挫折,可能因而放棄,或者缺乏信心。不贊成也不反對,聽者才會面對現實,用心地研究判斷,自己做最後的決定。

當有人給你“挖坑”讓你表明態度時,這樣做!不會被別人利用!

要相信,公開表示贊成或反對,事實上都不一定可靠,不如採取觀察、試探、測試、遷回打聽等方式來加以判斷。若是因為怕得罪人,吞吞吐吐,既不敢贊成也不敢反對,那就是心術不正,終將被別人厭惡,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好前程。合理的贊成加上合理的反對,才是正當的行為。

當然了,在人際交往中,圓通的人也不應該直接問別人是否贊成或反對,以免給人別有用心之嫌,一般只問“你有什麼看法”之類的語氣較弱的問題看清楚之後,合理地表達反對或贊成的意見;尚未看清之前,千萬不要冒冒失失地說出“我贊成”或我反對”,以免被利用,或被人看不起,令自已騎虎難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