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为何选择靠近边境的伊斯兰堡作为首都?

wangshuiyiyu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可不简单,相当复杂。

第一,卡拉奇的的崩溃。

卡拉奇本来是巴基斯坦的首都。

但自从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成立以来,卡拉奇就很快崩溃了。

一是巴基斯坦全国经济落后,只有卡拉奇等少数大城市,大量农民涌入这里打工。

二是印巴分治期间,出现种族仇杀现象,大量印度的穆斯林逃亡卡拉奇。

于是,卡拉奇的人口从成立时的几十万,迅速增加到今天的2000多万,翻了近70倍

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卡拉奇无论如何快速发展也是无法承受这么多人的。

于是,资料中这么写:由于人口每年都在巨额增加,给卡拉奇的就业、住房、交通、水电等方面带来极大压力。卡市超过30%以上的劳动力没有工作,必然导致民众的不满和猖獗的犯罪。

该市约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在拥挤杂乱、缺少生活必备设施的贫民窟内。因经常断电缺水,给人民生活和商业活动带来严重影响。

大量的人口也让这里变得犯罪频发。为了抢夺食物和水,求得安居之所,组织间开始竞争,领地暴力争斗不断发生。一份情报部门的联合调查显示,卡拉奇的大部分暴力事件是由党派、民族和宗教冲突引起的。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在卡拉奇,每年各种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超过2000人,而仅在2013年的前8个月,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2000。

显然,此时卡拉奇已经毁了,不能作为首都,必须迁都。

第二,卡拉奇的军事劣势。

卡拉奇是一个海港,但巴基斯坦海军力量薄弱,无法和拥有航母的印度对抗。

几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海军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作战。

在巴基斯坦决定迁都的1959年,印度已经购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尊严级航空母舰大力神号。大力神号的满载排水量将近两万吨,最高可搭载52架作战飞机。

只要印度人愿意,他们完全可以使用航母骚扰巴基斯坦首都,甚至可以派陆军直接登陆。

而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则在印度的腹地,不在海岸线上。

就像上海、广州、天津不适合做首都一样,显然卡拉奇港口也不适合作为首都。

因为印巴战争在巴基斯坦迁都之前,已经进行了2次。

迁都到伊斯兰堡后又有第三次战争!

可以,巴基斯坦如果把首都定在卡拉奇,是存在现实的军事威胁的。

同印度新德里一样将首都放到内陆,也是巴基斯坦军方的共识。

第三,伊斯兰堡的重要地位

伊斯兰堡的军事政治地位非常重要。

它不但扼守中亚通往印度大陆的开伯尔山口,也距离克什米尔近在咫尺,距离中国也不远。

首都定在这里,可以保持和中亚以及中国的紧密联系,还可以保持对印控克什米尔的强大的控制力。

而且,伊斯兰堡在巴基斯坦内陆,远离海岸线,相对比较安全。

至于伊斯兰堡似乎距离边境不远,主要是因为该国北部本来就比较狭窄。

如果仔细看,你会发现伊斯兰堡在该国北方的中间位置,并不算靠近边境。该城市距离最近的印控克什米尔边境还有一段距离。


萨沙


在1947年“印巴分治”的时候,巴基斯坦的首都其实是在沿海大城市卡拉奇。这个卡拉奇当时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其在巴基斯坦国内的经济地位就和我国的上海差不多。

不过到了后来,巴基斯坦才把本国首都从沿海的卡拉奇迁到了距离印度边境很近的伊斯兰堡,并保持至今。那么巴基斯坦为什么不继续定都于卡拉奇,而是要在靠近边境的伊斯兰堡建都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印度海军的威胁。原先的首都卡拉奇距离海洋较近,而印巴两国又冲突不断。一旦发生战争,强大的印度海军随时可以封锁巴基斯坦海岸线(参看历次印巴战争)。因此在1959年后,巴基斯坦就将首都迁移到了拉瓦尔品第,也就是现在的首都伊斯兰堡。

