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好不如報的好,高考分數一分都不浪費的志願真的是好志願嗎?

克里斯托夫金


“考的還不如報的好”,我覺得這是為了強調志願填報重要性的,我們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理解,如果沒有高考高分,志願報得再好又能上到什麼好的大學呢?經常見到有人說,某某填報志願可厲害了,讓某個考生壓線被錄取了。我的理解壓線被錄取就是所謂的一分不浪費,但是我覺得這樣填報志願不是最好的。

我們都知道填報志願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就分數而言,我們的確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分數,做到不浪費。比如,我的一位學生2016年河北理科分數648分,但是他一直覺得長安大學(投檔線621分)不錯,可是用這個分數去讀長安大學就等於白考了20多分,這就有點浪費分數,而最後他選擇了南京理工大學(投檔線635),這就是比較好的利用了分數。當然這是事後的數據,我們看到他填報得比較成功。可是我們在填報志願時,是不知道投檔線是多少的,只能根據以往的數據來推測。我們一般既要考慮大學還有兼顧專業,那種壓線被錄取的情況,基本是以犧牲專業為代價的結果,我是不贊成的。

大學有實力強弱之分,各大學的專業也有實力強弱之分,關於志願填報以大學優先,還是以專業優先,歷來是爭論不休。有人說只要能讓我上985、211,即便是最差的專業也能接受,因為我看重的是大學的牌子和平臺;有人覺得我寧肯降低學校檔次,也要選擇一個自己心儀的或者當下熱門的、好就業的專業,我看重的是專業實力,大家各說各有理。當然最好的結果就是上好大學裡面最好的專業,可惜分數所限,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我比較贊成,拿出一定的分數來“買”自己在這個大學的專業選擇權,也就是說不要想著壓線上某個大學,這樣的結果,往往要麼是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要麼就是被最差的專業錄取。我覺得不能單純追求大學的牌子,因為專業是要伴隨終生的,很可能是一輩子就入了哪個行業,不再改變的。我覺得還是應該考慮專業,儘量不要壓線填報某所大學,這樣你就沒有挑選專業的餘地。因為,我們隨便查看一下各大學的錄取數據,就會發現,這個大學的強勢專業都是要超出投檔線很多的,有的甚至能超出幾十分呢。你壓線被錄取,怎麼可能讀到這個大學的好專業啊。大學牌子固然重要,上一個非常差的專業,將來畢業找不到理想工作,我想這不是讀名校的初衷吧?因此,我希望大學既能考慮大學,也要兼顧專業,這樣才是比較好的志願填報方式。


道道快談


不一定

在志願填報過程中,最突出的兩個體現是學校和專業

一分都沒有浪費,說明你壓線進入了某所高校,換句話說,可能以你的分數上了你能上的最好的大學,那麼這就一定好嗎?

不是的,我覺得還受專業的影響。

在填報志願時,一般有兩種填報思維:

1)衝學校,可以接受專業調劑。在這種情況下,不浪費一分也許是一個好的志願。

但是也要注意的是,即使沒發到一些好專業,也儘量去一些自己能接受的專業。

舉個例子:

假如在你今年成績下來後,對比了前兩年的錄取情況你發現你比山大的錄取位次低幾十個位次,差不多可以進去。你想衝一下山大,那麼在專業上你可能就要做一些讓步。

那麼我們都知道填志願要階梯式遞進,那麼專業也一樣,填報的六個專業,要成階梯式,前幾個可以填一些自己喜歡的專業,然後逐漸填一些專業分比較低的專業,尤其是最後兩個一定要填分數墊底且自己能接受的專業。

比如說,你再查了山大曆年的專業錄取線後發現,山大每年護理學、歷史、化學、這三個專業都幾乎是貼分數線錄取,那麼這個時候你說你能接收化學,那麼你就可以把化學放在專業5/6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專業被調劑,也就是你報的專業都上不上,最後被調劑到護理、歷史專業。

2)學校要穩,但是要上向上的專業。那麼這個時候,如果你的分數剛好達到專業線,一分沒浪費,那麼你填報的就是完美的志願。

但是,如果你的分數是達到的學校錄取線,沒能進理想的專業,就不能不說是一次失敗的志願填報了。

那麼在填報志願中給大家幾點小小的建議,助大家填報一份完美的志願:

