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收入水平算中產階級?

小亦樂樂


富餘的社會規律資產分部是:20%(窮人)40%(中產)20%(富餘)階層。當社會失衡的時候,國家會向富人徵稅(遺產稅,所得稅等)來降低富人財富。減少個人所得稅來增加中產人數。救濟輔助來平衡貧窮的心態。咱們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步入小康社會。

規劃一下:中產階層家庭年收入:20萬到500萬之間,咱拿最低的說,家庭20萬的年收入,個人10萬年收入的,究竟有多少人能達到?

一,公司角度看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重慶,成都等等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大多數公司,稅錢年收入在10萬以上的佔據公司人數的40%到80%。

大企業,京東,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華為這樣的企業,人均收入超過三十萬以上。

可見社會中堅力量的收入都已經符合中產階級了。

二,經商的人

經商的人,比如做點小生意,開個飯店,商貿公司,做點貿易等等簡直太多了,現在人經常叫創業。常年經商的人有車有房很正常。

年收入200萬都是小生意,1000萬的才算穩定。這些人佔據生意人的60%以上。

當然做生意收入動盪也大,有好有壞。但是改革開放整體趨勢是向上的。

三,政府體系

這個非常簡單,政府體系的收入簡單邏輯就是:3581。也就是3000元,5000元,8000元,10000元。四級跳。事實上加上高福利收入都在10萬以上,這個收入能達到90%以上。

四,事業體制單位

銀行,鐵路,石油等國企是我國就業主要的單位,這些企業穩定有發展,對我們就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這些企業年收入過10萬的佔據60%以上。

總結:從社會經濟單位看,我國的中產以上的人群,佔據全國起碼60%以上。不然也沒有那麼旅遊的,肥胖的人群。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白手起家創業20載。主營餐飲,投資,教育三大板塊。創業導師、理財導師、《李合偉演講學院》首席講師。堅持終身每天花倆小時寫三篇文章,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李合偉說


關於這個問題,最近剛好國家統計局給出了明確的數據:中國3億人為中等收入群體,佔世界30%。

那麼國家統計局是採用什麼標準呢?

該標準是按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也就是年收入大概在3650-36500美元。然後再按照美元與人民幣的保守匯率1:7計算得出,中等收入標準為年收入2.5萬~25萬元人民幣。我們再把這個數據換算成月工資的話,就是2083元-20830元。

說的有點繞,簡單來說就是!只要你的工資達到2083元,你就是中等收入!

怎麼樣第一次感覺自己不用拖後腿了吧,2083元,老實說這個標準在大城市,幾乎人人都符合,但是算上高昂的生活成本,這些所謂的中產大概有一大半隻能算是底層勞動者。這個標準的跨度太大了,以至於很多人被中產了。

我們先來看看全國主要一些城市地區的工資與房價的對比。

房子成為了這代中產最大的焦慮,上一輪房價上漲,讓很多人的錢換成了房子,也換來了鉅額的房貸。

2013年初中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還僅僅是30.7%喲,可是到了2016年末就上升近十幾個百分點,高達40%以上,這樣的速度遠遠超過了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家庭債務累積速度。經過2017年的借錢,整個家庭債務佔 GDP 的比重還將上升。

工資扣去房貸還有多少人敢說自己是中產。

所以就算如經濟學人智庫預測的那樣,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加上房貸、或是孩子的教育成本、及一些其他生活成本,80%的人都是偽中產。

那麼,什麼樣的收入水平才算中產階級?

網絡曾流傳這樣一張圖:

其實,中產不中產真的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2083元的月薪,想在一線、二線城市買房,想都別想了。這樣的月薪扣除房租、昂貴的生活成本,再加上孩子的教育成本,真的只能算是生存,養活自己。

但是如果在三四線城市是個小公務員,拿著2083元的月薪,家裡有房有車,也可以生活的很小資,很中產。


大貓財經


目前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經濟學家們尚無定論,世界各國各自的定義也不一樣。僅關於中國中產的階級的定義就有好幾個版本。

中國中產階級的標準

1、麥肯錫標準

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下的定義,中國中產階級是那些年收入(按購買力算)在1.35萬到5.39萬美元(約合9萬到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

2、福布斯標準:

按照福布斯的發佈的中國中產階級,需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1)、生活在城裡;(2)25到45歲間;

(3)有大學學歷;(4)專業人士和企業家;(5)年入1萬—6萬美元。

3、國家統計局的標準

目前國家統計局,對於中產階級定義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

4、網友心中的中產階級:

按照網絡上,大部分網友對於中產的認定,基本以年收入20萬元以上為準。

綜合上述幾個標準而言,我認為網友心中的數據比較客觀,即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基本可以算中產階級。

我國中產階級的人數?

