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安阳殷墟王陵出土大理石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中国历史,西周共和元年之前的事情,绝大多数说不清楚。所以,夏商史乃至于五帝史,是史学界最不愿意触碰的领域。无他,缺乏研究资料和相关证据。

囿于当时的客观环境,没有大量的考古发掘出来的遗迹,就只能钻进古人的故纸堆中,翻来覆去的炒几句剩饭了。所以我们今天能看懂很多东西,不代表我们就比先贤更厉害,只是我们手上有了那些前辈们没有能掌握的东西而已。不宜妄自菲薄,出言不逊。

闲话说完了,说正题。关于商代历史,最关键的几个要点中最重要的就是: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殷墟妇好墓出土青铜觥

商都五迁,地址成谜

这个问题就大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商代的城址遗迹。江西新干的吴城,牛头城。湖北的盘龙城。山西的垣曲商城。河南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遗址。安阳殷墟,安阳洹北商城。还有商丘的柘城孟庄,河北的邢墟,山西的东下冯等等。

这些遗址的资料,笔者一一对比认证过,当然,囿于非公职研究人员,遗址的年代基本上只能根据网络提供的数据进行对比,所以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安阳王陵出土的青玉簋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研究上古史,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和中国地理。对地理,特别是山脉河流的研究,是笔者依据古代文献记载,对应考古发掘出来的遗址得出结论的最为关键的要点。比如,炎帝神农氏为什么最后建都于山西高平,阪泉之战在哪?此类结论都是依托大量的历史地理知识而归纳总结出来的观点,参见笔者文章 。

说正题,关于商都五迁都在哪里,暂不在本文考证范围之内。目前争论最大的就是商汤建立的国都亳到底在什么地方。科普一下,了解的朋友可以跳过。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三星堆

偃师郑州,谁为亳都

目前,河南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是学术界公认的商汤亳都的两座可能性最大的城市遗址。

说偃师为商汤亳都,依据主要是,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发布的碳十四测年:“两个商城最早的年代均不早于公元前1560年~公元前1580年,而郑州商城的始建年代难以老上去,应处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华夏考古》2001年3期)”。也就是说偃师商城早于郑州大约70年左右。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偃师商城出土陶鬲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说郑州商城为商汤亳都,依据主要是,城市规模远大于偃师商城,并且出土了一万多件包括青铜大鼎在内的早商文物。而偃师商城出土的商代文物少得可怜。再者,以偃师商城早期的小城和郑州商城初建的城相比,偃师商城早期的面积根本无法和郑州抗衡。从规模上讲,偃师小城和同时代的郑州商城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多数论者认为郑州才是早商的都城亳。

况且碳十四测年选取的材料,目前仅根据采样的少数标本。而标本数量采集不够多的话,只能说根据已经采用测定的标本来分析,郑州商城的建立可能会晚于偃师商城,并不能下定论说郑州商城建立一定晚于偃师小城。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二里头出土青铜爵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所以,从二者争论的焦点来看,都有各自的道理。笔者认为,偃师为商汤所建的西亳的可能性存在,当时是夏桀时期,建小城的目的主要是战争,也就是堡垒。

而商汤灭夏后,都亳,则应该就是郑州商城。亳,在商代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京城的意思,商人在哪建都,哪里就称亳。而中间临时居住的地方,就是五迁之地了。(本结论为真知堂独家研究心得,请勿抄袭和剽窃)

所以,除了西亳,还有北亳,景亳之名。再看看《史记》记载的盘庚迁殷,原文为“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乃遂涉河南,治亳。”如果理解成盘庚又迁回了黄河以南的郑州或偃师,则安阳殷墟的存在就是个神话了。可见司马迁说的亳绝不是郑州或偃师。

那么这里的河南之亳是什么地方呢?河是什么河呢?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洹北商城出土商代青铜戈

商邑郑州,四方之极

河,指的是洹河。河南,就是洹河之南的安阳殷墟。河北,指的是洹河北岸的桓北商城。

这样就看得一目了然了。商王盘庚迁都安阳,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洹北商城,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认识,只知道是早于殷墟的遗址。而司马迁说的盘庚读过河居于亳,只能说明笔者的观点,商人都城都称为亳的正确性了。(关于洹北商城和商都五迁的事情,改天撰文论述)

铺垫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郑州商城那么大,“郑州商城遗址为商代二里岗期,距今约3600年。商城近似长方形,北城墙长约1690米,西墙长约1870米,南墙和东墙长度均为1700米,周长近7公里。城墙底宽20米左右,顶宽5米多,其高度复原后约10米,挖走的土方为174万立方米”。这意味着什么呢?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郑州商城城墙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笔者不太懂干农活,但大致流程可以估算一下。一个人挖土,一个人挑土,两个人板筑夯土,平均下来按人均一立方土算(还有建筑斜坡等辅助工程),这个大城至少需要一万人干174天。商代应该没有那么多人干活,则这个城应该是2000人干900天左右才能筑成的。其土方量在没有机器设备和大量金属工具的情况下不可谓不巨。这么大的城,为什么要放弃呢?