不过,伊斯兰堡虽然远离了印度海军的威胁,但是距离印巴边境却非常近,因此也暴露在了印度陆军的威胁下。只不过,相对于两国海军的巨大差异而言,两国陆军的实力差距就要小得多了。伊斯兰堡虽然靠近陆地边境,但巴基斯坦的陆军实力还是比较强的。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在争夺克什米尔,至今也没有分出胜负,只是以实际的火力控制线划分克什米尔地区归属。巴基斯坦把首都迁移伊斯兰堡,也是想加强本国对克什米尔的控制,此举颇有一番“天子守国门”的无奈意味。


历史的荒野


纵观世界各国的首都,很少将其建于靠近边境的地方,因为这对安全很不利,正基于此,哈萨克斯坦等国才将原本建于两国交界处的首都,搬迁到离边境较远的地方。

然而,巴基斯坦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将首都建于边境处,这是何故呢?

要知道该国原来的首都卡拉奇可是靠近阿拉伯海的港口城市,当然沿海城市也不适合作首都,那为何不选择该国的中间地带呢?

其实,任何国家在首都选址上都有着自身的考虑。就巴基斯坦而言,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伊斯兰堡地处印度河与崇山峻岭之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不啻为理想所在;

其次,伊斯兰堡紧邻克什米尔地区,而该地区一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的焦点。将首都搬迁至此,可以对印度的一举一动加以防范,并可对发源于此的印度河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工农业生产及民众的生活用水万无一失。

再次,这里曾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亚国家出印度洋的要道。将首都布建于此,可以有效扼守要塞,打击不法之徒,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当然,对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缓解卡拉奇人口压力、改善国家交通状况等也大有裨益。


点赞太容易,评论显真情,欢迎关注、留言,等你评论,等你『一鸣惊人』!

江淮圣手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最早的首都是海滨城市——卡拉奇,而不是现在的首都伊斯兰堡。

卡拉奇是一个好地方,但不适合当首都,人口众多而且极易遭到海上攻击,尤其巴基斯坦的海军不是心腹大患印度的对手。

因此,巴基斯坦必须要迁都,远离威胁丛生的阿拉伯海沿岸。经过勘察,巴基斯坦人选择在开伯尔山口附近兴建新首都,也就是后来的伊斯兰堡。

开伯尔山口,地理位置很重要,贯穿陡峭的山岭,连接着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可以说是咽喉之处。

知晓南亚历史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莫卧儿王朝的巴布尔,他们都是带着大军从开伯尔山口挺进印度次大陆。

巴基斯坦把首都伊斯兰堡建在伯尔山口附近,让印度人简直感到太不爽,不仅会想起被西北部族入侵的屈辱历史,而且有实实在在的军事压力。

从军事上来讲,伊斯兰堡背靠大山,进可攻退可守,确实安全感很强。而临近的印度边界就没这么好的地理,那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河大平原。

巴基斯坦于1960年规划兴建伊斯兰堡,花去近10年时间基本完工,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即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让巴基斯坦临时定都拉瓦尔品第(距离伊斯兰堡10多公里)。

迁都伊斯兰堡后,巴基斯坦政府很有“天子守国门”的味道,既全然掌控开伯尔山口,还大大加强对克什米尔的影响。

目前,巴基斯坦有效控制着克什米尔地区2/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大部分居民生活在印度河水冲刷出的高山河谷地带。一旦印度军队溯着印度河而上,就很容易占据巴控克什米尔。伊斯兰堡正好位处在印度河和巴控克什米尔的结合点附近,巴基斯坦定都这里,地缘优势就发生逆转。

以往巴基斯坦政府在卡拉奇,远离克什米尔,军事上的防御有限;现在巴基斯坦政府在伊斯兰堡,不仅军事防御势力大增,而且直接威胁印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谷地。

现在的伊斯兰堡,更是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因为中巴经济走廊就从它的附近经过。

中巴经济走廊,从中国新疆的喀什出发,路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顺着印度河河谷穿越,路过伊斯兰堡,再转向阿拉伯海沿岸的瓜达尔。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最难通行的山区就在伊斯兰堡的附近,而巴基斯坦定都在这里,对保障中巴经济走廊的畅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子屠龙


巴基斯坦之所以选择伊斯兰堡作为收首都,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战备的考量!