統計全國有多少人年入20萬元,這個工作量估計沒人能做到,不過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來判斷,衡量中產階層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標準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進行自由支配消費。年入20萬元,即每年可以拿出6.67萬元進行自由支配,以十年為例即66.7萬元。

不考慮更長的期限了,一方面因為物價的因素,另一方因為標準在不同時代的不一樣,每十年差不多可以劃分一次,因此我們就以目前可以拿出67萬元的家庭來預計。要預計這個,我們必須先了解一組數據,目前我國居民絕大部分的投資在於以下幾個方面:銀行存款、理財、基金、股票。

1、存款:截止2107年年末,我國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69.3萬億元,其中境內居民的存款總額為65.1983萬億元。

2、理財: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562 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數9.35萬隻;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

3、基金: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3.6萬億元。

4、股票: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18年初發布《2017年A股市值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A股市值總規模達到56.62萬億元。

單單上述四部分的資金量合計數已達月205萬元。除此之外,我國居民的投資品種還有:外匯、期權、期貨、貴金屬、信託、P2P等等多樣的產品,我們假設這部分的規模與理財規模接近即30萬億,則總數約235萬億。

按照社會上傳說的,80%的資金集中於20%的少數人。換句話說,這意味著20%的富裕的人(我國總人口約14億,20%即2.8億人)佔有了235億資產中的80%,即188萬億,則人均:188萬億*2.8億=67.14萬元,剛好符合67萬的標準。

現實中有可能這麼多人達到嗎?我認為不可能的,因此財富估計更加集中而不是20%,可能只有10%甚至5%,當然這個數據無從得知,但就我自身周邊為例,按比例估計全國不超過1億人。


鯉行者


最近,國家統計局發佈了兩套數據。

一、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4336元。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1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1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112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4元。

二、1月2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按調查對象收入水平劃分歸併為四組。

低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調查對象;中間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調查對象;較高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調查對象;高收入組是指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調查對象。
此劃分標準被媒體廣泛誤解。事後國家統計局解釋——
月入2000-5000元並非“中等收入群體”。所謂“中等收入群體”實際上是“中間收入組”的概念。在解讀中將2000元以下稱為低收入群體,2000-5000元稱為中等收入群體,5000元-1萬元稱為較高收入群體,1萬元以上稱為高收入群體。這種劃分方法在各種調查中很常見,實質上就是“組”的概念。這與一般意義上的中等收入群體劃分標準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說,媒體解讀——月收入2000-5000元即為“中等收入群體”——純系誤讀,中等收入群體或者中產階級的收入標準國家統計局並沒有界定。

中產階級,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也就是說,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產階級的前四個層次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第五個層次尚未滿足。

由此可見,中產階級的定義不僅是一個經濟的標準,還有更多心理層面的標準。僅就收入而言,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也對標準問題莫衷一是。

我的個人觀點,光是談收入還不行,最好採用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因為有的人收入很高,但是負債也重,還是感覺不到中產階級的幸福感。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我認為“中等收入組”和“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的三倍,可以作為中產階級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標準。

(23189+36471)÷2×3=89490元/年,即每個月可支配收入為7500元左右。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顏開財經


我個人認為,中產階層的標準應該按照不同的城市制定出不一樣的衡量標準。例如,在一線城市,各種貸款佔比家庭收入不應該高於30%,夫妻二人月收入合計4萬元左右,存款150萬,擁有一套自住房,應該可以算得上中產階層的標準。但是,在二線城市,這一標準就可以調低一些,例如夫妻二人月收入2萬元左右,存款80萬左右,擁有自住房,應該比較符合二線城市的中產標準。至於三四線城市,則應該有著更簡單的門檻與要求,例如夫妻二人月收入8000元左右,存款30萬,擁有一套自住房等,這應該比較符合三四線城市中產的標準。實際上,對於現階段內,我們或許會存在不少的中產階層的標準方案,但在實際情況下,更需要充分考慮到房價水平、養老壓力、社會保障體系等因素,不過中產階層的標準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而發生不少的變化,而對不少年輕人來說,要想實現這個目標,難度還是不少,社會階層固化壓力還是不可小覷。


郭施亮


撇開一切複雜的計算辦法,沒有城市區分、沒有地域區別,筆者今天就要一種最簡單的辦法來分析中產階級。

看看你的淨資產和你的收入是否劃入中產階級行列?

