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海军猫


1939年6月,正当二战的乌云已经笼罩欧亚大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全甲板攻击战略”也已经成熟了。美国海军联合委员会的F.G.霍恩少将指出“不理想的适航性会 大大降低航母的适用性....研究表明,航母排水量必须在2万吨以上,才能在各种重要性能方面实现理想均衡,每单位吨级可以获得最理想的载机数量和战斗力。”

在此之前,美国舰队航母的舰载机大队基本编制是4个中队,大约72架飞机,此时,当美国海军联合委员会和美国海军指挥高层推敲新一代大型舰队航母的性能指标时,后者纷纷要求扩大载机量,能扩充到5个中队。根据演习经验表明,在航母上空时刻保持一支强大的战斗机编队,能有效阻止来自敌人航母或者岸基航空兵对航母的打击,提高航母的生存率。所以1939年7月,海军部发布的新型大型航母设计指标中就有一项,除了72架来自传统4个中队编制的飞机,机库还要容纳18架随时可以起飞的战斗机,同时,按照美军航母设计的管理,舰上还要搭载一定数量拆散存放的备用机用于弥补战损。

1940年6月,新型航母的舰载机大队编制被定为27架战斗机,37架俯冲轰炸机,18架鱼雷机,3架观测机,2架勤务机,总共87架,还有21架拆散存放的备用机,另外,飞行甲板的载机能力被定为“不少于90架”。转换成数字,搭载90架飞机需要6714.5平米的飞行甲板面积。为了在有限的军舰上甲板“挖潜”,在基础设计阶段,设计师就开始试图减少高炮平台和岛型建筑所占的飞行甲板面积,设计师建议,取消舰体右舷的127毫米高炮炮位,取而代之的是舰岛前后布置的封闭式炮塔,甚至连布置在舰岛里的飞行员休息室都被转移到飞行甲板下的走廊去了。

随着新型航母全舰吨位和舰体长度的增加,新型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延长到了史无前例的264.81米,在升降机和弹射器方面,埃塞克斯级使用了新型中部侧舷升降机,弹射器两台,分别位于甲板前部和右侧船舷(甲板前部弹射器只出现在最初6艘埃塞克斯级上,后来被取消)

实践证明,弹射器是一项效力宏大的发明,随着新型舰载机自重的增加,简单的自由滑跑起飞方式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到了二战后期,40%的舰载机出击都是借助弹射器起飞,这样就摆脱了风向的限制,而且弹射器起飞所需要的滑行长度更短,这样就能预留出更大面积的飞行甲板来排列机群。

另外,为了增加航母的续航力,和供应如此多的舰载机,“埃塞克斯”级航母最终需要搭载更多的燃料。1940年8月建造合同签订时,航空汽油携带指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3万加仑。由此带来的新挑战时,航空油槽必须布置在相对安全的舰体装甲盒内,但装甲盒内部空间本来就不宽裕,还要容下弹药库以及动力系统。顺便说一句,为了保持澎湃的动力,并压缩动力系统锁占据的空间,“埃塞克斯”级使用了亚特兰大级巡洋舰上刚刚装备的新型7.5万马力机组,2套就能带来15万轴马力的功率,但体积不大,单套主机全长68米,加上前方8.5米的蒸馏器仓和后部.8.5米的辅助发电机仓,全长度也只有85米,而且安全性能优良,2个轮机舱和4个锅炉仓交错布置,避免了被单枚鱼雷击中,就会导致摧毁全部动力设备的危险。另外,为了满足航速的需求,和持续高速倒车的需求,埃塞克斯级航母采用了电动涡轮机。

在防护力方面,埃塞克斯级的要求是“装甲能够抵御轻巡洋舰主炮打击”但到了后期,这一指标则上升到了“能够抵御日本主力重巡洋舰主炮打击”,另外,为了让航母有效抵抗来自敌方轰炸机的空袭,,又提出了水平装甲能够抵御从3000米落下的454公斤爆破弹打击这样一个指标,真是两难兼顾,最终,1940年1月31日,联合委员会终于拍板,在多个方案中采纳了以对空防护为主,对舰(炮)防护为辅的CF9方案,埃塞克斯航母上要安装63毫米厚的装甲机库甲板,侧舷装甲带厚度达到102毫米(背板19毫米),前者可以抵挡454公斤普通炸弹的贯穿,并可以触发454公斤级穿甲弹的引信,不对舰体下部造成致命打击;后者,则可以抵挡来自1万到1万七千米外152毫米舰炮炮弹。

为了加强对空火力,埃塞克斯号布置了12门127毫米高炮。为了对付俯冲轰炸机,埃塞克斯级还保留了“约克城”级装备的4座28毫米四联装高炮,另外12.7毫米高射机枪的数量,则从10挺到40挺不止。