不管是志願高校還是專業,都要有梯度,儘量不要被調劑專業

很多同學在填報志願時,志願高校知道梯度排序,但是在專業方面,卻不知道,六個專業都填報自己喜歡的專業。那麼這樣做的危害有兩個:

1)你不服從調劑,又沒達到六個專業的專業線,直接被退檔

2)你服從調劑,但達到六個專業的專業線,只能被調劑到不理想的專業

舉例:

你考了640分,填報了山東大學(分數線628),前六個專業填報了金融、國貿、會計、審計、臨床醫學七年制、口腔醫學七年制。結果這六個專業的專業線你都達不到,最後你被調劑到護理專業。那麼如果你在填報的時候有梯度,最後兩個個填為臨床七年、臨床五年,最後你被臨床五年制錄取了,最起碼要比護理好很多。

不要盲目自信,要多參考數據

很多人在填報時,盲目自信,認為我一定可以上那幾所學校,非保不可,甚至下邊的志願都不填滿,最後導致滑檔,沒學可上。一定要多參考官方數據

在學校、專業間做好平衡

很多人在填報志願時有這樣的困惑,那麼給大家幾點建議:

1)一般要考慮專業多一些;但是如果剛達重本線,建議衝重本

2)在衝學校時,如果有特別受不了的專業一定要注意,比如華中農業的草學,還有好多學校的畜牧學等等,填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你可能就被調劑到這些專業!

填志願很重要,一定要多學習!

記得關注呀!


小張老師126


考得好不如報的好,確實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不懂的志願填報或許會高分低就,比方說浙江600多分被本三院校錄取,這就是考的好但沒有報好,另孩子12年的苦讀浪費了。

高考分數一分都不浪費真的是好志願嗎?這得分開說。

第一個一分都不浪費:專業優先。比方說2018年,一位497分的考生,我根據孩子的報考意願,為孩子出具了一份志願方案,最終被河北建築工程學院孩子最喜歡的工程造價錄取,而專業錄取的最低分就是497分,那麼這絕對是一個好志願,一分都不浪費,皆大歡喜。

第二個一分都不浪費:調劑錄取。是所考分數和投檔分數相同,專業被調劑,比方說你報的都是電子信息、計算機類的專業,但由於衝學校,雖然被學校錄取但被調劑到最不喜歡的生物工程專業,那這絕對是孩子的噩夢的開始,雖然最終可能進校一年後轉專業到計算機類專業,但那是未知數,不要抱這樣的幻想,轉成的畢竟是少數。

第三個一分都不浪費:學校優先。這類孩子以學校為主,沒有特別不想學的專業,想盡可能的拔高被錄取學校的檔次,經查看該校專業,孩子都能夠接受,只要衝進學校就行,對於這樣的孩子,一分都不浪費對孩子和家長來說可能算是個好志願,但對於我來說這也是不可取的,專業還是很重要的,除非這個學校的專業非常的精,給出的專業都是差不多的專業,孩子喜歡,可以這樣考慮。

綜上所述,第一個一分都不浪費是我一直在想要達到的目標,其餘兩個一分都不浪費尤其是第二個是是不能讓人接受的。

我是金榜王風,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區交流!


金榜王風


考的好不如填的好,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把考生的高考成績做到一分都不浪費,而且必須是錄取考生喜歡的專業,感興趣的專業,這些專業還必須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這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也也必須具有幾十年前報高考志願的歷練;沒有專業的,權威的,高超的志願填報能力,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意境的。諮詢更多高考問題,請關注有著四十年豐富高考志願填報經驗,且無一例考生滑檔的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或者關注陝西省目前唯一正規註冊的,經國家有關行政機關審批的專業權威機構一一西安市戶縣金牌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中心(百度可以查詢,辨別一切真偽)。看到許多剛入行的填報高考志願的老師在回答問題時顛倒黑白,誤導誤判考生和家長,說什麼"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做到一分不浪費並不是最佳的填報志願的結果",這簡直是令人啼笑皆非,掩口喉嚨而笑 。