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必定是在中上層水平,就用一個最直接的20:80定律來分析。

假定20%的人群劃入中產階級,那麼他們擁有了80%的收入和85%的淨資產。

按照國內人口數量13.75億為計算基礎,也就是2.75億人口進入了中產階級,家庭數量按3人每戶暫估有0.9億戶家庭。中產人口數量略少於美國人口3.24億,卻是日本1.27億人的二倍多。

在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中有20%的人口達到西方國家的水平應該是值得驕傲了。

家庭年收入情況

今年的GDP總量為82萬億,不去考慮稅收、轉移支付、房產增值、股票收入等其它因素,就當全部轉化為居民收入。(指家庭所有的淨收入)

那麼20%人口總收入=82*0.8=65.6萬億。20%人口最低戶年收入=65.6/0.9*1/3=24萬元。(國際上有個計算規則就是最低收入是平均的1/3,所以要乘以1/3。)

第一個結論就是三口之家的年收入到達24萬,人均8萬元以此類推。

家庭淨資產情況

居民的財富總收入一般是接近當年GDP5~7倍,我們就按82萬億的7倍計算=82*7=574萬億。

20%人口擁有的淨資產=574萬億*0.85=488萬億。那麼20%中產三口之家的最低淨資產=488/0.9*1/3=180萬。

第二個結論就是三口之家的淨資產達到180萬元,人均淨資產資產約60萬以此類推。


中產階級的要求

綜上所述,鞅論觀點如下:國內符合中產階級標準的人口數量2.75億,以三口之家為計算依據,約有9000萬家庭,家庭淨資產超過180萬,家庭年收入超過24萬。

假如你的收入不足可以用資產來替代,同樣你的資產不足也可以用年收入來替代。

你符合這個中產標準了嗎?


鞅論財經


一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中產階級?有沒有拖別人的後腿?查了一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換算成年收入,中等收入群體,年收入大概要在2.5萬至25萬人民幣之間。如此來看,我們的中等收入群體異常龐大。

但中等收入群體是不是可以與中產階級劃等號呢?恐怕不完全一致。“中產階級”是一個常用的術語,但經常被用錯。在讀書的時候,老師就講,“中產階級”的概念不光具備經濟內涵,也有政治含義。

長期跟蹤美國經濟的【小哥哥】就以美國為例,淺談一下美國的“中產階級”,希望對提問者有一定幫助,從中可以獲得啟發。

美國有一家持中立立場的調查機構,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它發佈的數據通常不摻雜黨派立場,可信度高。關於“中產階級”,皮尤研究中心將美國其定義為個人收入相當於各州家庭收入中位數67%到200%的人。

根據這一定義,2016年,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大約在3.9萬美元(約合25萬元人民幣)至11.8萬美元(約合75萬元人民幣)之間,但不同州市也有所差異。

例如,城區人口大約在950萬左右的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其中產階級的收入範圍在44013美元 至 132040美元之間,其平均收入則為66020美元。再比如,城區人口在2020萬的國際化大都市紐約,其中產階級的收入範圍在47931美元至143794美元之間,其平均收入則為71897美元。

但是,美國媒體《商業內幕》網站也報道了,硅谷作為美國高科技產業雲集的地方,經濟好,居民收入相對較高,在硅谷年收入達到40萬美元的人(人民幣是多少,請自己換算),也都只敢稱自己為“中產階級”。

所以說,“中產階級”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

不容否認,數十年來,美國“中產階級”的人數不斷在萎縮,但奇怪的是,大多數美國人仍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但是,即便把自己歸於“中產階級”,很多美國中產階級的“被剝奪感”與日俱增,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中產階級”(傳統白人居多)的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民怨沸騰。

等到2016年11月美國大選的時候,這部分“沉默的大多數”就不再沉默了。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為這“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特朗普,就當選了美國總統。


摩羯小哥愛新聞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區差異較大,所以不能一概論之,我們就以一二線城市為例來做一個分析,按照目前聯合國關於中產階級的定義與要素,中產階級是那些滿足了“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類階層,基本分佈在中層以上官員、經營良好的企業主以及受過專業教育訓練的技能型人才比如律師醫生等,當但還有一些所謂的偽中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白領之類的人員,但是收入不是非常的穩定。

所以,針對以上的分類,有人做了一個滿足所謂精神和物質需要的收入分類,如圖:

也就是說在二線以上的城市家庭收入需要達到50萬以上才是中產階級的收入標準(其實稅後並不多的)。

中產階級家庭的開支主要體現在家庭日常開支比如精緻的衣服和食品,還有開支比較大的就是職業教育學習、孩子的教育經費、旅遊度假費用以及醫療和退休金的儲備,至於說比如第二套改善型購房開支,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實際上也是一個較為困難的費用。

所以綜合看,中產階級生活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完美,所以出現了所謂的中產階層焦慮症,向上進入富裕階層有天花板,擔心有一天失業落入低收入階層,所以大部分的過勞死和抑鬱症都在中產階層出現,因為不甘心的慾望和能力的極限之間出現了矛盾,比如中產的開支就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首先我們看看二線城市教育成本,一個孩子截至大學畢業的教育成本接近100萬,這還是比較普通的開支,如圖:

