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媒體刊發劉智勇文章:“著力解決搬遷戶最煩心最擔心最關心的事”

近日,《農村新報》(《湖北日報農村版》)刊發了宣恩縣委書記劉智勇的文章《著力解決搬遷戶最煩心最擔心最關心的事》,文章以椒園鎮為例,向讀者介紹了讓易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宣恩探索。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2019年

3月22日

著力解決搬遷戶最煩心最擔心最關心的事

劉智勇

2018年是宣恩縣整縣脫貧摘帽決戰決勝年,全縣有7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3.2萬搬遷人口全部搬入新居。宣恩縣在易地扶貧搬遷中,著力解決搬遷戶最煩心最擔心最關心的事,紮實推進“六基”,精準增強“三力”,把安置區建成鄉村振興示範區。“住小區、進園區”的易遷模式得到省長王曉東的高度肯定;2017年10月,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2018年8月,在全省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在易遷安置區創辦“四點半學堂”的成功探索得到國家發改委高度肯定。椒園鎮是宣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較重的鄉鎮,本文以該鎮為例,向讀者介紹讓易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宣恩探索。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椒園安置區

一、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上紮實推進,精準增強安置區吸引力,讓易遷戶搬得出。

明知是“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但真要從幾代人的老房子、幾百年的老屋場搬出來,難免“舊房難捨、舊情難忘、舊業難丟”,讓人猶豫徘徊、舉棋難定、時而反覆,怎麼辦?

1、選址堅持貼近五區。全鎮7個安置區都貼近城區、社區、校區、園區或景區,可謂“肥上加膘”,再加上安置區有轉角樓、涼亭、花橋、飛簷翹角、杆欄走廊等當地民族文化元素,是地地道道的民俗傳承區和風景觀光區,搬遷戶很感興趣。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湖北省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野椒園村新建的“侗族大院”,把當地特色建築、生活習俗等文化元素引入安置點建設,是建在生態文化旅遊區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正如荊竹坪村貧困戶曾明和說,“黨和政府是把黃金地盤慷慨給我們,而不是把邊邊角角施捨給我們。這些好地方,有錢人想修屋還不行,我們一分錢不花就領鑰匙住新屋,是過去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2、配套同步實現五通。水、電、路、網、郵一步到位,打消了搬遷戶擔心差這差那不方便的顧慮。

石家溝村的張碧生一家5人,原先的木房子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仍不想搬。在幫扶幹部“軟磨硬纏”下,他將信將疑地到安置區看看,別人都稱讚安置區房好、路好、風光好,他卻用挑剔的眼光轉悠著,轉著轉著,緊鎖的眉頭不知不覺舒展開了。2018年5月16日,安置區抽籤分房,張碧生和女兒一大早就趕了過來,別人笑著問他不是不搬嗎。他笑呵呵地說,“水啊、電啊、路啊,什麼都搞通了,條件這麼好,我早就想通了。”分房結束後,他與女兒在新家專門留影。現在每次見到幹部,他就說,“以後我們一家人不好好幹,都對不起黨和政府,見到你們也不好意思。”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10月9日,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甘露安置點,易地扶貧搬遷戶正在搬遷入住新房。

3、服務推行三堂三院。愛心學堂、愛心澡堂、感恩課堂,名堂不少;衛生院、福利院、康養院,院院溫馨。

蔡家坳安置區,22名小學生每天下午4點放學後就來到愛心學堂,鎮機關幹部郭燕為他們輔導完作業後,就和他們唱歌、跳舞、做遊戲、講故事。鎮機關幹部主動與愛心學堂結對子,時常去陪孩子們玩,在玩中教他們興趣愛好、文明禮儀和安全知識。一提起這事,楊順奉老人就連連點贊。他孫女楊金菊讀二年級,兒媳不幸去世,兒子在外打工,孫女性格孤僻,學習成績也不理想,自從有了愛心學堂,孫女活潑開朗起來,成績也明顯好起來,老人說比吃肉喝酒還舒服。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安置點四點半學堂,志願者正在給學生輔導作業。

郭燕是一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2014年畢業後曾在大城市工作,2018年3月通過公開招聘回到家鄉,當上安置區主任。當別人問她累不累、值不值時,她笑著說:“我是‘主任’,主要任務就是搞好服務,讓安置區172位‘主人’滿意,這樣,我不僅不累,而且還很值!”

