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全A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大出息?!看宾大教授怎么说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Adam Grant在THE NEW YORK TIMES发表了一篇名为《What Straight-A Students Get Wrong》的文章。

成绩全A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大出息?!看宾大教授怎么说


年复一年,我看到那些为了成绩拼命的学生感到越来越失望。一些学生为了成绩牺牲了他们的健康,还有些学生甚至为了成绩下降了几点就起诉他们的学校。似乎所有人都成了认为最好的成绩是通往研究生学院和高薪工作的门票的忠实信徒。

我曾经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

事实很清楚:成绩优异不是事业成功的有效预测指标。在众多企业中,调查研究表明成绩与职场表现在毕业后第一年是有一定关系的,在之后几年几乎是毫不相关的。举例来说,在谷歌,聘用过2到3年的毕业生,他们的成绩跟职场表现完全不相关。(当然,如果你得的是D的话,你可能也不会就职于谷歌。)

成绩全A的孩子将来不会有大出息?!看宾大教授怎么说


学业成绩很少会对一些品质进行评价,例如: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情绪掌控、政治才干等方面。是的,A级生可能主攻考试上的东西。但是职场成功几乎跟找到一道题的解法完全不同——它更在乎发现一个合适解决方式。

1962年在一项经典的研究中,一组心理学家跟踪了美国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拿他们跟那些技艺娴熟但鲜有原创的同辈做比较。一项事实表明这些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并没有顶尖的成绩。“在大学时期我们的这些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平均成绩在B,”Donald Machinnon这样写道。“在他们喜欢的课程里他们能拿到A,但是在那些可能耽误他们想像力的课程里,他们什么都不想做。”他们把注意力转向他们的兴趣所在,并优先参加那些本质上能促进他们的活动,这最终将他们引向成功。

得A需要始终如一的努力。而在职场上有影响力则需要原创性。在一项关于学生以最好的成绩毕业之后的研究里,教育研究者Karen Arnold发现尽管他们也能在职场取得成功,但是却少有能到更高阶层里的人。“他们不会是构想未来的人,”Arnold博士解释道。“他们是典型的去适应系统而不是去改变优化它。”

如果你的目标是不能让你的成绩单上有任何“瑕疵”,那么你就更有可能会去选修那些容易拿高分的课程,从而让自己呆在舒适圈里。如果你愿意忍受偶尔拿个B等,你就能一边努力解读《芬尼根守灵夜》(译注: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他的小说大多晦涩难懂),一边努力学习如何使用Python编程。在此过程中,你将经历如何与失败和挫折打交道,而这些经历将有助于你培养韧劲。

A等生还可能会错过社交的机会。花更多时间在图书馆学习,意味着可能会没时间来开启终生的友谊,加入新的俱乐部或志愿者组织。

回首看来,如果我不把太多时间放在学业上,我可能会完成更有价值的生活。花更多时间在图书馆意味着只有更少的时间去结识一生的挚友,去加入新的社团,去做义工。

我自身的经历告诉我,我没有实现拿到4.0GPA的目标,我毕业时的GPA是3.78(这是我第一次分享我的成绩。它只被用于了16年前去申请研究生院,除此以外,真的,没人会在意你的成绩)。

但我并不认为要是我当年的分数更高一些就好了。如果让我重读一次本科,我不会如此看重成绩。让我把时间花在记住眼睛的内部运作机制上,还不如花在尝试表演即兴喜剧,或者更多地与室友探讨人生意义。

所以,对于大学,我的建议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接受更大的智识上的挑战,而不是为了高分而选择轻松的课程。研究生院很清楚,GPA3.7与3.9没有区别。大学不应该在打分上使用“+”或者“—”,任何高于3.7的GPA都应该被给予A等成绩。

这些做法将有助于阻止学生对高分的疯狂追求,这种追求造成了学业竞争,鼓励更多学生为了毫无意义的完美分数而奋斗。为什么不让学生在学期结束而是必须在开学第一个月就要决定,是采用“通过-不及格”的评分方式,还是采用打分的评分方式呢?(译注:美国大学有两种评分制,“通过-不及格”评分制通常适用于不太重要的课程或者辅修课)。

对于雇主:明确表示你更看重技能而不是A。在2006年一项针对500多个招聘职位的研究中,近15%的招聘人员是针对gpa高的学生主动选择的,而超过40%的人在最初的筛选中并不看重分数。

对于全优学生我建议:要认识到在学校表现不佳会让你在生活中有所成就。所以也许是时候把你的勇气用在一个新的目标上了——在你毕业前至少得一个B。

看过宾大教授对于大学规划的观点以后,你想说什么呢?

美世君想说的是:

完美固然好,但是过于完美主义也许并不好。因为完美主义者会自卑、怕不完美、怕失望、缺乏创造力、怕批评与建议。

可以说,完美主义是造创力的坟墓。过于追求完美,往往会趋向于躲避不确定,从而不会去考虑创新。长而久之对于新鲜事物可能就不再敏感,怕创新,怕一切未知。而真正有成就的人会觉得,能有机会从事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常幸运的。所以在我们保持成绩优秀的同时,也要问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既有挑战又有意义的方向去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