我們再看看醫療費用的開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一般醫療是沒有大的問題,但是如果出現癌症之類的大病,開支壓力就會很大,好在我們國家把癌症藥品的進口關稅降為零,絕大部分的藥品也都進入醫保範圍,這是社會的進步,如圖:

那麼,中產階級忙碌一生,如何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呢?需要多少儲備金?當前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生命的延長,需要更多的資金養老了,如圖:

雖然國家有養老金,但是老王為了不影響自己的退休生活質量,仍然需要在退休前每月儲備4000元的儲備金,防止意外增加的開支。

這裡還不算車子的更新、還不算保險費用的購買,還不算人情往來紅白喜事開支、突發事件開支,只是按照一個所謂中產安安分分生活的開支計算的,結果就是下面的:

沒錯,就是這個數,現金收入1000萬,這是目前二線城市體面家庭的基本收入,摺合計算在25-30年之間吧。所以不努力學習技能、不好好工作賺錢,幸福指數就會下降。


王紅英金融投資教育


坤鵬論覺得,如果單純用一個錢的數字去界定中產階級,顯然是不負責任的,有人提出按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折算成人民幣來換算,月工資達到2083元-20830元。都屬於中產階段,如果按這個跨度來算,貧富差距也太大了。



應該如何去算呢,每個地域每個標準,例如一個家庭,夫妻雙方月工資按2083元算,加一塊就是4166元。這個工資水平即使在三四線城市都屬於中等偏下水平,如果在一線城市,如果有房子勉強維持溫飽,如果沒房子,跟本就生活不下去。但月工資如果按照20830元來算,兩口子加一塊為41660元,三四線城市絕對算富人,超過了90%以上的人,在一線城市也屬於中等偏上的家庭。



由上可看,單純用錢數來界定中產階級不現實,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標準,小城市有小城市的標準,與人們的幸福感也有關係。所以坤鵬論覺得,無論在哪個城市,如果家庭達到人均居住面積40平米,自己有車、車庫,無貸款壓力、不需要在子女教育上投資家庭三分之一的工資,不需要為重大疾病擔心自己手裡的錢不夠用,一年可以自費旅遊兩次,達到這種程度,就算中產階級吧。


坤鵬論


中產階級!沒想到這個名詞在今天的中國又被重新炒了起來,而且把它炒的還挺香。



中產階級在中國的出現,究竟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這的確值得我們的探討和研究。既然有中產階級的出現,就必然會有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產生和存在,這就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否則,中產階級存在是沒有任何理的。令人不解的是,今天的中國已經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階級已經不是主要矛盾,那麼,又把中產階級重新抬出來,想表明什麼意思呢!



於是,惶惑不安的我在弄不懂的情況下,向 ‘’ 度娘 ‘’請教,什麼是‘’中產階級‘呢’?

‘’度娘‘’告訴我,其實,‘’中產階級‘’是不存在的 。 這個詞本身就屬於西方所謂經濟學的 “專家 ”,對階級這一詞彙的刻意誤用以達到欺瞞無產階級 ,達到鼓吹“階級鬥爭熄滅論 ”,從而達到掩蓋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目的 。 於是 ,‘’ 中產階級‘’ 一詞又經過中國某些“大咖”們的塗金抹粉後的搬了出來,這樣 ‘’中產階級 ‘’一詞,才在近年來的中國社會上不斷的流行開來。



那麼,‘’中產階級‘’究竟它是個什麼鬼?

‘’中產階級 ‘’ 這個詞的正確用法是 “中產階層 ” ,它指的是無論從從經濟地位還是到政治地 位以及到 社會文化地位 ,它都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那麼,美國的‘’中產階級‘’收入標準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將美國 ‘’中產階級 ‘’定義為 :家庭收入在全國收入中位數的三分之二到兩倍的一個區間段 。按照這個定義,2016年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大約在 3.9萬美元( 約合人民幣25萬元 )左右至 11.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4萬元)之間。



那麼,中國的‘’中產階級’’年收入的標準又應該是多少呢?

1、麥肯錫標準: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下的定義 ,中國中產階級年收入( 按購買力算)應該在 1.35 萬到 5.39 萬美元(約合9萬到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

2、國家統計局的 ‘’ 中產級階 ‘’標準 :國家統計局對於‘’中產階級‘’定義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 約合5萬-42萬元人民幣)之間;

3 、網友心中的中產階級 :按照網絡上大部分網友對於中產階級的認定,基本以年收入20萬元以上為準。



結語 :不管誰來認定 ‘’中產階級‘’的收入標準,它都只是一組數據,最關鍵的是這組數據是否能真正的反映出公民的生活水平,公民對生活和消費滿意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