事实上,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卡拉奇才是巴基斯坦最初的首都,后来在1956年,巴基斯坦决定建设新首都!


从1960年开始新建到1970年基本建成,伊斯兰堡的建设用了整整十年时间!

地理位置上看,卡拉奇位于居莱里河与玛利尔河之间的平原上,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且其濒临阿拉伯海,很容易受到敌方来自海上的攻击!

而当时,作为巴基斯坦主要对手的印度,其海军实力明显强于巴基斯坦海军,这是巴基斯坦比较忌惮,也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且当时的卡拉奇,外来人口不断涌入,造成卡拉奇人口规模恶性膨胀,就业,医疗,居住,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社会问题不断产生。

可见,卡拉奇本身就已经难以承受重负,减压之举势在必行,而将首都从该地迁出,新建第二个中心城市,就能很好的解决卡拉奇的压力。

这也是巴基斯坦迁都的现实需要。


再看伊斯兰堡,其坐落于巴基斯坦北部内陆地区,背靠喜马拉雅山,面朝印度平原,东侧是拉瓦尔湖,西侧为河谷开阔地带!

地形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进可攻,退可守,乃是一处战略位置极佳之地!

同时,伊斯兰堡近靠印巴停火线,军事意义十分特殊,可见,巴基斯坦迁都于此,于当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之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其背后之意,不言而喻!

很明显的是,伊斯兰堡与卡拉奇一北一南,一个政治,一个经济,通过这两个中心城市,便能辐射覆盖整个巴基斯坦全境!

两点成一线,由这两个点作为基础,便能很好的控制整个国家,只要这两个点不松动,那么整个国家也会十分的紧密,牢固!


个人认为,伊斯兰堡这座城市的兴起,并以此作为首都,确实是最为明智的抉择!

对比,大家有何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哦,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汶与川


靠近边境是担心伊斯兰堡的安全吗?其实首都靠近边境不代表着就不安全,而远离边境也不一定就安全,一切都得从实际出发,通盘考虑地形、人口、经济、政治、军事等等原因,而且以巴基斯坦的国土形状来看,选择任何一个大城市作为首都,离边境都不会太远。

巴基斯坦国土面积虽然有79万平方千米,但是整个国土非常狭长,长度两千多公里,但是宽度却不到500公里,而巴基斯坦国土五分之三以上都是山地丘陵和沙漠,唯一肥沃的地方就是横穿整个国土的印度河冲刷出的狭长平原,这也是巴基斯坦的核心精华区,大城市和适合生存的地方基本都分布在印度河两岸,巴基斯坦要建首都只能选择在这一区域,而这些地方离印巴边境线基本都不超过300公里,所以可选择性本来就不多。

在巴基斯坦建国之初,首都定在印度河核心三角洲的卡拉奇,这是当年英国殖民者建立的的超大城市,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和贸易中心,人口超过1600万,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贸易太过发达导致人口不断聚集,城市规模急速膨胀,而英国人当年在建城时根本没有考虑过容纳如此多的人口,所以各方面的基础建设跟不上,导致了大量棚户区的出现,行政管理陷入崩溃。而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导致卡拉奇的供水问题也相当突出,嘈杂的商业都市也十分不适合作为行政首都。

(拥堵的卡拉奇)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国家安全问题,卡拉奇在巴基斯坦的东南沿海区,从外部威胁讲,巴基斯坦海军比印度弱太多,在战时很容易被印度海军袭击并封锁,首都被围困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从内部分析,卡拉奇离巴基斯坦内陆省份和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的过于遥远,长期以往不利于中央政府管理,容易诞生内部分裂势力,国家内部不稳定因素增加。

巴基斯坦政府正是认识到以上几点,所以从1959年就成立了专门的迁都委员会,经过一年的研究,终于确定新首都定在临时首都拉瓦尔品第东北10公里波特瓦尔高原地区,经过十年的建设,1970年正式迁都,并命名为伊斯兰堡。