这些设计和需求,使得“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排水量从基础设计时的2万吨,暴涨到2.71万吨,另外,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军发现,28毫米高炮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很难抵挡蜂拥而来的日本航母舰载机群,在1941年8月,海军联合委员会下令,按照1比1的比例,用更新型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20毫米厄利孔速射高炮,全面取代上述两种相对老旧的防空武器,机库左舷和舰尾部都增加了4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炮位,让全舰的四联装高炮炮位达到了11座。1943年夏天,埃塞克斯的改型又强化了防空火力,右侧船舷舰岛下方加装安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耳台。最终,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40毫米四联装高炮炮台达到了惊人的19座,共计76门炮管,按照战斗射速每分钟80发计算,单凭这些40毫米高炮,一分钟内,埃塞克斯号就能向来袭的敌机射出6080发40毫米口径炮弹,可谓一只火刺猬。

另外,到了战争末期,为了阻止疯狂的日本神风敢死队,单管20毫米厄利孔高炮的火力也嫌不够,近距离防空火力必须能把这些日本飞机打到凌空爆炸,粉身碎骨,才能保护航母安全,所以到了战争即将结束的1045年,埃塞克斯航母上的近距离防空火力变成了35座双管厄利孔高炮,外加六座单管同型号的变态设置。

在雷达探测能力方面,埃塞克斯的水平也超越了前任,舰岛顶部三角桅上有SK对空搜索雷达,SG对海搜索雷达和导航雷达各一部,但依旧还嫌不够,于是在烟囱外侧加装了一个小型突出平台,装备第二台对空搜索雷达,内侧也安装了一个小平台,安装防空指挥的SM测高雷达,所以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官兵经常调侃,自己军舰上的雷达之拥挤,简直是一座圣诞树。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航母生存能力,“埃塞克斯”在各种细节上也进行了各种别出心裁的小革新,比如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列克星敦号因为油气爆炸而沉没,所以埃塞克斯级在设计时,改进了航空油槽,罐体内加装了一个厚76.2厘米,占油槽容量四分之一的鞍型罐,平时充满航空汽油,并优先消耗,一旦耗尽,就会以海水填满,这样,只要航母燃油消耗达到25%,其余的燃料就会得到这层海水的“缓冲保护”,不会轻易挥发或者引燃。

这些苦心孤诣的设计,使得埃塞克斯一上战场,就成为太平洋上最为坚固,战斗力强大的主力航母,对日本联合舰队的现役主力航母形成了碾压,以埃塞克斯与日本翔鹤级对比来看,埃塞克斯在最大航程(2万海里比9700海里),载机量(90比72),以及防空火力方面完胜后者,而且埃塞克斯的雷达与火控系统,几乎领先了日本航母一个代际。当然,还有最“无耻”的一点优势,即埃塞克斯在数量上的巨大优势——足足造了24艘,被我国二战军迷亲切地称为“饺子”级航母。


晴天有时下猪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作为二战生产数量最多的航空母舰。完美的平衡了速度,舰载机数量,防空火力,还有价格。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航空母舰,假如是太平洋战争是航空母舰的专场,那么埃塞克斯级无疑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埃塞克斯级航速超过30节,舰载机数量超过100架,最大航行距离超过15000海里。如果说陆地上的T-34凭借着战略机动能力击败了德国,那埃塞克斯级就是海上的T-34,埃塞克斯级的服役大大加强了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使得美军能不停的执行蛙跳战术“攻城略地”,最后击败日本。

并且在战后,埃塞克斯级更多的成为了美国新技术实验的平台,比如海上发射V-2巡航导弹的实验,斜角甲板的可行性研究和早期的喷气舰载机测试。即使到了70年代越战期间,美国仍然有9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参加了越战,并且表现十分出色。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能证明埃塞克斯是历史上设计最成功的航母吗?

然而,埃塞克斯级虽然设计十分成功,但是随着喷气机做的越来越大,尤其是F-14战斗机服役后,美国也开始意识到,是应该让这些老兵寿终正寝了,虽然很多人都说其还可以改装登陆舰,两栖攻击舰,但改装更成功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中途岛级航母母舰退役了。并且随着尼米兹级开始大规模生产,美国海军已经没有了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容身之处。最终,除无畏号航空母舰,约克城号航空母舰改装成博物馆外,其余的军舰在70年代至2006年被尽数拆解会出售,值得庆幸的他们没有像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那样以1分钱的价格出售,可以说是对这群二战老兵最大的尊重。


浩汉防务论坛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空母舰,在二战太平洋战争中起了显著作用。“埃塞克斯”级于1939年-1941年研制,1941年4月28日开工建造,1942年12月31日下水、定型,1942年12月31日服役,1969年6月30日服役,本级舰共建造了24艘,(战时17艘,战后7艘)。



埃塞克斯号航母。

埃塞克斯号三视图

在。太平洋战争中海军航空兵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其中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则起了显著作用。给美国海军航空兵注入了机动性、持久力和攻击力,使盟国海军从日本海军手中夺取了太平洋的制海权,确保了盟军部队直逼日本本土,最终击败日本


Trafalgar18051021


不需要评论,直接看结果就行。对于今天的武器也一样,武器最终是用来使用的,横向比较意义不大,性能,数量及使用者的素质将导致战争的最终走向。设想,日本设计出埃塞克斯,造几艘,估计也就没啥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