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现代小口径高炮装到二战时的战列舰上,能防住鱼雷机的轮番攻击吗?

诗和远方的洋


单纯地把现代舰载防空炮装到二战时期的战列舰上所取得的防空效果与传统防空炮没有任何区别。现代防空炮之所以高效并不是因为采用了小口径,而是先进的防空系统。



比如荷兰的“守门员”系统、美国的“密集阵”系统、我国的“730/1130”系统,小口径多管高射速火炮只是系统中的一部分。以我国1130近防炮为例,整个系统总重近20吨,子系统包括瞄准追踪系统、伺服电机动力系统、供弹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人工操作平台等。



当然还有76mm舰炮,世界上最先进的76mm舰炮是意大利的奥托·梅莱拉舰炮,该舰炮射速高,体积紧凑,适合在中小型舰艇上使用,且同时兼顾防空,反导和对陆攻击能力,被各国海军广泛使用的舰炮,被誉为舰炮中的“AK-47”。我国军舰上使用的76mm舰炮系统技术也来源于奥托·梅莱拉系统。



76mm舰炮系统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20发,全自动电脑操作机炮,也可以由炮手遥控操作,可作为近距反导弹、空防、打击水面舰艇以及岸轰支援等多元目标使用。该舰炮系统比较庞大而且复杂,全重近四十吨。



如果将多管高射速近防炮系统和多功能76mm舰炮系统都安装到二战战列舰上取代传统防空炮的话,从此再无空中威胁!

二战时期飞机对战舰的攻击方式一般为炸弹轰炸机和鱼雷攻击。以击沉“大和号”为例,美军一共出动250架飞机分三个波次攻击日军战列舰大和号,假设把大和号一百多座防空炮更改为左右舷各10门奥托·梅莱拉76mm舰炮系统、各5门1130近防系统。



当美军第一波40架舰载机距离大和号70公里时被舰载相控阵雷达发现,全舰进入战备状态;当这一波飞机飞到距离20公里后左舷10门奥托系统火控雷达锁定目标,以每分钟120发的射速率先对空射击,数千发空爆炮弹在美军舰载机机群中爆炸,美机半数被击落,余下半数飞至奥托精准射击9000米以后被逐一点名,所有目标全部击落;第二波100架飞机继续赶来,在大和号左右舷奥托系统轮番拦截下没有一架能突破防空火力网;第三波次110架在吸取前两波次的经验教训后分三路向大和号进行攻击:一部分从左侧攻击,一部分从右侧攻击,第三部分从中空俯冲投弹。



由于美机实在太多,部分奥拓系统弹药耗尽,正在从弹药库中调集炮弹,所以火力有所下降,美机趁势突破了9000米放线,但是在即将进入2000米鱼雷投掷距离时被1130近防系统悉数拦截,从中空俯冲的美机也被全部击落,所投掷的自由落体炸弹也被拦截在空中爆炸。至此,美机250架前来攻击大和号的舰载机全部被击落,而大和号几乎完好无损……



当然,大和号最终还是会被击沉的,这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大和号出港前只加注了单程燃油,现代防空系统虽然能为其续命,但是高射速的火器弹药消耗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待所有防空弹药耗尽以后极有可能会发生大和号与密苏里号对轰的场景。


兵器知识谱


当然能防住,二战鱼雷机除非搞那种几公里以外的鱼雷乱射,否则靠二战的正规鱼雷机战术根本没办法奈何经过现代武装的战列舰。

别的不说,就俾斯麦战列舰那玩意儿是保准平安无事的,英国的剑鱼攻击机还没到能往炮口上蹭的能耐,主要问题是德三使用了寒酸的37手拉机。

其实二战鱼雷机连当年的人操20mm高射炮都突不进去,二战中后期鱼雷机的生存率一直堪忧,故而需要搭配上大量的俯冲轰炸机,通过对舰打击来为鱼雷机这个“吊车尾”提供压制和攻击机会。

现代军舰上使用的小口径高炮大致为M61、AK630、1130、厄利孔这些高炮。

其中M61“火神加农炮”的威名比不用说,大名鼎鼎的“密集阵”防空使用的就是此物。

AK630也是一等一的凶器,装备了该炮的“卡什坦”防空不比“密集阵”声威小。

1130是我军的利器,11管30mm防空舰炮,最大火力可达到每分钟11000发,每秒就可射出166发炮弹,威力也是相当可观。

以这些近防炮的能耐,二战鱼雷机基本无法近身,对付低速度来袭的大量飞行目标正是它们的拿手绝活。

就连射速稍慢的厄利孔也不在话下,厄利孔机关炮在二战时期就创下了赫赫威名,基本包圆儿了战场上的20mm战斗,不仅在舰载防空上极为普及,连航空领域的航炮也大都是20mm厄利孔的天下。美军、英军、法军、德军、日军几乎全都使用了厄利孔技术或从厄利孔技术中发展出来的西斯帕诺·絮扎机炮。现代厄利孔对结构上的改进不多,主要是工艺、口径与弹药上的变化,连西斯帕诺·絮扎也给收购了。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想太多,仅从大量装备了美舰的20mm厄利孔机炮上,我们就能断言二战鱼雷机是讨不得好的,别说鱼雷机,就是神风敢死队,又有几个真的突破了战舰编织的火网?