伊斯兰堡地理位置处于在印巴交界处,离克什米尔也非常近,很多人想当然的以为这会面临印度巨大的军事压力,其实不然。伊斯兰堡背靠高达的喜马拉雅山,本身就是高原河谷地区,面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印度河平原,对印度来说有着居高临下的天然军事优势,该感到压力的是印度人才对。而三面环山的优越环境也让伊斯兰堡进可攻,退可守,战时也可起到天子守国门的效果,绝对稳定人心妥妥的!与卡拉奇南北遥相呼应,全面辐射全国,巴基斯坦就真正成为了牢不可破的钢铁同盟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伊斯兰堡离我国新疆也很近,现在正在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伊斯兰堡也是重要节点,未来前途不可限。


军史吐槽君


如果打个比方,巴基斯坦迁都与当年明朝“天子守国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印巴分治以后,巴基斯坦定都卡拉奇,后迁都拉瓦尔品第,最终定都伊斯兰堡。

伊斯兰堡虽然靠近边界,但也有很多卡拉奇所没有的优势。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除了卡拉奇“不堪重负”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也是为了发展内陆地区经济,更加是出于安全考虑。


地处印度河河口的卡拉奇,人口超过2000万,是巴基斯坦的门户与第一大城市,曾经是整个英属印度的最大农产品输出港口。印巴分治,新生的巴基斯坦将首都定在了这里。然而经过多年发展后,卡拉奇出现了大量大城市都有的城市病——人口膨胀、交通堵塞、污染严重。

更重要的是卡拉奇地处阿拉伯海沿岸,虽然航运条件非常便利,但是也非常容易受到外来攻击。巴基斯坦的陆军尚可,而海军实力很弱,当时的印度却又在不断强化海洋力量,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不得不防。



并且,相对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巴基斯坦广阔的内陆高原经济却非常落后,而且内陆高原属于部落族群的势力范围,长期游离在巴基斯坦正式管辖之外。巴基斯坦迁都内陆高原,一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其次也能够强化对于当地部族的管理,利于总体的安定。

考虑再三,巴基斯坦决定迁都,同时就像巴西一样重新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城市,取名“伊斯兰堡”,于1967年正式完成迁都。

虽然伊斯兰堡靠近边界与克什米尔,不过凡事都是相对的。伊斯兰堡背山面河,易守难攻,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气候温和。南亚次大陆非常特殊,伊斯兰堡的地理位置面对东南平原,属于居高临下的俯冲之势,相对于容易受到攻击的卡拉奇,伊斯兰堡其实更加安全。


澹奕


夫建都之要,一形势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以言建都。——明.陈建《建都论》

巴基斯坦这个南亚国家自建国起,就长期处于贫穷和动荡当中。经济上,巴基斯坦工业水平低下,农业和旧式服务业占据国家GDP的70%,缺乏现代文明气息;

政治上,民主派文官与专制派军人冲突不断,多次爆发政变。

军事上,与印度长期对抗,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骚扰,也让巴基斯坦疲于应付。

这种种因素,导致这个南亚第二大国,在建国60多年后,竟成为区域内最为混乱的国家。

这种混乱,放大了巴基斯坦自建国起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国家认同危机,更使得国家的军事、经济、政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力量,并直接导致巴基斯坦将首都选择在靠近印巴边境的伊斯兰堡,用以应对严峻的威胁。

在印巴分治时,东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现在的巴基斯坦)同是信仰伊斯兰教,按照《蒙巴顿方案》,给分到了一个国家。然而,这种按照宗教信仰,却忽视了地区、阶层、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拉郎配”,很快就诱发了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

按地域和历史传统划分,西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国家,主要有旁遮普族、信德族 、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旁遮普人是巴人口最多的民族,属雅利安人种拉其普特人,为浅棕色皮肤,也有白色皮肤的,高鼻子,黑眼睛,黑头发。典型的旁遮普人一般身材魁梧,肤色比印度人稍白,略带褐色。在印度历史上的多数时候,属于统治民族(刹帝利等阶层)。可是在东巴基斯坦,以达罗彼荼人为主的孟拉加人,却与西巴格格不入。结果,东巴基斯坦在印度和苏联武装下成功独立。巴基斯坦在失去孟加拉后强化了伊斯兰宗教灌输,以期望保持国家团结,却由此产生了极端分子,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破坏。每当巴基斯坦政党、军方为争权夺利缠斗时,恐怖主义势力就趁机发难,使得巴基斯坦的局势始终处于一种阴雨如晦的状态。