从郑州商城遗址面积来看,城内外总计2500万平米,属于周之前仅次于安阳殷墟的最大的早商遗址,无疑是一个极其繁荣发达的都会。文明发展到了这里,已经比“陕西神木石峁遗址425万平方米、山西临汾陶寺遗址280万平方米、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290万平方米、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300多万平方米,偃师商城190万平方米”要大很多了。表明进入商时代,中国人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峰,这么大的城址建设不易,繁荣更不易,为什么会被放弃呢?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郑州出土青铜斝

亶甲迁相,殷商衰落

郑州被商王朝放弃,《史记》上只有这么几句话:“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为帝外壬。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为帝河亶甲。河亶甲时,殷复衰。”

中宗就是太戊,在他手上商朝中兴。而他的儿子仲丁(中丁)外壬,河亶甲相继为帝,仲丁迁都隞,河亶甲又迁都相,到了河亶甲儿子祖乙手上复兴,迁都邢。

看来从郑州迁都,就是仲丁,外壬,河亶甲三兄弟为帝之时的事情。史料迁都和郑州被废弃是吻合的,关键是这三兄弟为什么要放弃郑州这座大城呢?隞和相又是什么地方呢?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隞,又称嚣,就是郑州边上的小双桥遗址。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石佛乡小双桥村及其西南部,是一处大型商代都邑遗址,年代相当于商代中期较早阶段。遗址规模较大,占地约4平方公里,遗址面积经钻探约达150万平方米。

那么相又是哪里呢?相,就是河南安阳相州内黄县附近。也就是说,真正放弃郑州的人不是仲丁,而是河亶甲。那么河亶甲为什么要放弃郑州跑到200公里外的安阳内黄去呢?

答案司马迁没有,却在这本古籍里。。。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小双桥出土商代青铜构件

蓝夷邳姺,商之劲敌

《竹书纪年》曰:

“仲丁, 自亳迁于嚣,于河上。 六年,征蓝夷。九年,陟。

外壬,居嚣。邳人、姺人叛。十年,陟。

河亶甲,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 三年,彭伯克邳。四年,征蓝夷。 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九年,陟。”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郑州出土青铜鼎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上文说的是:仲丁外壬河亶甲是三兄弟,都是大戊之子,他们相继为帝。仲丁从亳迁都到嚣,并征伐蓝夷,在位九年死去。外壬继位,邳人、姺人叛乱,在位十年死去。河亶甲继位,迁都相。五年后,诸侯彭伯韦伯平定了叛乱,河亶甲在位九年死去。

我们知道盘庚迁都安阳之后,到了武丁时期商王朝达到了商中后期的高峰。武丁时代的疆域,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也就是说,长江流域以南武丁是没有控制的。武丁时征讨的徐方,淮夷,很可能就是就是逼迫河亶甲退到北方的邳人、姺人和蓝夷。(徐方以徐州为地望,下邳乃邳人之地,属于徐州)

也就是说,商代后期江南的湖北,湖南,江西之地(盘龙城,大洋洲一类),都已经不在商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河亶甲放弃了郑州迁都安阳。

商人放弃郑州的原因找到了!史书说得很隐秘|真知堂说上古史

武丁时期青铜镶嵌绿松石玉戈

仲丁征蓝夷失败身亡,外壬即位,邳人、姺人联合蓝夷攻打商朝。外壬身亡,河亶甲即位后被迫离开郑州迁往安阳内黄一带。

迁都后,依靠商代的郭子仪彭伯和韦伯,仗打了五年,才算平定了商代的安史之乱!河亶甲终于看到了战争的结束。而彭伯韦伯这两位力挽狂澜的诸侯,后来被商王祖乙赏赐命为有征伐之权的方伯,青史留名。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和中国历史文化,欢迎关注瓷器鉴定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历史文化和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