愛心澡堂源於水田壩安置區曾廣念老人的一句牢騷。幹部走訪時,他說,“這裡條件好是好,就是沒有在老家用灶鍋燒水洗澡方便,每次洗澡,不是冷到了就是燙到了。”老人不會調水溫,是個難題。鎮裡迅速修建愛心澡堂,有防滑墊、防護欄、呼叫器,水是恆溫,全天開放,1人1次1元錢,受到老人們歡迎。

除了物質上的投入,還要從精神上解難。鎮裡辦起感恩課堂,請老黨員、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老模範等“五老”人員和鄉村賢達出面,從黨國大事、惠民政策、收入渠道、生活條件等方面談大家看得見、摸得著、都認可的變化,進而促進群眾思想轉變、幹群關係融化。自此,搬遷戶的滿意度隨著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而攀升。

2018年5月31日,當幹部問曾經多次上訪的搬遷戶肖飛泉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他連忙說,“給我房子搞好了,每天還有事做有收入,再有困難也要自己克服,不能老給你們添麻煩。”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沙道溝鎮松坪安置點

二、在基本生活保障和基層社會治理上紮實推進,精準增強安置區凝聚力,讓易遷戶穩得住。

從深山老林、峽谷溝邊搬進安置區,從吊腳樓、土坯房搬進新樓房,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早八晚五按時上下班,搬遷戶能過得順心、安心、開心嗎?

1、配備“小都管”。成立社區服務中心,利用公益崗位給每個安置區派駐1名主任、1名副主任,並配有愛心物業、愛心樓棟長、愛心超市。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肖輝菊,以前是村裡的扶貧專幹,現在是水田壩安置區主任。照顧老人、輔導學生、解疑釋惑、化解糾紛,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但從未叫苦。

曾有一段時間,幹部到慶陽壩安置區一帶去工作,常被“圍攻”,怨聲、吵聲、漫罵聲,聲聲刺耳。群眾不信任,好事難辦好。幾經走訪,大家都認為嚴學林這個人正直,在當地又有威信。於是,鎮裡幹部和小都管便上門請他出山,先邀他參與項目建設、政策執行等方面的決策,並監督實施,再由他向鄉親們講述黨委政府為民辦事的良苦用心和一路艱辛。鄉親們的疑慮、顧慮沒了。原先死活不讓修的河堤由他們自己動手修好了,原先揚言與之共生死的廟被他們自己動手拆除了。

2、分配小菜園。給每戶分有一塊33平方米的菜地。搬遷戶在種菜自給的同時,回味著老家的田園生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3月6日,春日暖陽照射在宣恩縣萬寨鄉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的“微菜園”裡,不少居民走到田間進行管護。

2018年6月14日上午,蔡家坳安置區的廣場邊,76歲的楊順奉帶著孫女楊金菊在菜園裡種辣椒,邊種邊給孫女擺老家的常、說身邊的事、教手上的活,其樂融融。“我們邊種菜邊扯白,還可以相互瞭解、增進鄰里感情。既是菜園,也是樂園。”水田壩安置區的謝瓊玲說。

考慮到搬遷戶有菜園,有的又在附近農莊裡做活,當地還保留著用棺材葬人的習俗,鎮裡又專門配備了農具存放室和棺材存放室。當地群眾對幹部說,“以往只是在電視上聽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我們還只當它是個廣告,沒想到您們真做到了,還是共產黨好,沒有辦不成的事,比我們自己想得還周到。”

3、組織小活動。活動室、鄉村書屋、文化廣場,想去哪兒去哪兒;廣場舞、打蓮廂、唱山歌,想幹哪樣幹哪樣。樓棟長、保潔員都由他們自己選自己評,自己的事情自己當家作主。這裡的搬遷戶有活力,有幹勁,不寂寞,不消極。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1月29日,宣恩縣李家河鎮塘坊易地扶貧搬遷舉辦“千戶宴”, 搬遷群眾拿出自家的拿手好菜,鄰里之間相互分享美味,共話鄰里團結,共慶搬遷後的第一個春節。

為讓安置區的孩子們儘快相互熟悉,鎮裡在“六一”兒童節前,精心組織一系列慶祝活動,鼓勵孩子表演節目,開展趣味遊戲,感受著新環境的新溫暖。為改變隨手扔、隨地吐的陋習,安置區以“疏”治本,組織開展積分管理兌換活動,根據日常行為表現進行加減分,當積分到達一定數值時,可用來兌換米、油、熱水壺、電飯煲等日常生活用品。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3月20日晚,晚霞滿天,群眾在高羅鎮歌樂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跳舞。