由于存速能力的先天不足,射程是小口径机关炮们主要问题,大多数只能维持1500-2500米射程,不过别急。

二战的鱼雷也是良莠不齐,射程最远的是日军的“93式氧气鱼雷”,这种鱼雷以50节的高速航行时可以跑到20000米,30多节的经济航速还可以航程翻倍。最差的也是日本的鱼雷,他们的91式航空鱼雷只能打3000米。美军的MK14好不了多少,射出4000米就基本到极限了,德军的也普遍在4000-5000米的程度。

而且航空抛射鱼雷有限制,并不是随便扔到海里就好。它需要战机保持均匀的直线飞行并投放,以确保不会因为各种力矩造成鱼雷错误的入水或歪斜。还需要保持至少50米以下的高度,以确保鱼雷不会被摔坏。(过去这事儿不少,有的鱼雷从船上发射都摔坏了)投弹距离更是受限,往往需要进入1000米以内投弹,实际上受精度影响,800米投弹都够呛。

当年的美军炸沉“龙骧”号航母的案例,战机从60米空中投掷鱼雷,距离目标800米命中,被认为是“幸运的远距离攻击”,因为这个高度投放鱼雷很容易失效或过深。

二战后半段,鱼雷机的生存能力简直堪忧,大部分威胁皆来自于密集的高炮射击。反倒是通过60多度投弹的俯冲轰炸机战果更好,也因此许多战舰在20mm高炮之外又增加了大量更大口径的高炮,应对更远距离的攻击。

上图,日军鱼雷机在攻击约克城号航母

不过那是题外话,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一般20mm人操机炮就足够应付二战缓慢的鱼雷机了。今天的防空炮并不止是炮而已,如“密集阵”和“卡什坦”,代表的是一个整体作战系统。

二战后期,40mm博福斯机关炮已经成为防空主力,但主要为了应付“神风”式攻击。

“密集阵”具备先进的电子火控系统,10千米内二战的战机逃不过锁定,系统能自动筛选优先威胁目标与锁定大部分目标,5千米内对0.1²的目标进行运动轨迹计算。这些东西连高速末端机动的反舰导弹都能拦截,鱼雷机...呵呵。

所以,如果仅仅是鱼雷机的话,靠现代化的火控系统以及战列舰上那众多的炮位,拦截下来毫无问题。但如果有俯冲攻击机在其中帮忙,想好毫发无伤,最好还得上一些口径更大的高炮和近防导弹。


王司徒老百科


现代舰载小口径近防炮的射程、精度、射速和反应速度打击二战时代的鱼雷攻击机是绰绰有余的,飞行缓慢的鱼雷机在雷达和计算机控制的高射速机关炮面前如图固定靶。一座近防炮在备弹消耗光之前击落一个小队的四~六架鱼雷机毫无问题。战列舰空间宽阔,每侧安装八到十座近防炮问题不大。按这样计算,一艘航空母舰上出动的全部鱼雷机都从一个方向轮番接近也能防得住。


whoimixmu


现代军舰的主炮基本就是用来防空的,既然放到现代能防空,在二战时期更没问题了,但是光有炮没用,现代放空炮火最大的优势是先进的火控系统,如果有整套防空系统加持,那就很和谐了,战列舰拆除无用的打炮塔后,巨大的身躯可以装备好多速射舰炮,毕竟现代军舰的速射舰炮集成化程度更高,舱内占用空间比二战的巨炮炮塔小很多,对于二战时期的军用飞机来说,十几门速射舰炮是一个密不透风的交织火网,因为他们的有效射程、射击速度、精度在二战时期都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还有什么质疑的话,想想看,毕竟现代舰炮射击的靶子都比二战时的飞机快,再加上鱼雷机笨重的外挂,只要发挥正常,现代速射舰炮几乎可以说一炮一个,比打地鼠都简单。


铁新GT


这完全不是问题。战列舰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安装多门四联机关炮。现代机关炮的射程和射速都已经非常好了。而且他们是靠弹幕拦截飞机的。对于二战时期的飞机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打战斗机都没有问题,包括日本的零式战机。而且鱼雷机挂上那么大一颗鱼雷飞得更慢。而且二战时期的鱼雷射程都是非常短的,所以鱼雷机要比较靠近军舰才能丢鱼雷,至于说雷达制导,那就是太欺负人了。


清风


把现代高射炮装到二战军舰上能让来袭的机群一架也回不去。


藏剑凭栏听风雨


光有炮有什么用?现代防空武器是一套系统,没有火控系统的炮跟二战时期的炮没太大区别,但是有完整火控系统的炮,打二战时期的飞机就很简单了,毕竟现代小口径防空炮还兼职反导任务,飞机再难打也比导弹好打


剑3老云


只要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就可以了。武器的射速没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