考場如戰場,一貴如金。凡是填報高考志願的內行人士都知道,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一分意味著什麼。以陝西省的考生為例,在2015年,2016年,一分之差,位次就要差1350人;在2017年,2018年,同分不同位的考生就達到550多人。由此可見競爭是多麼的激烈和殘酷,而高校招生計劃是有限的,浪費考生的一分成績就等於極大的犯罪,因為考生的每一分高考成績,都是在考場用血汗拼出來的;都是考生12年寒窗苦讀的結晶;每一分高考成績都關乎著考生一生命運的重大抉擇;自己沒有能力做到在高考志願的全部過程中一分不浪費。反而回過頭來否認高考志願到時,不浪費高考成績的做法,這是多麼荒唐滑稽和可笑的。


要做到在高考志願的填報過程中。使考生的成績一分不浪費。把考生的成績發揮到極致發揮到極致,做到不屈分填報高考志願,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要認真學習考生所在地當年的招生政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包括報高考志願的時間;錄取的日程;投檔的方式;當年考生所在地高考報名的人數;考生所在地當年的招生計劃;目標誌願院校的招生章程。

其次,必須認真研究目標誌願院校至少十年的錄取數據,包括招生計劃的調整;各專業錄取人數的變化;目標誌願院校錄取的曲線圖;目標專業連續十年錄取規律的變化趨勢圖;必須對目標誌願院校和目標專業錄取的趨勢規律做出精準的分析和把握(包括目標專業連續十年錄取的最低分,平均分,最高分及對應位次的變化)。

第三,對目標誌願院校在考生所在地區的招生計劃的所有專業要有心理準備,必須是目標誌願院校招生的所有專業都是考生能接受的專業,為考生在錢報高考志願時選擇專業服從調劑做好充的準備,而且招生院校的任何專業都必須是考生感興趣的,或者勉強能接受的,這些專業還必須是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強大生命力的。

只要做到了以上三點,在填高考志願的過程中,使考生的錄取成績做到一分不浪費,是完全可以達到的。人們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在我40年的填報高考志願的生涯中,每年都有90%以上的考生做到了填報高考志願一分不浪費,沒有一例考生滑檔,而且大都被錄取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和自己滿意的專業。

十年寒窗苦讀,成敗在此一舉。考的好不如填的好,成績僅供參考,贏在志願填好。每年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過程中,各種所謂的填報高考志願的演講會,培訓班多如牛毛,所謂的填報高考志願者專家和老師滿大街,爛成堆,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擦亮眼睛,認真甄別,千萬不要上當受騙,要認真審核其填報高考志願的資質;審核其是否具有國家相關機構頒發的許可證;查閱其歷屆填報高考志願的歷史檔案,並從檔案中獲取考生信息進行核實;或者親臨高考志願的現場,看其是否車水馬龍,摩肩接踵,人山人海。廣大考生和家長一定要認真學習填報高考志願者相關專業知識,認真學習目標誌願院校的招生章程,頭腦冷靜,千萬不要被人誤導誤判,耽誤的孩子的填報志願,造成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一分不浪費壓線錄取是志願填報最大的坑

很多無良的志願填報機構和老師都聲稱可以讓孩子一分都不浪費,實現壓線錄取。一分不浪費填志願,只是無良報考機構迎合家長心理的營銷騙術,其實是個偽命題,瞄準的是你的錢包而已。

各位家長:你們知道嗎?如果你讓孩子一分都不浪費,也有可能是害了你的孩子,因為,你的孩子很有可能上的就是這所學校最沒有人想上的專業啊!孩子一旦上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後果將不堪設想,人生命運徹底改變。

用最經濟的分數,上最理想的大學,很有可能是學校滿足了,虛榮心滿足了,但專業被調劑了,“觸雷”紅牌專業。甘蔗沒有兩頭甜,以最低的分數,還想選擇學校的優勢專業,那是不可能的。

志願填報選擇的是適合孩子未來發展的院校和專業,而不是選擇適合孩子的分數線。

高考報考不是做買賣,最經濟的方式,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方式。

【最終結果是不虧分就虧人不浪費分數就浪費人】


A清宇高考報考專家


  如果學校、專業均是你所想的,而且剛好又壓線錄取,那麼這當然是好志願,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

  院校、專業滿意度才是檢驗志願好壞的最重要標準。有時候“一分不浪費”的結果不一定能讓人滿意,尤其是壓線進檔被調劑專業的時候——雖然沒有犧牲分數、但犧牲了專業滿意度,得不償失。相反地,如果錄取到自己理想的專業,哪怕超出了錄取線5-10分,但院校、專業均是自己所想的,這樣的結果也完全算得上好志願。

  填報志願的首要追求應該是上理想的院校、專業,而不是捨本逐末、簡單追求不浪費分數。如果你對院校所有專業都可接受,那麼衝一衝追求分數利益最大化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比較注重專業,為保專業即使浪費一些分數也是值得的。


高考志願梁老師


凡事都有兩面性!