其实印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因为印度素有“人种博物馆”之称。既有高大的白种人,也有头发卷曲的黑种人。如果单从外貌和体型看,很难辨认哪一个是印度人,哪一个不是。印度北部的居民是中亚雅利安人的后裔,从人种学上说属于白种人,南部的原始居民的后裔属于黑色人种。后来又有蒙古人种的人进入印度,于是出现不同种族的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然而,印度政府在初期剿灭了一些分离主义组织后,找到了以“金钱”收买的手段,实现了国内的初步的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而发展又能为印度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实现收买“和平”的目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印度能够施行有效的政策,在巴基斯坦这里,却完全没有施行的可能。因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几乎遇到了无解的困局。

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印度河,为巴基斯坦土地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并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古印度文明。印度河年径流达2070亿立方米,虽然和亚马逊河、长江这种土大河不能相提并论,但径流量其实不少了。作为比较,孕育出中华文明的黄河,年径流量才区区661亿立方米,仅为印度河的三分之一。

可是,虽然印度河地表水量丰富,但印度河流经的地区的气候条件却比较糟糕。巴基斯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境干旱少雨,作为核心本部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也不过300毫米。至于俾路支高原和塔尔沙漠等边缘地区,更是只有100来毫米。作为对比,如中国陕北这种出了名的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雨量的不足,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口相对稀少,农业的用水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即便气候干燥,但仅凭印度河的河水,也足够当地人使用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的用水量激增,同时,随着医疗设施的改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在伊斯兰文化里,传统是教鼓励生育,这使得巴基斯坦的人口直线上升。

现在,这个总面积不过79万平方公里,而且其中大半还是山地、高原和荒漠的国家,总人口竟达到了2亿。

印度河已经不堪重负,难以为巴基斯坦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水源,限制了巴基斯坦的工业发展;更为糟糕的是,尽管隔壁就是“富得流油”的波斯湾,巴基斯坦这片土地却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矿藏,因此即使巴基斯坦想发展成为沙特、阿联酋那样的土豪国家也不可能。

贫穷是万恶之源。巴基斯坦没有充足的财力才应对内外部的危机,自建国时起,巴基斯坦就一直处于恶劣的内外部环境,巴基斯坦的国内政治、经济发展,都深深地受其影响。

在巴基斯坦的周边邻居里,印度是世代仇敌;而伊朗和阿富汗,也都让巴基斯坦头痛不已——伊朗和巴基斯坦一直就俾路支高原的领土划分存在分歧。在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在垮台后一直盘踞在巴国境内,对国家统一构成威胁。为了应付这些矛盾,极大的消耗着巴基斯坦本来就不多的国力。

在建国之初,深受英国影响的巴基斯坦,顺理成章的采用了西式民主政体。政府首脑由民主选举产生,行政上则是由文官政府主导。

可是随着印巴矛盾持续升级,这种体制显露出巨大的弊端。印巴战争和之后的长期对峙,对两国的国力都是巨大消耗。印度是个大国,家大业大,还能消耗的起。不过巴基斯坦在经受过三次印巴战争,连基本的国家统一都难以维持了。印度也有明眼人,眼看着巴基斯坦的战争潜力不足,因此一直在印巴边境制造冲突,以此逼迫巴基斯坦政府进行穷兵黩武的政策,希图以此引发巴基斯坦内乱。

为了与印度对峙,巴基斯坦政府从内部搜刮了大量财富用于军事,而不是民生。短时间的搜刮,民众或许能够承受,长时间没有回报(战争对军事资源都是消耗)的搜刮,必然引发民众的不满。如此一来,文官政府就遭遇到了信任危机。维护国家统一就必须要军事为先,可是民生建设缓慢又造成政局动荡。