三、在基礎主導產業和基本發展技能上紮實推進,精準增強安置區生命力,讓易遷戶能致富。

就業是民生之本。椒園鎮緊緊抓住這個“本”,以“本”為綱,綱舉目張,把《宣恩縣精準扶貧“五個一批”到戶扶持政策》無縫對接到每家每戶,圍繞富硒有機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生態文化旅遊抓產業、扶創業、促就業,確保搬遷戶收入持續穩定。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康莊社區雷家坳小區召開扶貧工廠專場招聘會。

1、引進微企業,推進“一區一主業”。全鎮每個安置區都有就業創業空間,並積極引進環保型企業入駐。目前已經引進3家茶葉加工廠、2家服裝加工廠、1家電子廠,可提供就業崗位350餘個。還按照戶均2萬元的標準,投資1072萬元,在水田壩安置區建立1家富硒農產品加工企業,讓搬遷戶在領工資的同時領紅利。

“一天能賺百把塊,一個月有兩三千塊,細水長流,吃穿不愁。習近平總書記都說了,‘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要使力搞,‘擼起袖子加油幹’,才不拖我們這個安置區的後腿。”2018年6月12日,在蔡家坳安置區扶貧“微企業”裡,23歲的搬遷戶董葉琳邊幹活邊自豪地說。

安家與樂業是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在外漂泊10多年的涼風村貧困戶袁昌桃搬到安置區後,鎮裡幫他們夫妻倆就近找到了工作。“那種居無定所的日子,真的過傷了。現在一個月,我們倆掙四五千塊錢不是問題,再也不用常年累月在外漂泊了。”夫妻倆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2、開設微車間,推進“一戶一就業”。針對有的搬遷戶不適合或不願意在安置區裡的企業就業,又無法自主創業和外出就業,鎮裡與生產土家織錦、土家布鞋等可在家裡做產品的企業聯繫,鼓勵這些戶在家開設微車間,實現掙錢家務兩不誤。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珠山鎮蓮花壩的貧困婦女家門口就業。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椿木營易遷群眾在小區附近的產業基地務工

鎮裡還組織開展“繡出幸福生活”增收項目活動,聯繫宣恩縣彭家寨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等企業聘請當地家庭婦女作為兼職員工。通過牽線搭橋,還促成群眾在家做富硒豆皮、富硒餃子、富硒苞谷粑等土特產,直銷超市、專賣店、餐館,實現在家上班。

3、組織微培訓,推進“一人一技能”。針對每個人的發展意願、文化水平和個人愛好,實行點單式培訓,儘量就近明確一位熟手當師傅手把手地教。鎮裡還組織搬遷戶參加傳統工藝、廚藝、縫紉、駕駛等培訓。通過這種方式,全鎮搬遷戶實現轉移就業21戶35人。

椒園村的雷敏,2017年4月搬進安置區。在一歲半的時候因藥物過敏導致左腿殘疾,後父親病故,母親改嫁。從小,她跟著爺爺生活,爺爺還要供兩個姑姑上學,家裡條件十分艱苦。針對她的實際情況,鎮裡支持她學習特教。大學畢業後,雷敏在武漢一家兒童閱讀室工作,教小朋友們看書寫字,鼓勵他們要學會感恩。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有 福 利!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識別上方圖標進入宣恩電話本

可查找宣恩黨政機關及各行各業電話!

宣恩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宣恩發佈

抖音:宣恩發佈

審核:孟英豪

省级媒体刊发刘智勇文章:“着力解决搬迁户最烦心最担心最关心的事”

重點推薦:

▼仙山貢水,浪漫宣恩!一條微信讓您瞭解宣恩,請您為宣恩代言!

更多精彩:

▼宣恩最新人事任免,涉及22名幹部!

▼學習強國排名取消!“學習強國”——對不起,我欠你一個道歉!

▼今天,宣恩伍家臺好熱鬧,燃爆了我的朋友圈!

▼梨花、桃花、梅花迎春怒放,宣恩花海等你賞!

▼宣恩的父老鄉親們,279個村的尖刀班"永不撤離"!

▼最新消息!宣鶴高速最大難題破解,不會影響年底通車!

▼強烈推薦!宣恩的這些網紅民宿好住好玩好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