對於這個問題也是一樣,試想一下如果考生被所報的第一院校的第一專業錄取,且錄取分數是本專業的最低分,是不是感覺很理想!

還有,面對你夢寐以求的院校,院校對你提10個條件,你連連點頭,說100個都可以!這樣的學校,你以最低分進入,是不是也達成了所願!

這種情況,就可以叫做一分都不浪費。

也許有人會抬槓,拿2017年天津大學在黑龍江的錄取結果說事兒,說什麼400多分進了天大不見得是好事,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這400多分進的天大會被第一專業錄取嗎?

還有,你的孩子有這樣的機會,你願不願意去抓?說實話!

除了以上列舉的兩種情況,至於其他所說的一分都不浪費的情形,很多時候真的是不可取。

因為這個時候,十有八九是考生做為最低分入檔,被調劑到了自己所選的專業之外的冷門專業,怎麼能說是最好的選擇呢!

從報考的角度來講,最難最難達到的,就是被第一院校第一專業以全省最低分錄取,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如果哪個報考老師說他有這個能力,可以使每個考生都能達到,建議家長立馬跟他去做公證,他要5000,給他1萬都行!

不過話得說回來,達不到怎麼辦?!

以最低分進入某個院校,在平行志願模式下,是比較簡單的事情。即便如此,從專業選擇的角度,不建議這麼去做,除非遇到了夢想院校,能夠接受他的所有專業。

我是高考志願規劃肖老師,對於上面問題的回答,願意接受來自各方的挑戰!



高考志願規劃肖老師




閒品往來


總體說一分都不浪費被相應大學所報專業錄取是最佳選擇。

因為這發揮了分數的最大效益。

追求這個最佳效果時,考生要注意兩點:

一.所報學校針對自己的性質類別(文、理、體、藝等)所設專業情況,有沒有自己不能接受的?因為有些冷專業報不滿,可能會錄取調劑生,壓線生被調劑的風險很大。

二.在平行志願裡,壓線的高校儘量選擇非本省、市的。因為外地高校相對錄取名額少,提供的專業也很具體,最終的錄取一般會是你所選的幾個中的一個。

我孩子去年就走的壓線,專業沒動。報志願是我化了半個多月時間精心選擇排列搞定的。

但願對讀者有所幫助!


黃河平原1


每年做輔導的時候都會遇到1-2個這樣的家長——張老師能不能做到分數一分都不浪費?我們認為志願填報不能一味的講究分數不浪費,而是需要根據不同分數的學生來設計不同的方案!

報得好——瞭解志願規則是基礎

很多家長認為分數不能浪費,只要壓分上線就是最理想的方案——其實一部分原因是對於志願填報規則的不瞭解。院校平行志願三大基礎原則:

  1. 名次優先:志願錄取按照高考分數的對應全省排名來投檔


  2. 遵循志願:按照志願表格的填報循序來投檔

  3. 一輪一次/多次投檔:一輪只有一次(部分省份已經優化為多次)投檔機會。

院校平行志願最大的風險是退檔

院校平行志願是會退檔的,退檔了只能等待徵集補報,沒有徵集上只能掉入了下一個批次。至於退檔的原因,可以例舉如下:

  1. 學校沒有梯度,選擇的過於集中

  2. 專業沒有梯度,且沒有服從調劑

  3. 專業錄取規則沒有了解透徹——分數清、專業清、專業級差

  4. 投檔比例原因導致退檔

以上四個為主要退檔原因,其實總結起來就一個原因——“一心只求分數最大化而導致退檔。”

志願方案以錄取為最終目標,學校專業均要兼顧

有的說成績好的選學校,成績一般的選專業——錯了!

專業選擇無關成績好壞,每一個考生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清北復交都要專業被調劑的考生,都有跨專業考研的學生,都有申請調換專業的學生。分數(學校)——是你高中三年努力的結果,專業——是你未來幾十年需要走的路!


您的關注+點贊是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我是“五一生涯張老師”。

高中生涯規劃、自主選科諮詢,大學專業測評,高考志願填報,歡迎私信/評論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