文官政府曾经试图与印度达成和解,可是以妥协让步为代价的和平,又让国民的自尊心大受打击,政府支持率持续走低。随后,巴基斯坦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对外强势的军政府。

巴基斯坦由于家族政治传统强大(印度也同样如此),很多民间精英要想出人头地,就只能参军。因此军队里也有很多巴基斯坦的国家和民族精英,他们救国心切,治国有术。然而,巴基斯坦大道不行,经济发展天生受到限制,即使军政府能够不顾民众反对,强行搜刮,以对外的强势政策,成为巴基斯坦的保护神形成的支持率,也不能改变巴基斯坦积贫积弱的事实。

经济的持续低迷,民生的持续凋敝,民众的反对达到顶峰,军政府再也无法镇压。这时候,军人只能在家族政党的威逼下下台,民选文官们便卷土重来。不过,民主政府虽能维护民众利益,但却对付不了印度。当军事投入减少到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地步时,民主政府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军事政变发生,军人专制东山再起。

一个合格的政府,应该同时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财富。但印巴冲突的存在和巴基斯坦的有限国力,决定了巴基斯坦只能二中选一。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兼顾,使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军事专制的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巴基斯坦当政的是文官政府还是军政府,都首先会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国防策略,以求得保障国家安全的同时有效发展经济。

在这种国力不如人,经济发展受限,天生不占先手的弱势背景下,有效利用地势优势,用来抵消国力上的不足,就成为巴基斯坦的必然选择。

在1947年独立时,巴基斯坦的首都是濒临阿拉伯海的卡拉奇。卡拉奇濒临大洋,在战时极易遭到敌方的攻击和围困。在巴基斯坦决定迁都的1959年,印度已经购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尊严级航空母舰大力神号。大力神号的满载排水量将近两万吨,最高可搭载52架作战飞机,如果大力神号在经过现代化改装后正式加入印度海军序列,那么巴基斯坦将失去印度洋海域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接着卡拉奇就会直接面对印度海军的封锁。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巴基斯坦必须要将行政中心迁离滨海区。

印度强化海军的努力,使得巴基斯坦选择在与印度有更多冲突地区的克什米尔地区建都。巴基斯坦控制着克什米尔地区2/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包括北部区的吉尔吉特和信奉伊斯兰教的藏族人聚居的巴尔蒂斯坦。巴控克什米尔的地形特点是山高谷深,大部分居民都生活在印度河上游河水冲刷出的高山河谷中,自印度河溯流而上即可有效占据巴控克什米尔。所以,印度河与巴控克什米尔的结合点,成了控制该地区非常重要的战略要点。

伊斯兰堡正好位于此战略要点附近,因此巴基斯坦以迁都为代价控制了进入巴控克什米尔最方便、最便捷的通道。巴基斯坦的为防卫首都的需要,将大量的军事设备都部署在要塞附近,能够有效震慑印度对巴控克什米尔的蚕食的同时,还能在印度西北地区保持强大的军事武装,将不利的战略态势转化为悬在印度头顶的利剑,逼迫印度不得不在多个战略方向保持军事存在,从而实现分散印度战略目标的效果。这多少也有一点“天子守国门”的意思,也是小国、弱国面对大国大兵压境最经济的自保办法。由此可见,巴基斯坦还是很有骨气的国家,因为以小博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将都城迁往伊斯兰堡,正是巴基斯坦决绝勇气的体现。

可是人在江湖漂,光有勇气还是不行的。巴基斯坦要想破解困局,只有努力发展经济,实现军事强势和民生富庶的双重目标。在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如印度的情况下,巴基斯坦要想发展经济,只能依靠外力。巴基斯坦将首都前往伊斯兰堡,恰好实现了“借力打力”的大战略。

一路一带战略,事关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以及新疆等边缘地带的稳定,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而这也将是巴基斯坦最佳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属于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的中巴高铁对巴基斯坦而言,意味着巴基斯坦成为一路一带的连接渠道,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辐射。经济的发展,会改变巴国贫困落后的状态,大幅降低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同时,中巴铁路的建成,也会大幅拉近两国之间的地缘关系,进而强化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中国利益和地缘影响力随着高铁建成将成倍增加,可以在相当程度抵消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巴国在军事的投入也就可以相应降低。中国能够在巴基斯坦修建高铁的重要原因,则是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才能够以举国之力堪堪维保住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掌握在巴斯斯坦手中。

这是巴基斯坦的一盘棋局中为数不多的“活眼”,是带给巴基斯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生门”。以此观之,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算是得“居中而应四方,形势险固、漕运便利(印度河)”之要了。


而知而行


更准确说法是巴基斯坦现在的首都伊斯兰堡是靠近印巴克什米尔军事分界线(印巴实际控制线),这个军事分界线是全球武装冲突最为频繁的一个军事分界线,巴基斯坦迁都到伊斯兰堡其实是有点“天子守国门”的意思。说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下英属印度:公元16世纪,葡萄牙、荷兰殖民者来到了东方的印度,法国和英国也紧随而来,虽然来得晚,但是英国的实力强,在战胜了其他欧洲殖民国家后,逐渐在印度建立了殖民统治。1858年,英属印度正式建立,包括了现在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1886年,缅甸成为了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英属印度共13个省,这13个省是受英国直接控制和管辖的直辖殖民地。在英属印度之外有一个有大约600到700个之间由土邦王公统治土邦印度(王侯领地),这个土邦印度占英属印度面积的约40%,人口占当时印度的约33%。这些土邦是半独立状态,对内有高度自治权,外交、国防等事务受英国控制。1937年,缅甸脱离了英属印度,成立了英属缅甸。

1947年,英属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公布了按照宗教人口(印度教、穆斯林)进行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开始分别独立。此时约有土邦562个,占地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万,其中一些较大的土邦像查谟-克什米尔、海德拉巴、朱纳加德、印多尔、迈索尔、特拉凡科尔等对蒙巴顿方案表示失望,他们希望作为自治领留在英联邦,说白了就是想各自独立。印度方面对此坚决反对,巴基斯坦方面则表示尊重土邦的权利,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决定独立。在蒙巴顿和印度的游说下,绝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极少数加入了巴基斯坦。最后剩下了三个,海得拉巴、朱纳加德、克什米尔这三个土邦悬而未决。海得拉巴位于印度南部,面积8.2万平方公里,印度教徒占该邦人口的80%以上,但是王公是穆斯林,该土邦王公是想独立或者加入巴基斯坦,在1948年9月,印度军队向该邦发起进攻,并很快控制了该邦。朱纳加德(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和海得拉巴的情况相似,也是该邦王公是穆斯林,但是该邦人口是印度教徒占多数,1947年,该邦王公决定加入巴基斯坦,随后该邦印度教徒发生暴乱,印度又接收了该土邦,在1948年该邦举行了全民公决,公决结果为多数同意加入印度。

而克什米尔的情况是正好相反的,该土邦王公是印度教徒,但是该邦人口的77%是穆斯林,最后该邦王公决定加入印度。该邦王公多了个心眼,因为害怕暴乱,在决定加入印度后立马邀请印度军队进驻。巴基斯坦终于忍无可忍了,蒙巴顿方案说好是按照宗教人口的比例来分治,海得拉巴与朱纳加德的居民多数是印度教徒,尽管这两个邦王公都是要加入巴基斯坦,最后还是印度接管了这两个邦,巴基斯坦方面也是没干预。既然朱纳加德是全民公决决定的,那克什米尔也应该通过全民公决来决定加入哪一方,而印度方面对此却丝毫不退让。其实双方在一开始就对克什米尔较上了劲,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8月15日印度独立,从该年的10月份双方就开始在克什米尔发生冲突,一直到1949年确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了印控区和巴控区。1965年,印巴又爆发一次战争,1971年双方因为东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再次开战。

背景介绍的有点长。1947年到1959年,巴基斯坦南部沿海城市卡拉奇是其首都,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巴基斯坦在1959年决定在伊斯兰堡这个地方建立新首都,并在该年把首都临时迁到了伊斯兰堡以南11公里处的拉瓦尔品第,1967年就把国都迁到了还正在建设中的伊斯兰堡(1970年基本建成)。巴基斯坦为什么要迁都到靠近边境的伊斯兰堡?首先,如果说现在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靠近边境的话,那巴基斯坦的原首都卡拉奇(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南部沿海)距离印度也是很近。巴基斯坦的国土形状是一个稍微有点狭长的长方形,首都无论设在哪里,都不会离边境太遥远,并且印度首都新德里离巴基斯坦也不是太遥远。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在地形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天然屏障,一旦两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无论两国的哪个地方都不会绝对安全。

其次,在地理位置上,伊斯兰堡就位于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最前沿,为啥巴基斯坦要把国都最后决定建在这里?第一:拉瓦尔品第离伊斯兰堡只有11公里,在1849年被当时的英军占领后作为西北的战略要冲而发展了起来,在1959到1967年作为巴基斯坦当时的临时首都。为什么巴基斯坦不把这里当做长期首都?这时的拉瓦尔品第已经早就有了城市的基础设施,伊斯兰堡在1960年才开始兴建。既然在英国殖民时期,拉瓦尔品第就是西北的战略要冲,那么在此地以北11公里处的伊斯兰堡的战略位置也一样是战略要冲,以拉瓦尔品第地处一个相对开阔地带相比,伊斯兰堡北边和东边就是喜马拉雅山山脉,在地理上易守难攻。第二:在战略位置上,克什米尔无论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太重要。克什米尔的面积虽然只有17多万平方公里,大体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吉尔吉特、蓬奇、巴尔蒂斯坦,其中克什米尔谷地人口稠密,主要是穆斯林居住地,查谟以印度教徒居多。克什米尔地区大部分还都是山地和高原,并不是一个富庶的地方,但是克什米尔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心地带,往东南就是印度人口最密集和经济最集中的印度恒河平原(印度的心脏地带),往西南就是巴基斯坦的核心地带印度河平原,克什米尔居高临下。如果巴基斯坦完全占据了克什米尔地区,对印度可以成为压制状态,同理假如印度完全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不仅连通了中亚地区,对巴基斯坦更是一种压制状态,南边直接就是平坦的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将会始终生活在印度的战略压力之下。所以,对于印巴双方,克什米尔谁都丢不起,目前这种克什米尔印巴分治的状态基本不会被打破。

第三:“天子守国门”,一般来讲一个国家的首都地区往往是该国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地区。巴基斯坦把首都迁到了离印巴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很近的伊斯兰堡,那么显然更有利于保卫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那问题来了,为啥印度不来个“天子守国门”呢?这源于双方国力的差距,在国土面积、人口、经济军事实力上,巴基斯坦与印度是有差距的,但是巴基斯坦的国力并不是太差,其国土面积有88万平方公里,人口接近2个亿,所以印度也并没有对巴基斯坦形成绝对的优势,也就造成了印巴在克什米尔僵持的局面。但是与印度相比,巴基斯坦还是实力差一点,所以对克什米尔的争夺上,巴基斯坦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显示更大的决心。

第四:虽然巴基斯坦的原首都卡拉奇是巴国第一大城市,但是在地理位置上却位于其南部沿海地区,对全国的辐射力较差。而伊斯兰堡位于巴国北部的中心位置,处于战略要冲位置,这里南边就是印度河平原,北边又可加强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旁遮普人占巴基斯坦人口的60%以上,伊斯兰堡就位于旁遮普人聚集区的中北部,旁遮普省也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工农业最发达和最富庶的地方,伊斯兰堡首都区就位于旁遮普省的北部,这样也能加强对巴基斯坦最核心地区的控制力,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十三叔看历史


其实就很简单,因为巴基斯坦历来的掌权者都是旁遮普人,所以不希望把首都放在信德人的地盘卡拉奇,而且如果你把巴控克什米尔包括在内,实际上伊斯兰堡也并不那么靠近边境。

旁遮普最大城市是拉合尔,那里距离印度边境更近,所以巴基斯坦人就找了一个地方新建了首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